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摩拜單車宣布停止服務,相關的帳號、金額可全面轉移到美團單車,至此,第一代共享單車的最後一抹紅色徹底消失。其實,這並不是什麼爆炸性新聞,因為自2018年摩拜被美團斥資27億美元收購之後,這就是註定的結局。此外,共享單車雖然五顏六色,紅極一時,但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並不高,大家依舊無怨無悔地購買私家車,有一些錢的富裕階層,依舊把目光放在寶馬、路虎、捷豹、布加迪威龍這些「動物」身上。大概只有打工者、學生或者城市低保戶,會認真地關注「共享單車」的服務情況。事實上,當年小黃車ofo就是主打「校園牌」,漫天的黃色擠滿了大學校園。尷尬的是,小黃車的騎行體驗非常差,車身就好像「紙糊」得一樣,隨時都能用手掰斷。Ofo最終沒有熬過2018年,而退押金也成為著名段子:排隊系統顯示,一些用戶需要等到2050年才能拿回300元押金。最終的結果無非是全體用戶「被動」地替ofo創業失敗買單。
相比之下,摩拜單車的質量和服務要好得多,車身堅固、定位裝置準確、車子的故障率非常低。有傳言說:他們曾經想請代工大王富士康幫其生產金屬車身,可見摩拜從第一開始就想把產品做好。還有,創始人胡瑋煒的發跡也頗為傳奇,她從月薪3000元的記者,羽扇綸巾地套現15億元,用一種最炸裂的方式甩開80後同齡人,唯有結局不勝唏噓。
實驗白鼠,海量單車推動了哪些黑科技?
在共享單車創業最瘋狂的時期,城市中出現了多達十幾款的共享單車,網友甚至能集齊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彩車,但這些車基本上屬於「初級」產品,零部件非常容易損壞,和手機之間的通信也有非常大的問題,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沒有人想著愛護這些車輛,因為它們都是「垃圾」。保安為了維護小區、寫字樓的環境,會毫不客氣地把這些車丟到臭水溝裡。一位創業者感嘆:他們的單車每天都會消失幾千輛,手頭兒的錢有點兒燒不起。如前文所述,摩拜單車的設計更加穩固、智能鎖和定位系統更加完善,市民於是對摩拜更加愛護。所以,第一代單車給後來者帶來最重要的啟示就是:要花合理的成本把單車的品質做好,市民會更加愛護,也更有利於自己的資產管理。
於是如你所見,如今單車新三巨頭:青桔、美團、哈羅所提供的單車,不僅美觀時尚,而且車身堅固、GPS定位系統穩定。一些市民坦言:看到這麼好的單車,即便不是自己的財產,也不忍心去破壞之,甚至會想用自己的毛巾,主動把單車擦拭乾淨。
當然,第一代創業者留下更寶貴的財富還是技術驗證的成果。要知道,小小單車的背後有著非常複雜的技術要求,包括雲計算、無線通信、用戶數據分析、GPS定位等等。坦白講,第一代的單車創業者沒有把這些技術做到盡善盡美,他們最大的貢獻在於「當了一把昂貴的實驗小白鼠」。首先,共享單車要想成氣候,需要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鋪車,同時,需要構建一個基於雲計算的雙向實時應用平臺,不僅要滿足單車的快速部署和高擴展性,還要應對高峰期百萬級的交互需求。可以說,第一代共享單車雖然都是些熙熙攘攘的蚍蜉之流,但對於網絡優化、雲計算平臺stress test,卻是功不可沒的;其次,用戶大數據分析系統也基本完成輪廓。基於物聯網技術,企業能清楚地知道單車的通信連接狀態、車鎖狀態、使用記錄等等,這些數據的通信路徑已然規劃完畢;同時,海量用戶的通信數據,騎行的路徑和位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系統也日益完善,這些黑科技可以幫助後來者更加便利地管理車輛;此外,單車的智能鎖、GPS定位等功能也經由第一代創業者的驗證日益成熟,尤其是智能鎖已經趨於標準化配置,包括控制、通信、感知、執行、供電等幾大模塊,後來者能夠非常容易地找到基礎模塊,然後,依照自己需求做個性化配置。
平心而論,第一代共享單車的創業並不算成功,而且他們發明出一種「非常可怕」的商業模式,就是灰色的押金模式,這是一種相當危險的操作,也勢必會遭到法律的制裁。好在,第二代創業者已經放棄押金模式,用優質的服務來換取利潤。縱然如此,我們依舊要感謝第一代創業者,他們作為小白鼠驗證技術,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廣了城市的單車文化。
潤物無聲,貢獻單車是打工者和城市的福音?
用戶被第一代單車創業者坑的押金錢,給胡瑋煒的身價、黑科技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但用戶也並非全無收穫,最起碼,大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享受到了非常廉價、幾乎免費的單車服務,況且,當單車品牌逐漸宣布倒閉之後,很多人還是私藏了一些單車,在心理上過了一把「衝抵押金」的癮,更重要的好處則在於:普通打工者終於找到公交、地鐵、打車之外的替代品,單車對於普通人的消費壓力,還是有一些減緩的。
事實上,共享單車最早的目標就是解決「用戶最後一公裡」的出行問題,也就是說,用戶在騎單車前,依舊要通過公交、地鐵等服務來完成長距離的出行,這也是為什麼第一代創業者並沒有把「單車品質」放到第一位的原因。大概是因交通問題困擾自己太久,很多用戶並不滿足於最後一公裡的騎行,甚至總想著把單車從北京騎到廊坊,品質問題自然會大量暴露出來。此外,相比於自己購買的自行車,打工者騎共享單車,不會有心理上的「自卑感」,畢竟,都是一些大品牌,志同道合的人也多,而且共享單車可以隨時停下,改換公交、地鐵或者自己打車,不用「怎麼騎出去,怎麼騎回來」。曾幾何時,我們竟然發現一些富裕階層也把單車作為休閒工具,還有一些市長帶頭騎車,以激勵市民綠色出行。畢竟,當共享單車流行於大街小巷之時,交通的壓力將會大幅降低,汽車尾氣的汙染也會同步降低。
第一代共享單車創業者已經退場,我們需要向他們致敬,同時,希望第二代創業者,包括哈羅、青桔、美團能把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甚至是共享汽車做好。其實,交通的第一屬性就是「共享」,尊重規律,順勢而為,大概率會賺到錢。(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