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襲而藏
這句成語見於太平御覽引《闞子》:宋人得燕石,「華匱十重,緹巾十襲」而藏。古代時,宋國有個愚人得了塊光潔如玉的石頭(因產於燕山,故名燕石)。他以為這是塊寶玉,便小心翼翼地加以收藏,並且告訴了鄰裡鄉親。鄉親們來到這個愚人家裡,請求欣賞這塊寶石。只見這個愚人穿戴整齊,非常莊重地拿出只一大箱子,打開後又從箱子裡面拿出一隻箱子,這樣一隻套一隻,竟套了十隻箱子。在最裡層的第十隻箱子裡,取出一個小包裹,也是一層一層的,共包了十層最後才露出了那塊燕石。大家看見是塊普通的石頭,一陣鬨笑,隨即散去。
愚人見大家「不識貨」,很生氣,又小心認真地把這塊石頭當作寶貝收藏了起來。根據這個故事,後人引伸出了「什襲而藏這句成語,容珍重地把物品收藏起來。什襲:即十襲,把物品一層層包起來。例句:這是一幅宋代字畫,你要什襲而藏,不可丟失。
不得要領
這句成語是由記·大宛列傳》中「騫(張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一語引伸來的。西漢時,在現在的新疆天山以南有一個大國叫月氏(zhī)。月氏被匈奴的冒頓(mó dú末讀)單于打敗以後,只好遠遠地往西逃跑。他們痛恨匈奴,時刻都想報仇雪恨,但由於無幫助,自己勢單力薄,只好暫時忍氣吞聲。
漢武帝從投降漢朝的匈奴人那裡聽到這些消息以後,想派人前去聯絡月氏,以便夾擊匈奴。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博望侯張騫奉武帝之命出使月氏。從西漢到月氏必須經過匈奴。張騫一行路經匈奴時被匈奴扣留,這一扣便是十一年。他在匈奴娶了妻子,生了兒女。張騫等人雖然身在匈奴,但一直未忘武帝交給自己的任務。後來,他們逃出了匈奴,繼續往西尋找月氏。再說月氏王被匈奴人殺死以後,又立太子為王。新王帶領著自己的人馬往西進攻大夏,佔領了大部分土地。因為大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月氏人得到這塊土地以後很滿意,建了一個大月氏國。他們向匈奴人報仇的念頭已經隨著日月的流逝逐漸淡薄了。等到張騫到來之後,和他們談起夾擊匈奴的事,他們竟不大感興趣,言談話語也不得要領。張騫在月氏住了一年多,還是無法聯合月氏去攻打匈奴,只好返回漢朝。
「不得要領」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沒有掌握住事物的要點或關鍵。要:古「腰」字;領:衣領。舊時長衣服提起腰和領,襟袖自然平貼,所以用「要領」比喻事物的關鍵。例句:由於他學習不得要領,所以英語水平一直提高不快。
不舞之鶴
這句成語出自西晉大臣羊祜養鶴的一段故事。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有記載。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東費縣西南)人。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後,羊祜以尚書左僕射都督荊州諸軍事,出鎮襄陽。在鎮十年,他屢請出兵滅吳,未能實現,公元278年,羊祜病死,臨死前,他舉杜預自代據《世說新語》記載:羊祜曾養過一隻仙鶴,這隻鶴會舞蹈,經常以此向人耀。有一次,不少人在羊祜家裡做客。要求羊讓這隻鶴表演一下,但此鶴卻一直不肯起舞。
「不舞之鶴」這句成語有兩種用法,一是譏嘲人無能,是用以自謙。例句1:今晚本想能看上一場精釆的歌舞表演,誰知碰上了幾個「不舞之鶴」,真掃興。例句2:什麼新星新秀,我不過是一隻不舞之鶴,離黨和人民的要求還差得遠呢!
鬥粟尺布
這句成語見於《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民有作歌歌淮商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西漢時,高祖劉邦的六子劉長少年喪母。呂后遵照劉邦的旨意,收養了劉長。淮南王英布因舉兵叛亂,兵敗被殺以後,劉長被封為淮南王。劉長依仗自己皇子的地位,異常驕橫。孝文帝即位以後,他更是有恃無恐,驕蹇數不奉法。做為兄長的孝文帝對他也十分放縱。因為他和闢陽侯審食其有宿怨,以鐵椎殺之,孝帝寬赦不予治罪,使其更加驕橫不法。劉長不遵守朝廷的法令,在淮南為所欲為。他亂殺無辜,亂送爵位,把自己的馬裝飾得跟皇帝的一樣。後來,竟派人南約閩越,北結匈奴,準備起兵謀反。
劉長謀反的事敗露以後,幫著他謀反的人,殺頭的殺頭,捕的被捕,劉長也被帶到了長安。孝文帝免了他的死罪,除了他的王號,遣往蜀地。在遣送途中,劉長絕食自殺。當時,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孝文帝逼死了自己的親弟弟,便編了一首歌謠說:一尺布,還可以縫,一鬥粟,還可以舂,兄弟二人竟不能相容。根據這首民謠,後人引伸出「鬥粟尺布」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兄弟不和。例句:他們兄弟二人鬥粟尺布,分家單過是必然的事情。
不堪回首
這句成語見於《南唐二主詞·李煜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是五代時南唐的最末一個皇帝(在成語故事「流水花春去也」中有介紹,史稱李後主。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滅掉,李煜被俘。亡國後,李煜被押到東京(今河南洛陽),受到百般侮辱,更加懷念過去的帝王生活。懷著這樣時心情,他寫了《虞美人》這首詞,原文是: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的大意是說:春花秋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過去歡樂的宮廷生活已經逝去。昨夜在小樓上聽到窗外又颳起東風,在皎潔的月光下,回想起了可愛的故國,這種精神上的痛苦真是難以忍受。華麗的宮殿應該還存在吧,只是紅潤的容顏變得蒼白、憔悴了。問君到底有多少哀愁?這哀愁像一江春水,滾滾流向東方,日夜不息。「不堪回首」這句成語,原多用以表達沒落階級回憶過去時感到今不如昔的那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後泛用以表示不忍再去回憶過去的慘痛經歷或情景。例句:一講起舊社會那些不堪回首的苦難經歷,他就揪心似的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