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2021-01-13 法制網

□ 胡建淼

在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之際,黨中央向全社會正式發布了《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由黨中央直接制定並實施「法治中國建設規劃」,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系統謀劃和部署,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在黨和國家法治建設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一、《規劃》是統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規劃》是黨中央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建設實踐和成就,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起點,對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作出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保障性安排的綱領性文件。它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實踐中的轉化和體現,是我國「十四五」時期統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

法治中國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統一的有機體,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綜合體,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法善治狀態。建設法治中國,是新時代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法治中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和保障,沒有法治中國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法治對於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著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在新時代,我們要實現法治中國的建設目標,應當統籌加快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各項工作。

二、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分步有序實現法治中國建設目標

全面落實《規劃》,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政治方向;堅持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不斷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依法保障人民權益作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堅持統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統籌協調各種重大法治關係;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黨中央關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法治建設薄弱環節;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立足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規劃》進一步落實了黨的十九大確立的法治中國建設目標,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實現這一總目標,應當按照《規劃》要求和部署,分步有序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這一系統工程。

從現在開始到2025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初步形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初見成效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努力實現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備,政府治理體系日益健全,司法權運行機制更加科學有效,法治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黨內法規體系更加完善。

到2035年,要努力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本形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在這一階段,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2035年之後,我們要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的目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建成的目標奮力前進,走向全面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全面建成法治中國。到那時,要實現法律規範科學完備統一,執法司法公正高效權威,權力運行受到有效制約監督,人民合法權益得到充分尊重保障,法治信仰普遍確立,法治中國建設進入更新更高境界。

三、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全面貫徹實施憲法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必須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因此,《規劃》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作為首要任務作出謀劃部署。

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的「首要性」,取決於憲法本身的「根本性」和「最高性」。憲法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國家根本大法。憲法確認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確認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確認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規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確立了政體和國體,規定了國家機關及其職責。憲法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成果,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則、重大方針、重要政策在國家法制上的最高體現。我國《憲法》序言指出:「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鬥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憲法在我國的法治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最高的法律權威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憲法是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總章程,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依據。堅持依法治國首先必須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必須堅持依憲執政,堅持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首先必須全面貫徹實施憲法,讓憲法真正落地。

全面貫徹實施憲法,要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把憲法作為一切機關和組織的最高行為準則。我國《憲法》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要加強憲法的實施和監督,必須加強憲法解釋和合憲性審查。《憲法》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牴觸。」要以憲法為基準,保證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統一性。要加強憲法的實施和監督,還必須推進憲法學習宣傳教育,在全社會打造崇尚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法治文化氛圍。

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用好用足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融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法治實踐,涵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領域,包含體制機制制度在內的龐大工程體系。《規劃》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五大體系」為主體框架,著力發揮這個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作用。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建設法治中國的衡量標準。什麼時候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什麼時候才能建成法治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規劃》提出了一系列重點任務舉措。

一是建設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實現良法善治。立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起點和首要環節。沒有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都無從談起。法律規範是由立法所創製並約束人們行為的普遍規則。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意志,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法律規範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但是,法律體系的形成並不意味著立法工作的完成,我們要繼續完善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要在新的發展階段,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繼續提高立法質量和立法效率。同時,切實防止和糾正違法立法、重複立法、盲目立法、過度立法,防止出現「空洞法規」和「僵死法規」。立法工作既要與時俱進,加快立改廢釋步伐,又要注重法律的穩定性,防止朝令夕改。尊重立法的規律性,不能簡單地將執法考核、司法考核方法套用於立法考核。

二是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深入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要通過法律的有效實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法律實施過程中,切實加強人權法治保障,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限制、剝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和權利。政府機關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把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秩序和活力的關係。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堅持嚴格執法與包容審慎監管相結合,對市場主體普遍實行「非禁即入」。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健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深入推進全民守法。人人守法是法治社會的基礎,而法治社會又是法治國家和法治政府的基礎。引導每一個社會成員人人尊法、人人學法、人人守法,人人捍衛社會法治秩序,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

三是建設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切實加強對公權力的監督。在社會主義法治狀態下,公權力依法產生、依法行使,也必須依法受到監督,不允許存在不受法律監督的權力。加強立法監督工作,完善備案審查制度;加強對執法行為的監督,防止和糾正違法執法、不當執法、隨意執法、粗放執法、變通執法、人情執法、過度執法;加強對司法行為的監督,推進司法責任制,確保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四是建設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為建設法治中國提供重要支撐。加強政治、組織、隊伍、人才、科技、信息等保障工作,建設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法治專門隊伍,全面建設「智慧法治」,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保證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

五是建設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定不移推進依規治黨。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注重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健全以黨章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法規體系,提高黨內法規質量和執行力。黨員幹部不僅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更要遵守黨規黨紀。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
    【習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綜述
    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綜述 發表時間:2020-11-16 08:12:14 作者:張維 來源: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打造法治中國亮麗名片(全面依法治國新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法治中國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上闊步前行。
  • 「理通三迤」奮力開啟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建設新徵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開創了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為在新的起點上建設法治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 惠民縣司法局「四頭並進」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中國山東網12月17日訊(見習記者 李巖紅 通訊員 李若璇) 今年以來,惠民縣司法局始終緊緊圍繞法治政府建設這一核心目標,牢記「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響應全面依法治國宏偉藍圖,築牢法治觀念,夯實法治根基,從以下四個方面齊頭並進,推進全縣法治政府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紮實推進統計領域法治建設—綜合要聞...
    □王操志 在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
  •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時間表」、「路線圖」_新聞中心...
    新年伊始,《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與《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和《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一起,共同構成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展總藍圖,描繪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時間表」、「路線圖」,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的行動綱領
  •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法律保障。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慄戰書指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最重大的成果是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形成和豐富發展的,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第2036期)示範創建 ▏推進依法行政優化法治環境全面提升法治政府...
    >推進依法行政優化法治環境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水平,行政權力制約監督科學有效,社會矛盾糾紛依法有效化解,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高,法治政府建設組織領導落實到位。>(扎賚特旗召開依法治旗委員會2020年第一次會議,研究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扎賚特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切實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 莫於川:法治政府建設的理念與品格——學習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
    法治政府建設必須要樹立創新與共享的中國特色行政法治發展新理念,而塑造民主與透明品格乃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核心任務,為此必須要運用新的法治理論做指導,法治政府建設工程才能厚植優勢、夯實基礎、穩健發展、再上層樓。
  • 關於黨中央的這份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路線圖,法學大咖怎麼看?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關於黨中央的這份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路線圖,法學大咖怎麼看?新華社記者白陽最近,法治領域發布了一份重磅文件。中共中央日前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對新時代如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系統部署。
  • ...辦第五督察組赴我省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
    劉家義主持按照中央依法治國辦統一部署,中央依法治國辦第五督察組赴我省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及法治政府建設實地督察。會上,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書堅匯報了山東省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及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作了發言。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依法治國步伐鏗鏘,標註法治中國建設新高度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開,要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每日一詞∣法治中國建設 build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指出,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全面對外開放深入推進,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需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2019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總結
    北極星環保網訊:一、2019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關鍵之年,市生態環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會議精神和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服務保障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為主線,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 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科學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創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科學闡述了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戰略性問題,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取得歷史性成就。在這一偉大進程中,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突破、重大創新、重大發展。
  • 【幹部上講臺】開啟法治政府建設的加速度
    」業務培訓授課活動在四樓會議室進行,區委依法治區辦秘書室主任劉玉珠以「開啟法治政府建設的加速度」為題,為大家講授了生動的一課。     課上,劉玉珠介紹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召開的重要意義,並就目前承擔的關於法治建設工作的三個重要目標進行了詳細解說:
  • 經濟日報發表馬建堂署名文章:加快建設法治統計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全面部署,必將有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光輝廣闊的前景。統計部門要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統計,健全統計法律規範、嚴格統計法治實施、加強統計法治監督、強化統計法治保障,加快建設法治統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紮實有力統計支撐。
  • 法治、發展和人權——中國道路的三個基本維度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發生如此廣泛、深刻和迅速的變化。今日的中國,有三條主線或者稱為三個基本維度,就是法治、發展和人權。它們互相制約,相輔相成,同時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一個以人為本、全面、平衡、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架構。  一、法治  法治是現代社會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1950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