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高端人才 建設「智慧e谷」

2021-01-08 中國杭州

149黨政動態/col/col811162/index.html區縣之窗/col/col812257/index.html城區/col/col812264/index.html

  當前位置: 集聚高端人才 建設「智慧e谷」


海創基地

英飛特展廳

創業人才公寓

  「2012年,我們廢棄了前兩年的心血,一切推倒重來。經過整整一年的埋頭耕耘,我們收穫頗豐:我們期望中的第一個系列節能產品『變節距遮陽導光百葉窗』試製成功。我們創造了諸多的『第一』:第一個提出『組合式百葉片』概念;第一個將抗強風與防盜功能融入『組合式百葉片』中,發明了第一個變節距百葉窗的升降翻轉器,讓人們可以用一根珠鏈或一個搖杆就實現『變節距遮陽導光百葉窗』的變化多端的運動形式。」
  這是杭州歐卡索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一飛的「2012」。
  而杭州納晶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裁蘇凱的2012年,則增添了幾多感慨:「從2009年進入高新區(濱江),我已經在這兒待了三年。這三年,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們的核心技術——量子點發光材料,並且圍繞量子點材料這個基礎技術平臺開發出一系列應用產品,成為一家綜合性材料公司。和同事在一起創業這幾年間,得到來自濱江的許多支持,讓我們不覺得孤單。」
  ……
  國以人興,事以才治。
  時光匆匆,盤點高新區(濱江)的「2012」,在引進培養和使用高端人才、推進人才與項目的結合、集聚各類專業人才方面成效明顯,國家和省千人計劃專家數再創新高;第三批「5050計劃」的實施使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項目落地;創業人才公寓的推出,解除了人才的後顧之憂。「人才強區」戰略的實施,正在成為高新區(濱江)推動「智慧e谷」建設的強大引擎。

  A加大引才力度
  各類人才集聚高新區(濱江)
  倪詩茂,1981年從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碩士畢業後赴美求學,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回國前在美國相繼創辦Mindtech公司和Scrollex公司和渦旋技術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在無油渦旋壓縮技術的研發領域,倪詩茂博士享有國際聲譽。
  2010年,倪詩茂博士來到高新區(濱江),註冊成立思科渦旋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公司通過吸引風險投資,註冊資本達到了3000萬元,主要從事高性能浮動式無油渦旋壓縮機、真空泵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目前已經同時完成了天然氣高壓壓縮機和晶矽設備用真空系統的研發,即將開始規模化生產。
  一位「千人計劃」專家往往佔據一個領域的前沿,引領一個新興行業的崛起。與帶來佔據無油渦旋壓縮技術最前端的倪詩茂博士一樣,吳敬梓博士,身為國際抗艾新藥研究的佼佼者,他從美國回國後,與濱江集團合作,在高新區(濱江)創辦世方藥業(杭州)有限公司,實現了海外高層次人才的智力優勢與浙江民間資本的資金優勢的有機結合。
  「凡是國家和浙江省『千人計劃』入選者,給予每人100萬元人才獎勵。鼓勵企業引進培育國家和浙江省『千人計劃』入選者,每新引進或培育一名國家和浙江省『千人計劃』入選者,分別給予企業20萬元、10萬元獎勵。」在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的帶動下,去年,高新區(濱江)新增國家「千人計劃」專家7人、省「千人計劃」專家13人;從國家「千人計劃」推出至今,高新區(濱江)一大批從海外歸國創業的高層次人才入選,目前該區已經集聚了26位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其中自主培育19人,始終保持全省領先。
  在國家「千人計劃」的帶動下,去年,高新區(濱江)創新人才不斷集聚。新引進各類人才2.03萬人;自主培育杭州市「521」人才29人、創新團隊2個;新入選省「151」人才22人、市政府特殊津貼4人;吉利集團、正泰太陽能等4家企業入選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新引進海外歸國留學人員107人,新增留學人員創業企業67家、大學生創業企業219家。

  B堅持「人才+項目+資本」
  升級海外引才「5050計劃」
  重點引進國際頂尖人才、創業領軍人才和創新領軍人才;
  創業項目由國際頂尖人才全職參與或已進入產業化階段,最高給予1000萬元的產業發展資金、1000萬元的股權投資和1000萬元銀行項目貸款的貼息;
  ……
  實施了幾年的鼓勵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5050計劃」,幫助高新區(濱江)引進了一大批海外精英人才,也讓該區積累了豐富的引才經驗。去年,高新區(濱江)又對這一政策進行了細化完善,發揮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的載體作用和集聚效應,重點引進和集聚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科學家和創業領軍人才。
  前來高新區(濱江)創業創新的海外高層次人才,該區將為其提供從培育孵化到產業化前期以及產業化階段一攬子創業扶持。就創業扶持政策而言,分為產業化扶持、產業化前期的創業發展扶持、培育孵化階段的創業啟動扶持以及創新項目扶持等。
  其中,創業項目由國際頂尖人才全職參與或已進入產業化階段,市場潛力大,能夠引領和帶動產業發展,經評審後,可確定為「5050計劃」入選項目,並享受最高1000萬元的產業發展資金;根據企業申請,區產業發展基金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股權投資;給予三年內最高1000萬元銀行項目貸款的利息補貼,區擔保公司優先提供擔保服務;根據項目實際需要,安排合適的辦公、生產、經營場所,並給予三年全額的租金補貼。優先安排入駐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並給予相應房租補貼。
  去年以來,高新區(濱江)還創新政策體系,加大人才保障和投入力度,2012年,區財政安排了1億元人才激勵專項資金和8000萬元人才創新創業產業扶持資金,全年人才投入經費達1.8億元。
  為了推動海外高層次人才落地,高新區(濱江)還在六和路設立了區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整個基地佔地304畝,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這裡不僅擁有按甲級標準設計的寫字樓,更提供了專業標準廠房。基地內會議室、多功能廳、培訓教室、食堂、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目前,基地已有英飛特電子、安恆信息、浙江艾斯弧、思科渦旋等4家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創業企業和2家留學人員創業企業首批入駐。
  在優化人才服務上,去年,高新區(濱江)還聯合區內國家、省「千人計劃」專家、創業企業及「5050計劃」重點企業,成立「相約在高新」HR俱樂部海創企業分會,建立政府、企業、人才交流聯繫的平臺。根據人才與項目的實際需求,組織「人才+資本」對接會,促進入選項目與風投機構、銀行、民營企業、樓宇物業的有效對接。加強與引才機構合作,與浙江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和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2個引才機構籤訂合作引才協議,延伸和拓展引才渠道。
  截至去年,「5050計劃」已順利實施三批,徵集項目320個,入選94個,預計將兌現創業啟動資金2.1億元。入選項目中,已有45個項目正式落地轉化,註冊資金5.5億元人民幣;引進人才中,有11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16人入選浙江省「千人計劃」,實現了招商引智、招才引智雙豐收,形成了較強的品牌影響力。

  C推出首批創業人才公寓
  讓人才紮根濱江
  很多年輕的大學生來到高新區(濱江)打拼,工作之初收入不高,每月的房租成為了一筆不小的開支。一些從國內外引進來的高層次人才,也希望能有一個相對舒適的居住環境。
  去年,對於這些在高新區(濱江)創新創業的人才來說,該區首批創業人才(大學生)公寓的推出,讓他們有了不少期待。
  該創業人才公寓位於濱江區阡陌路以東、迎春路以南、濱興路以北,總用地面積74.7畝,共2052套12.3萬平方米,總投資4.94億元。項目分為兩期,目前1054套6.64萬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已交付使用,一期共有四幢房子,分別為三幢高層,一幢4層公建配套,分為單人間、雙人間和三人間,每套約40個平方米,優先保證濱江區的重點骨幹企業。
  租金執行市公共租賃房的相關政策,每平方米每月只需要交16元,不需要交物業費,如果是雙人間,每個人每月只需要交320元的租金和一些水電費,很划得來。公寓內如同賓館一般,窗明几淨,每個人有獨立的單人床、書桌和凳子,同時還有獨立的衛生間。如果想就餐,邊上的公建配套樓裡,就有食堂。同時還將設置圖書館、中型超市,相當方便。
  在人才住房保障方面,高新區(濱江)還實施區人才專項房配售和創業人才公寓配租政策,按照「指標切塊、企業分配、定向到人」的辦法,向重點骨幹企業、重大招商項目和高層次人才安排配售配租指標,這一切的實施,讓在高新區(濱江)創新創業的各類人才有了家的溫暖。(本站編輯 唐佩摘編)

 

相關焦點

  • 中新廣州知識城規劃1.1平方公裡「中國納米谷」,四大園區集聚納米...
    中新廣州知識城規劃1.1平方公裡「中國納米谷」,四大園區集聚納米產業和人才​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2019-09-26 未來將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
  • 放大「雷尼爾效應」 吸引高端人才聚集
    環北京周邊地區可以通過做優環境,吸引首都高端創新人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固安在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機遇、加快綠色崛起的過程中,需要放大「雷尼爾效應」,把環境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建設地綠水美、別具特色的京畿小城。通過提升綜合承載力,集聚北京高端人才,主動承接北京創新資源外溢,打造京冀創新產業鏈。  要做優生態環境。
  • 仲愷正繪製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的新藍圖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持續推進,越來越多來自京津冀、長三角以及重慶、成都等地區的大型企業,都將在珠三角布局。」仲愷高新區科創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仲愷高新區區位優勢非常明顯,科創類企業選擇仲愷的意願非常強烈。以聯東U谷項目為例,這個總部在北京的產業園區專業運營商,正以該項目為載體,藉助北京總部在資金、資源、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優勢,擬在仲愷高新區打造數字科創企業聚集的科技園區標杆。
  • 徐立毅在科技創新人才座談會上強調 以人才為核心集聚創新要素 以...
    11月30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徐立毅主持召開科技創新人才座談會,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才為核心集聚創新要素,以數位化為引領,圍繞產業鏈完善創新鏈,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人才隊伍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著力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的科創功能,走好具有鄭州特色的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路子。
  • 象山大目灣:運動、雙創、康旅 人才集聚的強磁場 - 寧波晚報•...
    2020年12月27日,河姆渡公司和大目灣開發建設管理中心籤訂《大目灣河姆渡工業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區域運營總部》項目協議。河姆渡公司作為上海數字經濟建設的龍頭企業,該項目落地後將為象山海洋經濟、美麗經濟,及臨港裝備等9條產業鏈群的數位化轉型升級發揮作用。
  • 龍華區人才集聚「磁場」效應凸顯
    近年來,龍華區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出「龍舞華章計劃」等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舉措,努力構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良好政策環境和服務體系,吸引了大批創新創業人才走進龍華、紮根龍華。  截至2020年底,龍華區人才總量已達80萬人。人才的加速集聚,為龍華創新發展、打造「創新之城」提供了有力支撐。
  • 天長市人才科創城建設 - 滁州市人民政府
    參加人員及職務:王林  天長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主任 正文天長人才科創城是天長市委、市政府為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集聚全國科教資源而重點打造的雙創高地。天長人才科創城已納入滁州市十大創新平臺項目。今年6月份,首期三棟樓面積2.8萬平方米工程已投入使用。現正啟動人才科創城第二期工程建設。天長人才科創城共分5個功能區。一是產業研究院載體、二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三是政學研合作基地、四是科技公共服務中心、五是高端科技孵化器。下面從三個方面介紹天長人才科創城建設有關情況。
  • 人才集聚引項目 同頻共振促發展
    中山不斷推動產才融合,實現高端人才集聚與重點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核心提示以人才聚項目、以項目促發展,中山不斷推動產才融合,實現高端人才集聚與重點產業發展同頻共振。3月17日,中山市創藝生化工程有限公司收到廣東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廣州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驗報告。
  • 打造中山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
    南區現有儲備土地近4000畝,藉助2035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的契機,結合三舊改造,有條件再整備一批建設用地,可作為科技產業鏈深度延伸的戰略留白。另外在大環境方面,南區擁有山林綠地近3萬畝,佔全區總面積超三分之一。全區河岸線長達14公裡,是岐江河流經最長的鎮區。加上住宅商圈成熟、醫療設施完善、教育體系完備、優質景區雲集等宜居宜業宜遊的優勢,南區對高端企業和人才的進駐已經具備一定吸引力。
  • 壯大「齊魯醫學」品牌,打造高端醫療服務集聚區
    濟南將加快建設國際康養名城。打造醫學技術創新高地。積極推進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推動質子臨床研究中心建成投用,加快醫療矽谷、樹蘭(濟南)國際醫院、山大國際醫學中心、精準醫學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進度,爭創國家醫療健康產業綜合試驗區。支持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雙高」建設,打造一批國內領先的高水平學科和一流專業。
  • 「四輪驅動」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有力凸顯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按照江蘇省委組織部建立健全「五堅持五提升」人才工作體系部署、徐州市委組織部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人才高地的要求,鼓樓區委組織部聚焦鼓樓中心城市高品質主城區建設的實際,以發掘和培養本土人才隊伍為重點,以做大做強本土人才「基本盤」為目的,創新實施「鼓樓英才」人才隊伍建設培養計劃。
  • 核聚能源谷共享新動能,中電建能源谷運營中心盛大開放
    中電建能源谷被列為2020年山東省重大項目,該項目響應國家「新舊動能項轉換」號召,符合濟南十大千億產業名錄中的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業。 「中電建能源谷產業園」以核能產業為金名片,秉持「產業價值重構,科技轉型升級」願景,以智慧、生態園區環境為基礎,智慧型產業為特色,將通過融合「產業、企業、功能、服務、環境」五大生態系統,構建第五代全生態智慧產業園區。
  • 濰坊:厚植人才沃土,打造「智慧引擎」
    濰坊市在省內率先啟動了黨委書記人才工作項目,市縣鎮三級書記和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分別研究確定各自人才工作項目,形成了大抓人才工作新格局。最大力度招才引智,濰坊市去年出臺了「一事一議」引才辦法、服務保障院士政策、支持濰柴建設國際一流人才高地9條措施、校地校企人才共享7條措施、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發展7條措施。
  • 廣州黃埔區構建「院地全作」高地 集聚中科院13個項目
    一年多來,黃埔區高度重視與中科院的合作,取得顯著成效,5G濾波器項目從啟動建設到投入使用僅用時10個月,展現了「黃埔速度」。目前,黃埔區已集聚中科院2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10個高水平創新平臺、1個成果轉化母基金,共計13個重大項目。
  • 時代風口,產業集聚!看合景生命科谷的創新潛力!
    作為首個落戶廣州的全球生物醫學高端論壇,四年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已經成為立足灣區、服務全國、聚焦全球生物科技產業的「達沃斯論壇」。盛會的背後,有著深遠的意義。目前已落地成都大邑雲上度假區項目,並積極推進上海合景·生命科谷、廣州合景·生命科谷、廣州合景·月養雲來等項目的籌備和建設工作。其二,核心業務涵蓋範圍廣。
  • 引人才、強平臺,威海經區科技創新工作交出優秀成績單
    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18家,創歷史新高;高端平臺揚帆起航,先後與哈工大(威海)、中國船舶集團、北京大學分別共建天智創新技術研究院、七一六所研發中心、北大海洋研究院等高端創新平臺,引進科技型企業10家、研發人才80餘名,實施重點研發項目10餘項;孵化載體量質齊升,建設科技企業孵化載體17家,孵化總面積52萬平方米,其中省級以上13家、國家級3家,佔全市國家級孵化器總量三分之一;成果轉化實現突破,迪沙科研項目突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上地系列人才培育計劃打造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新樣板
    上地街道黨工委書記畢淑琴介紹:「未來,上地街道將聚焦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整合各方資源、搭建有效平臺,集聚國際化人才,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傳承創新工匠精神,培育未來青年人才,攜手共進,築夢前行!」活動當天,中關村科學城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正式揭牌,《未來青年人才培育計劃》《未來青年創業領袖(潛力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中關村科學城(上地)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共建聯盟倡議》正式發布,主辦方還舉行了上地學區第三屆科技節啟動暨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引智聚才突出國際人才社區建設「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 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街區示範點揭幕,「人才吸引力提升月」啟動
    光明科學城從街區規劃、服務提升、文化融入三個方面不斷加快國際化建設步伐,賦能光明科學城國際化配套建設,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目標。從近期來看,依託黨群服務中心覆蓋面廣、硬體條件好、社會認可度高、與群眾心理距離近等優勢,增加黨群服務中心國際人才服務功能,建設一批「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服務驛站」示範點。首批驛站示範點設在區黨群服務中心、招商局智慧城產業園黨群服務中心。
  • 兩江奔騰②|創新之谷 兩江協同創新區的蝴蝶效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兩江新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在兩江龍盛片區御臨河東岸選址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早在規劃伊始,兩江協同創新區就致力於探索產、城、景有機融合的創新資源集聚模式。
  • 南京生物醫藥谷:打造千億級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一、生命健康產業總體發展情況近年來,藥谷聚焦「基因之城」建設,以生物醫藥創新資源匯集平臺和生命健康創新名城先導區為目標,大力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得益於產業創新、政策和資源優勢,現已集聚綠葉製藥、先聲東元、世和基因等500餘家基因及生命健康領域企業,培育了健友生化、藥石科技、南微醫學等3家上市企業,1家獨角獸企業世和基因(估值70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