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遇挫,單車退燒,共享經濟背後的黑洞是什麼?

2020-12-05 DoNews

從鄭州機場滴滴事件到樂清女孩遇害,讓如日中天的獨角獸滴滴顯得落寞了許多;而另一邊共享單車這個曾經的風口並沒有因為炎熱夏季的結束而迎來訂單量的再次攀升,而是隨著摩拜賣身,ofo同時也是深陷「命不久矣」的輿論的風波之中。可以說共享經濟的發源地在這個史上最熱的夏季飄起了陣陣寒風。

滴滴一下,美好出行。這是滴滴一直以來的口號。由此共享經濟的概念和實踐才慢慢的國內流行開來,之後在整個國內市場上,共享民宿、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等一大批處於共享經濟範疇概念之內的創業項目如雨後春筍般的流行開來。

同時這樣的消費模式似乎也慢慢的被國內的消費者所接受,各個原始型創業項目的市場份額也是成幾何倍數的增長,資本也是扎堆式的湧入到這些項目中來。而現在的結果是除了網約車、單車、民宿這三個項目之外,其它的都已是偃旗息鼓。

當然被淘汰的這些項目大多數是是其商業模式存在著巨大的缺陷、無法盈利等這些剛性問題。但現在來看,當頭部已經完成相對市場壟斷的項目都面臨嚴峻挑戰時,映射出的是整個共享經濟背後存在的巨大黑洞。

監管缺位讓其缺乏相應的閉環

共享經濟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市場上都是一個新概念,可以說監管方並沒有可借鑑的經驗,記得在三年前當網約車在各地推廣的時候,由於沒有可借鑑的經驗,導致國內各地出現千差萬別的政策導向,雖然最終的方向都一致了,但足以看出這樣導致讓其在整體的發展環境中並不能做到大統一,只能是因不同地方政策做出相適應的結果。

這雖然在表面上並沒有什麼影響,但在長期來看,這樣的結果就是網約車在發展的過程中並沒有統一的價值導向,其自身的一些業務也可以說是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處於失控的情況之下。

以順風車為例,它在宣傳口號是共享綠色出行,並不以盈利為目的,但無論的是企業運營方,還是司機本身,發現這些項目的盈利能力在某些情況下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先設想。可以說雖然在宣傳口號上一直稱之為共享出行,但在背後的運營中確實在朝專業化租賃的方向發展。

這也是滴滴連續在短時間內出現兩次惡性事件,讓所有人一致性聲討的根本性原因。滴滴雖然在事件發生之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渡過危機,但形神不一的它,早已是越走越遠。滴滴自稱為最大的網約車公司,筆者認為它更像監管精簡版國內最大的計程車公司。

挑戰人性的生意,卻缺少應有的制約規則

共享單車的商業邏輯是一個商業歷史上的創舉,在之前的歷史上沒有人敢把有價值的東西免費、無償的放到大街上供人們以極低成本使用。之前沒有人嘗試,並不是商業本身有問題,而是這樣的商業模式在挑戰人性。同時在挑戰的情況下,又沒有相應的懲罰機制。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也許創業團隊和風險資本的在發展之處都預料到了這個問題,但都認為在市場拓展的同時,足可以抵消這樣的成本損耗。但就目前而言,這種預估可能是錯誤的,雖然有不計其數的資金投入,就筆者來看,但至今並不能算做是一門生意,除了不能盈利的問題之外,更大的隱患在於它的市場越大,不可控的分風險越大。人性的存在又是不能靠技術的發展所能解決的。

因此,因人性的損壞不是問題,但這種不可控的因素卻是前行道路上最大的攔路虎,如何建立制約的機製成為生意能否繼續下去的關鍵因素。

名為共享,實為網絡租賃

不管是網約車、還是共享單車,我們都可以發現,這並不能算作共享。網約車的運營司機並不是將自己的私家車籤約網約車平臺,而是專門購買新車,然後籤約網約車平臺。這種邏輯與以往的計程車有何區別呢?

共享單車更是如此,並不是將市場上已有的存量單車共享出來供大家使用,然後換取新的一定報酬,而是完完全全打造增量市場。所有權人也只有也只屬於運營方一個,其它的都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籤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併購背後有何玄機
    去年冬天摩拜的一份財務報表顯示,共享單車在一個月內經營成本近3億元,折舊費用約3億元,而包括用戶付費等收入總額只有1億多。也就是說,共享單車在淡季,每個月就虧損數億元。  為此,共享單車企業也曾想像過各種盈利方式。此前,小藍單車設想過在車身上設置顯示屏,與定位系統相結合,做精準的線下廣告展示和分發。為此,小藍還開發了一款帶中控屏幕的新款單車。
  • 何帆:「共享單車」背後的經濟學原理
    何帆:「共享單車」背後的經濟學原理 2017-03-03 19:03:22來源:中新經緯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鴻燕
  • 摩拜被美團「低價」收購 共享單車併購背後有何玄機
    去年冬天摩拜的一份財務報表顯示,共享單車在一個月內經營成本近3億元,折舊費用約3億元,而包括用戶付費等收入總額只有1億多。也就是說,共享單車在淡季,每個月就虧損數億元。  為此,共享單車企業也曾想像過各種盈利方式。此前,小藍單車設想過在車身上設置顯示屏,與定位系統相結合,做精準的線下廣告展示和分發。為此,小藍還開發了一款帶中控屏幕的新款單車。
  • 共享單車「三國殺」,沒有出局才是最好的結局
    所以對於消失的小黃車和在家全職當老爸的戴威來說,他本可以繼續在共享單車的歷史上扮演著更為濃重的一筆,但卻因為一個不明智的決策,讓小黃車過早的退出歷史的舞臺。事實上,在小黃車的後期,小黃車還是有很多選擇,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滴滴,對於小黃車仍舊抱有希望,但戴威卻最終選擇了三敗俱傷的局面。
  • 共享單車的終極一戰:大佬撕逼、全球化、物聯網以及資本大戰
    只是這種背書的背後,往往趨於感性的認知,一幅好的作品的前提是畫家多年的厚積薄發而非一時衝動,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也正在嘗試,通過某些方式,證明自己有成為好作品的潛質。近期被推上風口的是共享單車,就在昨天下午,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與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在朋友圈發生了爭論,引發業內的廣泛關注,又把處在風口上的共享單車推上了輿論的浪尖。
  • 廢棄的共享單車,都去哪兒了?
    根據其提供的消息顯示,該賣家位於山東,每輛單車售價為180元,並表示「量大可議價,車子九成新沒有鎖」,共享單車的品牌則為早前被滴滴託管的「小藍單車」。記者通過「閒魚」與該賣家進行了聯繫,對方表示,他手上大約有百餘輛「小藍單車」,都是通過中間人獲得。至於單車來源,中間人告訴他,基本都是從社會上收來的。
  • 從共享單車,看創新成敗規律-虎嗅網
    一個是滴滴,還有共享單車等。從滴滴來講,它改變了人車匹配的方式,但它也是過分誇大了這個市場。因為監管政策的出臺,滴滴的火熱勁兒也過去了。事實上我們不能怪監管。如果你了解計程車行業的話,你就會發現,其實傳統計程車行業可改造的地方是非常小的,也就是說,它的運營效率是非常高的。網約車賺的錢從模型上說就是你提高效率省下來的錢。
  • 微信推出「共享單車」?背後隱藏著這些故事
    早在10月初,摩拜單車就獲得了騰訊的戰略投資,摩拜極有可能像滴滴一樣,直接進入微信二級入口。 當然,窮遊、無印良品從700bike處獲得定製版單車是為了售賣,而財大氣粗的微信則是把售價3599的單車直接團購了一批,擺在微信園區門口,用於員工出行。 對於此番「大搖大擺」擺出單車而引發的微信進軍共享單車傳言,微信表示一臉懵逼。
  • 公共自行車應向共享單車學點什麼
    公共自行車應向共享單車學點什麼來源:《工人日報》 張世光  如何讓「共享」與方便共存、與秩序共融、與綠色共建,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智慧與胸懷。  前幾天去了一趟北京,一下子就被共享單車吸引住了。下載APP,註冊,交押金,然後就可以隨時隨地使用了。  當時還想,這種單車什麼時候能到我家門口。
  • ofo回應還清欠款是謠言 曾經共享單車現在怎麼樣了?
    ofo和摩拜就是站在共享經濟的風口上,迅速崛起的共享單車品牌,當然也帶動了很多小眾共享單車品牌的出爐,鼎盛時期可謂是百花齊放。但經營不善、成本過高、資金鍊斷裂,以及美團、滴滴、阿里等行業巨頭的強勢入場,使得共享單車進入清場階段,悟空單車、3Vbike、酷奇單車、町町單車相繼倒下,美團收購摩拜,青桔單車依附滴滴,阿里扶植哈羅單車,ofo頂著債務堅持單幹,共享單車的格局變得簡單又清晰。
  • 10年前就出現的共享單車,為啥在中國火了?共享單車的前世今生
    如何理解「最後一公裡」儘管已有的實證分析顯示,共享單車企業具有規模經濟效應,但如果漫無目的地大量投放,不但會為企業帶來沉重的運營成本,還會為城市帶來新的交通擁堵、佔道、違規停放等問題。如果參考滴滴出行和優步的經驗,在培養出用戶習慣之後,共享單車有一定的費率提升空間,可能會為企業帶來盈利的增長。從App商業模式看。國外線下支付、電商類的App較少。而中國阿里和騰訊在智慧型手機電商和支付App的研發和應用上,處於國際領先的水平。
  • 落寞的P2P,退場的共享單車,新經濟為何玩著玩著就死了?
    退場的共享單車曾經,羅永浩和戴威同時出現在《燃點》這部電影裡。後來,錘子和ofo都倒下了。現在,羅永浩仍在賺錢還帳。回頭想想那些年ofo如日中天,滿大街都在全民小黃的時代,不禁有些感慨和惋惜。最近共享單車始祖ofo失聯了,投資者所能搜索到的地址和電話,無一能聯繫上,供應商20億欠款也追債無門,退押金都要等500年。諷刺的是,剛剛ofo的創始人戴威,還在微博公布了自己成為奶爸的消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1991年出生的戴威,是一個驕傲的人。他從小就是學霸,2009年他考入北大,還是院學生會主席,並被保送碩博連讀。
  • 再見「小藍單車」,滴滴青桔全面接手
    再見「小藍單車」小藍單車的命運可謂是大起大落,在共享單車興起時,小藍單車因為「輕便好騎」的設計贏得了用戶的口碑,在顛覆時期甚至擠進了前三的位置,但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後又傳出資金鍊斷裂,從而導致小藍單車徹底從神壇掉落,最終由滴滴接手收購。
  • 共享經濟案例—摩拜單車模式及SWOT分析
    一、什麼是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閒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
  • 共享單車競爭發展對策及建議
    (三)靈活性  共享單車的使用完全取決於使用者的需求。共享單車不同於滴滴打車之類的共享產物,用戶通過自主選擇,基於自身需求完成租賃活動。該過程可以說基本無專人監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使用者的自身素質和意志,部分人鑽了空子,一些不文明用車、私佔單車的行為也就上演了。
  • 【深度】摩拜賣身背後的資本遊戲:單車獨角獸最終都逃不脫宿命
    導語:共享單車雙寡頭紛紛「賣身」,共享單車到底是一筆能做大的生意,還是僅僅是一個工具?
  • 廣州市共享單車運營商招標結果出爐 青桔單車、摩拜等中標
    近日,廣州市2019年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運營商招標評標結果公布,青桔單車成功中標,份額為10萬。同時中標的還有摩拜和哈囉。公示日期為2019年6月4日至2019年6月10日。據了解,本次招標公告4月29日正式發布,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3家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運營商,未來3年內廣州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投放運營配額為40萬輛。
  • 小藍單車生死故事 | 風眼
    今天,出行巨頭滴滴正式發布公告,宣布接管小藍單車,用戶的押金將以滴滴單車券和出行券的形式予以返還。雖然結局不太完美,但相比於其他倒下的共享單車企業,小藍單車起碼對用戶有了一個最終交代。關於滴滴收購小藍,《風眼》了解到:因為投資了ofo的緣故,滴滴和小藍此前並沒有接觸,本次交易的談判在11月中旬才開始,但進展很快;ofo想做與滴滴存在競爭關係的共享租車業務,還在10月和11月中間一度決定併購小藍,但戴威的提議被滴滴否決,這成為了滴滴和ofo決裂的導火索,也改變了小藍單車的命運;滴滴只負責小藍單車的押金部分
  • 共享單車混戰的突圍者,下一步該如何布局?
    如今,憑藉著相對穩定的資本投入、與時俱進的運營模式、自身的集聚流量與支付入口,阿里系的哈囉出行,美團收購摩拜單車後重組的美團單車,滴滴青桔單車三家形成了「三家鼎立」的局面,領跑兩輪共享出行行業。
  • 廢棄的共享單車新去處:二手交易平臺、廢品回收站
    投中網編者按:雲九資本王京說,共享單車回收這個命題本身就是個滑稽命題。共享經濟熱潮持續在減退,宣布退場的玩家接連出現。至於曾經佔據了大街小巷的眾多單車們,瞬間成為了無主的「孤兒」,市民既無法使用,也沒人將它們抬走。久而久之,有些地方出現了「殭屍單車」堆積成山的「壯觀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