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載: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七歲時,跟一群小夥伴在院子裡玩耍時,有個小孩爬到了大缸上玩耍,結果卻失足掉了進去,嚇得旁邊的小孩都跑了,只有司馬光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塊大石頭,將缸砸壞救出了小孩。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但馬未都卻跳出來說「司馬光砸不了缸,因為宋人燒不出大缸!」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發表看法,究竟是馬末都對宋朝了解得不夠透徹,還是真有這麼一回事?
馬未都於1955年出生在北京,祖籍山東榮成市,其母的祖輩屬於利津鹽商,雖然馬末都的曾祖父是吃著百家飯長大,但憑著勤奮闖出了自己的名堂,後來也是攢下了六條船。
而馬末都的父親在民國時期讀過書,後來成了一名老師,又穿上過軍裝打過仗。不過父母親很少與馬末都談及以前的事情,但馬末都出生於思想開明的家庭,父母親的品性對馬末都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馬末都並不是個拘泥於傳統的人,他似乎慣於打破常規,早些年也下過鄉、插過隊,回城後當了幾年工具機銑工,上世紀80年代,25歲的馬末都開始文學創作,小說《今夜月兒圓》發表後,馬末都就被調為了《青年文學》的編輯。
此外,馬末都也是從1980年起開始收藏我國古代器物,到九十年代時,馬未都的收藏已成規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從九十年代到現今,馬未都也出版了許多部有關於收藏的著作。
《馬說陶瓷》還被許多讀者視為傳統文化的啟蒙讀物,在1996年,馬未都創辦了我國第一家私立的博物館——觀復博物館,其中收藏了不少我國古代藝術品。
現今央視頻道開播的講座式欄目《百家講壇》,頗受觀眾的喜愛,該欄目的題材涉及到了中國歷史與文化,具有科普歷史知識及深入點評講解的作用,讓許多觀眾記憶猶新。
馬末都於2008年起做客於《百家講壇》,也讓大家印象深刻,不難看出他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不過馬末都講出「宋人燒不出大缸」這話,還是頗受爭論,眾所周知,宋代經濟發展迅速,並且宋代是我國瓷器的鼎盛時期,未必燒不出大缸。
其次,《宋史》中記載:「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缸是盛東西的器物,有陶、瓷、搪瓷、玻璃等各種質料,翁便是一種盛東西的陶器,翁是缸的一類。
最後,有一名專家更用了一個成語反駁,即「請君入甕」。唐高宗年間進士及第的張鷟在《朝野僉載·周興》中記載道:
「唐秋官侍郎與來俊臣對推事。俊臣別奉進止鞫興,興不之知也。及同食,謂興曰:「囚多不肯承,若為作法?」興曰:「甚易也。取大甕,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處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甕,以火圍之,起謂興曰:「有內狀勘老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恐叩頭,鹹即款伏。」
武則天年間重用酷吏,周興曾頗受武則天的喜愛,其年少時學習過律法,在河陽當縣令時曾受到過唐高宗的稱讚,但由於沒有通過科舉考試,而未能被提拔。
後來武則天得勢,周興因積極參與告密行動,而被提拔為秋官侍郎,但據說有數千人因周興的告密而死,周興成武則天重用的酷吏後,發明了「定百脈」、「喘不得」等種種駭人聽聞的酷刑。
周興陷害朝臣幹得特別順,並且他特別會看武則天的眼色,只要是武則天不喜歡的臣子,周興便隨意拉出一條罪行,將朝臣逮捕入獄,但凡進了周興的獄所,就算無罪,都會變得有罪,難有人能活下來。
不過酷吏作惡太多,任其繼續下去,必然會殃及武則天,691年,酷吏丘神勣被人告發造反,因此被處死,而周興也被人告發與丘神勣同謀,武則天便讓酷吏來俊臣去審問。
周興與來俊臣一丘之貉,周興不知其意,當來俊臣問及:「囚犯如果硬是不認罪,該怎麼辦才好?」周興笑著說:「把犯人放到甕裡,四周燃起炭火,就可以了。」
來俊臣便照著周興的意思,讓周興招認了。
由此可見,能裝人的甕早在唐朝年間就已經出現了,馬末都說出「宋人燒不出大缸」還是有失偏頗。
不過古人在講述一件事情時,確實有誇大其意的現象,史料記載的「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司馬光七歲時就已經像成年人一樣穩重,聽完老師和家人講解的《左氏春秋》後,便已經明白了這本書的意思,後來讀書更是達到了忘記饑渴、冷暖的境界。
這些都是誇張修辭,意在突出司馬光天賦異稟,比同齡人要沉穩許多,並且喜愛看書,不過司馬光畢竟是個孩子,與成人還是有所不同,並且饑渴、冷暖等感受都是人類正常的感官,如果真感受不到饑渴、冷暖,這人就得需要看醫生了。
當然也有人說,司馬光七歲時不一定能砸壞大缸,這口大缸可能已經有些年頭,所以被棄用堆放在院子裡,沒成想有小孩上去玩,裡面又有水,而司馬光抬起石頭使勁一砸,缸就被砸出了一個大口。
而司馬光「神童」一名也因此事遠近聞名,司馬光歷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小編為大家申請了最低價,現價58.8元,點下連結即可購買。
但司馬光去世後,卻遭遇了被宋哲宗奪諡、砸碑,甚至差點被鞭屍的事情,不過宋高宗年間,司馬光卻又是配享哲宗廟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