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那麼,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法治究竟能做什麼呢?
2017年8月18日,全國首家網際網路法院在杭州成立。該法院定位於用網際網路方式審理網際網路案件,當事人通過網際網路,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訴訟,實現「網上糾紛網上了」。圖為網際網路法院成立當日,法官們參加憲法宣誓儀式。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攝
良法帶來善治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堅持好、完善好已經建立起來並經過實踐檢驗有效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聚焦法律制度的空白點和衝突點,統籌謀劃和整體推進立改廢釋各項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及時將改革發展穩定的成熟經驗和有效做法,上升為制度、轉化為法律;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
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主體
法治政府意味著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行政決策實現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意味著大力推進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意味著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從源頭上減少違法行政行為;意味著充分發揮行政複議公正高效、便民為民的制度優勢和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
執法司法公正權威將促進法治作用發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執法司法公正權威才能真正發揮好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效能。繼續深化執行體制改革,從源頭上解決執行難問題;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不斷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健全完善審判權、檢察權運行機制;加強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完善公益訴訟檢察制度;完善司法管理指標體系,提高司法辦案質效;加快構建上下貫通、內外結合、系統完備、規範高效的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
2020年6月10日下午,重慶市梁平區曲水鎮聚寶村譚家院子,西南政法大學「民法典百人宣講團」成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豐富的實例,向市民講解民法典,引導市民學法、懂法、守法,讓民法典的精神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人民圖片 劉輝/攝
法治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只有全體人民信仰法律、厲行法治,國家和社會生活才能真正實現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抓好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強化領導幹部法治意識;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
涉外法治建設保護我們「走出去」
加強涉外法治工作,才能在全球化時代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加快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提高涉外執法司法能力和水平;加強涉外法律服務工作,提高我國企業和公民的法律風險防範、合規管理意識和能力,積極為我國企業和公民提供法律幫助;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加強國際法運用,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著力培養和造就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加強對法治工作隊伍的教育培訓,引導廣大法治工作者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把專業化建設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健全法治實務部門與高等院校協同育人機制;加強對法治工作隊伍管理,堅持「零容忍」懲治腐敗;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更好服務對外工作大局。
更多內容詳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文章:《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夯實中國之治的法治根基》
(策劃:蔡春玲 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