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2020-11-29 澎湃新聞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2020-10-25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回首「十三五」 喜看新成就

讓「全域科普」走進千家萬戶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2018年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顯示,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8.47%,天津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4.13%,位居全國第三。

2019年度,本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5.22%,環比提升1.09個百分點,增幅高於全國同類城市。

十三五期間,天津市委率先在全國提出「全域科普」工作新模式,市委、市政府印發大力推進全域科普工作的實施意見,強化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全領域行動、全地域覆蓋、全媒體傳播、全民參與共享」的科普工作體系,全面壓實責任,在全國打造全域科普示範工程。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讓津城市民普遍形成科學思維,享受科技創新成果,與天津高度重視全域科普工作,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構建科普全新格局密不可分。

如何讓科學知識「平易近人」,天津市科協的做法是圍繞青少年、城鎮勞動者和居民、農民等重點人群開展11項全域科普專項行動,全力推進社區科普益民工程,讓科普走進千家萬戶。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陸為民介紹說,「十三五」期間,本市打造的29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137家「天津市科普基地」在全市遍地開花,每年接待群眾累計超1500萬人次。5年來,16個區級科協全部實現獨立建制,全市256個街道(鄉鎮)、5112個社區(村)、20所高校、32家市管企業實現基層科協組織全覆蓋,健全「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科普工作組織體系。市科協組織「千名專家進社區」活動,建立市、區兩級科普專家庫,每年開展科普報告1000餘場,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氛圍在津門形成。

沒有全民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科技創新,必須紮根在公眾科學素質和能力不斷增強的沃土之中。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服務天津高質量發展,市科協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和提高發展質量的熱點、焦點、難點,面向天津十大重點產業,組織20餘個科技團體和研究機構100餘名院士專家開展專題調研,形成500餘萬字的專題報告和人才、技術、企業招引指南,成為本市「十三五」產業規劃、產業專項行動計劃和招商引才的重要參考。5年來,市科協組織完成重點決策諮詢研究課題150餘項,形成決策諮詢成果300餘個,獲中國科協和本市優秀決策諮詢成果獎項18項。

大量信息充斥的今天,全域科普還承擔著澄清謬誤的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科協系統動員各類媒體轉發防疫科普知識超過8000萬條次,實現1560萬市民全覆蓋,為提升公民科普素質,實現『雙戰雙贏』提供強大科普支撐」,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夏秋雨介紹。

公民科學素質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普及科學知識,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利在千秋,任重道遠。

原標題:《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學素質 | 關於公民科學素質的十個問題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新時代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性「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 【公民科學素質學習】 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15問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 西湖區助力西湖大學厚植人才沃土
    西湖區助力西湖大學厚植人才沃土   隨著4月初西湖大學的正式開建,杭州三墩雲谷地區正成為國內外一流創新人才的集聚地。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基礎知識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 厚植沃土營造環境以「創」為「闖」活力迸發
    小艾是我省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取得的豐碩成果之一。 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注重培育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鼓勵更多社會主體創新創業創造,拓展經濟社會發展新空間,使蘊藏在這片黑土地上的「創」潛能不斷轉化為振興發展動能。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將在我省開展
    十五年來,全省各地各部門把提高公民科學素質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工作來抓,納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的基礎工程來做,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工作方針,以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為目標,以「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為主線,採取多種有力有效措施,認真落實全民科學素質各項任務,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長效機制逐步完善,主題科普宣傳覆蓋面持續擴大
  • 全民科普 | 你具備科學素質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來了!
    ,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掌握全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的重要手段,通過調查能為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2.什麼是「科學素質」?科學素質是指當代人在社會生活中參與科學活動的基本條件。包括掌握科學知識的多少、理解科學思想的深淺、運用科學方法的生熟、擁有科學精神的濃淡以及解決科學問題能力的大小。
  • 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
    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每個人的科學素質。  近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那麼,判斷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6月22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科普中心主任張新華。  「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是衡量個人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 關於公民科學素質的內涵
    圖片說明:關注老年人群體    專題: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   「四科一能力」   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  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教育:推進新科學課程的全面實施,從單純的「雙基教育」,發展為「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質」。  科普:促進課外科技活動與學校科學教育的有效銜接。  農村:提高科學教育水平,為農村未成年人參加科普活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渠道。
  • 你會成為北京市公民代表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
    開展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工作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使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在新時代擔當新使命,服務打造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支撐和保障,中國提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為:到2020年,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長足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保障條件、監測評估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提高
  • 我區全面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大賽
    近日,區科協召開2020年海澱區街鎮科協工作座談會,圍繞區科協2016-2020年工作報告及科協系統深化改革中的工作職能職責說明,並面向各街鎮科協負責人進行了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的講解,現場開展線下競答活動。
  • 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七)
    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來了!正面價值具體表現為:一是科學技術有利於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二是科學技術促進生產關係的變革;三是科學技術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發展;四是科技革命推動生產方式的變革。負面影響表現為:一是少數科學技術的發展會對環境帶來不良影響;二是一些科技成果會引發一系列新的社會問題。
  • 2017年上海市公民科學素質工作推進會召開
    本次會議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劉延東副總理對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指示要求的工作部署會,更是動員會。  徐延豪充分肯定上海市公民科學素質工作。
  • 2015年安徽公民科學素質比例居中部第一 全國第十
    中國科協近日擇要發布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2015年安徽省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5.94%,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十。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科學技術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 銅川市公民科學素質與科普文化傳播研究中心成立
    他強調,科學素質是衡量一個民族整體素質和未來發展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省科協將全力支持研究中心發揮平臺作用,創新開展工作。同時,他希望共建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開展科學普及研究、科普文化傳播等工作,努力為公民科學知識普及、科學素質提升提供更大助力。
  • 專家說丨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科普賦能ICT產業發展
    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都是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快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能夠使蘊藏在民間的創新智慧得到充分釋放。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已經有了較大提升。
  • 2020年北京公民科學素質佔比將達24%
    原標題:2020年北京公民科學素質佔比24%   本報訊(記者代麗麗)今天上午,本市舉行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015年北京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7.56%,2020年將達到24%。
  • 「千山模式」厚植沃土 嶗山人才「四季花開」
    原標題:「千山模式」厚植沃土 嶗山人才「四季花開」
  • 10年翻了3倍多 內蒙古公民科學素質逐年提升
    公民科學素質的提升,不僅是完善人格、培育人才、創新創造、造福人民的基礎手段,更是實現社會文明、和諧穩定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標誌。內蒙古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從2010年的3.04%到2016年的5.14%,再到2018年的7.63%。
  •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三)
    公民科學素質的水平決定著建成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人力資源基礎。定期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加強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和服務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手段。三、公民科學素質是怎麼測量的?公民科學素質是可以測量的。用公民科學素質指標來衡量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是目前國際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通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