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以幾何級數增長 須警惕「馬爾薩斯陷阱」

2021-01-08 央廣網
擠佔人行道的共享單車

  央廣網北京9月1日消息(記者王建帆 韓志峰)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不到兩年,共享單車以幾何級數增長,已大大超出城市公共資源的承載能力。

  200多年前,英國人馬爾薩斯提出兩個級數的理論:人口增長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而生存資料僅僅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的,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這個理論被稱為「馬爾薩斯陷阱」。

  馬爾薩斯陷阱雖然針對的是人口,但揭示的是經濟學一個基本原理:任何增長都會遇到承載能力的制約。

  一邊是增長,一邊是無法承受增長。共享單車的泛濫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如何治理,各方都感到棘手。

  在北京市月壇街道辦事處,調研員董子琴指著幾張照片,向記者介紹他們和單車企業的合作。

  董子琴:「這是我們的微信群,如果哪兒亂了,你看這兒,我就微信說:你這車壓到人行橫道了,不能壓這個的。他們就馬上就派人過來了。」

  記者:「這是他們(單車企業)的工作人員?」

  董子琴:「對的。我們之間的配合還是不錯的,但是後期還要探索一些更好的方法。」

  在董子琴的微信群裡,有街道工作人員,也有單車企業運維人員等。如果發現單車亂停放,就在群裡通知企業來處理,社區門口也張貼了告示,倡導居民文明停車,他們還購買了第三方服務公司來專門擺放單車。

  像北京月壇街道這樣,政府、企業和市民共同參與治理,似乎已成了標準模式,雖然也彰顯出「多方共治」的良好理念,但相對於滾滾車流,他們的努力顯得很微弱。

  時至今日,共享單車要想掙脫陷阱、良性發展,顯然需要更具全局性的社會治理。

  有人設想:如果在共享單車興起之初,就加以規範,是否能夠避免今天的亂象呢?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宏山認為,這個想法不太現實。楊宏山指出:「共享單車是個新生事物,對於城市發展,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試圖想通過一次性的規劃把未來所有的不確定性都搞得清清楚楚,這個也不大現實,因為規劃者的認知理性也是有限的。」

  摩拜智庫首席專家周亞則明確表示,對共享單車這樣的新生事物應該先鼓勵後規範。但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利強不贊成這個觀點,他認為共享單車在德國、法國雖然很受歡迎,但都是以事前規劃為基礎。在張利強看來,規劃與創新並不矛盾,先發展後治理並不是最高效的方案。

  張利強認為,公共自行車也好,共享單車也好,首先應該是城市戶外設施的一部分,城市從有的那一天,就應該規劃先行,有規矩。就像城市家具的概念,家裡每一個家具,電視機該放哪裡,冰箱該放哪裡應該是有規矩。

  中國城市公共自行車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陶雪軍認為,最好還是先規劃後發展。他強調,造成當前共享單車亂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企業盲目擴張,如果當初政府能夠更及時地引導、規範,科學管理,或許就能避免現在的惡性競爭。

  陶雪軍說:「以杭州為例,共享單車要進入,要清楚城市的人口有多少,目前出行結構怎麼樣的,需要配套政府的資源有多少。政府相關部門來審核整體方案是不是可行。」

  城市管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方面,對於新生事物,是先治而避免亂,還是先亂再想辦法去治,考驗的不僅僅是管理者的觀念,也是管理者的能力。平衡供需,衡量增長與承載,是城市管理者的職責,顯然不能缺位。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並不是每一個城市都被共享單車攻城拔寨,太原就是一例。目前,共享單車在太原投放約20萬輛,而原有的帶停車樁的公共自行車只有約4萬輛,只是共享單車的五分之一。但太原市民每天騎共享單車不到10萬人次,而騎公共自行車的卻達到40萬人次,高峰時更是高達56萬人次。為什麼在太原,共享單車不那麼吸引人?

  太原公交集團董事長周齊表示:「沒有共享單車的時候太原公共自行車很完善,老百姓方便度很高,免費騎。我們現在還是很有優勢的。」

  更有說服力的是,太原每輛公共自行車平均每天騎行周轉高達12次,利用率極高;而每輛共享單車的周轉率卻不到0.5次,半數以上的共享單車無人問津。這樣慘澹的數據讓不少共享單車企業對太原城望而卻步。

  在周齊看來,太原的秘訣就是「三分建、七分養」,由於維護到位,市民最多步行200來米就能找到自行車,並且都是維修保養良好、騎上就能走的好自行車。

  周齊介紹說:「1285個點,覆蓋了將近290平方公裡,平均間距是475米,點和點之間的間距。單位鎖樁數接近40個,高的有上百個,也是按照量,也是比較方便。」

  太原的實踐說明,管和不管、有沒有前瞻思維,還是大不一樣的。「太原現象」也許是個案,但不能不看到,城市管理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周齊認為:「政府就是制定規則,就跟我們做售後服務一樣,我們有三包,有這個有那個,不準賣假貨,同樣也有規範。汽車租賃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應該比自行車租賃早多少年,早就有了。又籤保險又鬧啥的,這個責任後面全是錢,你看看你租的車愛護不愛護它?無非就是租用自行車這個行為,沒規範你的行為。企業責任、政府責任不清晰,一旦清晰起來,這件事情也好做,不是難得不得了。」

  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認為,當前的單車亂象,實際上是市場失靈,當市場失靈,政府就應當承擔起「公共利益維護者」角色所賦予的職責,對企業有所約束,減少企業行為所產生的負外部性。

  盤和林說:「市場失靈的話,一個比較有效的辦法就是政府適度地彌補市場機制。這種共享單車所帶來的問題,它就是一個外部性失靈的問題,那我們就是讓這種外部性失靈的成本讓企業內在化,這樣的話,它就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管理作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提高各級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與關鍵。作為一種新經濟形態,共享單車只是一個開端,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共享經濟形式湧現。對於新事物,需要包容,但更需要管理者的主動作為。

相關焦點

  • 馬爾薩斯陷阱
    馬爾薩斯陷阱是說:人口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但糧食等生存所需要的資源,卻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
  • 從馬爾薩斯陷阱到工業革命:人類的經濟是如何走向大分流的
    受到馬爾薩斯陷阱(Malthusian Trap)的桎梏,技術進步帶來的短暫收入提升最終一定會被人口增加所抵消。因此,公元1800年一般民眾的生活並不比公元前十萬年的一般民眾優渥。更確切地說,1800年全球多數人口甚至比他們遠古的祖先貧窮。
  • 共享單車在新加坡的管理模式
    這是10月16日在新加坡拍攝的停放在規劃「格子」裡的共享單車。  近日,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陸交局)、國家公園局以及全國16個市鎮理事會與摩拜等5家共享單車公司籤署了諒解備忘錄,提倡在組屋底層和公園等公共區域提供規範的共享單車服務。目前在新加坡,共享單車須停放在劃定的「格子」停放區。單車所屬公司須在半天之內將未按規定停放的單車放入「格子」或移走,否則,單車會被陸交局扣押,該公司也將面臨罰款且須支付行政費。
  • 看20元價值咋實現幾何級數增長
    「如果今天就辦理公益置家行動一本通,20元價值將在10天內獲得幾何級數的增長。」2013公益置家收官行動總指揮王國朝說,12月15日,大河報和鼎極聯盟聯合推出的公益置家行動,邀請廣大裝修一族共同見證這一奇蹟。  500萬元現金直補裝修業主  近年來,各種置家異業聯盟如雨後春筍,但一年下來,僅有鼎極聯盟等少數存活下來。
  • 10年前就出現的共享單車,為啥在中國火了?共享單車的前世今生
    中國2016年共享出行市場規模達到700億元,資本追捧的共享單車,誰會最後勝出?Campbell等人對北京共享單車的使用情況進行了研究,發現共享單車在北京與裡昂的使用情況存在很大不同。首先,共享單車作為公交接駁工具發揮了顯著作用。除了與常見的公交、地鐵接駁外,很多人將共享單車作為計程車的接駁工具。這可能與北京城市較大,且布局較為集中有關。
  • 2020安徽專升本高數:調和級數、幾何級數、P 級數和交錯級數
    2020安徽專升本高數:調和級數、幾何級數、P 級數和交錯級數 高等數學:調和級數、幾何級數、P 級數和交錯級數
  • 共享單車的心臟-詳解共享單車核心原理
    共享單車的風靡,相信大家都有體驗過了,其原理功能大概一名理科生或者有著電子科技愛好的人大概都能猜出來,但是作為一名嵌入式工程師或做電子行業的一定會對裡面核心模塊感興趣,那今天我從網上搜集的一些信息(畢竟不敢自己拆...),和大家一起解開共享單車的秘密。
  • 洗牌後的共享單車競爭格局幾何?一張手繪圖看透產業鏈
    近兩年,共享單車飛速發展,已然成現象級應用。2017年,一大批共享單車扎堆出世,整個共享單車產業融資近260億元,阿里、騰訊入局,攪動共享單車格局。  據交通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77家共享單車企業投入了2300萬輛車,累計運送了170億人次。
  • 共享汽車發展擠壓消費 汽油消費量或維持低速增長
    「共享汽車」對成品油行業影響幾何 □劉霞 8月8日,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指出為促進新形勢下小微型客車租賃的健康發展,推動移動網際網路與小微型客車租賃的融合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出行需求,提出小微型客車租賃指導意見
  • 共享單車給大交通系統帶來衝擊 須避免「公地悲劇」
    共享單車方便了短途出行,也給大交通系統帶來了衝擊。  在「魔都」上海,當共享單車一夜之間暴增到150萬輛,管理部門終於坐不住了。  一位城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晚上就看見那麼多車子出現了,走都不能走,昨天從這開始,一直到青雲路,都是一大排,現在變成無序了,變成像蝗蟲一樣了。」
  • 共享單車 報廢求解(圖)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共享單車行業發展迅速。人們仿佛剛剛適應它的存在,就不得不迎接它的「死亡」。一方面,在共享單車三年強制報廢標準下,大量共享單車將依次報廢;另一方面,由於使用不當,部分共享單車「提前」成了廢品。損毀、廢棄的共享單車,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導致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 滴滴遇挫,單車退燒,共享經濟背後的黑洞是什麼?
    從鄭州機場滴滴事件到樂清女孩遇害,讓如日中天的獨角獸滴滴顯得落寞了許多;而另一邊共享單車這個曾經的風口並沒有因為炎熱夏季的結束而迎來訂單量的再次攀升,而是隨著摩拜賣身,ofo同時也是深陷「命不久矣」的輿論的風波之中。可以說共享經濟的發源地在這個史上最熱的夏季飄起了陣陣寒風。
  • 廢棄的共享單車,都去哪兒了?
    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出現了不少共享單車的零件公開販賣;而在一些區域,更有人悄然在路邊對這些年久失修、無人問津的共享單車進行著「廢品回收」。本文來源:創業資本匯  作者:張國鋒 嶽亞楠倒閉只是開始:二手交易平臺上出售共享單車日前,朋友小汪告訴記者,在「閒魚」平臺上搜索二手單車時,居然發現有共享單車在上面公開出售。
  • 共享單車困局:共享單車為何成了無人認領的「殭屍車」?
    在一些街道拐角處、地鐵附近或者公交車站周邊的空地上也時不時可以看到橫七豎八、堆放在一起的數量驚人的ofo或摩拜或其他品牌的共享單車,以致於被大家戲稱為共享單車「墳場」。實際上,這些單車並非都是損毀的。在大興舊宮一個停車場內,堆放著大量的、至少三個品牌的共享單車,記者從中挑選了幾輛摩拜和ofo單車,嘗試了一下,均能開鎖並正常行駛。
  • 共享兩輪出行,分析增長手段
    接下來,通過分析給出共享電單車業務北極星指標和增長模型,明確產品增長的目標和關鍵影響因素;最後,以北極星指標和增長模型為指導,結合用戶對共享電單車的使用方式和上癮模型,對產品增長的可能手段做出構想假設。
  • 共享單車併購背後有何玄機
    去年冬天摩拜的一份財務報表顯示,共享單車在一個月內經營成本近3億元,折舊費用約3億元,而包括用戶付費等收入總額只有1億多。也就是說,共享單車在淡季,每個月就虧損數億元。  為此,共享單車企業也曾想像過各種盈利方式。此前,小藍單車設想過在車身上設置顯示屏,與定位系統相結合,做精準的線下廣告展示和分發。為此,小藍還開發了一款帶中控屏幕的新款單車。
  • 共享單車反映國民素質 美媒:表明中國人信任感增長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4日報導,在逾10億美元融資的支持下,70多家公司正在爭奪市場份額,這種競爭導致逾1600多萬輛共享單車出現在中國城市交通堵塞的道路上。這些初創公司已重塑了城市景觀,它們把配備了GPS和電子鎖的自行車放到了幾乎所有的路口。但是,伴隨受歡迎的共享單車而來的是大量的不端行為。
  • 形象直觀的幾何級數
    我們來研究一個最簡單的幾何級數:我們用圓的面積來表示這個無窮級數。從n = 0開始,所以第一個圓的面積為1:如果我們把每個圓都壓縮,使其面積縮小到原來的一半,這樣圓的總面積就是我們所求級數的總和將所有圓面積乘以1/2,它就等於所有圓的總面積減去1我們可以重新排列這個「等式」這樣就得到所有圓的總面積:上述方法可以使我們對級數進行推理,如下將考慮一個更為普遍的級數問題這裡唯一的約束是|
  • 公共自行車應向共享單車學點什麼
    公共自行車應向共享單車學點什麼來源:《工人日報》 張世光  如何讓「共享」與方便共存、與秩序共融、與綠色共建,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智慧與胸懷。  前幾天去了一趟北京,一下子就被共享單車吸引住了。下載APP,註冊,交押金,然後就可以隨時隨地使用了。  當時還想,這種單車什麼時候能到我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