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給企業、打工者、城市帶來怎樣的改變?

2021-01-22 康斯坦丁

前些天,摩拜單車宣布停止服務,相關的帳號、金額可全面轉移到美團單車,至此,第一代共享單車的最後一抹紅色徹底消失。其實,這並不是什麼爆炸性新聞,因為自2018年摩拜被美團斥資27億美元收購之後,這就是註定的結局。此外,共享單車雖然五顏六色,紅極一時,但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並不高,大家依舊無怨無悔地購買私家車,有一些錢的富裕階層,依舊把目光放在寶馬、路虎、捷豹、布加迪威龍這些「動物」身上。大概只有打工者、學生或者城市低保戶,會認真地關注「共享單車」的服務情況。事實上,當年小黃車ofo就是主打「校園牌」,漫天的黃色擠滿了大學校園。尷尬的是,小黃車的騎行體驗非常差,車身就好像「紙糊」得一樣,隨時都能用手掰斷。Ofo最終沒有熬過2018年,而退押金也成為著名段子:排隊系統顯示,一些用戶需要等到2050年才能拿回300元押金。最終的結果無非是全體用戶「被動」地替ofo創業失敗買單。

相比之下,摩拜單車的質量和服務要好得多,車身堅固、定位裝置準確、車子的故障率非常低。有傳言說:他們曾經想請代工大王富士康幫其生產金屬車身,可見摩拜從第一開始就想把產品做好。還有,創始人胡瑋煒的發跡也頗為傳奇,她從月薪3000元的記者,羽扇綸巾地套現15億元,用一種最炸裂的方式甩開80後同齡人,唯有結局不勝唏噓。

實驗白鼠,海量單車推動了哪些黑科技?

在共享單車創業最瘋狂的時期,城市中出現了多達十幾款的共享單車,網友甚至能集齊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彩車,但這些車基本上屬於「初級」產品,零部件非常容易損壞,和手機之間的通信也有非常大的問題,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沒有人想著愛護這些車輛,因為它們都是「垃圾」。保安為了維護小區、寫字樓的環境,會毫不客氣地把這些車丟到臭水溝裡。一位創業者感嘆:他們的單車每天都會消失幾千輛,手頭兒的錢有點兒燒不起。如前文所述,摩拜單車的設計更加穩固、智能鎖和定位系統更加完善,市民於是對摩拜更加愛護。所以,第一代單車給後來者帶來最重要的啟示就是:要花合理的成本把單車的品質做好,市民會更加愛護,也更有利於自己的資產管理。

於是如你所見,如今單車新三巨頭:青桔、美團、哈羅所提供的單車,不僅美觀時尚,而且車身堅固、GPS定位系統穩定。一些市民坦言:看到這麼好的單車,即便不是自己的財產,也不忍心去破壞之,甚至會想用自己的毛巾,主動把單車擦拭乾淨。

當然,第一代創業者留下更寶貴的財富還是技術驗證的成果。要知道,小小單車的背後有著非常複雜的技術要求,包括雲計算、無線通信、用戶數據分析、GPS定位等等。坦白講,第一代的單車創業者沒有把這些技術做到盡善盡美,他們最大的貢獻在於「當了一把昂貴的實驗小白鼠」。首先,共享單車要想成氣候,需要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鋪車,同時,需要構建一個基於雲計算的雙向實時應用平臺,不僅要滿足單車的快速部署和高擴展性,還要應對高峰期百萬級的交互需求。可以說,第一代共享單車雖然都是些熙熙攘攘的蚍蜉之流,但對於網絡優化、雲計算平臺stress test,卻是功不可沒的;其次,用戶大數據分析系統也基本完成輪廓。基於物聯網技術,企業能清楚地知道單車的通信連接狀態、車鎖狀態、使用記錄等等,這些數據的通信路徑已然規劃完畢;同時,海量用戶的通信數據,騎行的路徑和位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系統也日益完善,這些黑科技可以幫助後來者更加便利地管理車輛;此外,單車的智能鎖、GPS定位等功能也經由第一代創業者的驗證日益成熟,尤其是智能鎖已經趨於標準化配置,包括控制、通信、感知、執行、供電等幾大模塊,後來者能夠非常容易地找到基礎模塊,然後,依照自己需求做個性化配置。

平心而論,第一代共享單車的創業並不算成功,而且他們發明出一種「非常可怕」的商業模式,就是灰色的押金模式,這是一種相當危險的操作,也勢必會遭到法律的制裁。好在,第二代創業者已經放棄押金模式,用優質的服務來換取利潤。縱然如此,我們依舊要感謝第一代創業者,他們作為小白鼠驗證技術,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廣了城市的單車文化。

潤物無聲,貢獻單車是打工者和城市的福音?

用戶被第一代單車創業者坑的押金錢,給胡瑋煒的身價、黑科技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但用戶也並非全無收穫,最起碼,大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享受到了非常廉價、幾乎免費的單車服務,況且,當單車品牌逐漸宣布倒閉之後,很多人還是私藏了一些單車,在心理上過了一把「衝抵押金」的癮,更重要的好處則在於:普通打工者終於找到公交、地鐵、打車之外的替代品,單車對於普通人的消費壓力,還是有一些減緩的。

事實上,共享單車最早的目標就是解決「用戶最後一公裡」的出行問題,也就是說,用戶在騎單車前,依舊要通過公交、地鐵等服務來完成長距離的出行,這也是為什麼第一代創業者並沒有把「單車品質」放到第一位的原因。大概是因交通問題困擾自己太久,很多用戶並不滿足於最後一公裡的騎行,甚至總想著把單車從北京騎到廊坊,品質問題自然會大量暴露出來。此外,相比於自己購買的自行車,打工者騎共享單車,不會有心理上的「自卑感」,畢竟,都是一些大品牌,志同道合的人也多,而且共享單車可以隨時停下,改換公交、地鐵或者自己打車,不用「怎麼騎出去,怎麼騎回來」。曾幾何時,我們竟然發現一些富裕階層也把單車作為休閒工具,還有一些市長帶頭騎車,以激勵市民綠色出行。畢竟,當共享單車流行於大街小巷之時,交通的壓力將會大幅降低,汽車尾氣的汙染也會同步降低。

第一代共享單車創業者已經退場,我們需要向他們致敬,同時,希望第二代創業者,包括哈羅、青桔、美團能把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甚至是共享汽車做好。其實,交通的第一屬性就是「共享」,尊重規律,順勢而為,大概率會賺到錢。(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焦點

  • 城市共享單車監管的創新整合之道
    共享單車亂停亂放是城市共享單車監管所關注的重點之一。圖為2017年11月19日,廈門,航拍圖顯示在廈門市運動訓練中心西面的一塊空地上,大量共享單車堆積如山。2016年以來,很多城市開始將對共享單車的監管提上日程。深圳、成都、上海、南京、濟南、北京、天津等城市先後發布了有關共享單車監管的徵求意見稿、指導意見或管理辦法。梳理各地共享單車管理政策後不難發現,多數地方的共同關注點是三個,即共享單車押金怎麼管、用戶安全如何保障、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問題如何治理。
  • 10年前就出現的共享單車,為啥在中國火了?共享單車的前世今生
    第四代系統採用智能App進行身份驗證,還可以與徵信系統相連接,為高信用客戶提供免除押金服務,帶來差異化的用戶體驗。同時移動互聯時代,擁有用戶信息帶來的數據積累,為共享單車運營公司帶來移動消費入口的機遇。在智慧卡和App投入使用之後,就可以對共享單車的使用時間、運行裡程進行精確的記錄,收費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表1列舉了主要共享單車投放城市的押金和收費標準。
  • 共享單車困局:共享單車為何成了無人認領的「殭屍車」?
    遺棄+損毀 共享單車堆成「垃圾山」今年初以來,多家共享單車宣布破產,無奈退出市場,然而這些破產企業卻因種種原因,將其資產——數量眾多的共享單車當做垃圾丟在城市的各處。此外,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為了維護市容整潔,城市的城管等單位也傾向於將那些佔道或者亂停放的單車,一股腦的沒收後集中存放,隨著執法的深入,堆存的單車也越來越多。
  • 共享單車成城市文明「折射鏡」
    近兩年,共享單車已經風靡全國,綠色騎行迅速成為一種時尚,自從共享單車走入襄陽後,自行車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給我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便利。然而蜂擁而至的共享單車,挑戰城市的管理,也考驗市民的素質。,不僅存在著安全隱患,也給道路清掃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 共享單車給大交通系統帶來衝擊 須避免「公地悲劇」
    共享單車方便了短途出行,也給大交通系統帶來了衝擊。  在「魔都」上海,當共享單車一夜之間暴增到150萬輛,管理部門終於坐不住了。  一位城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晚上就看見那麼多車子出現了,走都不能走,昨天從這開始,一直到青雲路,都是一大排,現在變成無序了,變成像蝗蟲一樣了。」
  • 共享單車競爭發展對策及建議
    (二)無樁性  共享單車與傳統公共自行車的最大區別就是其無樁性。由於沒有停車樁的限制,用戶可以對車隨取隨用,隨停隨放。然而,在給用戶帶來便利的同時,這個特點也導致了單車的無序停放問題,侵佔車道、行人道等現象增加了城市管理的困擾。
  • 共享單車治理:不能無序停放,也不能倒退到「有樁時代」
    共享單車治理:不能無序停放,也不能倒退到「有樁時代」 全國累計投放超1600萬輛,累計服務超15億人次——在每一座共享單車進入的城市,人們的出行方式幾乎都發生很大改變。
  • 我被這詞環繞:共享單車
    不僅解決了城市出行「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又起到了低碳環保和改善環境的效果。隨後,一系列問題開始顯現,押金難退,車輛被偷和損壞,亂停亂放等現象愈加頻繁。對此,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也紛紛出臺相關規定來規範共享單車的投放和使用。然而,在共享單車這塊蛋糕幾乎被分割完畢的情況下,共享單車企業有人歡喜有人憂。
  • 共享單車 報廢求解(圖)
    地鐵站口、公交車站、居民小區門前……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無序投放成了城市頑疾。當時,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稱,這種現象是「先上車,後買票」。記者近日在街頭隨機走訪發現,經過一段時期治理,共享單車亂停亂放改觀了很多,共享單車剛剛興起時組成的大型「單車堆山」不見了,但小型「堆放」現象依然存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毀損共享單車的「屍身」。
  • 共享單車併購背後有何玄機
    不過,2017年9月出臺的《北京市鼓勵規範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規定,共享單車車輛不允許設置廣告。小藍的新車還未推出就已夭折,其他共享單車企業也在繼續尋找新的盈利方式。  由於共享單車的持續燒錢,不少財務投資人選擇退出。今年1月,有報導稱朱嘯虎以30億美金估值將ofo的股份出售給阿里巴巴和滴滴。
  • 共享單車混戰的突圍者,下一步該如何布局?
    荔枝新聞訊/記者 柯清雅不堵車、綠色環保、方便快捷……共享單車已日益成為人們重要的出行方式,解決了城市最後一公裡的出行難題。廣闊的市場也吸引了諸多資本入駐,經過幾輪洗牌,「共享單車市場」該如何重新布局?
  • 共享單車企業破產:單車按噸甩賣後50元在售,用戶押金難討回
    村子裡上萬輛的酷奇單車他們被整整齊齊地碼在那裡,等待著被二次出售。AI財經社以想要買車的名義聯繫到這批共享單車的擁有者陳放(化名)。他表示,存放在村子裡的共享單車共有1萬多輛,小藍單車和酷奇單車均是由四川拜客出行授權其進行運營的。
  • 共享單車以幾何級數增長 須警惕「馬爾薩斯陷阱」
    張利強認為,公共自行車也好,共享單車也好,首先應該是城市戶外設施的一部分,城市從有的那一天,就應該規劃先行,有規矩。就像城市家具的概念,家裡每一個家具,電視機該放哪裡,冰箱該放哪裡應該是有規矩。  中國城市公共自行車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陶雪軍認為,最好還是先規劃後發展。
  • 「共享單車」入選全國高考作文題 國民生活方式獲關注
    比如說安徽(即全國卷Ⅰ)的作文題,行動支付、共享單車、大氣汙染、「一帶一路」、高鐵,這些詞實際上都是現代社會帶來的產物,可以根據這些向國外的人介紹。可以選取「一帶一路」、高鐵、共享單車介紹中國交通的發展,也可以從行動支付、大氣汙染、高鐵歸結為科技的發展。
  • 在昆運營共享單車企業將成立統一管理機構 每家確定一種主流...
    針對這一情況,《通知》中規定,在昆運營的共享單車企業將確定一種主流車型進行投放,以確保企業投放的共享單車風格樣式統一、質材型號統一,不影響市民騎行體驗及城市市容景觀。除主流車型外,其餘車型將立即開始進行回收,將來要更換新型車時,也需要將舊型車輛進行回收。」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秩序管理處處長金小海介紹說,同時,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共享單車上粘貼小廣告,已粘貼的小廣告應當發現一起清理一起。
  • 湘江評論丨黃超:形成合力,共享電單車才能找到「出路」
    11月24日,長沙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長沙市交通運輸局、長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聯合出臺《長沙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亂象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接下來,長沙將進一步夯實多部門聯動機制,壓實運營企業的主體責任,全力遏制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帶來的城市亂象。
  • 共享單車不再到處堆積如山 但用戶亂擺亂放問題仍難改
    廣州共享單車「禁投」一周年,記者帶你看效果廣州叫停共享單車新車投放後,共享單車市場的競爭從「求量」轉變為「求質」。在過去的一年裡,「禁投令」給這個行業、相關企業、用戶以及受共享單車影響的其他群體帶來了哪些影響?「禁投」能否解決共享單車帶來的諸多問題,又會不會產生更多新的問題?共享單車的管理該如何權衡各方利弊?
  • 「共享單車」註定是智慧出行的一部分
    短距離出行一般耗時相對較短,對出行舒適度要求沒那麼高,靈活性也比較強,故騎車是現有交通方式的一種很好補充,也會對緩解交通擁堵和治理環境汙染帶來幫助。綠色出行方式也是主流社會所提倡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城市中騎車出行的人並不多,為啥自行車出行在城市這沒有像我們想的這樣那?
  • 全國首座共享單車立體車庫:解決「亂停亂放」困擾
    【解說】近年來,共享單車的出現「打通了」城市交通出行的「最後一公裡」。但也給城市管理帶來了諸多「困擾」,違規佔道、亂停亂放等現象隨處可見。近期,在西安市滻灞生態區投入使用的全國首座共享單車立體停車庫(共享驛站),規範了共享單車的停放,為民眾出行提供了便利。
  • 南京多部門共治共享單車 有望運用城管數位化平臺
    這些顏色各一、用二維碼掃掃就能租用的共享單車,在成為不少市民出行利器的同時,也因為違停、毀車等不文明現象頻發,成為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共享單車該由誰來管,怎麼治?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南京市交通、城管等相關部門正在尋求一套善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