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德治+法治
河北省黃驊市以三治結合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活力
作者/郭東風 陳兆揚
這是一組令人驚嘆的數字:在過去的5年內,河北省黃驊市相繼湧現出各類模範典型1100多人次,共有260多人次榮獲國家、省、滄州市表彰,其中17人(群體)榮登「中國好人榜」;3人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3人(群體)獲全國見義勇為獎;7人(群體)入選「感動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和河北十大新聞人物,入選人數居全省各縣市之首;3人獲選河北省道德模範,3人被評為河北省「百名百姓雷鋒」。
黃驊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吉宏告訴記者,這是黃驊市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在德治工作中取得的顯著成果。近年來,黃驊市致力構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積極深化鄉村自治實踐,提升德治水平,加強法治建設,走出了一條讓「自治更加有序,德治更加有效,法治更加有力」的基層社會治理新途徑——
自治 增強「內生力」
實現基層自治,完善自治組織體系是先導。近年來,黃驊市充分挖掘基層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全市326個行政村相繼建立了村級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市區41個社區建立了居民委員會。進一步健全完善了村(居)務公開、民主決策、議事協商、民主監督等自治機制。同時,因村治宜制定了《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章程》《志願互助章程》《道德評會制度》等制度,規範約束村民行為,營造和諧安定秩序。並按照「自願自主、互助互利」原則,組建起各類志願互助協會,開展鄰裡互助、助耕幫困、特困救助等活動,不斷培樹起團結互助的好村風。
組織是先導,防範是關鍵。黃驊市不斷更新群防群治工作理念,合理配製社會資源。組織形式逐步從單一的護村、護廠、護校等群眾性自治組織,向多種組織形式有機結合、多種社會力量有機整合的方向發展;從業人員從義務型向有償型轉變,大力推進治安防範產業化,逐步組建有償專業隊伍;工作方式從鬆散型向聯動型轉變,建立聯防聯勤工作機制,形成了「點守、線巡、面控」的聯動防控網絡。
藉助美麗鄉村建設,黃驊市還注重發掘培育經濟能人、創業能手、道德模範等鄉賢在致富引路、鄉村建設、綜合治理中的引領推動作用。年過七旬的張廣新,是黃驊市小堤柳莊的村民,隨著年齡增長,老張有了落葉歸根的想法。為了反哺家鄉建設美麗鄉村,他捐資兩千萬元修建綠化道路,並出資修建了「百年古棗園」,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
據統計,截至目前,黃驊市已湧現出了50多名鄉賢代表,他們用自己的嘉言懿行垂範鄉裡,涵育鄉風,在引領塑造鄉村文明內涵的同時,也成為當地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一道獨特風景。
德治 增強「軟實力」
前不久,市民王連剛在冒雨開車回家途中,發現一輛三輪車翻倒在道路北側,車下還壓著一位老漢。他立刻下車救助老漢,並迅速帶其到醫院檢查治療,隨後又買了膏藥和營養品前去看望。王連剛被評為當月「黃驊好人」
開展「月評黃驊好人」活動是黃驊市德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如此,黃驊市還相繼開展了「感動黃驊」年度人物、和諧家庭、好婆婆、好兒女及好妯娌等評選表彰活動。每年都要組織對身邊好人、道德模範進行大張旗鼓的褒獎,同時給予列席會議、特邀觀瞻、免費體檢、訂閱報刊等多重禮遇,以此彰顯道德模範崇高社會地位,弘揚正氣新風。
在此基礎上,黃驊市出臺了《關於開展「弘揚『五個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的實施方案》《關於在全市開展家風文化建設活動的實施方案》《關於社區(鄉村)家風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及《關於深入推進鄉賢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等專件,成立了市、鄉家風文化領導小組,召開家風文化座談會、研討會,開展家風文化「五進」、系列專題講座、「好家規好家訓」徵集、尚廉家風教育等活動,以良好的家風帶起了良好鄉風民風。
坐落於黃驊市內的信譽樓不僅是黃驊市的利稅大戶,更是一張聞名遐邇的誠信名片,黃驊市積極挖掘信譽樓誠信文化資源,將誠信理念延伸到每一個村莊、每一家農戶,作為「文明家庭」評選重要內容,並根據信用記錄,定期公布誠信紅黑榜。目前,該市已評選出「文明家庭」2000餘戶,為基層開展德治教育活動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法治 增強「硬實力」
法治建設歷來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頭戲。近年來,黃驊市始終將這一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以多舉措、多形式、多層次推動法治建設的有序開展——
黃驊市先是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市委法治黃驊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關於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實施辦法》《《黃驊市「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全面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全市96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實現了法律顧問全覆蓋。健全完善了《黃驊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重大決策事項目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等制度規定。全面推行了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編印了《行政執法工作手冊》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文件彙編》。高標準建立了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了「一站式」辦公和「一顆印章管審批」。全面推行了「兩個清單」制度,公開行政權力清單2897項,責任清單1988項,確保了行政職權管理科學化、規範化、法治化。
與此同時,積極推行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銜接聯動工作機制,特別是建立了滄州首家第三方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創造了醫調委建設的「黃驊模式」。目前,已成功化解醫患糾紛30餘起,有效節約了醫療成本,消除了矛盾糾紛隱患。在法院、檢察院等單位分別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對工傷待遇等12類案件免除經濟審查,依法辦理援助200餘件,挽回經濟損失500多萬元。在全省率先實現市鄉村三級法律顧問微信群建設全覆蓋。法律顧問每天推送法律服務的典型案例,解答法律諮詢。解答法律諮詢2800人次,化解矛盾60餘件。
黃驊市還將法治宣傳教育與地方特色文化、群眾文化等有機融合,創作了《法治之光》、《普法宣傳進萬家》、《金牌調解員》、《司法好模範》等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快板、詩歌、相聲等普法文藝作品。同時,積極將微博、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雙微一端」新媒體引入到普法實踐中,開展了「春節搶紅包」「普法燈謎鬧元宵」「端午節屈原拾粽子」等線上普法活動,拍攝了滄州市首部普法微電影《群主的煩惱》和普法動漫宣傳片,努力使法治觀念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一分耕耘幾多收穫。黃驊市構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和認可。近年來,該市先後榮獲「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縣(市、區)」、「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榮譽稱號;黃驊市委政法委先後榮獲「全國十大見義勇為英雄司機評選活動組織獎」和「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