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法治保障 推進社會治理「最後一公裡」

2020-11-30 北緯網

相關焦點

  • 區域視域中的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現代化
    陳亞平介紹了揚州大學特別是揚州大學法學院、法學學科與專業近年來的建設發展情況並提出,區域法治文化建設是推進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區域法治建設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有效實施的根本保障。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面臨許多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
  • 以「網際網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原標題:以「網際網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網際網路深刻地改變了社會,也會深刻地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在「網際網路+」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樹立「網際網路+」思維,充分運用網際網路來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通過「網際網路+」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在「網際網路+」時代,企業、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可以不受時間、地點、人員數量的限制,向政府部門表達各自的利益訴求。
  • 教育整頓·每日一學 |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
    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信仰法治、公平正義、保障權利、守法誠信、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把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確立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任務艱巨。為加快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制定本綱要。
  • 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對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於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意義重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 凝聚法治共識 弘揚法治精神——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也是「七五」普法的總結驗收年,一年來,眉縣縣委、縣政府堅定走好法治建設步伐,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 智慧司法與法治中國:發達的網絡社會應匹配發達的社會治理
    6月27日,「智慧司法與法治中國」2020年高端論壇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司法實務界專業人士以及網際網路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平臺治理與數字權利保障、智慧司法與數字法治等主題展開討論,共同推進「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下的法治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 四川專員辦:上下齊心 內外兼修 大力推進法治建設
    四川專員辦高度重視法治財政建設,強調厲行法治、依法辦事,以財政部印發《法治財政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契機,結合實際、多管齊下,紮實推進法治建設向縱深發展,力爭在保障中心服務大局、提升法治素養和治理水平等方面取得更大實效。
  • 強化法治保障 護航脫貧攻堅——寶興縣築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法治保障
    四川新聞網消息近年來,寶興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法治在脫貧攻堅工作的護航作用,深入開展法治扶貧專項行動,通過「創新機制、普法鋪路、靠前服務」,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
  • 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原標題: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矛盾積聚,穩定風險增大,迫切需要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從依法而治走向良法善治,是法治中國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路徑。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紮實推進統計領域法治建設—綜合要聞...
    □王操志 在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
  • 邵陽市強化末梢治理促進社會平安
    這是邵陽市強化社會治安末梢治理、造福廣大群眾的一個例子。近年來,邵陽市堅持把創新基層末梢治理,作為推進市域治理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口來抓,在全省率先創建集公共安全監控、消防、熱成像、空氣和水源等末端感知子系統於一體的城鄉末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體系。
  • 「頭條」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堅定不移推進政法領域...
    ——立足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深刻認識政法領域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實現改革與法治雙輪驅動。要正確把握改革與法治的關係,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繼續深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改革,不斷開創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為鞏固和發展「中國之治」提供法治保障。
  • 鄉鎮社會治理機制創新研究
    4社會法治:推行法治社會建設,發揮法治的保障作用    要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與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立法、執法、司法、遵法、守法普遍提升。加快社會領域立法進程,尤其要加大規範社會組織、城鄉社區、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立法力度。
  • [市域治理] 創新法治實踐 打造良法善治「油城樣本」
    ,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務;以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為引領,大力開展普法宣傳,營造人人學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作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第一批試點城市,克拉瑪依市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通過運用法治思維謀劃市域社會治理、運用法治方式破解市域社會治理難題,全方位、深層次、多渠道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打造社會治理的新樣板
    「五老會」調解、網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務……近幾年來,睢陽區閆集鎮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工作,在區委和區委政法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始終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黨建+一中心四平臺」建設為主抓手,積極學習「楓橋經驗」,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打造了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閆集樣板
  • (第2036期)示範創建 ▏推進依法行政優化法治環境全面提升法治政府...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強化流程再造,全旗304審批服務事項在原有承諾時限基礎上壓縮承諾時限21%。推行網上備案和審批事項達156項,針對高頻率辦事服務項目,整合各部門資源,打造「稅務專區」「企業開辦專區」「不動產登記專區」和在全盟首創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專區」。實現「一站式」服務壓縮辦理時限,只需半個小時即完成工商營業執照的辦理工作。
  • 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法治中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和保障,沒有法治中國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法治對於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著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在新時代,我們要實現法治中國的建設目標,應當統籌加快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各項工作。
  •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強化環境審判職能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充分彰顯了人民法院對生態環境有形經濟價值和無形生態服務功能的維護和保障作用,通過一個個鮮活案例提升了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宣傳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進環保理念。  因此,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相對於我國較低的綠色發展水平和能力,克服或化解經濟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積累起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和風險,強化生態環境治理法治化建設將是我們的國之重策,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目標也決定了環境司法是維護生態權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要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 法治法治法治,法治究竟能做什麼?
    在剛剛閉幕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那麼,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法治究竟能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