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南京市委1號文件《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政策第十條提出,「營造開放包容的優良環境,打造國際化氛圍最佳的城市,建設國際學校和國際社區,全面提升我市社區建設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
在雙閘街道,出於亞青會、青奧會的先天良好基礎,青奧社區(籌)中外籍人士居住集中。目前,社區內有外籍人士160餘人,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多為在寧工作的外籍高管,約佔社區總人口的20%。
隨處可見的中英文雙語標識、文化廣場上懸掛的多國國旗、櫥窗裡展示的多國文化……近日,記者走進青奧社區(籌),一股「國際範」撲面而來。據青奧社區主任戴超介紹,為了更好地服務外籍人士,社區軟硬體建設時均注重國際化元素。除了以雙語普及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外,社區還培養了優質專業人才,包括多名外語流利的社工。
同時,社區引入了社會組織,建立起麥秋外籍人士服務中心,為外籍人士提供政策諮詢、生活安居、職業介紹等「一站式」諮詢和服務。藉助青奧博物館這一載體,社區有效利用了社區配套用房等公共空間,結合青奧元素和社區特色,升級打造為青奧社區文化交流中心,以此為多元文化共存、交融、發展的平臺。
青奧社區(籌)的國際化建設不止於此。按照《雙閘街道國際社區建設三年計劃》,社區將結合實際區情,充分依託區域優勢,圍繞國際化居住、國際化商務、國際型服務、國際型文化4個板塊,積極打造南京市國際化社區新樣板。
舒適宜居的人文環境是社區居民生活的必備基礎。在今年年底前,青奧社區(籌)將完善社區雙語環境打造,為外籍人士在社區生活、工作提供便利。轄區主幹道和小區內部路牌、醫院、幼兒園小學,以及垃圾箱、回收站、公共圖書館等公共設施上,都將實現雙語「全覆蓋」。
在社區引進的麥秋外籍人士服務中心、327戲劇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辣時花開生活社等社會組織的基礎上,社區還將加大服務外籍人士的社會組織培育力度,探索向專業服務型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新途徑,為外籍人士提供精準化、個性化的社區特色服務。依託市出入境管理處,社區將持續為外籍人士提供法規、政務、籤證諮詢等多方面服務。社區還將編印《外籍居民服務手冊》,囊括政策信息、辦事流程、公共服務設施介紹等。
「國際化社區的打造還應該上升至『文化共同體』的營造。」戴超說。社區將進一步打造富含中國元素的社區文化品牌,將社區特色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結合。「比如,在重要的民族文化節日期間,都舉辦中外居民聯合參加的文化活動,引導外籍人士主動融入社區,增強外籍人士對中國文化、社區品牌的認同感。」戴超說。社區還將建設「融·創空間」,將其建設為容納吃、喝、玩、樂、住、行等多方面活動的區域綜合性空間載體的同時,打破空間約束,將其打造為品牌載體,集商務中心、鄰裡中心、多功能中心等功能於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