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的P2P,退場的共享單車,新經濟為何玩著玩著就死了?

2020-11-24 藍鯨傳媒

投稿來源:財經無忌

吳曉波曾說,所有即將發生的悲劇中,都無一例外地有著前人失誤的痕跡。

如今在疫情衝擊之下的2020年,全球商界仍發生著新的一輪沉浮興衰。

根據IT桔子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新經濟領域倒閉的創新創業公司已達41家,其中不乏在新三板上市、阿里巴巴加持的中國第一批O2O出境旅遊服務商「百程旅遊」。

翻開2019年新經濟公司死亡名單,大多數都因為現金流斷裂,經營模式不行,創始人問題而倒閉。

失血的新經濟公司,似乎在說明,無論是創業還是守業,都絕不是易事,需要行業參與者謹慎前行。

退場的共享單車

曾經,羅永浩和戴威同時出現在《燃點》這部電影裡。後來,錘子和ofo都倒下了。現在,羅永浩仍在賺錢還帳。

回頭想想那些年ofo如日中天,滿大街都在全民小黃的時代,不禁有些感慨和惋惜。

最近共享單車始祖ofo失聯了,投資者所能搜索到的地址和電話,無一能聯繫上,供應商20億欠款也追債無門,退押金都要等500年。

諷刺的是,剛剛ofo的創始人戴威,還在微博公布了自己成為奶爸的消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1991年出生的戴威,是一個驕傲的人。

他從小就是學霸,2009年他考入北大,還是院學生會主席,並被保送碩博連讀。

2014年,戴威創立了ofo小黃車,但當時無人注意,借來的100萬很快燒光。

正當他愁雲密布之時,「共享經濟」的概念開始在中國流行,戴威和他的小黃車成為了資本的寵兒。

2016年,著名的投資人,成功投資過滴滴、餓了麼、小紅書、映客的朱嘯虎,主動找到了戴威,此後,小米、滴滴、阿里等派系的投資陸續進入,短短兩年時間,ofo小黃車總共得到了150億元的投資。也在這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小黃車的用戶總數至少千萬級別。

這樣的成功讓戴威膨脹了,他真的以為可以跟資本掰手腕,他拒絕了滴滴的投資,就為了保持股權獨立,這一下得罪了不少投資方。

隨著ofo資金鍊斷裂,戴威也成為了老賴。

共享單車作為新經濟的代表之一,早已經歷了洗牌期,眾多知名的單車企業倒閉,而在新經濟的其他領域,倒閉也成為了一種常態。

看著丟得到處都是的共享單車,有時候覺得所謂網際網路思維真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極大浪費。

戴威是北大高材生,他高估了個人能力對於市場的影響。胡瑋煒是記者,見過的人情世故和商海沉浮多,所以能審時度勢,全身而退。

共享單車是一件好事,雖然也許並不是一門好生意,但現在青桔哈囉美團仍能正常服務,但ofo已經煙消雲散。

落幕的P2P

2020年,7月1日,「愛錢進」被爆無法兌付,因為無法提現,堪比ofo暴雷。

截至2020年5月31日,「愛錢進」借貸餘額本息已逾245億。

先是知名主持人汪涵因愛錢進「代言翻車」被推上熱搜並聲明致歉。之後,另一名曾經的愛錢進明星代言人劉國梁也進行了回應和道歉。

愛錢進可謂含著「金鑰匙」出生。其創始人楊帆、張輝、董祺均來自知名機構中信產業基金,尤其是楊帆,曾被譽為「天才少年」,15歲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歲從香港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先後就職於美國AIA保險集團、英國寶誠保險集團,在財富管理、資產配置、風險管理領域摸爬滾打了近十年。

在履歷金光閃閃的幾位創始人的照耀下,愛錢進創立之初便得到了知名風投高榕資本(曾投資小米、蘑菇街)的青睞,獲得5000萬美元,一時間「愛錢進」成為估值5億美金的大平臺。

2018年,P2P集中爆雷,但是愛錢進得以倖免。

回顧愛錢進的發展歷史,首先狂砸廣告。

2016年初,《老九門》熱播,愛錢進成為首個嘗試插廣告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而且在播出期間,《老九門》為「愛錢進」還製作了多個不同版本的定製中插廣告。

2017年,《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愛錢進」也投放了多款中插廣告。

此後,熱播劇《延禧攻略》《如懿傳》《沙海》《醉玲瓏》《楚喬傳》、《白夜追兇》《歡樂頌》中,都有它的身影。

找各種明星代言。

廣告轟炸不算完,必須還要加上明星光環。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汪涵,他還在和撒貝寧的一個節目中,向電視觀眾推薦「愛錢進」APP時說:用了就敢炒老闆。

撒貝寧反問汪涵:萬一老闆先用了呢?

汪涵說:老闆用了,就不請員工了。

後來的國乒教練劉國梁,還成為過愛錢進的幸福體驗官。

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7月1日,愛錢進借貸餘額227.6億元,借貸餘額筆數為186.76萬筆,人均累計出借金額4.96萬。

除了汪涵和劉國梁為「愛錢進」代言之外,近年來明星代言的P2P平臺涉及爆雷的便不下十幾個,涉案金額動輒百億起步。

有人說,明星不能什麼錢都賺,要了解清楚再做決定,畢竟是公眾人物。古天樂也曾代言了百金貸的資產端(妙優車),很多人因為信任古天樂而在百金貸上出借,結果百金貸也以2019年6月清盤,平臺找各種藉口不兌付,平臺的錢全拿去發展妙優車了。

2018年開始,P2P的大幕已徐徐落下。這一場硝煙四起的慘烈戰役,462家P2P平臺坍塌,只是苦了那麼多投資人,多少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如今上演著上市的上市,進監獄的進監獄的奇妙景象。

洗牌的直播行業

最近鬥魚虎牙合併的消息滿天飛,騰訊撮合鬥魚和虎牙合併的腳步又近了,已經很少有人注意到王思聰和他的熊貓直播了。

8月3日,從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王思聰旗下的北京普思投資有限公司被北京一酒商起訴,並請求查封千萬資產。

王思聰和旗下普思投資踩過的坑可不少,其中就包括熊貓直播。

2016年的「千播大戰」是當年最受熱捧的資本風口之一,但早期行業集中度低且競爭激烈,移動直播很快就陷入泥潭,非常依賴融資造血。

而熊貓直播從誕生之初也是資本市場的寵兒。根據相關統計,從2015年成立至今,熊貓直播累計獲得了4輪融資。

最近一輪融資,發生在2017年5月,當時它獲得了興證資本領投的10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估值已經將近50億元。

在2017年底,熊貓直播在用戶數量排名行業第三位,同時熊貓直播也掀起了挖角主播的大戰。

挖走主播的熊貓,過度抬高了主播們的身價,自此開始以一種誇張數倍的狀態開始燒錢,也為後來熊貓直播無法盈利埋下了隱患。

同時各大直播平臺也開始陷入「挖角之戰」,陷入惡性循環。

王思聰利用資源和名氣挖人,對主播給以優惠的條件,優惠到跟養老合同一樣。

主播根本不理公司的管理,這就造成了大主播拿著大合同划水,公司一不能給他們任何壓力,二不能靠捧新人來制約。

結果就是熊貓暮氣沉沉,大主播不盡心,小主播沒前途,最後船一起沉。

進入2018 年,我們可以看到,在跑馬圈地時代結束後,直播行業真正迎來大降溫和大洗牌,頭部平臺競相IPO,中尾部平臺則舉步維艱。

2018年是直播行業的一個分水嶺,頭部平臺如虎牙、映客等先後上市,而其他平臺則被傳出資金鍊斷裂等消息,其中以第二梯隊最為難熬。

公開資料顯示,多家曾排名 TOP5 的直播平臺,紛紛被傳出資金鍊斷裂消息,主播欠薪等風波也接連不斷。

2019年3月,熊貓直播在官方微博上宣布將關閉伺服器,熊貓直播就此倒閉。

熊貓直播的倒閉也預示著直播行業的大洗牌。

社交電商:難出下一個拼多多

在2019年網際網路企業死亡名單中,最多的就是電商企業,到了2020年上半年,電商企業死亡也達到了五家。

在2020年死亡的電商企業中,其中存活最長的便是走秀網,歷時12年2個月,卻倒在了C輪融資,而來自北美洲的Brandless,被稱為美版拼多多,最終也走向落幕,值得一提的是孫正義也投資了這家公司。

在2019年,一家中國企業也想複製拼多多的奇蹟,但它沒有成功,它就是淘集集。

淘集集在2018年8月上線,是上海歡獸實業有限公司的一家電商平臺,實控人是張正平。

目睹拼多多的成功,淘集集也決定複製其模式,採用紅包和低價拼團秒殺的燒錢補貼模式來吸引用戶。而在供給端,對商家進行「無底線」壓價,要求比拼多多還要便宜,還喊出「物美價廉」的口號。

「錯過了拼多多,不能再錯過淘集集」,這句話挑動了不少投資人的神經。一時間給淘集集「送錢」的機構數不勝數。上線當年的10月1日,淘集集就獲得4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估值達到2.47億美元。

淘集集通過一元拼團、限時秒殺、虧本上新等營銷活動確實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用戶。才上線兩周銷售額就突破了200萬。

在短短的八九個月時間,用戶量達到了1.3億,其增長速度堪比拼多多。

有不少人將淘集集看做繼拼多多之後,又一匹電商黑馬。不過,也有人對它這種燒錢換流量的模式表示質疑。終於,淘集集這種經營模式的弊端在2019年因為融資遲遲不到帳而出現資金危機時暴露出來。

為了能繼續維持運營,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犯了無法挽回的錯誤:他挪用了供應商的貨款。但這只能解一時之需,因淘集集一直融不到資,甚至開始拖欠供應商貨款。這一窟窿越來大,最終造成淘集集的毀滅。

淘集集欠下的19億巨額債款,卻遲遲無法歸還。目前,淘集集僅有不足6000萬元的資產,根本不足以償還商家的債款。盲目地燒錢,是淘集集失敗的根本原因。淘集集在半年內,便燒掉了12億元。

目前社交電商市場主要的玩家分為五類:以拼多多、京東拼購、京喜、蘇寧拼購等為代表的拼購型,以愛庫存、斑馬會員、貝店、芬香等為代表的分銷型,以小紅書商城、寶寶樹、考拉精選、年糕媽媽等為代表的社區型,以返利網、什麼值得買、一淘網等為代表的導購型,以有贊、微盟、點點客等為代表的工具型。

淘集集的倒閉引發業內警醒,也預示著行業進入洗牌期,社交電商要在注重質量的前提下擁有價格優勢,更需要找到適合的發展模式,提升「造血能力」。在這種激烈競爭的局面下,中小社交電商自然無以為繼,「叢林法則」導致優勝劣汰。

淘集集的失敗,也預示著社交電商再難出現拼多多。

從今天來看,中國的新經濟公司大多仍是傳統產業的延續,很多人誤以為新經濟的「新」是提一個新概念,搞一個新APP,講一個新故事,在這個基礎上去融資,然後跑步上市。對企業來說,企業能不能在市場活下來,根本來看還是要回歸商業價值。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困局:共享單車為何成了無人認領的「殭屍車」?
    共享單車面世之初,因其便捷的取車還車方式,切實解決了城市交通最後一公裡的「痛點」,也因環保、低碳的綠色出行方式廣受市民好評。然而,隨著共享單車的迅猛發展,廢棄共享單車卻成了城市交通「新痛點」,有淪為城市新型垃圾之嫌。好端端的共享單車為何成了無人認領的「殭屍車」?
  • 滴滴遇挫,單車退燒,共享經濟背後的黑洞是什麼?
    從鄭州機場滴滴事件到樂清女孩遇害,讓如日中天的獨角獸滴滴顯得落寞了許多;而另一邊共享單車這個曾經的風口並沒有因為炎熱夏季的結束而迎來訂單量的再次攀升,而是隨著摩拜賣身,ofo同時也是深陷「命不久矣」的輿論的風波之中。可以說共享經濟的發源地在這個史上最熱的夏季飄起了陣陣寒風。
  • 廢棄的共享單車新去處:二手交易平臺、廢品回收站
    投中網編者按:雲九資本王京說,共享單車回收這個命題本身就是個滑稽命題。共享經濟熱潮持續在減退,宣布退場的玩家接連出現。至於曾經佔據了大街小巷的眾多單車們,瞬間成為了無主的「孤兒」,市民既無法使用,也沒人將它們抬走。久而久之,有些地方出現了「殭屍單車」堆積成山的「壯觀場景」。
  • 廢棄的共享單車,都去哪兒了?
    獵雲註:共享經濟熱潮持續在減退,宣布退場的玩家接連出現。至於曾經佔據了大街小巷的眾多單車們,瞬間成為了無主的「孤兒」,市民既無法使用,也沒人將它們抬走。久而久之,有些地方出現了「殭屍單車」堆積成山的「壯觀場景」。不過,對於有心人來說,這或許是他們大發一筆橫財的機會。
  • 共享雨傘玩出花:除了遮雨還能當拐杖聽音樂
    目前共享經濟可謂盛況空前,除了已經成為最後一公裡神器的共享單車和正在起勢的共享充電寶外,共享雨傘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我們面前。據了解,目前已經有多家共享雨傘公司宣稱其已經完成了超過百萬元的融資計劃,而已經投放使用的共享雨傘總數也已經突破十萬。
  • 我被這詞環繞:共享單車
    這一年,共享單車在共享經濟的熱潮下應運而生。2016年底, 一張關於共享單車的手機截屏躥紅網絡,24個共享單車app霸滿了整個手機屏幕。一時間,以ofo和摩拜為首的二、三十個新的共享單車品牌紛紛湧入市場。共享單車是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產物,其實質是共享經濟。
  • 共享經濟案例—摩拜單車模式及SWOT分析
    一、什麼是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閒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
  • 10年前就出現的共享單車,為啥在中國火了?共享單車的前世今生
    如何理解「最後一公裡」儘管已有的實證分析顯示,共享單車企業具有規模經濟效應,但如果漫無目的地大量投放,不但會為企業帶來沉重的運營成本,還會為城市帶來新的交通擁堵、佔道、違規停放等問題。Campbell等人對北京共享單車的使用情況進行了研究,發現共享單車在北京與裡昂的使用情況存在很大不同。首先,共享單車作為公交接駁工具發揮了顯著作用。除了與常見的公交、地鐵接駁外,很多人將共享單車作為計程車的接駁工具。這可能與北京城市較大,且布局較為集中有關。
  • 共享單車給企業、打工者、城市帶來怎樣的改變?
    在共享單車創業最瘋狂的時期,城市中出現了多達十幾款的共享單車,網友甚至能集齊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彩車,但這些車基本上屬於「初級」產品,零部件非常容易損壞,和手機之間的通信也有非常大的問題,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沒有人想著愛護這些車輛,因為它們都是「垃圾」。保安為了維護小區、寫字樓的環境,會毫不客氣地把這些車丟到臭水溝裡。
  • 最後一公裡「共享單車」暴紅!共享單車概念股一覽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2月17日訊  「共享單車」概念最近迅速在大城市暴紅,已經被業界視為網約專車之後的下一個共享經濟熱點,爭奪這個叫「最後一公裡」的市場。  消息面上,摩拜單車10月15日完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高瓴、紅杉等多家機構。優拜單車未上線就於9月獲千萬級別的天使輪融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進入共享單車市場的機構已超過20家,資金超10億。資本的態度,代表對未來的認可。
  • 共享單車競爭發展對策及建議
    針對共享單車特點和影響的研究  王茜以共享單車為視角,分析了分享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對策,提出推動我國共享經濟健康快速發展,需要有針對性的作為:建立分享經濟信用體制,規範用戶道德行為;創新分享經濟監管方式,引導行業有序發展;優化分享經濟發展環境,鼓勵試點先行先試。
  • 共享單車的連接方式探討
    共享單車是IoT(物聯網)應用的一個範例,其形態很好地詮釋了低功耗、廣覆蓋、大連接情況下的IoT的使用。  共享單車的由來是共享經濟。IoT顧名思義,就是把萬物都連接在一起。當把共享經濟、IoT概念和自行車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就出現了新的形態,解決了短距離、便捷交通出行需求。  共享單車的整個商業鏈條是怎樣?
  • 共享單車併購背後有何玄機
    去年冬天摩拜的一份財務報表顯示,共享單車在一個月內經營成本近3億元,折舊費用約3億元,而包括用戶付費等收入總額只有1億多。也就是說,共享單車在淡季,每個月就虧損數億元。  為此,共享單車企業也曾想像過各種盈利方式。此前,小藍單車設想過在車身上設置顯示屏,與定位系統相結合,做精準的線下廣告展示和分發。為此,小藍還開發了一款帶中控屏幕的新款單車。
  • 支付寶騎共享單車每天最多獲得多少綠色能量
    支付寶騎共享單車每天最多獲得多少綠色能量?最近應該有一些玩螞蟻森林的朋友想要知道騎共享單車可以獲得多少綠色能量。PConline水銀師小編現在就為大家帶來了騎共享單車獲得綠色能量的上限介紹。相信對你有所幫助。
  • 共享單車的「升級版」是什麼樣子?
    究其原因,大家可能並不是為了 77.77 的紅包,而是一種玩的心態,更多的也許是對於小黃人的喜愛。從商業角度而言,ofo 確實做了一次成功的借勢營銷,以後,ofo 與小黃人的營銷案例也許真的會被「抄爛」。扯皮不少,不過當你在「騎」小黃人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小黃人車(暫且這麼稱吧)其實除了外觀之外,其餘方面好像並沒有太大的改善。
  • 共享單車席捲,廣州街頭單車店倒下一大片
    「想到實體店買輛單車很難,因為大多數店都關門了!」市民何先生感慨道。近期,不少市民發現,廣州市區內不少自行車銷售店面接連關門,想就近在實體店購買一輛自行車已不再像從前那樣簡單易得。原來,隨著共享單車的流行,市民購買自行車的需求明顯降低,市內很多單車銷售店都遭遇經營困境。
  • 共享單車的心臟-詳解共享單車核心原理
    共享單車的風靡,相信大家都有體驗過了,其原理功能大概一名理科生或者有著電子科技愛好的人大概都能猜出來,但是作為一名嵌入式工程師或做電子行業的一定會對裡面核心模塊感興趣,那今天我從網上搜集的一些信息(畢竟不敢自己拆...),和大家一起解開共享單車的秘密。
  • 共享單車 報廢求解(圖)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共享單車行業發展迅速。人們仿佛剛剛適應它的存在,就不得不迎接它的「死亡」。一方面,在共享單車三年強制報廢標準下,大量共享單車將依次報廢;另一方面,由於使用不當,部分共享單車「提前」成了廢品。損毀、廢棄的共享單車,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導致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 加盟共享電動車快速加入共享經濟市場!
    加盟共享電動車快速加入共享經濟市場!從2017年開始,騎共享電單車成了小蔡最常用的通勤方式。「從我家到公司大約3公裡,從打開App掃碼騎行到停車繳費,一共只用十幾分鐘。」在他看來,這樣的通勤方式不僅經濟實惠,還省去了開著私家車找停車位的煩惱。除了小蔡之外,城市還有更多人也更願意選擇這種出行方式,也算是對環保的一種支持。
  • 這才是真的「共享經濟」:6歲的閒魚成小巨頭,超61%賣貨人是90後
    提起共享經濟,我們總會想起迅速崛起又迅速隕落的共享單車,曾經一段時間裡,共享經濟一度成為了資本界的投資「主流」,但是隨著共享單車、共享雨傘等等風口的「敗局」出現,人們對於「共享經濟」四個字,也產生了很大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