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法治法治,法治究竟能做什麼?

2020-12-06 求是網

  在剛剛閉幕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那麼,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法治究竟能做什麼呢?

  2017年8月18日,全國首家網際網路法院在杭州成立。該法院定位於用網際網路方式審理網際網路案件,當事人通過網際網路,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訴訟,實現「網上糾紛網上了」。圖為網際網路法院成立當日,法官們參加憲法宣誓儀式。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攝

  良法帶來善治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堅持好、完善好已經建立起來並經過實踐檢驗有效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聚焦法律制度的空白點和衝突點,統籌謀劃和整體推進立改廢釋各項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及時將改革發展穩定的成熟經驗和有效做法,上升為制度、轉化為法律;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

  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主體

  法治政府意味著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行政決策實現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意味著大力推進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意味著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從源頭上減少違法行政行為;意味著充分發揮行政複議公正高效、便民為民的制度優勢和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

  執法司法公正權威將促進法治作用發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執法司法公正權威才能真正發揮好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效能。繼續深化執行體制改革,從源頭上解決執行難問題;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不斷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健全完善審判權、檢察權運行機制;加強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完善公益訴訟檢察制度;完善司法管理指標體系,提高司法辦案質效;加快構建上下貫通、內外結合、系統完備、規範高效的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

  2020年6月10日下午,重慶市梁平區曲水鎮聚寶村譚家院子,西南政法大學「民法典百人宣講團」成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豐富的實例,向市民講解民法典,引導市民學法、懂法、守法,讓民法典的精神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人民圖片 劉輝/攝

  法治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只有全體人民信仰法律、厲行法治,國家和社會生活才能真正實現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抓好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強化領導幹部法治意識;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

  涉外法治建設保護我們「走出去」

  加強涉外法治工作,才能在全球化時代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加快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提高涉外執法司法能力和水平;加強涉外法律服務工作,提高我國企業和公民的法律風險防範、合規管理意識和能力,積極為我國企業和公民提供法律幫助;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加強國際法運用,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著力培養和造就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加強對法治工作隊伍的教育培訓,引導廣大法治工作者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把專業化建設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健全法治實務部門與高等院校協同育人機制;加強對法治工作隊伍管理,堅持「零容忍」懲治腐敗;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更好服務對外工作大局。

  更多內容詳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文章:《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夯實中國之治的法治根基》  

  (策劃:蔡春玲 趙雁)

相關焦點

  • 習近平: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 凝聚法治共識 弘揚法治精神——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也是「七五」普法的總結驗收年,一年來,眉縣縣委、縣政府堅定走好法治建設步伐,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 「德治與法治共存共生」
    10月29日上午,由中宣部指導,光明日報社、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倫理學會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三十三場走進四川德陽旌陽區,湖南城市學院黨委書記、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李建華以《讓道德滋養法治精神》為題,向來自當地的700多名幹部群眾作了精彩而熱烈的演講。  「人治、德治和法治到底是什麼關係?」
  • 河東:法治思想的濫觴
    法治即依法治理,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國家的原則和方略的實施。在現代社會,法治是一種政治法律制度,也是一種治理方式。法治社會,是法治理念在全社會得到公認並得以實行的一種社會狀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法治思想。「古中國」堯舜禹時期,已經出現「罪」、「刑」、「罰」、「法度」等法治概念,孕育形成中華法治的文化基因。
  • 《法治:良法與善治》
    作者王利明  《法治:良法與善治》分為六編共計70篇文章,標題分別為:法治的一般理論、法治的實踐、立法制度、司法、教育與個人隨感,由本書作者將新近發表在各類媒體上的作品和小文章匯集而成。良法和善治的有機結合是法治建設的目標和方向。
  • 法治中國的科學含義
    「法治中國」作為法治在當下中國的政治表達
  •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反腐法治理論的核心要義和時代意義
    一、反腐法治理論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於反腐法治的理論內涵豐富、思想深邃,蘊涵反腐法治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理論觀點。 (一)善於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 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是反腐敗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反腐敗鬥爭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
  • 法治應當是良法與善治的結合
    作者:胡建淼專家工作室供稿 戴建華  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標誌,而「良法善治」又是現代法治的基本標準和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
  • 莫於川:法治政府建設的理念與品格——學習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
    法治政府建設必須要樹立創新與共享的中國特色行政法治發展新理念,而塑造民主與透明品格乃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核心任務,為此必須要運用新的法治理論做指導,法治政府建設工程才能厚植優勢、夯實基礎、穩健發展、再上層樓。
  • 我的法治觀
    除了制度層面,我認為方法層面的法律是更高一層的法治。實際上我們學法律,也是學一種方法,這可以從法學院裡法律教育的方法中揣摩出來。典型的美國法學教育方式,是教授拿出一個案例,讓學生來漫無拘束地討論,人人都可以自由發言;但是到最後,學生要問老師:你有什麼意見?老師說,我沒有意見和結論,我教給你們的是方法,是用法律思維。
  • 王利明:釐清「法治」的基本內涵
    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利明教授近日撰文指出,黨的十八大報告多次提到了「法治」,對於什麼是法治,我們有必要作進一步的說明和界定。法治是一個多義的概念,意義取捨不當將直接導致方向性的錯誤。法治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五個方面:法律至上、良法之治、人權保障、司法公正、依法行政。
  • 讓法治陽光普照三湘大地
    讓法治陽光普照三湘大地湖南著力構建社會大普法格局 發布時間:2020-10-19 04:32 星期一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阮佔江 帥標 通訊員 劉剛魁 「
  • 「法治大院」、「讓一讓」調解室……3個故事帶你get重慶「法治...
    「但是您那句話說錯了,不能說『要不得,大家都要不得』,應該是,『我和大家都要得,做了就應該得。」:「說一說過去為什麼貧困,看一看今天有什麼變化,想一想今後怎麼去發展」。「其實我們統稱為『法治大院』,但具體院落可結合風土人情,叫『法德大院』『善治大院』,名稱異彩紛呈,內涵一致。」楊懿介紹,命名工作由大院創建工作委員會協商確定,彰顯了地方特色。至於大院劃分的範圍並不拘於形式,一般以居民端碗飯能聚攏來為大院範圍,多少人家根據實際。
  • 這場法治頭腦風暴不一般 ——靜安區召開法治政府建設「十四五...
    這場法治頭腦風暴不一般 ——靜安區召開法治政府建設「十四五」規劃和依法治區評估指標體系專題座談會 2020-08-27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治+德治+法治
    近年來,黃驊市致力構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積極深化鄉村自治實踐,提升德治水平,加強法治建設,走出了一條讓「自治更加有序,德治更加有效,法治更加有力」的基層社會治理新途徑——自治 增強「內生力」實現基層自治,完善自治組織體系是先導。
  • 疫情防控 法治同行——龍川縣開展企業「法治體檢」活動
    5月7日至9日,龍川縣司法局聯合縣工商聯、縣公證處、縣法援處、龍川縣公共法律服務團,深入企業開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法治體檢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活動。  工作人員及律師向企業員工發放了《疫情防控主要法律規定手冊》、《法律援助小知識》、《公證業務辦理指南》等宣傳小手冊,讓企業職工無需出門就可學習到疫情防控、法律援助和公證業務知識,進一步提高企業員工法治意識。
  • 【快訊】不一般的法治頭腦風暴,這個區法治政府建設「十四五」規劃...
    【快訊】不一般的法治頭腦風暴,這個區法治政府建設「十四五」規劃有了方向!靜安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靜安區法治政府建設『十四五』規劃」被列為區級36個專項規劃之一。自去年11月以來,通過開展調研、研究政策、搜集資料、徵集區各相關單位工作思路等,結合靜安區特色,於今年7月形成《靜安區法治政府建設「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
  • 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現代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既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奠定了堅實社會基礎。
  • 強化法治保障 護航脫貧攻堅——寶興縣築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法治保障
    四川新聞網消息近年來,寶興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法治在脫貧攻堅工作的護航作用,深入開展法治扶貧專項行動,通過「創新機制、普法鋪路、靠前服務」,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
  • 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為統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各項工作,制定本規劃。加快推進跨域立案訴訟服務改革,2022年年底前實現訴訟服務就近能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深化執行體制改革,加強執行難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深入推進審執分離,優化執行權配置,落實統一管理、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的執行工作機制。完善刑罰執行制度,統一刑罰執行體制。深化監獄體制機制改革,實行罪犯分類、監獄分級制度。完善社區矯正制度。完善監獄、看守所與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機構之間的工作對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