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反腐法治理論的核心要義和時代意義

2020-12-05 騰訊網

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新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圍繞反腐法治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深入推進反腐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升華了我們黨對反腐敗鬥爭規律和法治建設規律的認識,對於我們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和複雜性,深刻理解反腐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政治意義。

一、反腐法治理論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於反腐法治的理論內涵豐富、思想深邃,蘊涵反腐法治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理論觀點。

(一)善於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

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是反腐敗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反腐敗鬥爭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這一重要論述,指明了我國反腐敗鬥爭的根本路徑就是法治反腐。為此,在反腐敗實踐中,應充分貫徹法治精神,恪守法治原則,不搞選擇性反腐,不搞以人劃線,切實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確保案件處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

(二)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

反腐敗關係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既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反腐敗高壓態勢必須繼續保持,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對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堅決查處一個。」這一重要論述,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反腐敗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懲治腐敗必須零容忍,這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也是黨執政條件下腐敗的嚴重危害性使然。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就要堅持懲治這一手不放鬆,確保反腐不留死角、沒有「禁區」,切實做到有貪必肅、有腐必反。

(三)「老虎」「蒼蠅」一起打

腐敗分子無論是「蒼蠅」還是「老虎」,均是黨和國家的蛀蟲,都應依法懲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形勢下反腐敗鬥爭的科學戰略布局。首先,要堅決懲處位高權重的「老虎」,對這些有來頭、有背景的「老虎」,敢於一打到底,決不姑息遷就,從而彰顯法律尊嚴。同時,也要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堅決拍掉 「蒼蠅」,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四)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

腐敗的實質是權力濫用,反腐的核心在於治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這一重要論述,凸顯了加強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依靠制度防治腐敗的極端重要性。為此,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努力形成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要進一步完善經濟、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堅持用改革辦法解決腐敗現象發生的深層次問題,努力消除滋生腐敗的體制機制因素。要扎牢制度籬笆,狠抓制度執行,切實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

(五)發揮巡視的震懾作用

巡視是從嚴治黨的重要手段,也是反腐「利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巡視作為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不是權宜之計,要用好巡視這把反腐『利劍』。」黨的十八大以來,巡視在反腐敗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發現問題、形成震懾的有力武器。應當說,巡視重在發現和反映問題、形成震懾,尤其是要當好組織的「千裡眼」,著力發現領導幹部涉嫌腐敗的線索,真正推動問題解決。對於巡視發現的腐敗問題,必須依法嚴肅處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巡視發現的問題線索,凡是違紀違法的都要嚴肅查處。」只有這樣,才能讓腐敗無處遁形,真正發揮巡視的震懾威力。

(六)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長期以來,我國反腐敗主要的問題是反腐敗機構職能分散、形不成合力,反腐敗體制機制尚不健全,有些案件難以堅決查辦,腐敗案件頻發卻責任追究不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擴大監察範圍,整合監察力量,健全國家監察組織架構,形成全面覆蓋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國家監察體系。」這一重要論述,闡明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和主要內容。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形成全覆蓋的新的監察體制,將反腐力量擰成「一股繩」,不僅有助於解決反腐機構多頭、職責重疊、效能低下等問題,而且也有利於實現反腐敗工作的法治化,真正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更好地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問題。

(七)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

長期以來,一些領導幹部搞特殊、耍特權,群眾意見很大。習近平總書記尖銳地指出:「我們共產黨人決不能搞封建社會那種『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腐敗之道!」「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我們黨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的鮮明態度。特權是滋生腐敗的思想根源和重要條件,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必須打掉腐敗背後的特權思想。為此,要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強化公職人員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的意識,使之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搞特殊、耍特權的行為無處藏身。要健全相關制度機制,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大對特權行為的懲治力度。

(八)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

科學有效防治腐敗,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腐敗現象多發,滋生腐敗的土壤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必須加大懲治腐敗力度,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這一重要論述,在準確研判當前我國反腐敗鬥爭形勢的基礎上,精闢指明了治理腐敗的策略方針,即堅持懲治與預防相統一,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一方面,要把懲治腐敗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決查處腐敗案件,持續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切實維護黨紀國法的嚴肅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治本力度,積極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不斷剷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二、反腐法治理論的時代意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於反腐法治的理論邏輯完整、實踐指向鮮明,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指導意義。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這一宏大科學理論體系中,反腐法治理論是重要組成部分。從理論體系看,反腐法治理論是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反腐篇」。反腐法治理論中的核心內容,如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堅持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等,法治元素融入其中、貫穿始終,無一不體現法治的精神和理念,是新時期我國關於反腐法治建設的活的靈魂,其與習近平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理論等各領域法治思想一起,共同構成習近平法治思想這一系統完備、邏輯嚴密、內在統一的科學理論體系。

(二)我們黨關於反腐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於反腐法治的理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基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反腐敗鬥爭規律、法治建設規律和懲貪肅腐豐富實踐而創立的,全面傳承了馬克思主義關於反腐法治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中國特色反腐法治理論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邏輯延伸,為中國特色反腐法治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體現了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反腐法治理論深刻把握反腐敗鬥爭與法治建設的內在聯繫,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加強反腐法治建設的基本問題,形成反腐法治理論的最新成果,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特色反腐法治理論體系在當今時代的原創性發展。

(三)我國反腐法治實踐的理論表達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於反腐法治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始終緊密結合不斷發展的反腐敗法治實踐。一方面,其源於反腐敗鬥爭的豐富實踐,特別是深刻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反腐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反腐敗鬥爭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它凝聚著反腐法治建設的中國經驗,描繪了新時代反腐法治建設的中國道路,是對反腐法治實踐過程、實踐經驗的理論詮釋、提煉、升華。

另一方面,其又深化了我們對反腐敗鬥爭規律、法治建設規律的認識,既回答了反腐法治實踐提出的問題,又必將在反腐法治實踐中與時俱進、豐富發展。可以說,反腐法治理論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反腐敗鬥爭實踐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內生性特質和鮮明的時代色彩。

(四)新時代我國反腐法治建設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於反腐法治的理論深刻回答了反腐法治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反腐法治建設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作出了系統的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實踐性,是先進科學且與時俱進的反腐法治理論,因而能成為新時代反腐法治建設的思想引領和行動指南。掌握了這一重大理論,也就掌握了新時代推動我國反腐法治實踐創新發展的「金鑰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反腐敗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也在於這一重大理論的科學指導。只有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才能使我國反腐敗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在反腐敗領域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鬥爭,也才會無往而不勝。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反腐敗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來源:人民法院報

作者:彭新林丨編輯:張孟 唐亞南

更多精彩 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歷史唯物論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並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頭條」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堅定不移推進政法領域...
    會議指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是在全國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在黨和國家法治建設史上具有劃時代裡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視野宏闊、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針對性,是指導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獻。
  • 陳一新: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做到「八個深刻把握」,達到「五個...
    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創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
  •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法律保障。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慄戰書指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最重大的成果是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形成和豐富發展的,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發揮法治在弘揚核心價值觀中的獨特作用
    內容提要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項重要舉措。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尊重法治建設規律、準確把握實踐要求,在更深層次推動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全過程、各領域、各方面,更好發揮法治對於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獨特作用。
  • 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召開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座談會
    東南網12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必然) 2日,在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省人大常委會召開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傳達學習慄戰書委員長在第二十六次全國地方立法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張廣敏出席會議並講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檀雲坤主持會議。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的理論演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命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命題的邏輯延伸和具體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經歷了問題醞釀、確立方向、內容突破、命題提出和理論成熟等歷史階段。
  • 法制網評:要準確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憲法精神的高度統一性
    今年的全國「憲法宣傳周」的主題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強調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莊長興: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 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
    會議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傳達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和省委常委會會議精神,聽取省級政法各單位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匯報,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省法院院長李智出席。
  • 習近平: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包含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等多方面的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圍繞全面依法治國作出重要講話,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黨建網微平臺摘錄了十九大以來總書記的部分重要論述,供學習參考。
  • 韓春暉:人治與法治的歷史碰撞與時代抉擇
    原標題:韓春暉:人治與法治的歷史碰撞與時代抉擇 習近平同志在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時講話指出: 「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紮實推進統計領域法治建設—綜合要聞...
    □王操志 在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會議強調,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全黨全國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明確工作要求,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李克強主持會議。慄戰書、汪洋、趙樂際、韓正出席會議。
  • 堅持法治和德治緊密相結合
    他還進一步強調,「必須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同時,「必須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法治和德治緊密結合的相關重要論述,對於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自覺地把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從而在治國理政中發揮出更大作用,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 中華民族的法治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法治價值集中體現在中華民族範疇對中國法治的人民主體性效應上,即中華民族是落實人民主權原則的基本介質,「中華民族認同」是構建新時代法治秩序的前提,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是實現和維護國家統一的基本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國法治的重要使命。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六是明確新時代強軍目標。
  • 趙克志主持召開公安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研討(擴大)會議
    (擴大)會議11月17日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研究謀劃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思路措施。
  • 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的時代背景與意義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發表了大量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形成了寶貴的科技創新思想,具有強大的思想感召力和現實而深遠的指導意義。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的核心要義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是對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科技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由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集中闡述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科技創新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十八大以來黨治國理政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內容非常豐富並且還在繼續豐富發展之中。
  • 許其亮:牢固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黨的十九大精闢概括習近平主席領航強軍興軍的偉大成就和理論創造,鮮明提出習近平強軍思想,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供了根本引領和科學指南。牢固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對于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 法治法治法治,法治究竟能做什麼?
    在剛剛閉幕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那麼,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法治究竟能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