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六屆「百名海外博士龍華行」活動,海外博士合影。
深圳北國際人才驛站。
「我們來到深圳龍華創業真的很幸運。在這裡,不同類型的人才在創業各個階段,都可以獲得相應扶持,精準的『梯級服務』,伴隨企業『從搖籃到成年』。」日前,深圳市絢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海暉在談起龍華的人才環境時說道,其企業發展一路乘風破浪,創下優秀成績,這背後得益於深圳市、龍華區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環境和不斷優化的政策體系,讓他和他的團隊如魚得水。
作為龍華區高層次人才,林海暉的感受是龍華區良好人才發展生態的佐證。近年來,龍華區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出「龍舞華章計劃」等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舉措,努力構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良好政策環境和服務體系,吸引了大批創新創業人才走進龍華、紮根龍華。
截至2020年底,龍華區人才總量已達80萬人。人才的加速集聚,為龍華創新發展、打造「創新之城」提供了有力支撐。
海納百川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
2012年,龍華發出了打造「人才新高地」的強音。通過積極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龍華大力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社會環境,亟待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系列的「走出去、請進來」的攬才行動不斷實施——
2012年底,龍華開啟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首秀」。此後每年,在這個英才風雲聚會的舞臺上,龍華延攬英才,長袖善舞。去年,受疫情影響,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龍華分會場創新形式,龍華區通過「雲展廳」「雲聘會」「雲路演」等線上交流模式,搭建起引進海內外人才的國際性交流平臺。
從2013年啟動「百名海外博士龍華行」至今,「百博行」已連續成功舉辦七屆。其中,前六屆,60餘名海外博士與龍華區達成合作,成為龍華高層次人才方陣的中堅力量。去年9月,第七屆百名海外博士龍華行順利落幕,吸引了197個博士團隊參加。
除了走出去、請進來,龍華還不斷推出各種人才政策——
2014年,龍華開始實施「龍舞華章計劃」系列人才政策,至今已逐步構建起廣泛涵蓋高端、中端、基礎人才的「金字塔」型人才政策體系,分層分類在獎勵補貼、住房安居、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2018年,針對轄區醫療衛生、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情況,龍華區制定出臺了《深圳市龍華區人才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綱領性文件,以及《深圳市龍華區引進和培養醫療衛生人才實施辦法(試行)》《深圳市龍華區引進教育系統高層次及青年人才實施辦法(試行)》等具體實施政策。
2019年,龍華區又制定出臺了《深圳市龍華區文化體育名家工作室扶持辦法》和《深圳市龍華區技能人才扶持辦法》等人才專項政策,構建了總體全、局部優、導向實的人才政策體系鏈條,為各領域高端人才引進、培育和評價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撐。
對於龍華的人才政策,龍華區高層次人才、大數據專家賈西貝如此評價:「龍華的各項政策有兩大特點:一是頂層設計合理,不同的政策不會『打架』;二是可操作性強,容易落實,而且政府部門的服務很到位。」
厚植沃土 用最好資源禮遇人才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能不能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以高層次人才帶動高質量發展,環境是關鍵因素,服務是重要保障。
一直以來,龍華區通過採取多方面措施,厚植沃土,用最好的資源禮遇人才,全力營造人才創新創業和聚集發展的良好環境,讓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
秉持「人才優先」的理念,龍華區不僅在重大節點上標杆之作頻現,而且人才服務體系日臻完善,人才發展生態日漸成熟——
2017年第一個「深圳人才日」,龍華區建立深圳市首個區級人才安居服務大廳;2018年4月第十六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中國版畫博物館人才版畫館揭牌;2018年第二個「深圳人才日」,龍華區2018年度人才安居項目集中開工暨千套人才公寓集中交付儀式舉行,當日開工的兩幅地塊均位於北站片區,是深圳市的「黃金地塊」;2019年第三個「深圳人才日」,龍華區開通全國第一條人才綠道示範段,以綠道之名,向人才表白,通過將大量的人才元素融入綠道景觀,打造出「串園景連山城,敬人才享自然」的綠道典範,獨具一格地彰顯龍華以及深圳識才、愛才、聚才、育才的態度與決心;2020年第四個「深圳人才日」,龍華區集中啟動「人城產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包括人才街區開工、灣區青年人才港奠基、文體名家(姜昆、巴特爾)工作室揭牌、「攀登者」人才版畫分館開館、深圳北國際人才驛站揭牌等。
除了用最好的資源禮遇人才,龍華區還用「突出貢獻人才」這個榮譽向為龍華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致敬。2019年,龍華區舉辦了首屆「突出貢獻人才」評選表彰活動,通過對在龍華作出突出貢獻的、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人才和團隊進行表彰,不斷強化龍華重才、愛才的城市引才格局,發出龍華引才最強音。
此外,龍華區還完善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在人才引進、獎勵申請、商事登記、黨組織關係轉接、子女入學等方面,開通一站式「綠色服務通道」,以為高精尖人才提供上門服務的方式為人才提供各類綜合保障。
聚才集智 人才蔚起百業興
天下英才紛至沓來,源頭活水驅動創新。
良好的人才環境、人才生態和人才服務,構成了龍華區的人才「軟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創新創業人才走進龍華、紮根龍華。
截至2020年底,龍華區人才總量達80萬人。其中,累計認定高層次人才近1500人,區級人力資源機構累計引進基礎性人才7.5萬人、專業技術人才近23萬人,技術技能人才總量接近50萬人。
隨著人才的集聚,越來越多的人才在龍華闖、創、幹,打開了自己人生出彩的新空間——
2014年,賈西貝將他創立的華傲數據遷入龍華,華傲數據由此按下發展快進鍵,目前已經成長為國內數據治理領域專利最多、參與一線城市數據治理融合最多的大數據企業,是名副其實的行業冠軍。
紮根龍華不到2年,羅茲曼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周國瑛領導的亦諾微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就向美國食品與醫藥管理局(FDA)遞交了T3011(瘤內注射)IND申報,獲FDA批准開展臨床I期試驗,該產品成為全球首個在三國同期開展臨床試驗的溶瘤病毒,為龍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書寫了精彩一筆。
人才興則百業興!短短幾年,龍華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從建區前的139家增加至2734家,穩居全市第三。龍華區經濟實力也不斷攀升,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00億元;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衝擊,前三季度龍華區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增長6.4%,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百強企業產值增長14.9%,連續7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長,最終帶動龍華經濟增長強勢轉正,持續向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裡馬競相奔騰。接下來,龍華區將通過優化提升「龍舞華章計劃」、創新打造「一南一北」兩個人才圈、加快推進人才「三大品牌」工程建設,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務,聚才集智,增強創新發展動能,全力加快都市核心區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