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看懂了《陽光普照》裡司馬光的隱喻?父親才是這個悲劇的源頭

2020-12-06 獨家影視圈

最近,由鍾孟宏執導的劇情片,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劉冠廷、許光漢主演的《陽光普照》在第5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包攬了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剪輯共十項大獎。

雖然說這次的金馬獎沒有內地的電影參評,但是許多資深影評人都認為即使陸片都參評的話,這屆金馬獎最佳影片還是《陽光普照》。甚至對比去年最佳的幾部影片——《地久天長》、《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少年的你》、《過春天》,它也勝過一籌。

與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相似,《陽光普照》也把目光放在了平民家庭的悲歡上,但有所不同的是,它的切面更廣、更深。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四口之家,電影海報上明亮卻並不熱烈的陽光灑下來,經過大樹枝葉的過濾,在並排站著的爸爸媽媽和他們的兩個兒子的身上印上斑駁的光影。

電影的英文名「A Sun」讀音近似「A Son」——一個兒子,揭示了故事的矛盾點。阿文和琴姐育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叫阿文,他長相帥氣,成績優異,他是朋友口中的補習名人,是老師著重培養的對象。

他很獨立,以至於在學期末的時候父親阿文才記起來給他交學費都沒關係;他很體貼,會在母親琴姐無助的時候主動提出要幫忙送「弟媳」去產檢,他無疑是讓父母驕傲的存在。

就是這樣一個備受期待和無比閃耀的人卻在非常普通的一天跳樓自殺了,只留給喜歡的女孩子一條訊息: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

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的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想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他曾經給那個女孩子講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故事裡,司馬光和小夥伴一起玩捉迷藏,明明所有「鬼」都找到了,但司馬光就說還少一個。小夥伴拗不過他就只好繼續找下去。一群人走著走著,遇見一口缸。小夥伴歡呼:那他一定在裡面。司馬光舉起石頭,砸向大缸。哐!缸裡面果然藏了一個人。誰?是司馬光自己,也是阿豪。

他就是旁人眼中的太陽,被盼望著,被期待著,他只能持續燃燒自己,卻沒有絲毫的陰影可以躲藏。大家享受著他身上的溫暖,卻從不知道他需要什麼。

這個家庭的另一個兒子阿和剛好和阿豪相反,他從小從小惹禍不斷,活在阿豪求而不得的陰影裡。在影片開頭,瓢潑大雨中,阿和的朋友菜頭帶著他衝進一家火鍋店,隨著一聲慘叫,黑輪的一隻手被菜頭砍下來掉進湯鍋裡,畫面十分血腥,阿和和菜頭也因此被判進了輔育院。

沒多久後,阿和的女友小玉帶著身孕來到了家裡,被砍傷的黑輪的家人還找到阿文工作的地方索取巨額賠償。父親阿文不願承認自己有阿和這樣的兒子,毫不掩飾地說希望他在輔育院關到老。

每次有人問起他都會說自己只有一個兒子就是阿豪,而阿豪死後,他就真的只剩下了一個兒子。

阿和出了輔育院後,「浪子回頭」,他一天打兩份工,勤勤懇懇賺錢養家,也和父親慢慢地達成了和解,後來菜頭來找阿和的麻煩,矛盾重新被激化。

後來阿文以一種最極端的方式承擔了他對菜頭、對兒子的虧欠。但就像琴姐說的那樣,假如阿和不是他唯一的兒子,他還能那麼奮不顧身麼?

阿文無疑是悲劇的源頭,通過對這個角色的刻畫,傳統中國家庭的父子矛盾伴隨著陰影陽光的交替,伴隨著時而舒緩時而緊張的音樂,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然,這部片子背後不只有父子之間關係探討,母子、兄弟、社會教化都包含在其中,真實又深刻,值得一看。文/無端

相關焦點

  • 《陽光普照》:關於父親的隱喻
    鍾孟宏在《陽光普照》之前的四部劇情片《停車》《第四張畫》《失魂》《一路順風》,看上去偏於冷鷙陰晦,與這部「陽光普照」影片拉開了距離。這個接近結尾的重場戲被安排在陽光普照、綠意盎然的陽明山擎天崗之上。阿文殺人事件的道德窒息和黑暗陰影將在夫妻未來的人生中揮之不去。第一個段落裡,菜頭在阿和的唆使下,衝動之中砍掉了另一個男孩的手掌,兩人均被判刑,視同壞孩子。第三個段落裡,阿文殺死出獄後的菜頭,以阻止壞孩子接近「改邪歸正」的阿和。
  • 《陽光普照》:破敗的家庭陰影下,沒有一個人能夠被救贖
    或許導演是背負了三年前《一路順風》的金馬失利,想藉由《陽光普照》帶出更穩重的步伐和口吻與觀眾重逢。這次觀眾看到的是對個體、家庭關係的赤裸隱喻。這次鍾孟宏的《陽光普照》,從悲劇日常進入,將觀眾漸漸推進冰冷絕望,比《一路順風》的暗流湧動更讓人細思極恐。
  • 電影《陽光普照》:每一位孩子要接受公平的對待,隱喻令人深思!
    ——《陽光普照》前些天,小姨媽看了19年金馬獎的最佳影片《陽光普照》,這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壓抑又悽厲,講述的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故事。阿豪(許光漢飾)是家裡的大兒子,學習好,性格好,外形長得好,從小被父母尤其是父親給予了厚愛。
  • 不要被《陽光普照》的名字所騙,其實講述的是一個家庭的悲情故事
    《陽光普照》獲得的獎項不要被《陽光普照》這個陽光滿滿的名字所騙,其實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家庭的悲情故事鏡頭一轉,轉向了大兒子阿豪,阿豪品學兼優,就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長的也是陽光帥氣。由於去年高三沒有考上自己想去的醫學院,今年在復讀學校複習。一天在學校食堂吃飯,同學曉真前來搭訕,一來二回,關係熟悉之後。阿豪送曉真去公車站,在等公車257路的時候,阿豪給曉真講了一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 《陽光普照》並非最好天氣,我們要從積極生活,回歸「沉思生活」
    陽光和煦,晴空萬裡,這也許是大眾對於天氣最棒的稱讚,然而物極必反,被陽光照耀的大地若是缺少了影子的庇護必會造成浩劫性的災難。《陽光普照》以光與影為隱喻,展開了一個關於積極生活及否定性的辯證,阿豪的死敲響了當代社會過度積極所造成的神經衰弱及迷失自我的警鐘,我們若是不斷在這種過度積極、缺乏否定的社會上運作著必會面對能源耗盡(自我心理或生理上)的未來。
  • 「一個兒子」|《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是一部以家庭敘事為外殼的片子,自然離不開對對親子關係的討論。《陽光普照》圍繞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與重組,圍繞少年的成熟與和父親的和解、父親身份的責任與擔當展開。這種挫敗感伴隨著喪子之痛,深深擊敗了這個父親。爸媽也都不清楚,從小就瘦弱的阿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了一個叛逆的孩子,不知道他什麼時候開始不喜歡上學,開始欺負別人,直到進入少管所,父親心中一直判定阿和是自己教育的失敗。
  • 《陽光普照》——一個優秀、光芒萬丈的孩子,為何選擇自殺?
    「你覺得,世界上最公平的是什麼?」我覺得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可阿豪說:「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阿豪是家裡的老大,有個弟弟阿和。媽媽琴姐是美容師,爸爸阿文是駕校教練。
  • 《陽光普照》:犯罪、自殺、甚至殺人,只換來一個人的覺醒
    《陽光普照》是金馬獎大贏家,長達2個半小時的作品,讓劉若英花一周時間才走出心痛。它講述一個平凡家庭,經歷了犯罪、死亡、甚至殺人,才換來家庭的救贖,迎來「陽光普照」。《陽光普照》不是什麼勵志片,它只是真實地描繪生活的殘酷,引起的共鳴卻是如此強烈。
  • 《陽光普照》:現在就真的只剩下一個兒子了
    好的電影,你可能說不上哪裡好,但一定會受到感染,並帶來心靈上的觸動。當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幾乎包攬各種國際大獎的《寄生蟲》時,我們是否也願意花些時間關注國內那些反映人生的電影呢?現如今,令人擔憂的不是中國拍不出好電影,而是好的電影囿於市場趨勢,無人問津。
  • 《陽光普照》:「你知道嗎?這一次,我真的只有一個兒子了」
    阿豪在公交站臺跟郭曉貞講了一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司馬光跟一群小夥伴在玩捉迷藏,當司馬光把所有藏好的小夥伴都找到時,司馬光卻一直堅信還有一個人沒有找到,於是他們幾個人就一直找,到了一個大水缸面前,司馬光說沒找到的那個人就藏在裡面,於是司馬光把砸缸了,藏在裡面的那個人就是司馬光自己。」
  • 《陽光普照》在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是太陽
    在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是太陽。不管緯度如何,一年中每個地方都有一半的白天時間和一半的黑暗時間。幾天前,我們去了動物園。太陽太強了,所有的動物都受不了太陽。他們想找個影子藏起來。我有一種模糊的感覺。我也希望像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隱藏。
  • 司馬光隱忍十七年,只為殺掉這個弱女子,什麼仇什麼怨?
    司馬光隱忍十七年,只為殺掉這個弱女子,什麼仇什麼怨? 提到司馬光,人們最先想起來的就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的確,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就能看出來,司馬光不但頭腦精明,下手還非常果斷。然而除此之外,人們對於司馬光這個人卻是知之甚少。
  • 韓國電影《寄生蟲》中的那些隱喻,你看懂了嗎?
    可笑的是,父親金基澤先為兒子驕傲後,兒子才這樣回答!這個荒唐的回答,給了哥哥心理上無計劃的暗示,那便是有計劃,決定到富豪地下室殺了老寄生蟲誰又能想到計劃好的老寄生蟲在富豪聚餐時衝了出來,在富豪的聚會上狂洩殺戮著。此時的父親基澤,失去了本能反應,這就是無計劃的後果。
  • 馬末都:司馬光砸不了缸,宋人燒不出缸來!你聽過這個成語嗎?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足跌落在水裡,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水出,兒得活。此後京,洛之間畫意畫。當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七歲時,和一群小夥伴在院子裡玩耍時,有一個小孩爬到水缸上玩,結果卻失足跌落水缸,嚇得旁邊的小孩都跑了,只有司馬光急切地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把水缸砸壞,救出小孩。
  • 《進擊的巨人》:讓殘酷的射線真正變成能普照每個人的陽光
    我原本以為劇情是吉克被艾倫所感動選擇支持艾倫,結果觸網的網球又偏向了吉克,一切都是艾倫設下的局,艾主席竊竊私語誘導父親殺害弗雷達一家,又讓自己父親被自己吃掉,貼吧許多大神發現這張圖,真的細思恐極,艾倫才是真正的惡魔。艾倫接觸尤彌爾後看到的尤彌爾的記憶裡面說了,從第一代進巨開始所有的進巨都被艾倫洗腦了,他就類似代王,只不過是反向影響。
  • 寧靜的泳裝,陶虹的巧笑,姜文的隱喻,組成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相較於原著而言,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敘事結構和故事情節更加完整,也十分完美地運用了「隱喻」這個電影修辭,下面就從情節、人物和視聽語言三個方面來分別解讀。在電影裡,故事是事件發生的過程,是作品的內容;而情節則是對內容的敘述,是故事進展的因果關係。換而言之,在電影之中,隱喻可以直接從電影的情節結構發現,且其情節設置具有導演本人強烈的主觀性。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採取了單線敘事的結構。
  • 讓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新論)
    但中國人民的眼睛裡也決容不下沙子,「歷史就是歷史」,堅定捍衛著發展中日友好的底線。近年來,日本在歷史認識問題上也有了一定的進步。繼去年NHK電視臺播出《731部隊的真相》之後,今年5月,日本電視臺(NTV)又播出了《南京事件2:檢驗歷史修正主義》,多名日本老兵的證言和翔實的一手材料,還原了侵略戰爭慘劇,充分證實了當年日軍在南京犯下的罪行。
  • 真獅版《獅子王》大火:當你看懂了童話的殘酷,也就意味著長大
    後來等客人都走了,大伯回到家,爸爸和兄妹們抱作一團泣不成聲的時候,她才明白:「大人們只是在忍,只是在忙著大人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堅強來承擔年齡的重擔。」最初的我們根本體會不到獅王的焦慮,就像不到一定年齡,你永遠不會理解那個明明已經到了樓下,還要在車裡坐一會兒才回家的男人一樣。
  • 馬末都:司馬光砸不了缸,宋人燒不出缸來!專家:聽過這個成語嗎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七歲時,跟一群小夥伴在院子裡玩耍時,有個小孩爬到了大缸上玩耍,結果卻失足掉了進去,嚇得旁邊的小孩都跑了,只有司馬光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塊大石頭,將缸砸壞救出了小孩。「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但馬未都卻跳出來說「司馬光砸不了缸,因為宋人燒不出大缸!」
  • 出發總是美麗的,尤其是在一個陽光普照的清晨上路
    出發總是美麗的,尤其是在一個陽光普照的清晨上路一、最痛苦的一種再見是從未說出口,但心裡卻清楚,一切都已結束。二、跟你說了無數次再見,希望這一次是最後一次。三、我不喜歡你了,只是還習慣在人群中找的你身影,習慣看著你的背影發呆,習慣跟別人問你的近況。四、我們都很好,只是時間不湊巧,餘生各自安好。五、該走的人不會留,該留的人不會走。六、若他愛你,不必討好;不愛你,更加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