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法治陽光普照三湘大地湖南著力構建社會大普法格局
發布時間:2020-10-19 04:32 星期一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阮佔江 帥標 通訊員 劉剛魁
「今日打起漁鼓玩,也是為了搞宣傳,生男生女都一樣,千萬不要另相看……」打著漁鼓,伴著節奏,「漁鼓達人」張輝明就唱了起來。用這樣的獨特方式,張輝明已堅持義務普法20餘年。他的《漁鼓普法三字經》榮獲中宣部、中組部、司法部全國法治文藝創作優秀作品三等獎,他本人也被評為湖南省最美公益普法個人。
在湖南,這樣的公益普法人還有不少。他們獨創的普法方式也是各具特色,除了漁鼓,還有三棒鼓、花鼓戲、廣場舞等,這也成為湖南「七五」普法工作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16年以來,湖南省認真貫徹實施全國、全省「七五」普法規劃,著力構建社會大普法格局,積極建立健全「誰執法誰普法」「媒體公益普法」等各項工作機制,開展最美公益普法集體、最美公益普法個人評選宣傳活動,建立科學有效的普法考核評估體系,將普法工作由部門「獨唱」轉變成社會「大合唱」。
抓好「關鍵少數」
湖南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全省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2017年,湖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湖南省貫徹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實施辦法》。通過剛性的職責規定,促進黨政主要負責人重視法治建設,履行法治建設責任,並建立了嚴格的考核評價機制,為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開展和構建社會大普法格局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新時代,我們將聚焦、聚神、聚力抓好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努力在推進法治湖南建設中展現新作為……要確保黨政主要負責人在推進法治建設中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2018年10月,湖南省司法廳廳長範運田做客紅網訪談室,就如何推進法治建設、做好普法工作,與網友進行了分享交流。
2017年以來,湖南先後組織開展了「市(州)委書記談法治」「省政府組成部門負責人談法治」活動,14位市州委書記、24位省政府組成部門主要負責人先後走進紅網演播廳,闡述自己對法治建設的認識,暢談法治建設取得的成績和今後的工作打算,推動領導幹部增強法治意識,真正把法治貫穿到履職行權全過程,把構建社會大普法格局作為應有之責、應盡之責。活動引發了各方關注和熱議,僅2018年「省政府組成部門主要負責人談法治」活動專題點擊量就達800餘萬人次。
此外,湖南還以縣(市、區)委書記、縣(市、區)長為對象,認真組織開展了「十佳法治建設推進者」「湖南優秀法治建設推進者」評選和先進事跡宣傳報導活動,樹立了一批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尊法學法守法依法的典型,為構建社會大普法格局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搭建「比武」擂臺
15家「誰執法誰普法」考核優秀候選單位逐一登臺,通過PPT、視頻演示的形式,現場向15位專家評委、14個市州司法局的代表及省直國家機關代表展示各自單位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成績、亮點及特色,他們的精彩演示盈得在場觀眾陣陣掌聲。2020年4月27日,一場精彩的「普法功夫」大比拼在長沙進行。
近年來,湖南省司法廳深入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健全年度普法任務清單和年度履職報告評議制度,修改完善普法考核評估體系,在省市縣3級層層壓實普法責任,構成了領導幹部帶頭尊法守法、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媒體公益普法等社會大普法工作格局。
湖南各級國家機關立足自身職能,發揮專業優勢,結合本部門法律法規的實施,注重普法宣傳與執法司法的同步推進,取得了執法與普法深度融合,司法、行政執法人員法治思維、依法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的良好效果。
「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是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推進國家機關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客觀需要;是深化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信仰的必然要求。」範運田說,作為普法工作牽頭人,湖南省司法廳注重完善全省普法機制,敦促普法責任落地。
每一次庭審,都是最生動的普法課堂。湖南省高院通過庭審直播,拓展法治宣傳教育渠道,讓公正的案件審判成為全民「法治公開課」,達到「庭審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作用;省公安廳、省文化廳有針對性地開展禁毒、禁賭、掃黃、掃黑除惡等專項整治宣傳,為淨化社會風氣、推進法治湖南建設營造了良好氛圍;省金融辦通過廣泛開展防範非法集資宣傳月活動,提高人民群眾防範金融風險的意識和能力;省檢察院通過開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等活動,廣泛開展相關法治宣傳教育;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局在執法「亮劍」的同時不忘加大對環保等政策法規的宣傳,有效呵護了青山綠水;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在開展稅務執法檢查過程中,對照相關法律法規,幫助規範管理,既鞏固了執法成果,又達到了普法目的……
為了讓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普法工作中來,挖掘更多普法好項目,讓普法活動更鮮活、更生動、更「走心」,2018年以來,湖南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普法創新大賽,經過初選,90多個單位或個人走上比賽舞臺,最後評選出了20個創新性強、有潛力、有前景、有推廣價值的項目進行扶持推廣,有效推動了社會力量參與普法。
構建多維格局
「他們弘揚憲法精神,做社會和諧的陽光;他們堅定法治信念,做禾苗茁壯的養料;他們在湖湘大地播種最燦爛的宣言……」這是在2019年「12·4國家憲法日暨法治湖南建設年度盛典」最美公益普法集體和個人的頒獎活動現場上發出的讚譽。
「七五」普法期間,湖南進一步擴充普法責任主體,廣泛挖掘最美公益普法集體(個人)、最美守法公民、十佳普法集體、十佳法治建設推進者、新時代司法為民好榜樣等一系列先進典型,推動更多社會力量資源參與法治宣傳教育,講好法治故事,實現普法主體多元化、普法資源集約化、普法機制常態化,形成普法工作全民參與、普法成果全民共享的生動局面。
記者了解到,湖南還在全國首創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村「法律明白人」培訓模式,連續兩年組織開展省級網絡在線培訓,參訓人數達5萬餘人,他們和全省28433名「法潤三湘」志願者深入企業、村(社區)開展各類送法活動,成為活躍在基層、活躍在群眾身邊的重要普法力量。
湖南還依託省旅遊協會、省旅遊飯店協會廣泛開展「憲法進賓館(景區)」活動,利用賓館(景區)的電子顯示屏、電視機播出法治公益廣告,在酒店客房、賓館(景區)公共場所擺放憲法讀本和相關普法資料,使憲法宣傳走近百姓、走進生活,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普法是一項繁重而系統的工程,必然需要各方聚力共同發力。」範運田表示,湖南將繼續把構建社會大普法格局作為落實黨中央對新時代普法工作要求的具體舉措,堅持普法工作與執法實踐相結合、堅持法治文化與群眾生活緊密結合,走出一條「以人民為中心」,普法工作人人參與,普法成果全民共享的社會化普法之路,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南普法工作新篇章。
責任編輯:劉一鳴
83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