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5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回首「十三五」 喜看新成就
讓「全域科普」走進千家萬戶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2018年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顯示,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8.47%,天津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4.13%,位居全國第三。
2019年度,本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5.22%,環比提升1.09個百分點,增幅高於全國同類城市。
十三五期間,天津市委率先在全國提出「全域科普」工作新模式,市委、市政府印發大力推進全域科普工作的實施意見,強化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全領域行動、全地域覆蓋、全媒體傳播、全民參與共享」的科普工作體系,全面壓實責任,在全國打造全域科普示範工程。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讓津城市民普遍形成科學思維,享受科技創新成果,與天津高度重視全域科普工作,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構建科普全新格局密不可分。
如何讓科學知識「平易近人」,天津市科協的做法是圍繞青少年、城鎮勞動者和居民、農民等重點人群開展11項全域科普專項行動,全力推進社區科普益民工程,讓科普走進千家萬戶。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陸為民介紹說,「十三五」期間,本市打造的29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137家「天津市科普基地」在全市遍地開花,每年接待群眾累計超1500萬人次。5年來,16個區級科協全部實現獨立建制,全市256個街道(鄉鎮)、5112個社區(村)、20所高校、32家市管企業實現基層科協組織全覆蓋,健全「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科普工作組織體系。市科協組織「千名專家進社區」活動,建立市、區兩級科普專家庫,每年開展科普報告1000餘場,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氛圍在津門形成。
沒有全民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科技創新,必須紮根在公眾科學素質和能力不斷增強的沃土之中。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服務天津高質量發展,市科協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和提高發展質量的熱點、焦點、難點,面向天津十大重點產業,組織20餘個科技團體和研究機構100餘名院士專家開展專題調研,形成500餘萬字的專題報告和人才、技術、企業招引指南,成為本市「十三五」產業規劃、產業專項行動計劃和招商引才的重要參考。5年來,市科協組織完成重點決策諮詢研究課題150餘項,形成決策諮詢成果300餘個,獲中國科協和本市優秀決策諮詢成果獎項18項。
大量信息充斥的今天,全域科普還承擔著澄清謬誤的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科協系統動員各類媒體轉發防疫科普知識超過8000萬條次,實現1560萬市民全覆蓋,為提升公民科普素質,實現『雙戰雙贏』提供強大科普支撐」,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夏秋雨介紹。
公民科學素質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普及科學知識,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利在千秋,任重道遠。
原標題:《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