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明確提出「公民科學素質」的全新概念

2020-11-23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記者吳晶晶)近年來,「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公民健康素質」等概念早已為大家所熟悉;隨著《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實施,一個全新的概念——「公民科學素質」將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

    據了解,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提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黨的十六大又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近20年來,公民的科學素質與文化素質始終合在一起,統稱為科學文化素質。「公民科學素質」的單獨提出成為《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引人注目的亮點。

    在綜合分析國內外學術界關於科學素質定義的基礎上,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綱要》提出:「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同時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的城鄉差距也十分明顯,勞動適齡人口科學素質不高;大多數公民對於基本科學知識了解程度較低,在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等方面更為欠缺;一些不科學的觀念和行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區較為盛行。

    有關專家表示,長期以來,在科學文化素質中,人們比較強調文化素質。現在,隨著義務教育的發展和成年人文盲率的下降,特別是在科學技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主導力量和國際競爭焦點的新世紀,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或者說掃除「科盲」的問題日益緊迫。

    「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低下,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瓶頸之一。」有關專家表示,《綱要》中的這一結論絕不是聳人聽聞。《綱要》對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作出了規劃和部署,必將使全民族素質建設得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完)

相關焦點

  • 科學素質 | 關於公民科學素質的十個問題
    經國家統計局批准(國統制〔2020〕57號),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將委託專業調查機構開展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工作。關於公民科學素質的十個問題1.什麼是公民科學素質?「科學素質」一詞譯自英文 Scientific Literacy,是 1952 年由美國教育改革家科南特首次提出的。
  • 【公民科學素質學習】 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15問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基礎知識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 公民科學素質,你達標了嗎?
    公眾科學素質是公眾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的了解程度。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9月17日開幕,根據中國科協數據,截止到2018年,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眾比例達8.47%,正接近2020年底達到10%的目標。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將在我省開展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進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1.為什麼要開展第十ー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答: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掌握全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重要手段,通過調查能為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2.什麼是「科學素質」?
  • 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
    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每個人的科學素質。  近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那麼,判斷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6月22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科普中心主任張新華。  「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是衡量個人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2018年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顯示,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8.47%,天津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4.13%,位居全國第三。 2019年度,本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5.22%,環比提升1.09個百分點,增幅高於全國同類城市。
  •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爭議-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素質綱要》對科學素質的定義,是我們迄今見到的官方權威定義,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定義就是頂峰,不可超越;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照著講」,不能「接著講」。[8]我們認為,科學素質的內涵中,應該包括「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內容和「科學發展觀」的內容。 科學素質的內涵要與時俱進。最近黨和政府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 全民科普 | 你具備科學素質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來了!
    ,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已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下面來詳細了解一下吧1.為什麼要開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來了!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來了!《關於開展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的通知》,標誌著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工作已正式啟動。《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中介紹,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科學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三)
    公民科學素質的水平決定著建成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人力資源基礎。定期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加強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和服務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手段。三、公民科學素質是怎麼測量的?公民科學素質是可以測量的。用公民科學素質指標來衡量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是目前國際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通行做法。
  • 你會成為北京市公民代表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
    開展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工作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使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在新時代擔當新使命,服務打造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支撐和保障,中國提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為:到2020年,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長足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保障條件、監測評估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提高
  • 關於公民科學素質的內涵
    圖片說明:關注老年人群體    專題: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   「四科一能力」   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  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目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科學決策能力。   措施:把提高科學素質作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規劃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科學素質的培訓;舉辦面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各類科普活動。
  • 新一輪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將開展!河南今年小目標:9.38%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王姝  6月22日,記者從省科協獲悉,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國家綱要辦)近日正式啟動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更好地評估各地區「十三五」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河南省將和全國同步開展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八)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八) 2020-11-08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公民需要什麼樣的科學素質基準—新聞—科學網
    4月23日,陳學雷等8位學者在科學網上發表署名文章,提出《基準》存在一些不妥之處。隨後,對《基準》的討論愈加熱烈。 「陰陽五行」等進入《基準》是否合適?《基準》存在哪些概念上的混亂?學者提出的科學上的錯誤是真的錯誤還是表述問題?中國需要不需要全民科學素質調查?這樣一場爭論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 2015年安徽公民科學素質比例居中部第一 全國第十
    中國科協近日擇要發布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2015年安徽省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5.94%,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十。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科學技術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 2020年北京公民科學素質佔比將達24%
    原標題:2020年北京公民科學素質佔比24%   本報訊(記者代麗麗)今天上午,本市舉行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015年北京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7.56%,2020年將達到24%。
  • 2020年順義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總決賽落幕,年度「腦王」來啦!
    你愛好科學嗎?你喜歡答題長知識嗎?11月28日下午,為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豐富群眾科學文化生活,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廣泛普及科學知識, 2020年順義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在順義區數字科普展示館舉辦。
  • "科學素質"其實就是基於科學事實明辨是非的能力
    人類現代文明,可以說是「科學」的文明,近代科學從16世紀開始,現代科學從19世紀末開始,幾百年的時間使人類社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中國科協公布的統計顯示,2018 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僅8. 47%,也就是說九成以上國人不具備最基本的科學素質。那麼何為科學素質,它與科學知識,科學普及的關係是什麼,下面慢慢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