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厚植人才沃土,打造「智慧引擎」

2021-01-21 大眾日報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競爭之本、轉型之要、動力之源。濰坊市聚焦提升人才工作的首位度、集聚度、貢獻度,全方位提升招才引智質效,優化人才發展生態,構築區域人才高地,為加快建設現代化高品質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創謀機制,讓引才聚智的「源泉」活起來

濰坊市將人才制度改革創新攻堅作為提升招引質效、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區域人才高地。

濰坊市在省內率先啟動了黨委書記人才工作項目,市縣鎮三級書記和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分別研究確定各自人才工作項目,形成了大抓人才工作新格局。

最大力度招才引智,濰坊市去年出臺了「一事一議」引才辦法、服務保障院士政策、支持濰柴建設國際一流人才高地9條措施、校地校企人才共享7條措施、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發展7條措施。今年年初,市委制定了加強幹部人才以及科技、農業農村、醫療衛生等領域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疫情期間,在省內率先出臺發揮人才作用的十條措施。

近期,又集中出臺了9項人才政策,向外界拋出真誠的「橄欖枝」。這些政策,既有柔性引才、吸引大學生到濰坊就業創業、加強教育系統人才工作等人才吸引激勵政策,也有人才安居、高層次人才全周期服務流程再造等人才服務保障政策,還有支持企業家幹事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創投基金和人才貸等人才創新創業支持政策,支持力度大、內容成體系、服務措施強。

國內規模最大的磁電設備製造基地——華特磁電,就是「人才貸」的受益者。今年3月份,急用資金之際,臨朐農商行為其發放了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人才貸」1000萬元,並為其授信500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保障了企業科技創新水平持續快速提升。

人才服務保障政策打造了更優的人才環境。綠色通道、窗口服務、專員服務、鳶都惠才卡「四位一體」的服務模式,一站式解決了高層次人才出入境、落戶、子女入學等問題。人才安居工程,對高層次人才最高給予300萬元購房補貼,25000元/月租房補貼,支持力度全省最高。高層次人才全周期服務流程再造實施方案、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高層次人才專項編制管理辦法,提供了更具針對性的服務。設立「企業家日」,對功勳企業家給予500萬元獎勵,營造了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的濃厚氛圍。

創闢通道,讓引才聚智的質量向更優攀升

打造一流環境吸引一流人才,招引一流人才建設現代化高品質城市,推進產才城共融共贏。去年,在首屆中國·濰坊國際人才周啟動儀式上,濰坊市發布「人才濰坊倡議」,傳遞出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的強烈信號。全市組織開展各類引才活動310餘批次,對接人才8500餘人次,達成合作意向3100餘項。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濰坊市創新人才招引方式,由「面對面」改為「屏對屏」,「手拉手」改為「線連線」,隔空架起了一條條招才引智「熱線」,實現引進人才不斷檔、不停歇、不鬆勁,累計開展線上人才招引活動1300多場(次)。

疫情形勢好轉後,濰坊市及時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人才活動。

「一把手」抓「第一資源」,「點對點」精準高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惠新安先後帶隊赴長三角、珠三角開展「點對點」招才引智活動,主動對接知名企業家和高層次人才,推動人才合作項目落實落地。市委副書記、市長田慶盈帶隊赴北京、成都等地開展招才引智活動,對接引進人才項目。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黨政主要負責人帶頭開展招才引智,共籤約人才項目520多個。

專程赴南京開展人才項目對接,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平凱、曹福亮,中國科學院院士芮筱亭等5位院士,南京工業大學校長喬旭等高校領導出席有關活動;在濰坊舉辦錢學森論壇、科學家企業家牽手行動等活動,赴重點高校舉辦「直通名校」校園招聘活動,累計吸引18萬人參與。上半年,全市新引進高校畢業生2.2萬人,其中,碩士博士2300多人。

依託海外留學生組織、外地濰坊商會等,濰坊市在國內大型城市和海外留學人員集聚城市建立了引才聯絡站74處,引才網絡體系不斷完善。撬動企業家引才內生動力,濰坊市獎勵了首批「人才濰坊伯樂」26名,發放獎金240萬元。

圍繞「十大產業」精準引才,推進產才融合,市直 11個行業部門自覺把人才工作嵌入產業發展,上半年全市共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團隊)1077人。袁隆平海水稻基地落戶濰坊, GB/J-SDL科學實驗室、濟南大學壽光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落戶,新引進科研院所合作平臺項目62個,集聚錢七虎、單忠德、李術才、鄧興旺等院士高端人才140多名。

創優平臺,讓人才落地生根的「磁場」更強大

「良禽擇木而棲,賢才觀風聽潮」。平臺載體的建設水平,代表著一個地方的人才承載力和吸引力。濰坊市瞄加強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平臺載體建設,中科院化學所濰坊化工新材料研究院等210個人才平臺載體成功落戶,成為集聚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的「搖籃」。

把新型研發機構作為重要建設內容,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打造「四不像」高端研發載體。位於濰城區的濰坊先進光電晶片研究院就是這樣一家高科技研究院。研究院由「國家傑青」鄭婉華擔任院長,18名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擁有4名院士理事,每一位院士都是業內相關領域的「領頭羊」,真正實現了「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落地一批項目,做大一個產業」的裂變效應,被認定為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納入省「1+30+N」創新體系,獲得扶持資金5000萬元。

去年以來,濰坊市成立了濰坊市產業技術研究院,首批加盟院8家、首批合作單位4家。相繼引進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航天十二院等一批「中字號」「國字號」科研機構,在濰坊合作設立新型研發機構。

送政策、給平臺、獎榮譽、造環境,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措施,讓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關注濰坊、選擇濰坊,全市人才工作必將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譚佃貴 通訊員 潘洪鈞 許琛 報導)

相關焦點

  • 西湖區助力西湖大學厚植人才沃土
    西湖區助力西湖大學厚植人才沃土為更好地服務西湖大學頂尖人才團隊及帶動而來的海內外高端人才,西湖區從政策創新、政治引領、人才計劃指導、安居保障、子女入學等多方面積極探索,提供全面精準、貼近需求的「店小二」服務。
  •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2020-10-25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山模式」厚植沃土 嶗山人才「四季花開」
    原標題:「千山模式」厚植沃土 嶗山人才「四季花開」
  • 厚植沃土營造環境以「創」為「闖」活力迸發
    今年上半年,我省新成立科技型企業8093家,同比增長22.9%;全省在校生創新創業人數增至3萬餘人,是上一年度的三倍;全省農民創業人數達163萬人,實現創業純收入37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7%、15.6%…… 一、「新字號」頂天立地,打造龍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 三亞遙感信息產業園「人才養成記」:厚植人才沃土 激活發展源頭
    其實,像林瑩瑩這樣的高層次人才來海南並非偶然,這背後是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人才機制的「鼎力相助」——人才,既要引得進,更要留得下。  用平臺留人,讓人才有位可為。但凡人才,最大的顧慮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將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放在專業崗位,充分發揮其特長;園區定期對引進人才進行座談,通過跟蹤培養、集中培訓、人文關懷等措施,為各類人才營造良好的幹事創業氛圍。
  • 厚植產業「沃土」 滋養先進材料「成長」
    作為其中的代表,大瀝正大力推動有色金屬、鋁型材等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為先進材料產業在南海培育成長的沃土。 「我們希望通過三年的努力,打造一個匯聚創新平臺、主題園區、優秀人才的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實現培育3家超百億產值龍頭企業、引進200家骨幹企業、年產值超500億元的發展目標。」在解讀《計劃》時,大瀝鎮鎮長遊劍鋒表示。展望產業未來,大瀝信心滿滿。
  • 厚植髮展沃土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厚植髮展沃土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寧鄉市「十三五」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綜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度通訊員 段華良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發展的生命線,也是核心競爭力。在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的同時,寧鄉市積極搭建人才招聘平臺,為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提供機會。據悉,寧鄉市進一步擴大「無費」範圍,提供環評、能評、安評等購買服務,實施企業用水、用電等補貼政策,有效降低企業要素資源成本。召開英才大會,搭建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橋梁,市人民政府與中南林業大學、三一重起與武漢理工大學籤訂合作協議書,先進裝備製造、生物製造企業與專家團達成長期合作。
  • 大創小鎮打造錢塘新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作為新區高層次人才工作的主要承擔部門之一,近年來大創小鎮以打造杭州科學城為目標,堅持高端引領、以用為本,依託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和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等三個國家級品牌建設,全面推進高層次人才、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引育以及校友經濟發展工作,持之以恆厚植錢塘新區發展的人才優勢。
  • 新林區精準育才提升人才素質能力
    新林區根據人才隊伍實際,強化分類教育培養,厚植「育才」沃土。 一是鍛造過硬黨政人才。二是育強專業技術人才。 積極對接上級業務部門、醫院、高校,採取掛職鍛鍊、短期培訓、訂單培養等形式,選派16名專業技術人才赴外培訓,籤訂醫學院校訂單培養2人。
  • 濰坊新紀元學校:科技競賽角逐世界 人工智慧編程智慧
    早在2016年,「STEAM創客」正式提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簡單的啟蒙編程可以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某些硬體相結合,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為創新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上海新紀元教育集團大力推進教育創新,以上海優質教育資源為核心,發揮「差異化戰略、集團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優勢,建立科學先進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
  • 黨建論壇|在初心使命中厚植根深蒂固的人民立場
    如今,雖然我們遠離了戰爭年代的硝煙戰火,生活物質條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我們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厚植根深蒂固的人民立場,始終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唇齒相依。要廣開言路聽民意,厚植「知屋漏者在宇下」的為民情懷。民意在基層一線群眾的呼聲裡。
  • 江西南昌縣:厚植新優勢 釋放新動能
    一年來,該縣緊扣「全市領軍、全省領跑、全國領先」的使命擔當,幹群一心,真抓實幹,攻堅克難,不斷厚植產業發展新優勢,釋放產業發展新動能,推動產業發展逆勢上揚,交出了一份喜人答卷。  產業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1月4日,位於小藍VR產業園內的小派科技公司生產組裝車間內,身穿作業服的工人們正在加緊裝配新的生產線。
  • 廣西體育局:厚植文明沃土 澆灌黨建之樹 強平安根基 築團結之魂
    廣西體育局:厚植文明沃土 澆灌黨建之樹 強平安根基 築團結之魂 發布時間:2021-01-07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體育局 字體: 大 中
  • 龍華區人才集聚「磁場」效應凸顯
    近年來,龍華區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出「龍舞華章計劃」等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舉措,努力構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良好政策環境和服務體系,吸引了大批創新創業人才走進龍華、紮根龍華。  截至2020年底,龍華區人才總量已達80萬人。人才的加速集聚,為龍華創新發展、打造「創新之城」提供了有力支撐。
  • 這個區多重福利攬博士後人才
    專門設立博士後人才培育引進補貼專項,對單個博士後最高補貼超過30萬元的科研經費、生活補貼和安家費等……近日,記者從番禺區獲悉,自2000年開展博士後工作以來,番禺區持續開展好博士後工作,建立健全完善人才服務體制機制,構建服務人才的創新創業平臺,厚植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沃土。
  • 亞琦•濰坊物流商貿城——打造智能化全業態商貿物流產業引擎
    「亞琦•濰坊物流商貿城是江西亞琦集團在山東省布局的第一個大型旗艦項目,項目之所以投資落戶濱海,得益於濱海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該項目副總經理張澤表示。    商貿物流與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居民服務和進出口貿易息息相關,亞琦•濰坊物流商貿城作為現代化商貿物流平臺,以智能科技助商貿物流「加速跑」,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協同範圍廣、協同效能高、資源整合能力強的供應鏈平臺。
  • 錢塘新區著力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區
    ,新區因人才而興,錢江之畔的廣袤沃土,也始終等待著各類人才來建功立業,施展抱負。」>「新區是幹事創業的沃土杭州沃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斌如是說,晚會現場他和趙永新等4人被認定為首屆「錢塘智慧英才」。嚴普查、趙聰等6人被認定為首屆「錢塘青年英才」。同時,還表彰了首屆「錢塘領軍型人才團隊」8個,首屆 「錢塘重才愛才先進單位」8家。
  • 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第四次人才工作會議
    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深入貫徹落實「四個面向」「兩個一流」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抓落實、謀發展、促改革」總體部署,全面推進三次人才工作會議任務落實,分析未來人才工作面臨的形勢與挑戰,圍繞「推年輕、強領軍、補短板、優環境」目標,系統謀劃人才強院戰略新思路、新舉措,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努力營造更具吸引力、競爭力的良好創新生態,為加快建設「兩個一流」、全力打造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 「深耕厚植,放眼全球」,浙大管理學院開創國際化發展新局面|40年...
    、國際化學術創新、國際化師資建設、社會服務、國際聲譽與影響力等工作體系,深耕厚植、放眼全球,拓展務實合作,深化利益交融,以開放合作之姿從早期全球管理教育發展的「追隨者」逐步成長為謀求共同發展的「引領者」。
  • 植物工場、花卉組培……濰坊現代農業發展融入更多「臺灣元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琳1月6日,記者從中共濰坊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獲悉,濰坊對臺農業合作不斷實現新突破,宋香園生態世界、玉泉窪農業合作社、東籬居養生基地、臺灣復唐農業科技、園生園、禾晟壯農業暨畜禽廢棄物處理、鑫和美青花卉等一批臺灣特色農業項目成功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