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濟南新藍圖系列報導④提升隊伍「含金量」 濟南力爭到2025年人才...

2021-01-12 大眾網

  編者按:

  2021年1月,在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審查、批准了《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明確了濟南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擎畫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十四五」是濟南在新的起點上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極為關鍵的五年。面對時代大勢和發展大局,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大濟南新藍圖系列報導,帶您一起搶「鮮」了解濟南的規劃,見證濟南的發展蛻變。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濟南報導

  1月12日,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會上審查、批准《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根據《綱要》,濟南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效集聚創新要素,加快齊魯科創大走廊建設,高水平打造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籌建空天信息大學,持續實施泉城系列重點人才工程,以政策精準「滴灌」促進人才活力競相逆發,力爭到2025年人才總量突破300萬。

  加快齊魯科創大走廊建設 籌建空天信息大學擴容高校力量

  濟南將加快科技基礎設施群和優勢學科群建設,到2025年全面達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建條件。加快齊魯科創大走廊建設,高水平打造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推進超高速電磁驅動試驗、載人航天微重力試驗、大氣環境模擬系統等大科學裝置建設,打造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科技之城、創新之城。

  建設首個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建好網絡空間安全、微生態生物醫學、粒子科學與應用技術省實驗室,爭取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

  深化與山東大學的戰略合作,支持山東大學爭創「雙一流」國際知名高校,支持駐濟高校建設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推動有條件的高校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擴大高校「朋友圈」,引進一批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水平大學合作項目,籌建空天信息大學,支持開展中外合作辦學。

  積極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率先佔據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

  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形成若干創新型領軍企業群

  根據《綱要》,濟南將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建立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支持企業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健全對初創企業的扶持政策,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一高新技術企業一瞪羚企業一(準)獨角獸企業的梯次培育體系,形成若干創新型領軍企業群。

  高水平建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山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山東區塊鏈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已獲批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新創建一批省級以上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鼓勵行業骨幹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與高校院所建立產業聯盟、聯合實驗室和聯合技術中心,打造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

  帶動中小微企業聯合研發、專業分工、服務外包,促進大中小企業業務協作、資源共享和系統集成。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推動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重要創新發源地。

  完善「1+6+N」科技成果轉化平臺2025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達800億元

  以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完善科技治理機制為重點,推動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濟南大學省級大學科技園、齊魯大學科技園等產業化載體建設。支持高校與企業共建產教協同聯盟、合作園區和實習實訓基地,探索建立轉化鏈條「學校側」與「企業側」的合作新機制。爭創「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用好科技經濟融通平臺,促進科技供給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

  加快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完善「1+6+N」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功能,加快將山東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建設成為輻射全省、連結全國的技術轉移中心,到2025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800億元。

  強化科技創新制度保障,創建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高標準建設國家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體系重點城市。發揮好濟南高新區、山東大學、浪潮集團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帶動作用,高標準建設萊蕪高新區等省級雙創示範基地,打造好「泉城眾創空間」品牌,鼓勵發展網上創新工場、虛擬創新社區和數智工坊等新型孵化器,建設創業大學、創客學院、返鄉創業孵化基地。

  加快打造「人才特區」 2025年人才總量突破300萬

  持續實施泉城系列重點人才工程,以政策精準「滴灌」促進人才活力競相逆發,力爭到2025年人才總量突破300萬。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建設僑夢苑·國際人才港等人才集聚載體,著力培養、引進、集聚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十四五」時期引進培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300名(個)左右。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到2025年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50萬。持續開展「才聚泉城」名校行活動,鼓勵高校畢業生在濟落戶就業創業,五年新落戶畢業生80萬人以上。

  加快打造「人才特區」。推動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職稱直評直聘,全面接軌國際人才評價標準,鼓勵獲取國際職業資格證書。加大人才房建設力度,探索使用推廣「人才碼」。進一步拓寬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提供「一對一」「精準式」「鏈條式」深度服務。建設黃河流域國家級人力資源人力資本產業園,打造全國人力資本產業高地。

相關焦點

  • 大濟南新藍圖系列報導①2025年濟南什麼樣?記者帶您搶「鮮」看
    「十四五」是濟南在新的起點上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極為關鍵的五年。面對時代大勢和發展大局,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大濟南新藍圖系列報導,帶您一起搶「鮮」了解濟南的規劃,見證濟南的發展蛻變。
  • 吸引力顯著提升,人才匯聚加速度——盤點2020濟南人才成績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通訊員 耿慶坤一座城市對人才的胸懷有多寬,這座城市未來的發展空間就有多廣。《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顯示,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中,濟南從2019年的全國第14位提升到第8位,位居全省第一。當前,濟南進入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全市人才資源總量突破200萬。人才如熱帶雨林般生長,為濟南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 濟南量子產業開啟新時代
    2010年以來,山東省、濟南市和濟南高新區投入大量資源支持量子技術研究,特別是在量子實用化和工程化進程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使濟南在我國量子科技創新發展版圖上佔據重要地位。從0到1,濟南量子產業用了十年。這期間,離不開省、市、區各級的重點支持和戰略眼光,離不開好的產業生態。如今,濟南量子產業已經開啟從1到無窮大的新時代,濟南有哪些量子技術將走向產業化?
  • 到2035年實現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走在全國前列
    >11月27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三場。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將是一項長遠工作。為此,我們制定了《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長期規劃》,謀劃未來15年的建設規劃。計劃到2025年實現全面起勢,聚齊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要件,全面打好堅實基礎;到2030年實現高標準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目標;到2035年實現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走在全國前列。
  • 人才是「科創濟南」第一要素!第二屆「影響濟南」科技人物評選揭曉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程華、市政協副主席李繼民等與會領導為獲獎者頒獎,並啟動「影響濟南」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平臺。「影響濟南」科技人物評選,作為「影響濟南」系列評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濟南市科學技術局、濟南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
  • 2030年濟南將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11月27日,記者從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濟南將用10年時間,實現高標準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目標,到2035年,則要實現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走在全國前列。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將是一項長遠工作。為此,濟南市制定了《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長期規劃》,謀劃未來15年的建設規劃。計劃到2025年實現全面起勢,聚齊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要件,全面打好堅實基礎;到2030年實現高標準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目標;到2035年實現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走在全國前列。
  • 擘畫展望,五年後新時代新濟南變成什麼樣子?
    提升百裡黃河風景區,實施重點河段和重要節點適度自然化、景觀化改造,打造一批能夠深度親近黃河、感知黃河的場景,增強黃河堤防生態旅遊、觀光休閒和城市交通功能。聚力創建節水典範城市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加強用水總量和用水強度控制,到2025年基本建成節水典範城市。加快形成覆蓋全域的大水網,到2025年新増水源調蓄能力2.5億立方米。
  • 海南:力爭到2025年讓社工成城鄉社區「標配」
    我省加強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與人才激勵保障到2025年讓社工成城鄉社區「標配」本報海口10月29日訊 (記者劉操)10月29日下午,省新聞辦召開《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與人才激勵保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
  • ...次全會精神」產業培育與生態保護齊頭並進 濟南書寫「黃河文章」
    俯瞰黃河(資料圖) 新時報記者王章華 攝黃河穿城而過、城市依河而興,這樣協調發展的格局是濟南發展的願景。近期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擘畫了濟南發展新藍圖,這幅畫卷上清晰地描繪著濟南一個又一個目標,毫無懸念,「黃河」成為熱詞。
  • 2015「十藝濟南」系列文化評選展示活動啟動
    「十藝濟南」系列文化評選展示活動自2013年開展以來,社會反響強烈,初步形成了群眾文化服務品牌。2015「十藝濟南」系列文化評選展示活動,保持原有武、曲、工、書、畫、文、廚、樂、舞、茶等10個藝術類別,在4月底至10月底,共推出50項重點文化活動。10月底,將在省會大劇院舉行2015「十藝濟南」系列文化評選展示活動頒獎晚會暨匯報演出。
  • 濟南這項重要規劃獲批
    「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已經列入量子谷一期規劃建設,今年計劃啟動。」工作人員表示,為發展量子信息產業,濟南高新區已於去年完成了量子谷規劃。量子谷規劃佔地230畝,分三期完成,到2025年將新增60萬平方米的產業載體。量子大廈效果圖。
  • 市民建言《政府工作報告》:加快發明創造型人才培養 促進濟南騰飛...
    自活動開始以來,天下泉城客戶端陸續收到不少熱心市民發來的建言,他們從高度、廣度、力度等多方面對濟南加快發明創造型人才培養,促進濟南「十四五」騰飛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剖析並提出建議。濟南市民表示,按照《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要求,必須建設一流人才隊伍。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為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提供堅實保障,要創新人才引進模式,強化人才激勵政策。
  • 濟南名片請你定!濟南宣傳語、logo大徵集最高獎5萬!
    濟南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山東省的省會,總面積近800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732萬,是國務院批准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8000年泉水史、4600年文明史、2600多年建城史,是中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文化底蘊深厚。此次徵集活動內容為濟南城市形象宣傳用語和濟南城市形象標識(Logo)。
  • 「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
    今天是我市「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16場,我們邀請到濟南市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李冠偉,請他圍繞《觀大勢 謀大局 幹實事 全力提升省會位勢能級》,介紹我市重大戰略規劃和產業政策編制起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落實、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有關情況。
  • 濟南量子科技產業化駛入「快車道」
    8年發展取得多項新成就自2011年5月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立至今,量子科技在濟南已發展8年。8年來,量子產業在泉城濟南這片沃土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新成就。清華大學教授、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向斌說,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立以來,在量子技術研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桔子財經丨2019年人才吸引力全國第8,濟南是怎樣做到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注意到,在多地「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強省會」成為頻頻出現的關鍵詞,省會城市責無旁貸地成為地方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龍頭。2.拐點就在2019年!濟南對跨地區應屆畢業生吸引力放大即便代表了時代潮流,2019年GDP比濟南多了近1萬億的蘇州,竟然在人才吸引力上比不上濟南,這與人才吸引力評價模型有關。
  •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濟南摁下「加速鍵」
    國家鼓勵,山東支持這不是濟南首次提出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2019年底召開的全市工作務虛會上,濟南確定了2020年工作思路——紮實推進「1+495」工作體系,其中提出,要瞄準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目標,全面提升濟南科技創新綜合實力。
  • 山東大學與濟南中院共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齊延平在介紹國家卓越法律人才培養項目和計劃情況時表示,最近幾年,國家為了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有效應對中國在國際上影響力的提升,啟動了卓越醫師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三個國家級的人才培養計劃,該計劃分為兩部分,培養應用型、複合型法律人才,是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重點;同時培養涉外法律人才,以適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國家對外開放的需要
  • 2020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成績單"
    濟南為 2021 年工作「劃重點」——做好15篇大文章 發展良策密集民生利好頻現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濟南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的起步之年。各項工作如何開好局、起好步?1月12日上午,,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
  • 濟南量子願景:爭創國家實驗室分部
    30日下午,濟南量子信息科學中心建設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召開,發布了《濟南量子信息科學中心建設發展規劃(2019-2025)》。按照這一規劃,未來5年內,濟南將重點打造8到10個國際頂尖的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研究室,建設20個由正高級職稱研究員領銜的研發小組,形成100人以上規模的高水平量子科研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