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將在我省開展

2020-11-29 大河報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孫煊哲

6月22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省科協獲悉, 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國家綱要辦)近日正式啟動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更好地評估各地區「十三五」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我省將和全國同步開展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進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2020年6月-9月,我省將和全國同步開展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採取實地面訪與信息化手段相結合的方式,調查對象為18-69歲,為開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實施成效的終期評估、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規劃提供依據。

2006年2月國務院頒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5-2020)》(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2006年7月,省政府成立了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科協。十五年來,全省各地各部門把提高公民科學素質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工作來抓,納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的基礎工程來做,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工作方針,以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為目標,以「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為主線,採取多種有力有效措施,認真落實全民科學素質各項任務,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長效機制逐步完善,主題科普宣傳覆蓋面持續擴大,科學素質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深入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基礎工程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根據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2010年、2015年和2018年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為2.30%、5.59%、8.04%,呈現快速提升趨勢,位次從全國第22位躍升至第14位,為實現2020年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9.38%的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科學素質綱要》各項任務落實見效的收官之年。我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新時代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意見》,堅持目標、問題、效果導向,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科普信息化為核心,以完善工作機制、促進共建共享,創新工作手段、提高服務能力為著力點,重點推進強化聯合協作實施平臺、培育品牌科普活動新亮點、統籌推進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水平等工作,努力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河南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邁上新臺階。同時,我省將結合《科學素質綱要》終期評估,高度重視此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提高認識,做好配合,不斷加大科學素質宣傳,擴大公眾的知曉率和覆蓋面,確保我省調查工作順利完成。

相關連結: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知識問答》

為做好這次調查工作,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推出了《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知識問答》供大家學習參考,並呼籲大家以科學的態度參與和配合此次調查評估,為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助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1.為什麼要開展第十ー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答: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掌握全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重要手段,通過調查能為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2.什麼是「科學素質」?

答:科學素質是指當代人在社會生活中參與科學活動的基本條件。包括掌握科學知識的多少、理解科學思想的深淺、運用科學方法的生熟、擁有科學精神的濃淡、解決科學問題能力的大小。科學素質綜合表現為學習科學的欲望、尊重科學的態度、探索科學的行為和創新科學的成效,是人的主體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3.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什麼?

答: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科學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一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是指在「了解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技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三方面都達標的公民。

4.公民科學素質指標是什麼?

答:公民科學素質指標(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簡稱CSL)是指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數量佔總體數量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數表示,它是反映和衡量群體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以2018年全國調查結果為例,CSL值為8.47%,即1萬名中國公民中具備科學素質的人數為847人。

5.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的對象是哪些?

答:調查對象為18-69歲的中國公民。

6.科普工作是什麼?

答:科學普及簡稱科普,又稱大眾科學或者普及科學,是指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公眾接受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是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的核心。2002年6月,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7.我們可以通過哪些場館進行科學素質的提升?

答: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工農業生產園區、科技館等科技類場館、自然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或展覽館、科普畫廊或宣傳欄、科普宣傳車、圖書閱覽室、科技示範點或科普活動站、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等。

8.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途徑有哪些?

答:利用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了解科技信息,閱讀圖書、報紙、期刊上的關於科學的文章,和親戚、朋友、同事談論有關科學技術的話題,參加與科學技術有關的公共問題的討論或聽證會。

9.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及發展目標是什麼?

答:2018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8.47%,河南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8.04%;《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要達到10%。《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9.38%。

10.承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任務的機構和單位有哪些?

答:為做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的組織實施工作,河南省人民政府於2006年7月成立了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副省長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省科協,領導小組由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社廳等30個成員單位組成,各成員單位完成各自領域人群的科學素質提升工作,並協同配合形成「大科普」的工作格局。

11.我們應該以何種態度面對第十ー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答:當被抽選為測評的對象時,應該在調查員的引導之下積極配合作答,認真思考、尊重知識、尊重客觀規律,以科學的態度合理作答。

12.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答:公民科學素質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進步離不開科學素質的提升。提升公民科學素質,能促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能宣傳普及高新技術、綠色發展、健康生活等知識和觀念;能激發大眾創業創新的熱情和潛力,為創新驅動發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偉大勝利築牢公民科學素質基礎;能增強國家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能力,從而反推公民科學素質提升。

13. 科普工作重點人群有哪些?

答:科普工作重點人群共有4大類,即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幹部和公務員。

14. 為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我省主要有哪些科普活動平臺?

答: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科技工作者日、防災減災日、流動科技館巡展、科普大篷車、科技諮詢、培訓、講座、展覽等。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餘淼

相關焦點

  • 新一輪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將開展!河南今年小目標:9.38%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王姝  6月22日,記者從省科協獲悉,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國家綱要辦)近日正式啟動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更好地評估各地區「十三五」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河南省將和全國同步開展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基礎知識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來了!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來了!《關於開展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的通知》,標誌著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工作已正式啟動。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科技先進國家普遍採用的測度、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十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歷次調查均採取實地面訪的方式進行,調查範圍涉及中國大陸(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18-69 歲的公民。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一般包括三部分主要內容。
  • 【公民科學素質學習】 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15問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 2015年安徽公民科學素質比例居中部第一 全國第十
    中國科協近日擇要發布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2015年安徽省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5.94%,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十。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科學技術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 你會成為北京市公民代表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
    為開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實施成效的終期評估經國家統計局批准由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全部地市級行政單位針對本地區18-69歲公民開展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工作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 科學素質 | 關於公民科學素質的十個問題
    近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已正式啟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是為開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實施成效的終期評估,監測全國及各地區「十三五」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
  • 迎接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迎接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2020-07-09 1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民科普 | 你具備科學素質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來了!
    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已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下面來詳細了解一下吧1.為什麼要開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三)
    公民科學素質的水平決定著建成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人力資源基礎。定期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加強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和服務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手段。三、公民科學素質是怎麼測量的?公民科學素質是可以測量的。用公民科學素質指標來衡量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是目前國際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通行做法。
  • 2017年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公布 較前年有較大進步
    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12月12日18時40分訊(記者 張勇)你知道什麼是公民科學素質嗎?你知道你所在區縣的公民科學素質到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嗎?今(1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公布了2017年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今年我市具備科學素質公民的比例達到了7.5%。
  • 我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比例達7.7% 位居全省第四位
    東營網訊 近日,記者從市科協獲悉,為推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實施工作,及時掌握我省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在國家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組織開展全國第九次全國公民科學素質點調查的同時,省科學素質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中國科普研究所對全省17市2015年公民科學素質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
  • 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
    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每個人的科學素質。  近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那麼,判斷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6月22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科普中心主任張新華。  「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是衡量個人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八)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八) 2020-11-08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銅川市公民科學素質與科普文化傳播研究中心成立
    在聽取學院情況介紹和骨幹成員交流發言後,丁德科講話指出,省科協指導各地市依託高校科技教育資源優勢成立研究中心,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推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的重要舉措。
  • 中國公民需要什麼樣的科學素質基準—新聞—科學網
    按照國際慣例,科學素質調查一般由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科學史學者起草,因此,本報記者針對《基準》爭論比較大的問題採訪了相關學者。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李大光: 要有符合中國國情的調查 李大光是國內最早將美國學者米勒(Jon D.
  • 2020年北京公民科學素質佔比將達24%
    原標題:2020年北京公民科學素質佔比24%   本報訊(記者代麗麗)今天上午,本市舉行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015年北京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7.56%,2020年將達到24%。
  • 關於公民科學素質的內涵
    圖片說明:關注老年人群體    專題: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   「四科一能力」   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  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目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科學決策能力。   措施:把提高科學素質作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規劃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科學素質的培訓;舉辦面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各類科普活動。
  •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爭議-新聞專題-科學網
    我們認為,也應納入科學素質題中之義。 因此,我們提出:公民科學素質,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了解科學發展觀和新發展理念,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 科學家聯名挑錯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 有硬傷有爭議
    科學家聯名挑錯《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  八名科學家認為《基準》部分知識點有硬傷有爭議 截至目前科技部尚未作出回應  科技部上周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以下簡稱《基準》),不想卻引來一群科學家集體「挑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