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法治思想的濫觴

2021-01-09 運城市僑聯

法治即依法治理,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國家的原則和方略的實施。在現代社會,法治是一種政治法律制度,也是一種治理方式。法治社會,是法治理念在全社會得到公認並得以實行的一種社會狀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法治思想。「古中國」堯舜禹時期,已經出現「罪」、「刑」、「罰」、「法度」等法治概念,孕育形成中華法治的文化基因。

一、法治萌芽的孕育

史前氏族社會,在「天下為公」的原始民主基礎上,主要是依靠倫理道德習慣力量來維持社會公共秩序和確立人們的行為規範。對於嚴重傷害氏族部落利益和黎民百姓權益的行為,以及外族的侵擾等,還要給予懲處。這就產生了最初的原始刑罰,孕育生成初始的法治萌芽。在《尚書》等典籍中,留下了「古中國」法治創始時期的一些重大事件。

「(舜)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贖刑。災肆赦,怙經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舜帝把五種常用的刑罰,即墨、劓、剕、宮、大闢,刻畫在器物上,使民眾知曉罪行的懲戒。用流放的方法寬恕犯了五刑的罪人。用鞭抽作為官員用的刑具,用木條打作為教官用的刑具,金(銅)用作贖罪。因過失犯罪可以赦免。有所依仗終不悔改的就要加重刑罰。舜帝還告誡,謹慎啊,謹慎啊!執行刑罰要慎重啊!)

古籍中還記載了舜時刑罰的四個典型。「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把共工流放到幽州,驩兜流放到崇山,三苗驅逐到三危,鯀流放到羽山。處罰了這四人,天下之人就都心悅誠服了。)

「(舜)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舜帝說,皋陶,外族侵擾我們華夏,搶劫殺人,造成外患內亂。你擔任獄官之長吧。五種刑罰各有使用的方法,五種用法分別在野外、市內和朝上三處執行。五種流放也各有處所,分別住在三個遠近不同的地方。你要明察案情,才能做到公允。)

堯舜時施行法治,實現了萬邦鹹寧,社會安定,百姓和諧。舜帝誇讚:「皋陶!惟茲臣屬,罔或幹予正,汝作士,明於五刑,以弼五教,期於予治。刑期於無刑,民協於中。時乃功,懋哉!」(皋陶啊!這些臣民沒有人幹擾我的政事。因為你做士官,能明白公允地施行五刑並以輔助五常之教,符合於我們的治道。我們實施刑罰而期待達到無刑,人民言行都能合於中道。這是你的功勞,做得真好呀!)皋陶分析對答說:「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道洽於民心,茲用不犯於有司。」(這是由於你的帝德沒有失誤。用簡約治民,用寬緩御眾。刑罰不及於子孫,獎賞擴大到後代,寬宥過失不論罪多大,處罰故意犯罪不問罪多小。罪可疑時就從輕,功可疑時就從重。寧可錯放有罪之人,也絕不錯殺無辜。帝愛生命的美意,合於民心,因此人民就不冒犯官吏。)

二、法治思想的初生

舜帝與大禹、皋陶、伯益交談議論法治時,這些先賢聖哲都提出了進步的法治思想。例如伯益說:「籲!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要謹慎呀!警戒不要失誤,不要放棄法度。)這是中華最早的「法度」記載,也是「古中國」法治思想的初始萌芽。

這些中華最早的法治活動記載,至少給我們提供了如下信息:

其一,早在「古中國」堯舜禹時期,已經有了法治組織及官職「士」,皋陶是史載最初的司法官。

其二,堯舜禹時期已經形成「五刑」,並刻畫在器物上,公布於眾。對刑罰的處置方式、地點等均有規定。「古中國」出現的「刑」,不單是指刑法,也是法的通稱。這是華夏法制建設的源頭。

其三,堯舜禹時期已經提出「惟明克允」,強調公正公平執法原則和措施,甚至使用「羊獬」神獸幫助審判等。特別是共工、鯀也被流放處罰,體現了「官員」與百姓法度面前平等的法治理念。

其四,「古中國」先賢初步說明了法治產生的社會原因,這就是內部存在擾亂損害社會生活的現象,外部有外族(三苗)侵擾,致使外患內亂。顯示了法的實質是社會經濟政治利益的集中反映。

其五,「古中國」提出執行刑罰「弼輔教化」、「德主刑輔」的法治觀,禮與刑、德與法是治理國家的兩種重要手段。彰顯了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先進思想。

其六,舜對司法官皋陶提出「刑期於無刑,民協於中」的要求,表明「古中國」先民的法治思想中蘊含著樸素的辯證思維,開啟了中華法治文化先河。

河東先賢,傳承光大堯舜禹創始的法治理念,順應時代需要,勇於變革創新,先秦時期即已構成比較完整的法制體系,也標誌著中華早期法治觀的形成。這就是以古晉國與魏國法家為代表的法制建設成果。

相關焦點

  •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反腐法治理論的核心要義和時代意義
    一、反腐法治理論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於反腐法治的理論內涵豐富、思想深邃,蘊涵反腐法治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理論觀點。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這一宏大科學理論體系中,反腐法治理論是重要組成部分。從理論體系看,反腐法治理論是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反腐篇」。
  • 道家法治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過去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道家不講法治或不重視法治。這主要是因為沒有充分挖掘《老子》中的法治思想精髓,或僅把道家思想理解為老莊思想而忽視了對黃老道家思想的研究。系統了解道家法治思想,對我們今天實施全面依法治國有一定啟發和借鑑作用。   《老子》中的法治思想。《老子》中稱脫離道的「德、仁、義、禮、法」為「道之華」和「愚之始」。
  • 歷史唯物論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並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中小學「思想品德」教材改名「道德與法治」
    據新華社電 教育部昨日發布通知稱,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從2016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 智慧的濫觴
    佛陀的思想是其弟子在口口相傳中 ,被世人用文字記錄下來的。如出一轍,在同一時期,古希臘的哲人蘇格拉底的思想,也是其學生在口口傳頌之中整理出來的。中國有文字從甲骨文開始,已經有六千多年的歷史了,難道佛陀和蘇格拉底不喜歡寫字嗎?還是不會寫字?還是其他原因?那肯定是一個問題,估且,將此問題放一放。
  • 青原區河東街道: 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
    吉安新聞網青原訊 今年以來,青原區河東街道採取「開設一個法治宣傳欄、建設一所法治學堂、打造一個法律明白人輔導站、配備一名法律顧問、做好一張網格圖、組建一支法治志願者隊伍」的「六個一」舉措,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紮實推進統計領域法治建設—綜合要聞...
    □王操志 在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
  • 法制網評:要準確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憲法精神的高度統一性
    今年的全國「憲法宣傳周」的主題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強調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召開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座談會
    東南網12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必然) 2日,在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省人大常委會召開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傳達學習慄戰書委員長在第二十六次全國地方立法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張廣敏出席會議並講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檀雲坤主持會議。
  • 莊長興: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 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
    會議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傳達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和省委常委會會議精神,聽取省級政法各單位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匯報,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省法院院長李智出席。
  • 程天權教授法治教育思想座談會暨浦江法治論壇雲讀書會之二十
    2020年12月20日晚上18點30分,主題為「程天權教授法治教育思想座談會」的線上讀書會在「小鵝通重湖書院直播中心」舉行。此次讀書會是浦江法治論壇雲讀書會系列的第二十講,由浦江法治論壇主席、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公共治理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院黨委書記程天權以及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郭建主講,浦江法治論壇副主席兼秘書長、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同濟大學城市與產業法研究中心主任朱國華主持。
  •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法律保障。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慄戰書指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最重大的成果是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形成和豐富發展的,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陳一新: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做到「八個深刻把握」,達到「五個...
    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創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
  • 「頭條」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堅定不移推進政法領域...
    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順應黨心民心和時代要求,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確立了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 河東街道這條街即將拓寬改造!
    為改善轄區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市區道路交通狀況,拉大城市框架,河東街道深入貫徹市區委、政府的徵拆要求,6月25日起,河東街道多措並舉全力推進南門口街的打通、拓寬改造工作
  • 王豔玲參加憲法進社區活動時強調 形成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濃厚...
    自11月30日起至12月6日,全省統一部署開展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的第三個「憲法宣傳周」活動。4日當天,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委依法治省辦主任王豔玲來到武漢市武昌區濱湖社區,參加「憲法進社區」暨政法系統青年志願者法治宣傳活動。
  • 凝聚法治共識 弘揚法治精神——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也是「七五」普法的總結驗收年,一年來,眉縣縣委、縣政府堅定走好法治建設步伐,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 河東故事——張騫與鹽運
    河東厚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上古之時就是夏人聚居之地,還在安邑建立了都城。到公元前十七世紀,東夷族人崛起,不久興兵伐桀滅夏成功,迫使夏人外遷。至於遷至何處,卻沒有說得清。到了漢武帝初年,河西走廊的匈奴連連犯境,又襲擊月氏國並殺死月氏國王,對鄰國構成了強大的威脅。建元三年,漢武帝令張騫帶上百餘人出使西域,聯絡月氏國共同抗擊匈奴。
  • 中國古書上常說的河東、河西,到底是什麼地方?現在在哪裡?
    來源: 閒雲清意 舉報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能聽到這樣的詞語,例如,「河東獅吼」「三十年河東
  • 讓法治思想入腦入心 雲南師大實驗中學多形式開展憲法日宣傳活動
    雲南網訊(記者 自建麗 通訊員 劉芳坊)12月4日是我國第7個「國家憲法日」,也是第20個「全國法制宣傳日」,11月30日—12月4日,雲南師範大學實驗中學校本部在全校開展了「國家憲法日」宣傳活動,通過形式各樣生動有趣的活動,弘揚憲法精神,增強師生的憲法知識和法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