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民科學素質的內涵

2020-11-29 東方網

圖片說明: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先行

圖片說明:關注老年人群體

    專題: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

  「四科一能力」

  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教育:推進新科學課程的全面實施,從單純的「雙基教育」,發展為「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質」。

  科普:促進課外科技活動與學校科學教育的有效銜接。

  農村:提高科學教育水平,為農村未成年人參加科普活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渠道。

  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宣傳:幫助廣大農民樹立科學發展觀。

  教育培訓:建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加強農村科普網絡和人才隊伍建設。

  社會服務:提高農民科學生產和生活能力,推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發展,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目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科學決策能力。

  措施:把提高科學素質作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規劃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科學素質的培訓;舉辦面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各類科普活動。

  評估:建立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接受科學素質教育的制度、激勵機制、評估體系,以及把科學文化素質作為選拔任用的基本條件之一。

  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

  在廣大城鎮宣傳科學發展觀,重點倡導和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降耗、安全生產、健康生活等觀念和知識。

  圍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以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提高第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科學素質。

  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提高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科學課程: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推進科學課程改革。

  基礎設施: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資源和基礎條件建設,保障科學教育改革的基本條件,引導社會資源支持科學教育和培訓。

  隊伍建設:加強中小學科學教師能力培訓。

  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

  繁榮科普創作,引導、鼓勵和支持科普產品和信息資源的開發,激勵促進原創型科普創作。

  建設共享交流平臺,探索科普產品資源服務公眾的有效模式。

  借鑑國際經驗,開展國際科普資源交流。

  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

  加大各類媒體科技傳播力度。

  打造科技傳播媒體品牌。

  發揮網際網路、移動通訊等新型媒體的科技傳播功能。

  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合理規劃:國家、城市、基層科普基礎設施的合理布局,制定標準,完善功能。

  突出社會公益性:滿足公眾參與科普活動的需求,發展各類基層科普設施。

  社會參與:企事業單位、院所以及社會各界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參與科普公益活動。

  政策法規、隊伍建設與監測評估

  研究提出科普事業發展的宏觀政策和法規,加大財政保障力度。

  推動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專業化人才;廣納兼職人才;建立志願者隊伍。

  建立和完善科普監測評估體系。

  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先行
  
  受中國科協委託,上海先期開展的兩個未成年人試點項目,即「中國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上海試點項目」和「『做中學』科學教育上海試點項目」,在全國範圍取得了先發優勢。

  社區居民

  鑑於上海已提前步入老齡化城市,因此,在《綱要》提出的四大重點人群的基礎上,還將適當關注老年人群體。提倡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通過上海市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建設,將上海建設成為國家科普文化資源中心之一。

  通過上海市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的建設,構築上海公民科學素質得到整體提升的人力資源的高原,通過與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的配套和協同,形成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上的科研創新成果和人才輩出的效應,即高原上的異峰凸起。前者側重普及,服務於大眾;後者側重提高,服務於精英。

    專題: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

相關焦點

  • 科學素質 | 關於公民科學素質的十個問題
    近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已正式啟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是為開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實施成效的終期評估,監測全國及各地區「十三五」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
  • 【公民科學素質學習】 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15問
    2020年7月,我市將和全國同步開展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為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規劃提供依據。為做好這次調查工作,景德鎮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推出了《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15問》供大家學習參考,並呼籲大家以科學的態度迎接此次調查評估,為全面提升我市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爭議-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素質綱要》對科學素質的定義,是我們迄今見到的官方權威定義,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定義就是頂峰,不可超越;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照著講」,不能「接著講」。[8]我們認為,科學素質的內涵中,應該包括「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內容和「科學發展觀」的內容。 科學素質的內涵要與時俱進。最近黨和政府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來了!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來了!《關於開展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的通知》,標誌著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工作已正式啟動。《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中介紹,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科學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 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
    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每個人的科學素質。  近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那麼,判斷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6月22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科普中心主任張新華。  「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是衡量個人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 我國明確提出「公民科學素質」的全新概念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記者吳晶晶)近年來,「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公民健康素質」等概念早已為大家所熟悉;隨著《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實施,一個全新的概念——「公民科學素質」將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基礎知識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 全民科普 | 你具備科學素質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來了!
    4.公民科學素質達標包含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公民科學素質達標包含「了解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技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三方面內容。5.公民科學素質指標是什麼?公民科學素質指標(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簡稱CSL)是指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數量佔總體數量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數表示,它是反映和衡量群體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以2019年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為例,CSL值為9.02%,即1萬名重慶市公民中具備科學素質的人數為902人。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將在我省開展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進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我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新時代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意見》,堅持目標、問題、效果導向,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科普信息化為核心,以完善工作機制、促進共建共享,創新工作手段、提高服務能力為著力點,重點推進強化聯合協作實施平臺、培育品牌科普活動新亮點、統籌推進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水平等工作,努力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河南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邁上新臺階
  • 我區全面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大賽
    近日,區科協召開2020年海澱區街鎮科協工作座談會,圍繞區科協2016-2020年工作報告及科協系統深化改革中的工作職能職責說明,並面向各街鎮科協負責人進行了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的講解,現場開展線下競答活動。
  • 科技部 中宣部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 中國公民...
    科技部 中宣部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                                           國科發政〔2016〕112號》)等確定的科普工作任務,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科技部、財政部、中央宣傳部牽頭,中央組織部等20個部門參加制定《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以下簡稱《基準》),建立《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的監測指標體系,定期開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和全國科普統計工作,為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導。
  • 2017年上海市公民科學素質工作推進會召開
    本次會議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劉延東副總理對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指示要求的工作部署會,更是動員會。  徐延豪充分肯定上海市公民科學素質工作。
  •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三)
    公民科學素質的水平決定著建成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人力資源基礎。定期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加強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和服務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手段。三、公民科學素質是怎麼測量的?公民科學素質是可以測量的。用公民科學素質指標來衡量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是目前國際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通行做法。
  •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八)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八) 2020-11-08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5年安徽公民科學素質比例居中部第一 全國第十
    中國科協近日擇要發布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2015年安徽省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5.94%,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十。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科學技術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 2020年順義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成功舉辦
    11月28日下午,2020年順義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在順義區數字科普展示館成功舉辦。2020年順義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成功舉辦  為助力北京市公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不斷提升,順義區科協以信息化手段創新科普形式和載體,開展順義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推動科普信息化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有機融合,「2020年順義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是一項貫穿全年的重點科普活動,各鎮、街科協利用自身融媒體平臺和線下活動契機進行廣泛動員,截止到11月中旬,吸引了近7000名順義區公眾
  •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2020-10-25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公民需要什麼樣的科學素質基準—新聞—科學網
    Miller)做的美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引進到國內的學者,上世紀90年代起他就主持過多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對這類調查他有自己的思考。 其實在做調查之前,首先應當弄清楚科學素質是什麼。李大光告訴記者,這個問題曾在歐美等國家有過長達50年的討論,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有價值的相關論文達到300多篇。
  • 你會成為北京市公民代表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
    開展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工作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使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在新時代擔當新使命,服務打造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支撐和保障,中國提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為:到2020年,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長足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保障條件、監測評估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提高
  • 迎接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迎接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2020-07-09 1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