8月22日,「科學人生·百年」院士風採展暨東莞院士創新成果展在東莞松山湖舉辦,集中展出了徐光憲、師昌緒、謝家麟等27名院士的人生經歷和智慧風採,同時展出10個在莞工作院士的創新成果,展現東莞的科技魅力。
在開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致辭:「近年來,東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人才吸引力。我每年有一半時間都在松山湖。」
截至去年底,東莞建立了29家院士工作站,院士團隊人員數198人,獲得授權發明專利82項,引進中級職稱或碩士以上人才257人。
與東莞有交集的可不止這29名院士。東莞市發展戰略院士諮詢委員會的院士委員,從剛成立時的20人擴展至33人;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集聚了10名兩院院士;還有更多院士團隊在東莞開展產學研項目。
全國有院士1600多名,各城市對院士團隊的引進競爭非常激烈。建立工作站的29名院士因何愛上東莞?
在開展儀式後,東莞市諾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董輝分享了葉聲華院士與諾麗科技的故事。院士們與東莞的緣份要從一碗魚頭湯說起。
李國傑在開展儀式上致辭。
從一碗魚頭湯,院士品出了什麼?
諾麗科技是一家民營企業,成立於2004年,從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安全在線監測智能裝備和信息化管理軟體系統。從事這個行業的企業多是央企,民營企業極少。成立之初,諾麗科技面臨很多技術難題,無法破解。
怎麼辦?找院士!經過幾番波折,2016年,董輝決定到天津,向葉聲華院士求助。
「剛開始我很忐忑,覺得院士高不可攀。」董輝回憶,出發前,他詳細查閱了葉院士的履歷資料、科研成果。葉院士是湖北荊州人,董輝是湖北孝感人。初次拜訪時,董輝沒有談很多企業的事,而是以老鄉的身份建立信任、溝通感情。他說:「交流後才發現,葉院士非常平易近人。」
兩個月後,董輝又遠赴天津拜訪葉院士,帶著技術難題求助,並邀請葉院士團隊到諾麗科技考察。
2017年,葉院士應邀來到東莞,深入走訪諾麗科技。在接待葉院士時,董輝費了很多心思,特意點了一碗魚頭湯。他說:「荊州在長江邊,那裡的人愛吃魚。葉院士離開湖北多年,應該很想念家鄉的味道。」
葉聲華(中)在企業進行技術指導
一番考察下來,葉院士決定在諾麗科技建立院士工作站。董輝回憶:「院士告訴我,相對於項目,他更看好的是我們這批人,細心、踏實、有幹勁、敢創新。」
細心、踏實、有幹勁、敢創新,是東莞這座製造業名城賦予每名東莞人的鮮明標籤。葉院士對諾麗科技團隊的評價,與東莞城市精神「海納百川、厚德務實」不謀而合。
一碗魚頭湯成就了諾麗科技。院士團隊進駐後,幫助他們解決了受電弓檢測、相機標定實驗、二維機構調節等一系列技術難題,並為企業培養了一批軌道交通領域的研發人才。
如今,諾麗科技的城市軌道交通安全檢測產品覆蓋了全國35個城市,規模居全國第二。他們參與制定城市軌道交通監測、住建部受電弓在線監測等4個國家標準。
29個工作站,刷新科創天際線
像諾麗科技一樣,東莞成立的29個院士工作站,不僅促進一批高成長性企業的崛起,更提升了東莞創新能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根據《東莞市重點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東莞未來將發力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五大重點新興產業領域,到2025年新興產業總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湧現出智慧車間、雷射列印等一系列科研成果。
廣東匯興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玉團隊合作,主攻「基於物聯網的智慧車間關鍵技術」課題研發。在院士團隊帶領下,匯興製造開發出數位化車間系統、分揀軟體系統等技術成果,有助於傳統車間的智慧升級。
孫玉(右一)到企業指導交流。
藉助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專家團隊的支持,廣東樂普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針對我國的雷射印表機核心部件進行技術攻關,力爭在光電高分子橡膠材料和網狀多維結構材料上實現突破,打破國際壟斷,降低高昂的市場價格,提高我國在相關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雷射印表機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黃維在實驗室做研究
在高端裝備製造領域,東莞不斷滿足汽車、航天航空對高端裝備製造的要求。
廣東匯成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聯盟團隊的幫助下,開展工業級化學氣相沉積真空設備及其配套工藝的研發,通過深入調研國內外高端刀具塗層的研究進展,結合廣東汽車、半導體、工模具等高新製造業的市場需求現狀,自主研製超強磁場物理氣相沉積技術、裝備以及新型碳化物靶材。
匯成科技通過選用不同的靶材料、設計塗層組分和梯度變化率,調控離子轟擊偏壓等沉積工藝參數,研髮結構、成分梯度可控的碳化物梯度納米塗層,大幅提高塗層與基底的結合力,綠色製造出長壽命超硬碳化物塗層,滿足我國汽車、航天航空等先進位造業對高端刀具的迫切需求。目前,此類塗層材料還可被用作高端模具以及其它抗高溫、耐腐蝕的工具塗層。
在新材料領域,新型焊錫材料、非晶材料等新材料產品層出不窮。
廣東中實金屬有限公司與烏克蘭科學院院士郭瑞.弗拉基米爾(KORZHYK VOLODYMYR)專家團隊共同研究高可靠性、低銀無鉛無滷焊錫材料,在院士團隊的幫助下,搭建開放式的協同創新平臺,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批創新成果,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郭瑞.弗拉基米爾(右二)在生產車間指導工作
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了突破在非晶材料研究領域的技術瓶頸,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柳百新及其團隊合作,設立研究課題「適用於消費電子產品非晶合金的研發及應用」,開發適用於消費電子類產品如金屬殼體、框架和相關零部件材料的新非晶態合金體系。宜安科技研製出國內首臺液態金屬壓鑄機,將非晶合金材料成功應用於多款手機支架、SIM卡託、筆記本轉軸及應用新能源汽車上等,並建成1條非晶產品生產線,培養了30多名非晶研發的骨幹技術人員。
在新能源領域,一批全國性的行業難題取得新突破。
廣東福德電子有限公司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程時傑專家團隊的幫助下,積極在新能源電力系統方面進行產業和技術發展布局,開展高壓或特高壓電力系統重大電氣裝備的技術研發,智能微電網系統關鍵技術研究以及相關系統設備的研發,推動公司產品性能進一步改型升級。同時開發出配電網中相關重大電氣設備,有望成為國內一流電力電網系統全方向解決方案服務型供應商。
廣東志成冠軍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安團隊開展綠色電能變換與控制技術方面的合作研究,主要針對大功率綠色特種電源系統關鍵技術及大容量儲能雙向變換及其能量管理系統關鍵技術兩大類難題進行攻關,共同促進綠色特種電源與大容量儲能雙向變換技術的進步,解決我國大容量綠色特種電源及儲能系統的關鍵共性技術,促進行業發展。
羅安在企業現場指導
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科研創新的新成果,不斷開闢產業新藍海。
貴如黃金的冬蟲夏草,在東莞實現深加工和量產。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姚新生的幫助下,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開展「冬蟲夏草化學成分檢測方法開發」項目,闡明冬蟲夏草的物質基礎,分析冬蟲夏草的藥效,提升冬蟲夏草質量標準,從而推進冬蟲夏草深加工產品(中藥製劑、保健品、化妝品)的開發利用,讓過去傳統的冬蟲夏草產業,邁上一個新的發展臺階。
姚新生在東莞某醫院參觀交流。
東莞的科創天際線將在院士團隊支撐下一再被刷新,勾勒出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名城的靚麗風景。
【記者】吳擒虎
相關照片由東莞市科學技術協會提供
【作者】 吳擒虎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