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院士項目籤約進駐大瀝。 珠江時報記者/劉貝娜攝
12月2日,大瀝產業「朋友圈」喜迎新成員,注入更多新能量。在南海區大瀝鎮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大會上,3個院士項目、10個先進材料團隊正式籤約進駐大瀝。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你使用的根管修復材料、可降解快遞袋等,都有可能是產自南海大瀝。
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掌握了未來。如今,一場圍繞先進材料的產業變革正在大瀝掀起。《大瀝鎮發展先進材料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在會上正式發布。這標誌著大瀝正式形成智慧安全產業和先進材料產業「雙子星」的新興產業發展格局。
院士與博士的共同選擇
12月2日,清華大學博士後劉耀春和另外9個項目的負責人一道,在大瀝鎮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大會上簽約進駐大瀝。很快,他和團隊的研究成果將有望在這個產業重鎮裡實現量產化。
近一年來,劉耀春帶領團隊開展生物降解塑料和製品項目,將來產品可廣泛應用於一次性餐具、購物袋、快遞袋、垃圾袋、農用地膜以及醫療和工業領域。「我們的產品已經送檢,大概明年就能正式上線生產。」他表示,未來在大瀝將上線5臺機器,滿產一天20噸。
除了這10個先進材料團隊,二維氮化硼熱管理材料產業化中心、超構吸波材料產業化中心、高性能稀土鎂基新材料等3個院士項目也在大會上舉行籤約儀式。其中,二維氮化硼熱管理材料產業化中心由成會明院士團隊進行項目建設。團隊執行負責人劉閩蘇博士認為,大瀝此次召開先進材料產業大會正是時候,有利於產業集聚,也可以讓更多企業、政府了解先進材料的未來。接下來,該團隊將落地在大瀝,投入2000萬元,建2條生產線,預計明年6月可以實現量產,打破過去散熱材料過度依賴進口的局面。
院士與博士為何都青睞大瀝?在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製造業創新處一級調研員薛洪看來,這是因為大瀝有實力擔此重任。作為中國鋁材第一鎮、中國有色金屬名鎮,大瀝近年來堅持創新驅動戰略,積極推動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已形成自身的先進材料產業特色和優勢。這裡的有色金屬年交易額超過4000億元,擁有多個產業載體,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呈現蓬勃之勢,成績有目共睹。
大會現場,佛山(華南)新材料研究院產業基地、清華大學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南研究中心也正式在大瀝掛牌。前者位於大瀝鎮的產業化園區,按照標準工業廠房建設,層高6米,負荷為700kg一平方米,能夠滿足大部分先進材料企業生產研發需求。預計2021年上半年,研究院將整體搬入新場地。接下來,大瀝將可藉助科研機構和院士團隊的智力、技術支持,共同推進先進材料產業發展水平。
產業重鎮許下「三年之約」
當下,廣東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佛山作為珠三角重要節點城市,發揮自身的產業優勢,積極培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其中的代表,大瀝正大力推動有色金屬、鋁型材等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為先進材料產業在南海培育成長的沃土。
為實現上述願景,大瀝鎮結合自身優勢,制定並在大會上正式發布了《大瀝鎮發展先進材料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了總體目標:到2023年,大瀝先進材料戰略性支柱產業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國價值鏈地位明顯提升,對南海區其他地區的支撐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未來三年,大瀝將著重培育龍頭企業,支持傳統材料企業做大做強。探索建立領軍企業發展激勵機制,扶持現有龍頭企業繼續做大做強,挖掘傳統材料產業企業發展潛力。同時,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力爭引進一批專注鋁、銅精加工、功能陶瓷、金屬粉末、氣溶膠等先進材料產業的研發、製造骨幹企業。大瀝還會鼓勵骨幹企業創建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研發、生產若干高水平、標誌性的現金材料前沿技術和產品,推動先進材料產業跨越式發展。
此外,大瀝還將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集群覆蓋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環節。同時,以平臺加速匯聚創新資源要素,加快先進材料主題產業園區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南海國際會展中心、廣東有色金屬交易平臺等,提升先進材料展示交易平臺體量,推動大瀝先進材料產業迅猛發展。
「我們希望通過三年的努力,打造一個匯聚創新平臺、主題園區、優秀人才的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實現培育3家超百億產值龍頭企業、引進200家骨幹企業、年產值超500億元的發展目標。」在解讀《計劃》時,大瀝鎮鎮長遊劍鋒表示。展望產業未來,大瀝信心滿滿。
構建
「雙子星
」發展格局
南海有龐大的先進材料技術及產品應用市場,例如建築建材和安全產業領域。近年來,大瀝也瞄準安全產業這一「藍海」做了不少積累和布局。同時,大瀝正在抓緊建設南海國際會展中心,將其中2萬平方米空間規劃建設為全國安全產業大會永久會址和安全產業展貿中心。
按照大瀝對新材料產業基地的規劃,今後大瀝有望在「兩高四新」領域形成智慧安全產業和先進材料產業「雙子星」的發展格局。
暨南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謝寶劍認為,地處南海區這一製造業高地上的大瀝,有著深厚的產業基礎。「先進材料在這裡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需求。」他認為,大瀝出臺先進材料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正當其時。
接下來,為了加速產業新格局的發展,大瀝將繼續圍繞「一軸兩翼同發展,三城多園齊改造」的發展思路,把村級工業園改造、舊村改造、舊城改造作為「主戰場」,計劃用3年~5年的時間,將大瀝打造成為城市靚麗、產業高端、環境優美的高質量發展城市。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大瀝還將不斷完善公共配套,如新建人才用房,以滿足高層次人才品質居住的需求;投入20億元新建、擴建多所中小學校,滿足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的需求。
此外,大瀝還將發力廣佛交通大會戰,配合廣州28號線、建設大道、大坦沙大橋、同心橋、廣佛出口放射線(二期)、佛山地鐵5號線、佛山地鐵6號線等交通項目,實現與廣州聯動發展。發揮廣佛新城「大平臺」優勢,大瀝將深度參與廣佛新城建設,無縫對接周邊地區的優良資金、優質項目、優秀人才,並利用先進位造業優勢,加強產業招商,推動產業「聯姻」,以科技創新帶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
籤約進駐項目一覽
3個院士項目
成會明院士項目:二維氮化硼熱管理材料產業化中心
項目團隊由炭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成會明總負責項目運營,團隊長期致力於二維氮化硼熱管理的基礎及產業化研究,擁有相關發明專利10餘項,研究成果涵蓋二維材料製備、宏觀體組裝、微納熱傳導、系統熱設計等領域。
周濟院士項目:超構吸波材料產業化中心
項目由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清華大學教授李勃總負責項目運營,團隊長期致力於吸波隱身超構材料相關研究,擁有相關核心專利10餘項,研究成果涵蓋吸波機理、電磁吸波材料體系開發、電磁波隱身超材料量產等領域。
張洪傑院士項目:高性能稀土鎂基新材料
團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張洪傑領銜,圍繞稀土鎂基材料開展基礎及應用研究,在稀土鎂中間合金的電解製備、稀土鎂合金組織、織構調控及強韌化機理等方面開展系列研究工作。
10個先進材料項目
01特種陶瓷纖維及製品產業化
02大尺寸高精度陶瓷3D列印設備及材料的產業化
03粉體精細加工應用研究及其產業化
04全固態電池產業化研究
05耐高溫電介質薄膜及其產業化
06MEMS傳感器及其在汽車中的應用
07速生林木材改性技術及項目產業化
08生物醫用材料及器械創新及產業化
09生物降解塑料及製品
10新型齒科修復複合材料
記者觀察
大瀝
在新材料的春天裡眺望新未來
最近幾個月,大瀝經濟城市板塊動作頻頻。先是10月底,在「2020中國夜間經濟論壇」期間,大瀝商圈上榜2020遊客喜愛的十大夜商圈;再是11月,第一屆博士聯誼會暨大瀝全鋁產業技術及應用創新博士對接會順利舉行,本地企業與高層次人才進行產學研「親密接觸」;11月30日,創客小鎮奇槎片區355畝地完成拆除工作,為產業發展騰出新空間;12月2日,大瀝鎮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大會舉行,高端項目和平臺紛紛落地,大瀝產業版圖有了「新成員」。
大瀝鎮鎮長遊劍鋒在發言中提到,至此經濟重鎮大瀝的新產業領域,正式形成智慧安全產業和先進材料產業「雙子星」的一種格局。
大瀝是一片做生意的熱土。這裡沒有鋁礦,卻成了名揚全國的「中國鋁材第一鎮」,世界十大摩天樓和神舟六號都在使用大瀝鋁材;這裡也不曾和時尚關係甚密,卻成了「中國內衣名鎮」;這裡是聲名遠播的廣佛黃金走廊,坐擁46個專業市場,8萬多個工商戶,年交易額超6000億元。
但大瀝也是一個城市和產業雙雙需要迭代升級的地方。過去「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粗放式發展模式,決定了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也造就了「城不城鄉不鄉」的城市格局,工廠、市場與樓盤混居,倉庫、寫字樓與村莊共存,是大瀝城市建設最真實的寫照。而在產業方面,大瀝的四個「金飯碗」,尚需進一步被擦亮,鋁型材、有色金屬、內衣行業都需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向高質量發展模式邁進,商貿業如何走出現在低端的局面,向現代展貿升級也待解之題。
在推進城市更新方面,大瀝向「三舊」要創新發展空間、生態文明空間、優質生活空間。那麼,城市更新騰出的空間,應該裝什麼樣的產業?大瀝的決策者也一直很明確,大瀝需要的是有規模、有質量,龍頭性、示範性、園區性的項目,以及精品、高附加值的產業。安全產業是這樣的產業,先進材料也是這樣的產業,大瀝遇到了它們,它們選擇了大瀝。
「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掌握了未來。」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的這句話,道出了材料產業的重要性。我國是一個「材料大國」,材料產業門類齊全規模可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已達4.5萬億元,而廣東省先進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15萬億元。根據廣東省對先進材料發展的戰略規劃,到2025年,全省要形成1個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80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6475億元的先進材料產業集群,邁入世界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行列,其中製造業強市佛山被寄予厚望,一直籌謀布局新產業的大瀝適時而動。
實際上,先進材料與大瀝,也是一場「情投意合」的相遇。在採訪中,多個清華大學先進材料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選擇大瀝除了區位優勢和營商環境外,也是因為這裡的產業配套非常齊全,項目產業化所需要的相關配套,包括設備的微調、磨具的開發、產品的包裝……基本上在這裡都能找到解決方案。
當以製造和商貿見長的大瀝,遇上以技術見長的3個院士項目、10大先進材料團隊以及新材料產業平臺,會發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站在新材料產業的春天裡,南望千燈湖、東看小蠻腰的大瀝,未來將眺望到什麼樣的風景?讓我們抱著好奇心一起期待。
文/珠江時報記者李翠貞趙豔麗通訊員關豔娟劉成鄧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