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遙感信息產業園「人才養成記」:厚植人才沃土 激活發展源頭

2020-12-05 南海網

  編者按:國無才不立,業無才不興。為推動海南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5月13日海南省委七屆四次全會通過《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計劃到2025年,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目標。

  海南這次大手筆的「搶人計劃」有力度、有亮度、有溫度,必能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為高精尖領域的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對中高端人才一直是「求賢若渴」,向各類人才伸出橄欖枝、發出招賢令,目前已吸引全國數十家優秀企業、大量高端人才落地海南。

  南海網將推出系列報導,聚焦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的引人政策、留人思路、成人舉措,從園區、科研人員到入駐企業,總結經驗、把握規律、暢談建議,以吸引更多的「鳳凰」棲息於海南這片熱土。

  作為高精尖領域的三亞遙感信息產業園,對中高端人才一直是「求賢若渴」。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人才之難萬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輕。「人才」二字,不過寥寥幾筆,卻是城市創新之源、發展之基。5月13日海南省委七屆四次全會通過《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計劃到2025年,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目標。

  初夏五月,南海之濱,一曲人才與發展的最美和弦已然奏響。

  三亞遙感信息產業園目前已有幾十家企業註冊落地海南。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這對於高精尖領域的三亞中科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一直以來,該園區堅持「服務(政策)引人、平臺留人、項目成人」的原則,面向各國吸引優秀企業,目前園區已有幾十家企業註冊落地海南,其中不乏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上市企業,這些企業帶來的大量高端人才為海南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負責人、三亞中科遙感研究所所長楊天梁相信,「《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的出臺,將為三亞遙感信息產業園吹來一陣『人才東風』,我們要做的就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激活海南科技發展動力。」

  「引」——保姆式服務 全方位引企業聚英才

  功以才立,業由才廣。

  「引進企業才能帶來人才。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牢固樹立『保姆式』服務理念,著力激發企業人才活力和發展動力,通過全方位的服務構建創業者『伊甸園』,讓更多的人才應呼雲集。」楊天梁分享了一個真實故事。

  北京一家海洋科技企業擁有的雷達監測設備,可以解決休漁期漁政執法的技術難題,結合海南的實際情況該公司打算在海南謀求發展,欲將分公司轉型為數據服務輸出型企業,但眼前棘手的問題是「公司要在海南鋪設環島雷達網,建22個觀測站需投資4000萬元左右,成本太高。」

  三亞遙感信息產業園入駐企業帶來的大量高端人才勢必為海南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為打消入駐企業的顧慮,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入股45%,企業入股55%,共同註冊產業園首家落戶企業——三亞海蘭寰宇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園區承擔前期的工商註冊,企業負責全島的雷達監測點建設,在市場開拓階段,園區積極溝通合作意向。後來,這套能實時監控海上漁船休漁情況的系統得到全國海洋漁業部門的關注。

  「這套雷達監測系統已經鋪設到福建、山東、廣東等地,企業壯大了,人才的需求也多了,現在公司碩士和博士佔比40%左右。」三亞海蘭寰宇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能有今天的成就,與園區貼心周到的服務分不開,項目步入正軌後,園區顧全大局無條件退股,讓更具影響力的央企加入進來,推動項目發展和落地。

  海南一號衛星項目啟動儀式在三亞園區舉行。三亞遙感信息產業園 供圖

  「保姆式服務」猶如泛起的層層漣漪,激活了一池春水。目前,該園區已建立集遙感信息技術研發、航空航天傳感器研發、無人機研發、遙感數據接收應用等一體化的產業集群,近百名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隨項目進入海南,為海南的發展提供智力服務。

  「留」——優化發展平臺 留住優秀人才

  對外,創新引才聚才;對內,多措並舉育才儲才。

  今年30歲的林瑩瑩,南開大學畢業後留學德國海德堡大學攻讀碩士,曾在上海工作。讓很多人詫異的是,她毅然放棄大城市的優越工作來到海南,目前任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招商總監。林瑩瑩說,「這裡有好的政策和發展平臺,我來這裡能更好地施展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其實,像林瑩瑩這樣的高層次人才來海南並非偶然,這背後是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人才機制的「鼎力相助」——人才,既要引得進,更要留得下。

  用平臺留人,讓人才有位可為。但凡人才,最大的顧慮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將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放在專業崗位,充分發揮其特長;園區定期對引進人才進行座談,通過跟蹤培養、集中培訓、人文關懷等措施,為各類人才營造良好的幹事創業氛圍。

  利澤明(三亞)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就是被園區的平臺優勢所吸引,公司經理馬騰飛帶著5個小夥伴來瓊創業,「園區定期會舉辦各類專業培訓和座談,一旦有好的政策出臺,園方也會第一時間在公共平臺上發布,讓我們把握政策趨勢。在這裡發展,我們有信心。」

  用環境留人,給人才家的溫暖。園區不遺餘力解決入駐企業的辦公場所,向市裡爭取人才公寓,下一步還將按照「宜創宜業宜居」的規劃目標,全方位解決人才的安居難題……園區不斷優化人才環境,使「候鳥式」人才迅速轉變為「棲鳥式」人才。

  「此心安處是吾鄉。我跟隨項目到海南已經一年多,早已把這裡當作第二故鄉,這裡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懷都讓我深深留念。」 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辦公室主任侯婷表示,園區積極為入駐企業提供註冊、辦公、資金、科研成果轉化、生活配套、市場對接等全方位的助力,實現一站式的入駐服務,就是讓企業享受一份「創業之家」的感覺。

  「成」——搭建高規格項目 發揮人才作用

  「不求人才為我所有,但求人才都有所成。」這是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人才工作的一大特色。園區積極探索「項目+」人才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項目成才」效應,打造招才引智新格局。

  楊天梁講述,海南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衛星組件製造商,入駐園區後,我們對它進行了全面了解,發現他們具備的技術水平和人才規格,足以開展整星研發業務,所以在海南衛星星座項目啟動後,該公司被我們優先考慮,公司高端科技人才的創業創新激情也得到充分激發和噴湧。

  圍繞著園區海南衛星星座的建設,海南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中組部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吳樹範帶來了他的團隊,員工都是名校研究生以上學歷,這些高端人才在項目驅動下,與海南發展實現同頻共振。

  據了解,園區內的專家還會立足海南實際,運用高端智慧、技術優勢、人脈資源,為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力。2017年7月18日,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海南省遙感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與應用示範」年度會議在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召開,70餘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對海南空間大數據中心和應用示範工作提出了大量有價值的建議和合作意向。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將借著《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這股「東風」,制定更多的人才新政,大手筆完成園區「3+X」人才政策體系這塊大拼圖。

  楊天梁表示,《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堅持人才優先發展,將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為海南新一輪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園區要藉助這股『人才東風』,厚植人才沃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海南,是一方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熱土。不久的將來,這裡將群英薈萃,無數個創業創新者的夢想,將在這片大地上自由生長。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三亞5月15日 記者 劉麗萍 實習生 盧瑤報導)

相關焦點

  • 「千山模式」厚植沃土 嶗山人才「四季花開」
    原標題:「千山模式」厚植沃土 嶗山人才「四季花開」
  • 西湖區助力西湖大學厚植人才沃土
    西湖區助力西湖大學厚植人才沃土為更好地服務西湖大學頂尖人才團隊及帶動而來的海內外高端人才,西湖區從政策創新、政治引領、人才計劃指導、安居保障、子女入學等多方面積極探索,提供全面精準、貼近需求的「店小二」服務。
  •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2020-10-25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厚植沃土營造環境以「創」為「闖」活力迸發
    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注重培育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鼓勵更多社會主體創新創業創造,拓展經濟社會發展新空間,使蘊藏在這片黑土地上的「創」潛能不斷轉化為振興發展動能。
  • 濰坊:厚植人才沃土,打造「智慧引擎」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競爭之本、轉型之要、動力之源。濰坊市聚焦提升人才工作的首位度、集聚度、貢獻度,全方位提升招才引智質效,優化人才發展生態,構築區域人才高地,為加快建設現代化高品質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創謀機制,讓引才聚智的「源泉」活起來濰坊市將人才制度改革創新攻堅作為提升招引質效、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區域人才高地。
  • 厚植產業「沃土」 滋養先進材料「成長」
    作為其中的代表,大瀝正大力推動有色金屬、鋁型材等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為先進材料產業在南海培育成長的沃土。 「我們希望通過三年的努力,打造一個匯聚創新平臺、主題園區、優秀人才的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實現培育3家超百億產值龍頭企業、引進200家骨幹企業、年產值超500億元的發展目標。」在解讀《計劃》時,大瀝鎮鎮長遊劍鋒表示。展望產業未來,大瀝信心滿滿。
  • 海南實現衛星遙感信息全產業鏈孵化式招商
    記者獲悉,海南以衛星設計、運營和遙感技術推廣為主要方向,開展產業園全產業鏈孵化式招商,著力打造全國最具特色、面向世界的衛星遙感信息產業聚集區。三亞遙感信息產業園是海南推動打造「北文昌,南三亞」的航天產業布局的重要依託。該園鎖定產業定位,確立招商重點和方向。
  • 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已入駐高新技術企業200多家
    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已入駐高新技術企業200多家空天產業「潮聲」澎湃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記者袁永東攝自《總體方案》發布至今,上百家企業與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接洽,還有幾波企業將組團前來考察,有些已提交入園註冊手續聽,空天產業的「潮聲」在三亞澎湃!這個月,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十分「熱鬧」。
  • 厚植髮展沃土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厚植髮展沃土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寧鄉市「十三五」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綜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度通訊員 段華良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發展的生命線,也是核心競爭力。營商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著全市招商引資、要素集聚和企業的生存發展。區域發展的競爭,本質是營商環境的競爭;高質量發展的比拼,本質是營商環境的比拼。只有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才能形成投資發展環境窪地,才能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三亞研究中心成立
    陰和俊對三亞衛星接收站的正式揭牌和三亞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他指出,三亞站的建設運行使我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直接獲取能力首次擴展到南部海疆,解決了我國南海和周邊區域長期缺乏遙感衛星數據的狀況,填補了我國民用對地觀測數據接收空白,對於利用空間信息保障國家利益具有重大意義。
  • 龍華區人才集聚「磁場」效應凸顯
    近年來,龍華區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出「龍舞華章計劃」等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舉措,努力構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良好政策環境和服務體系,吸引了大批創新創業人才走進龍華、紮根龍華。  截至2020年底,龍華區人才總量已達80萬人。人才的加速集聚,為龍華創新發展、打造「創新之城」提供了有力支撐。
  • 這個區多重福利攬博士後人才
    專門設立博士後人才培育引進補貼專項,對單個博士後最高補貼超過30萬元的科研經費、生活補貼和安家費等……近日,記者從番禺區獲悉,自2000年開展博士後工作以來,番禺區持續開展好博士後工作,建立健全完善人才服務體制機制,構建服務人才的創新創業平臺,厚植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沃土。
  • 立足區位優勢厚植髮展勢能
    隨著國家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措施的落實,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兩新一重」建設的推進,中部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大戰略的實施,都為驛城區發展帶來了歷史機遇;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出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若干政策措施的機遇,為驛城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為驛城區發展厚植了勢能。
  • 三亞已形成人才聚集的「強力磁場」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兩年多來,三亞以落實「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為主要抓手,深入推進人才體制機制創新,堅持人才培養和引進「雙輪驅動」,加強各類載體建設,紮實做好人才服務,全市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為三亞打造自貿港建設新標杆提供人才保障。
  • 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首個項目「太空科技館」正式動工
    11月9日,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重點項目——太空科技館奠基儀式舉行,這是該產業園成立以來首個開工建設項目。  據了解,該太空科技館項目規劃用地面積23.75畝,總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
  • 華為雲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田奇:AI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五大計劃...
    峰會上,華為雲人工智慧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分享了華為雲AI的最新創新成果,並聯合各高校成立華為雲AI人才培養專家指導委員會,發布了華為雲AI人才培養的五大計劃,推動創新型和應用型AI人才培養。   田奇認為,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人才是AI走向產業縱深的關鍵,需要加強產教融合、產學研聯動,共同培養產業所需的AI人才,加快人工智慧進入各行各業。
  • 新林區精準育才提升人才素質能力
    新林區根據人才隊伍實際,強化分類教育培養,厚植「育才」沃土。 一是鍛造過硬黨政人才。二是育強專業技術人才。 積極對接上級業務部門、醫院、高校,採取掛職鍛鍊、短期培訓、訂單培養等形式,選派16名專業技術人才赴外培訓,籤訂醫學院校訂單培養2人。
  • 餘杭推出「人才特區」十項舉措,杭州未來科技城國際人才園今日開園!
    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國際人才園的開園,既是順應當前人才工作大好態勢、搶抓大好機遇的有效抓手,也是更大力度集聚人才、服務人才、成就人才的重要舉措。希望國際人才園秉持人才初心,堅持全球視野,充分發揮現有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資源,積極參與國際人才競爭,力爭引進更多國際高端人才。
  • 楊榮和:打造北航泰山科創園 建設人才崛起新高地
    ,黨工委書記楊榮和履行人才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親自謀劃、部署、推動,圍繞該項目聚力攻關,打造人才工作亮點品牌,開創產業升級新局面。【解說】為了吸引人才和產業項目集聚,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楊榮和帶頭部署推動,打出人才開發與市場化發展的「組合拳」。
  • 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優化營商環境 已引進和培育200餘家空天...
    海南日報訊 (記者李豔玫)近日,2020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海南自貿港衛星產業發展分論壇在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舉行。會上,西安寰宇衛星測控與數據應用有限公司現場籤約入駐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