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有妙招!自治、法治、德治建設同頻共振!

2020-12-04 人民網安徽站

今年五月份,合肥市蜀山區啟動「群眾出卷我們答卷」實踐活動,五裡墩街道按照要求,發揚「趕考」精神,保持「奔跑」姿態,以「書記聯訪,三治共振」為主題紮實推進,即街道黨工委書記、副書記,社區黨委書記,小區黨支部書記三級書記,確定聯訪日集中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並接受群眾評議,邀請群眾打分,推動自治、法治、德治建設同頻共振。

書記聯訪聽民生,群眾議事話自治

「小區現在電動車數量多,車庫充電樁無法滿足需求,個別業主從家中拉『飛線』充電存在安全隱患,建議增加小區充電樁。」近日,五裡墩街道黨工委書記吳勇來到青陽路社區家家景園一期樓院議事廳,傾聽民意,收集民生問題。

這是五裡墩街道正在推進的「書記聯訪,三治共振」工作的一個畫面。「堅持人民至上」是五裡墩街道探索基層治理的最根本原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是基層治理的工作目標,更是檢驗基層治理成效的「試金石」。

「對於居民提出的問題,一定要迅速回應,能當場解決的就當場解決,需要部門聯動的,我們就向上級部門反應,確實難以解決的,也會做出解釋。」吳勇說,深入到群眾中,提升群眾參與度,是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關鍵。

為提升群眾參與小區治理,五裡墩街道積極搭建議事平臺,目前已建立由小區黨支部書記、網格長、街道選民代表、樓棟長、社區民警等組成的各類小區議事委員會63個,議事會成員444人。結合「五好」建設,五裡墩街道還制定《街道選民代表會議制度工作方案》,並同步建立「意見建議的辦理機制」等3個相關機制,推選街道選民代表100名,其中居民代表、新市民代表、小區黨支部書記等佔比61%,召開街道選民代表大會,票決出街道6件民生實事項目,在助推街居工作、維護群眾利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抓黨建「固本強基」 強服務「人民至上」

推進基層治理,基層黨組織是主心骨。根深則葉茂,本固則枝榮,基層黨組織發揮好引領作用,基層治理中的各個環節才能很好的統籌起來,為基層治理增添力量。

結合蜀山區啟動的黨建領航小區治理「五好」建設,五裡墩街道各社區依託小區建立黨支部42個,「小區黨支部不是光建成就行,還要調動其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作用,為民服務。」吳勇介紹說,通過整合,街道制定了《黨員「三色管理」制度》等小區黨支部相關制度,將社區在職黨員全部編入小區黨支部,並從街道機關各部門抽調24名黨員擔任黨建指導員。將小區黨支部工作納入《街道工作考評辦法》,作為社區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將小區黨支部成員中的街道社區在職人員工作情況納入《街道工作人員考評辦法》,作為人員評優評先、績效考核、幹部任用的重要依據,實現小區黨支部建設與社區集體年度考核、個人年度考核雙掛鈎。

除了制度上健全,平臺上打造也要不遺餘力,從社區活動場所到小區活動場所,因地制宜建設黨群服務站、服務點,為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活動陣地,同時要求黨員代表加入小區議事平臺,積極參與小區事務,發揮黨員引領示範作用。

讓身邊人做身邊事 服務身邊人

五裡墩街道積極挖掘熱心居民,建立「兩代表一委員」、好人模範、社區領袖等9大類305人社區帶頭人人才庫,讓身邊人做身邊事,服務身邊人。

五裡墩街道轄區範圍內單位、企業眾多,為充分挖掘和整合資源,傾心盡力為民服務,從2019年開始,五裡墩街道成立「先鋒匯」黨建聯席會,第一年71家共建單位認領黨建項目35個,年底,還有10個項目獲評為優秀項目。2020年各社區從實際出發在需求清單上列出了30個項目,又被共建單位全部認領,「這30個項目全部落到小區,每個項目都能給居民帶來真正的實惠與便利。」吳勇介紹道。

基層治理有力有效,區域經濟社會平穩發展、人民平安幸福,「這就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責編:劉穎、金蕾欣)

相關焦點

  • 新時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基於其「整體性」的顯著優勢而呈現出「乘數效應」,在全國各地快速擴散和推廣,取得了優良的治理效能。但在實踐過程中,重「三治」輕「結合」、治理的行政化和碎片化、創新實踐同質化、參與主體缺乏可持續的動力機制等問題在不同程度上阻礙著鄉村社會治理水平的整體躍升。
  • 自治+德治+法治
    自治+德治+法治河北省黃驊市以三治結合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活力作者/郭東風 陳兆揚這是一組令人驚嘆的數字:在過去的5年內,河北省黃驊市相繼湧現出各類模範典型1100
  • 蘇竣: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若干觀察與思考
    以回應人民的實際需求為宗旨,依靠人民群眾的集體力量為方式,保證群眾在現實生活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桐鄉在這個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有意義的示範。 「三治融合」的理念孕育於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思想古已有之。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我無為,而民自化」就體現了民治的思想,是道家傳統思想中所強調的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內涵。
  • 前進街道前峰村黨建引領優化服務,基層治理「晉位升級」
    浙江在線11月30日訊(通訊員 泮豔豔)前進街道前峰村在黨總支的領導下,大力實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以網格黨支部、黨小組為單位,引導黨員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和基層治理,通過進一步規範黨總支工作機制,推動前峰村法治、自治與德治有機結合,促進村民自治、文明鄉風。
  • 中國新聞社 | 廣西玉林: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法治鄉村建設顯成效
    近年來,廣西玉林市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推動村民事情村民議、村莊平安村民護、村風文明村民樹,構建全面小康新農村治理體系。全市通過實施「黨建強村、發展興村、法治建村、文明育村、平安美村」5A幸福村創建活動,加快推進鎮村綜治中心及其綜治信息系統、「雪亮工程」以及「三網合一」工程建設,形成了黨建、發展、法治、文明、平安「五位一體」共同推進鄉村治理新格局。
  • 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現代意蘊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內涵豐富,對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1、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要求現代德治運行的社會基礎是法治社會道德與法律是人類交往與合作得以共存共處不可或缺的行為規範體系,自國家產生後,它們始終都是國家治理的兩種重要方式。
  • 話浙江民生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頻共振
    堅持每年辦好十方面民生實事,不斷健全完善五大機制,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感」同頻共振,這或許是浙江的回答。自2004年以來,浙江每年確定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十大民生重點工作統籌推進,具有浙江特色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不斷走深走實。圖為象山鄉村說事長廊。
  • 深化自治 強化法治 實化德治
    改廁改灶、美化院壩、亮化村寨,引導文明生活習慣,開展法治教育,一項項政策逐漸落實,福泉市鄉村面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2019年,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等部門聯合公布首批115個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我省餘慶縣、盤州市、福泉市為首批試點。
  • 高古馬村:黨建引領「全國文明村」基層治理新實踐
    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原文提出,要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村(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裡」。這些重大部署在村(社區)落實得怎麼樣,直接影響基層治理成效和治理水平。
  • 萊西市水集街道以德治教化加強基層社會治理
    為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有效解決基層長效管理難、鄉風文明建設難等問題,萊西市水集街道不斷探索德治教化模式,使得群眾的精神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越來越濃厚,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需要不斷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各項舉措的系統集成。使各個治理主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形成合力,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是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著力點之一。
  • 堅持法治和德治緊密相結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注重汲取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及治國理政經驗,對法治與德治的相互關係作了精闢的闡述。他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範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治理國家、治理社會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範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 以德治培育市域社會治理內生動力
    自我市創建全國第一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以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領導小組德治教化組在德治教化上下功夫,切實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不斷豐富基層社會治理精神內涵,著力提高群眾道德素養,引領形成良好社會新風尚。
  • 「德治與法治共存共生」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三十三場側記   「唯有植根於深厚的道德土壤,法治精神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10月29日上午,由中宣部指導,光明日報社、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倫理學會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三十三場走進四川德陽旌陽區,湖南城市學院黨委書記、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李建華以《讓道德滋養法治精神》為題,向來自當地的700多名幹部群眾作了精彩而熱烈的演講。  「人治、德治和法治到底是什麼關係?」
  • 法治和德治在實踐中如何結合?這篇文章介紹的浙江經驗值得關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並從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強調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近年來,我省各地各部門在省委的統一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立法、司法、執法等法治建設諸環節。
  • 探索黨建引領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通過人才隊伍建設,一大批政治立場堅定、群眾認可度高、熱愛農村工作、耐心服務群眾的村(社區)幹部能力素質不斷提升,克服了本領恐慌,領導能力和參與社會治理能力呈「直線式」上升。黨建是引領社會治理的主陣地,是基層治理的核心和龍頭,其作用和地位不可替代,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要堅持「黨建+」的實踐模式。堅持豐富「黨建+經濟組織」模式。
  • 合山探索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路徑-廣西新聞網
    合山探索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路徑治理能力與精準脫貧雙促進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蒙進煌 通訊員 袁永利 覃麗麗基層是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一環。治理能力建設與脫貧攻堅結合,能發生什麼「化學反應」?日前,記者走進桂中小城合山市,處處感受鮮明的變化——該市對基層黨建工作實施「晴雨卡」動態管理,「晴天笑臉」表情成為各基層黨組織創先爭優的動力;村村主動制定發展計劃,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蓬勃發展,貧困村扶貧產業全覆蓋;文明守法示範「四級聯創」評選機制下,戶戶以獲評為榮……合山是全區率先脫貧的縣(市)之一。
  • 同頻共振&同頻共振
    很明顯,第一張圖中的鐘擺指針的方向是雜亂無章的,第二章圖的指針方向是一致的,這就是同頻共振的視頻,很不可思議,但的確發生了。實驗者隨意撥動會發聲的鐘擺。根據鐘擺的聲音和擺動可以看出。實驗一開始,所有擺動雜亂無序。但我們可以觀察到,這些鐘擺有的正在慢下來,有的正在加速。
  • 區域視域中的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現代化
    許林燦表示,多年來揚州致力於法治文化名城建設,注重對法治理念、法治思維的培育,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作用,探索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融合發展的路徑和途徑,成效明顯。在社會治理方面,揚州成立了專門的指揮中心,建設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管理體制,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 一個小山村憑什麼被命名為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村?
    鄉村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荷橋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將自治、德治、法治有機結合,全面激發和調動各方力量,著力構建「五位一體」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走出了「三新荷橋」的善治之路,讓群眾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