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楹聯第一村」的法治張力

2020-12-06 法制網

□ 法制網記者 餘東明

□ 法制網見習記者 黃浩棟

「人為樹,法為風,樹傾因樹不因風;官若舟,民若水,舟覆在舟非在水。」一副楹聯,蘊涵十分豐富的法治張力。近日,上海松江黃橋村熱鬧非凡,書法家們雲集此處、揮毫潑墨,將此前徵集而來的法治楹聯書寫成一幅幅書法作品,遠近村民聞訊而來,一睹盛況。

在今年全國法制宣傳日這一天,上海第三屆法治楹聯發布大會在松江方塔園舉行。《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2013年第一屆「上海法治楹聯作品徵集評選活動」就是從黃橋村啟程,至今已走過了近五個年頭,活動主題年年創新,活動規模越來越大,黃橋村也隨之從幕後走向臺前,讓這個被上海楹聯協會命名為「滬上楹聯第一村」的地方越發彰顯法治的張力和魅力。

楹聯文化與法治文化「聯姻」

走進黃橋村活動中心,記者被這裡的藝術氛圍所感染,一邊是書法家們盡情揮毫,一邊是村民們連聲叫好。大家三五成群,有的輕聲默念,有的大聲朗讀,有的在對作品評頭品足,有的在給孩子解釋含義。

張永強是黃橋村黨總支書記,他見證了五年來法治楹聯的興盛給黃橋村的村風村貌、基層治理帶來的種種變化。

「楹聯文化是我們村獨有的特色文化,已經成為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村民都會自發創作、書寫。附近農村的村民如有需要也會上我們村來討要。」對此,張永強甚為自豪,他將黃橋村楹聯文化的發展史向記者娓娓道來。

據悉,2008年6月,村民們自發成立了「黃橋村詩聯社」,以提升村民學習創作楹聯的熱情。經過近9年的努力,詩聯社的成員從不足10人發展到今天的29人,許多以前從沒寫過楹聯的「土老冒」都成為了創作楹聯的一把好手。

2011年1月27日,上海楹聯協會命名黃橋村為「滬上楹聯第一村」,讓這個僻遠的鄉村一躍成為上海傳統楹聯文化的代表。

近年來,隨著依法治國的全面深入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成為其中的主要內容之一。黃橋村楹聯文化和法治文化的「聯姻」也隨之水到渠成,並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的平安建設和基層治理,使得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在基層治理中融合、融通。

法治楹聯改變了鄉村風貌

「楹聯,俗稱對聯,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幅楹聯『雲間陸士龍,日下荀鳴鶴』就出自松江。這裡人文薈萃——書法名家董其昌、陸雲、張弼祖籍松江,中國現存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平復帖》作者陸機也出生在這裡,歷史上法治風雲人物,如陸遜、張鎣、徐階、陳繼儒皆乃松江人士。」松江區司法局局長莫桂興向記者介紹了松江的人文歷史。

他說,藉助這一歷史文化底蘊,松江區利用黃橋村的楹聯文化品牌,推出了法治楹聯這一普法依法治理的文化載體,讓楹聯文化、書法文化、法治文化在松江這座充滿歷史印記、富含人文底蘊又煥發生機的城市中碰撞融合。

莫桂興帶著記者走上黃橋村村委會二樓,這裡專設有一間法治楹聯陳列室,牆壁上掛滿了長長短短約50餘幅對聯,一部分是近年來向全國徵集而來的上好作品,另外大部分是黃橋村村民自己創作的作品。

「法律大於天,執法重如山」「廉風清國器,民主鑄芳聲」……記者看到,這些楹聯語言質樸、通俗易懂,但其對法治精神追求的意義卻是越嚼越有味。

「自從法治楹聯在黃橋村生根發芽後,整個村的風貌都得到很大的改善,村兩委幹部不僅養成了學法尊法守法的好習慣,同時帶領村民培養依法辦事的習慣,一改以前動不動就上訪的陋習。」黃橋村黨總支委員、副主任李峰說。據了解,李峰也是黃橋村詩聯社的成員之一,經常組織村民舉辦楹聯沙龍,相互交流創作心得,有時還會組織楹聯講座,邀請國學老師向村民傳授楹聯創作方法。

「人心是桿秤,法律為準繩。」李峰順口吟來。他說,「為了創作出優秀的法治楹聯,我們需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久而久之對法律知識的掌握和對法治文化的認識都得到了提高,這種影響和改變就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

松江培育出響噹噹法宣品牌

漫步於黃橋村,以楹聯方式寫成的法治宣傳標語隨處可見,河邊堤壩上張貼著提醒行人注意安全的楹聯標語,垃圾房的門上則是勿扔垃圾的提示楹聯。

「農村人平時娛樂活動本來就不多,寫寫對聯是我們的一項樂趣。早些年晚上無所事事就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將,近年來,打牌的少了,讀書寫字的多了,你看,我們門口的春聯,文字內容和書法質量一年更比一年好。」村民老李告訴記者。

誠如老李所言,黃橋村家家戶戶都貼有春聯,即便因為日曬雨淋,春聯的紅色早已褪去,但上面的字跡依然如新,猶如法治精神一樣深刻於百姓心間。

「德以治心,法以治行,社會和諧歸大治;道而安國,仁而安世,人民幸福樂長安。」松江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益弟說,「經過多年培育,法治楹聯已經成為松江一塊響噹噹的法宣品牌。黨的十九大發出了新時代依法治國的最強音,我們將在原有的基礎上,依託傳統文化,進一步推進法德兼治,通過卓有成效的社會治理,解決那些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凸顯出平安松江、法治松江建設的魅力和張力。」

相關焦點

  • 武岡有個古民居群 被稱為「瀟湘古楹聯第一村」
    黃三暢 浪石村坐落於武岡市東北面,與武岡城成掎角之勢,一古城一古村,互相呼應,相得益彰。 其後,湖南省楹聯家協會暨邵陽市楹聯學會命名浪石為瀟湘古楹聯第一村。 2012年10月,中國楹聯學會命名浪石村為中國古楹聯第一村。 201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湖南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湖南省歷史文化街區的通知》裡,浪石村榮居一席,排在個歷史文化名村中的第號。
  • 凝聚法治共識 弘揚法治精神——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也是「七五」普法的總結驗收年,一年來,眉縣縣委、縣政府堅定走好法治建設步伐,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 上海這位村支書成基層普法「活化石」,上了《法治日報》頭版頭條
    34年來,他帶領北管村從一窮二白髮展成今天擁有各類企業百餘家,年收入3200萬元,年總產值10億元的富裕村、文明村和民主法治示範村。北管村的普法經歷正是全國千千萬萬基層村居的普法縮影。 「法治是最大的民生,撐起了美麗鄉村的『精氣神』。」沈彪說。
  • 上海律師電競賽四強訪談|滬西天秀戰隊——滬西,要的是一股生命力
    上海市滬西律師事務所十分注重個人能力的提升和團隊的共同成長,讓每一名成員都飽含了家一般的感覺。一句話,就是重視和諧度、配合度與歸屬感。所裡放手年輕律師鍛鍊,滬西合伙人團隊一直強調,年輕人永遠是對的,只要努力,年輕人就是最好的,只要認真,年輕律師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律師。所裡的老律師一直要求年輕律師,要相信自己、相信滬西,不斷超越過去。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 法治法治法治,法治究竟能做什麼?
    在剛剛閉幕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那麼,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法治究竟能做什麼呢?
  • 「法治大院」、「讓一讓」調解室……3個故事帶你get重慶「法治...
    故事二抓小院治大村「法治大院」讓老百姓聚起來商量身邊事白石村有一個叫「菜地灣大院」的院落,站在壩前,遠望白色樓房一幢幢,村居乾淨整潔,近看一條條標語醒目:「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以法護人以德育人以治興人以文化人」……不僅如此,院落前的標牌上還標著院訓
  • 如何把楹聯作品寫出高格調……
    再次,要講究書寫的韻味與氣息,筆墨要在濃淡枯溼上動些心思。 所謂楹聯,就是懸附於楹柱上的豎條形、木質(石質或其他材質)、刻制或書寫的裝飾物。古建築的廳堂,前後常有四根柱子,前兩柱獨立支撐上枋及出簷部分的房頂,俗稱「簷柱」或「明柱」,在建築學上稱為「楹」,因而懸附於其上的木聯被稱為「楹聯」。
  • 強化法治保障 護航脫貧攻堅——寶興縣築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法治保障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政法系統縣級部門有5人擔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組成員,40餘人擔任貧困村法律顧問。以法官、檢察官、警官等組成的「三官三員」駐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及時提供法律服務。以村兩委幹部為主體,在13個貧困村就地培養「法律明白人」112人,發揮「法律明白人」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貼近貧困村和貧困戶開展身邊法治宣傳、法律諮詢、糾紛化解等服務,用法治細雨助推貧困村、貧困人口,提升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能力。(三)「多元化解」助力脫貧攻堅。
  • 加林局百泉谷生態旅遊風景區涼亭創急楹聯有獎徵集活動獲獎作品
    經過評委仔細斟酌、充分醞釀,最終評選出準備採用的涼亭名稱、創意楹聯作品各9個,優秀涼亭名稱、創意楹聯作品10個。第一處涼亭:聽泉亭上聯:倚亭觀嶺色下聯:臥石聽泉聲作者:李偉立、廣東省茂名市第二、三處涼亭:叩山亭上聯:對景問星吟月闕下聯:停車下馬上天台亭名作者:蘇振學(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東省淄博市楹聯作者:周方忠浙江省諸暨市步雲亭上聯:安行世外修仙樂
  • 自治+德治+法治
    進一步健全完善了村(居)務公開、民主決策、議事協商、民主監督等自治機制。同時,因村治宜制定了《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章程》《志願互助章程》《道德評會制度》等制度,規範約束村民行為,營造和諧安定秩序。並按照「自願自主、互助互利」原則,組建起各類志願互助協會,開展鄰裡互助、助耕幫困、特困救助等活動,不斷培樹起團結互助的好村風。組織是先導,防範是關鍵。
  • 「清風徐來 生態唯美」 廉政詩詞楹聯徵稿啟事
    歡迎關注「生態徐州」為貫徹落實江蘇省紀委監委省級機關紀監工委關於組織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月」活動的通知精神,深入推進全省生態環境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廉政文化氛圍,現就開展「清風徐來 生態唯美」廉政詩詞楹聯徵稿事項明確如下:一、組織機構主辦單位: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 中國新聞社 | 廣西玉林: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法治鄉村建設顯成效
    【法治鄉村建設基層行】系列報導「平安亭」、「和諧亭」、法治宣傳長廊、法治主題公園……走進廣西玉林市容縣容西鎮祖立村,村道、村委以及村民的房前屋後,法治元素隨處可見,法治文化讓這個美麗的村莊「內外兼修」。
  • (第2036期)示範創建 ▏推進依法行政優化法治環境全面提升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建設組織領導落實到位。>(扎賚特旗召開依法治旗委員會2020年第一次會議,研究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扎賚特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切實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 【幹部上講臺】開啟法治政府建設的加速度
    11-28 11:04:17 來源: 失落的痛 舉報   11月23日上午,區司法局「幹部上講臺
  • 岫巖滿族自治縣老年大學組團參觀楹聯書法博物館
    11月17日,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老年大學一行15名學員慕名來到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參觀。帶著對祖先的敬仰,對書法藝術的追求,15名學員在楹聯書法博物館裡花了整整3個小時逐一認真觀看,使他們成為了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參觀時間最長的觀眾團。
  • 讓法治陽光普照三湘大地
    抓好「關鍵少數」 湖南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全省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2017年,湖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湖南省貫徹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實施辦法》。
  • 滬小一生將使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分為上下兩冊
    滬上幾位資深小學語文老師說,此次語文教材的變化,呈現出幾個鮮明的特徵:  ●從課文選篇來看,以一年級上冊為例,安排了14篇課文,分為「自然四季」「想像」「兒童生活」「觀察」4個單元,體現出人文主題的多樣性。
  • [市域治理] 創新法治實踐 打造良法善治「油城樣本」
    大家來看,這宣傳頁上都是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方式和案例……」11月11日,克拉瑪依市公安局白鹼灘區(高新區)分局民警在街頭、社區、超市及學校周邊開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此外,該局還製作宣傳單、小視頻,開通「小白警視」抖音號,多渠道宣傳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知識。類似的法治宣傳活動,在克拉瑪依市各政法部門已逐漸成為常態。
  • 風雨千年路 楹聯萬裡春
    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開始把聯語題於桃木板上。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964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就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
  • 「五個維度」構建「法治金鄉」建設新路徑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平妮今年以來,山東省金鄉縣以全面依法治縣為統領,以法治政府示範創建為抓手,聚集法治重點領域創新突破和常規工作規範提升,「五個維度」構建「法治金鄉」建設新路徑。「三級聯動」護航依法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