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報頭條|臨沂經開區:打造人才「強磁場」賦能打擂攻堅

2021-01-20 瀟湘晨報

政校企合作推進會上4名高層次人才籤約;赴山東大學洽談人工肺的人才項目;首次成功申報省級技能人才建設項目……自今年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五場擂臺賽、打好五大攻堅戰、突破五項改革任務以來,其中「雙招雙引」擂臺賽和人才、勞動力攻堅戰堅持高點定位,高端引領,高效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注入強勁動力。

項目是第一載體,人才是第一資源。圍繞支柱產業引人才,為人才搭建成長舞臺,搞活激勵機制育人才,做優服務環境留人才……開發區牢固樹立人才為先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做好人才大文章,目前形成了以產業為導向、具有園區特色的人才引進培育和政企校合作體系,推動了人才高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圍繞產業引人才。全區智能製造、醫藥健康、新興產業三大主導產業聚焦企業高精尖人才需求,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積極對接院士、泰山學者等高層次人才。今年以來,全區遍訪了200餘家企業,精準摸排分析用工用才需求1983名,逐一建立需求臺帳。目前,已引進劉濱、劉軍發、蔣海燕等A類、B類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5名,山東科技大學特聘教授「泰山學者」張維海已在開發區註冊成立山東商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拓寬渠道育人才。篩選53家高新技術企業,實行專人負責制,深挖企業人才資源,積極組織申報各類人才項目。經初步摸排,「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後備人選6人,第三屆山東省創業大賽後備人選4人,申報省重點扶持區域引進急需緊缺人才2人。去年山東省創業大賽優勝獎獲得者王成、陳皆成,項目落地經審核後可獲評「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目前,項目合同已擬定,項目正在洽談落地。

搭建平臺聚人才。打造人才高地,平臺是關鍵。中關村軟體基地、沂蒙雲谷、中印軟體園等平臺聚集了一批重點人才項目。大力引進知名院校及科研院所,聯合共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載體。全區擁有4個博士後工作站、1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9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1家市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被認定為齊魯技能大師特色工作站建設單位,是目前開發區首次成功申報的省級技能人才建設項目,翔宇醫藥、中化農業等一批企業正在積極籌備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的申報建設工作,創新創業資源和人才集聚磁吸效應不斷增強。

全周期服務留人才。加強政策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加大財政金融支持,今年將設立4000萬元人才專項經費,支持人才創新創業和人才產業項目開發等;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完善人才服務制度體系,視人才為「座上賓」,當好後勤服務員,進行精準化服務,解決好「關鍵小事」,實現人才安居宜居,創造「才」至如歸、「才」盡其用的優良環境。

人才的競爭關鍵是體制機制的競爭,人才高地就是改革高地。今年是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年,打好人才攻堅戰就要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創新。

實施「人才+產業」「人才+平臺」「人才+服務」等工程,按照「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優質項目」模式,積極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構建完善創業孵化鏈條,打造「沂蒙雲谷」省級孵化器,鼓勵高端人才入駐創新創業;實施「安才」工程,做好人才服務保障,建立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員制度,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下、用得好。

……

攻城不怕堅,攻堅莫畏難。今年開發區將堅持招大引強,積極走出去、請進來,突出引進投資大、規模大、影響大的龍頭項目,引進帶技術、帶項目、帶團隊的高端人才,力爭引進一批投資5億元、10億元以上的項目和B類以上人才,爭取在投資50億元、100億元項目和「兩院」院士等高端人才上實現突破。

「深入實施『人才工作突破年』工程,制定更加完善的人才扶持政策和考核評價制度,使各類人才在開發區創業有機會、幹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感情有認同。」市政府黨組成員、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一兵表示,要聚力打造人才新高地,讓開發區成為吸引各類人才的「強磁場」,為建設一流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臨報融媒記者 啟超 曉光 通訊員 莊園 賓龍 騰飛

【來源:琅琊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四輪驅動」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四輪驅動」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2021-01-11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數行江城 洞見未來 京東智聯雲打造武漢經開區「數智引擎」
    12月16日,2021武漢經開區數字經濟發展促進大會正式啟幕。大會聚焦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圍繞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機遇,探討武漢經開區數字經濟發展新方向。作為「城市數智化轉型合伙人」,京東智聯雲積極推進數字經濟、網際網路、大數據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築武漢經開區發展數智「基石」。
  • 實時播報丨最強寒潮來襲 臨沂全力迎戰
    臨沂市氣象臺發布寒潮黃色預警信號,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6日夜間~8日我市將出現寒潮天氣,最低氣溫-15~-17℃,出現在7日早晨。全市已下發緊急通知應對嚴寒天氣,各行各業積極響應,用行動守護臨沂!迎戰寒潮,臨報融媒與您一路同行!
  • 經開區將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原標題:經開區將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的30%,工業總產值佔全市的22%……隨著全市「兩區」建設不斷推進,全市高精尖產業主陣地經開區也迎來新機遇。
  • 亳州譙城區經開區:企業踐行責任擔當 助力脫貧攻堅
    11月27日,亳州譙城經開區五得利麵粉再次亮相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本屆農交會以「品牌強農,助力脫貧攻堅;開放合作,共迎全面小康」為主題,聚焦國內大企業品牌,兼顧成長型中小型企業,並向貧困地區企業適當傾斜,努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助力農業企業開拓新市場,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添動力。
  • 經開區「十三五」創新加速度
    「十三五」期間,經開區通過拓展轉化渠道、提升轉化服務、賦能轉化活力等舉措,年均承載100餘項「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讓科技成果「找得到」「引得來」「落得下」,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建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入庫人未行身已「至」已成為現實。眾智意趣公司利用深度視覺技術低成本地克隆重建三維生活空間,讓實景再現,實現在家中就能看到所要入住酒店的真實環境。
  • 聚力精準賦能 打造互動共贏的協作新樣板
    杭州精準扶貧實踐突出產業—就業—事業的「三業融合」,以此打造共贏協作生態,實現精準賦能。首先,注重賦能「產業升級」,提升持續造血功能。堅持「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優化供應鏈、完善循環鏈」目標,推進產業平臺建設。聚焦壩區、林區、園區「三區」發動產業攻勢,累計投入產業幫扶資金17.2億元,推動壩區產業結構調整、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和共建園區產業提質增效。其次,注重賦能「就業保障」,提升持續增收技能。
  • 臨沂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五十八)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期望。省委要求臨沂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圍繞這一目標定位,臨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主動對接長三角,努力把臨沂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閒旅遊「後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後方」。
  • 【百日攻堅】「雙創」經開弄新潮
    為進一步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之間以及與國際國內其他孵化器的聯繫、交流、合作,促進孵化器規範化、專業化發展,2020年6月30日,贛州經開區在全省率先成立科技企業孵化器聯合會。其實,成立科技企業孵化器聯合會,只是贛州經開區構建「組織+集聚區+配套」的「1+5+N」科技企業孵化體系,提升孵化平臺承載力的重要舉措之一。
  • 寧國經開區:培育「四新經濟」打造發展高地
    在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考評中,寧國經開區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76,在全省12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4,寧國經開區正一步一個腳印,以「工匠精神」和「繡花功夫」將產業發展推向深入,開啟了「領跑安徽,比肩蘇浙」的乘風破浪之程。加大政策扶持打造發展高地製造業的飛躍發展,離不開政策創新所釋放的紅利。
  • 經開區商業航天加速起飛
    創新為構建「飛天場景」賦能  星河動力公司所在的北京經開區,因為商業火箭企業聚集而被稱作「火箭街區」。2019年10月,北京經開區在創新發布上提出打造「飛天場景」,商業航天產業成為區域最活躍的產業之一,也因為「火箭」般的創新速度成為媒體追蹤報導的熱點。  比如,與星河動力為鄰的藍箭航天公司,近日公布了在核心產品研製進度方面的顯著進展。
  • 凸顯集群優勢 擴大共振效應 贛州經開區打造現代產業體系走筆
    凸顯集群優勢 擴大共振效應 ——贛州經開區打造現代產業體系走筆 近年來,贛州經開區初嘗產業集群發展成果,但如何依靠發展產業集群提升競爭優勢?如何讓專業化的人才、信息、供應商和客戶形成集聚,實現同頻共振?這才是發展產業集群的關鍵。日前,記者來到該區採訪,感受到贛州經開區做大產業集群的信心、信念和途徑。
  • 濟寧經開區聚合發展新動能 打造創新「磁力區」
    近年來,濟寧經開區立足創新、人才兩大核心建設,瞄準前沿產業、高端製造,不斷累積創新型、科研型、潛力型發展新動能,一大批前沿科技項目相繼落地,不斷打造濟寧西部創新型發展動能的「磁力區」。「進一步提高產品發電效率、壓低生產成本,是我們今後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們在經開區也將形成從產品研發到生產的完整鏈條,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的光伏產業新高地。」王耀明告訴記者,選擇來到經開區創業,除了標準化廠房的支持外,經開區對於科技創新企業的一系列惠企政策和人才支持力度也是吸引團隊落地的重要原因,「有了政府的堅實支持,我們有信心在這片創業熱土上茁壯成長。」
  • 引人才、強平臺,威海經區科技創新工作交出優秀成績單
    ;連續三年舉辦中韓創新大賽,推進中韓創新合作縱深發展,韓國城建設初見成效;獲評泰山產業領軍人才3人,設立博士後站6個,引進博士後30人,完成課題200多個……回顧「十三五」以來,經區科技創新工作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 渭南經開區:酵素產業引領現代農業新發展
    原標題:攜手合作同築夢 拔錨啟航著新章——渭南經開區:酵素產業引領現代農業新發展渭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渭南經開區」)是渭南市按照整合優勢資源、突出優勢產業、實現錯位發展這一定位,傾力打造的具有發展潛力和競爭優勢的產業新城和經濟強區,也是渭南中心城市「一城三區五大組團」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渭南經濟發展新引擎、新增長極的使命和責任。
  • 雨花經開區機器人集結:補強產業鏈 做大「朋友圈」
    12月26日,長沙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程水泉對雨花經開區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產業鏈推進工作進行了調研。程水泉提出,要集中資源要素,強化招商引資,形成集聚效應,打造特色品牌,加快推進全市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產業鏈工作。雨花經開區成立和引進了兩大研發機構——長沙智慧機器人研究院和湖南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都是從事機器人產業源頭研發的智庫。
  • 唱響高質量發展「主旋律」——滁州經開區「十三五」經濟社會高...
    工業是經開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十三五」以來,滁州經開區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引領,持續強化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智能家電、汽車裝備及綠色食品三大產業集聚效應明顯,提質增效和新舊動能轉化步伐不斷加快,已形成以三大產業為主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為補充的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綜合產業體系。
  • 達茂旗 打造招商引資「強磁場」
    在全市吹響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招商引資的號角後,達茂旗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新思路、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心無旁騖拼搏實幹、聚精會神謀劃發展,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攻堅克難、大幹快上,以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提升服務能力為路徑,構建分工明確、協調聯動、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招商引資「強磁場」,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 上饒經開區:力爭5年內打造國家級光學檢測中心
    「我們要把檢測中心建成最具活力、最具創新、最具實效的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力爭5年內打造國家級光學檢測中心,為上饒光學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6月1日上午,在上饒經開區召開上饒市光學檢測中心項目建設推進會上,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葉和彬強調了對上饒市光學檢測中心項目的發展定位,即著眼上饒光學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初期定位光學領域以後逐步增加檢測設備擴大至光電、光電影像等領域,從光學檢測中心,到光電檢測中心,再到光電影像檢測中心。
  • 樹高質量發展標杆 望城經開區奮力書寫百日大競賽優異答卷
    望城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周剴對此有清醒的認識:「望城經開區是長沙最年輕的國家級園區,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增長極之一,我們緊扣『兩主一特』定位,聚焦發展先進位造業特別是智能終端產業。」省市重大產業鏈建設項目、長沙手機智能終端配套產業園是經開區打造手機智能產業鏈、為核心模組企業入駐搭建的招商平臺,也是望城打造千億智能終端產業集群的龍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