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走訪「標尺」:群眾微笑是最好評價
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心與心溝通,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連心富民、聯企強市」大走訪活動開展半年多來,當初的承諾通過大走訪的過硬成果,正轉化為群眾、企業的幸福笑容。
「老百姓最講求實惠。少承諾,多幹事,群眾、企業就會把你當作自家人。」昨天,市委大走訪辦負責人一語道出了不少單位、部門大走訪順利推進的「秘訣」。「秘訣」其實並不神秘,這正是大走訪「問題導向」的要求。今年3月以來,全市各地各部門的黨員幹部聚焦群眾企業最關注、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在政策落實上動真格,在破解難題上見真招,真正幫助群眾、企業排憂解難,贏得了基層的一致點讚。
不是形式主義,不是刮一陣風,大走訪是真走訪。看!群眾的微笑、企業的滿意度,已澎湃起深入推進「連心富民、聯企強市」大走訪的強勁動力。
坐在同一條板凳上,精準解決基層的「堵點」「痛點」
「只有走到群眾身邊去,和老百姓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能真正了解民情民意,從而更為精準地解決問題。」面對記者,錫東新城商務區建設局的袁廷朋道出了肺腑之言。
盛源北路一段120米長的「卡脖子路」,就是讓周邊居民苦不堪言的一個「堵點」。山韻佳苑小區住戶陸洪毅介紹,盛源北路往南接上錫滬路,往北連通錫東新城最大安置房小區之一的山韻佳苑,這幾年隨著小區入住人口的增多,來往的車流量越來越大。但是由於歷史原因,盛源北路自鎮北路向北的100多米是一片民宅,南北來往的車輛只能從吼山浜西側一條三四米寬的村道上經過。「老路僅容得下一輛車子通過,我去高新區的企業上班或送兒子上幼兒園,都要經過此地,遇到對面來車,只能後退避讓,如果自己後面也有車子,那正是進退兩難了。」小陸苦笑著說。
袁廷朋說,在3月初開始的進村入戶大走訪中,只要是山韻佳苑的小區住戶,都不約而同提到了盛源北路往北走的這個「堵點」。民有所呼,必有所應。商務區加快了盛源北路拓寬的施工步伐,至4月底,便打通了這段「卡脖子路」。如今,雙向四車道的盛源北路向北可接上無錫東大門最美景觀大道的膠陽路,不光便利了周邊小區居民的出行,還將有效分流新錫路高架北延年內開工後查橋人民路的擁堵車流。
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難,歷來是制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痛點」。「不用抵押擔保,就能從工商銀行貸到500萬元信用貸款,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宜興市天石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鄒益東說,多虧了無錫銀監分局的「大走訪」,將「銀企對接」服務直接送到官林鎮,解決了企業融資難題。
「企業的苦惱,反映的是銀行和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無錫銀監分局局長戴玉明與同事們在走訪中發現,雖然不少銀行針對小微企業推出了各式各樣的信貸產品,但往往由於企業不了解這些金融服務政策,使其未能發揮最大效用。通過「大走訪」,一場場「走鄉鎮、入園區」的銀企對接活動全面鋪開,力求把服務送到最基層。
5月31日,宜興官林鎮舉辦了一場小微企業融資項目籤約會。會上,94家企業與25家銀行成功對接,意向授信8.43億元。這也是無錫銀監分局繼實現「銀企對接」活動在我市縣、區級層面「全覆蓋」後,首次來到小微企業集中的重點鄉鎮送服務。
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能拉近心與心的距離。今年夏天,在無錫中關村科技創新園、傳感網國際創新園、天安智慧城等企業集中的園區,都能看到黨員幹部們大走訪的身影。「每個月末,我們還要跟蹤統計貸款投放落實率。」在戴玉明看來,大走訪不僅要走得近、訪得深,更要做得好、做得實,才能真正為企業解憂,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動真格解難題,多做雪中送炭的事,用溫度暖群眾的心
大走訪,是發現問題的大走訪,是動真格、解難題的真走訪。一個個突出的民生「短板」,在走訪中補齊,換來的是群眾滿意的微笑和企業充分的肯定。
5月21日,江陰周莊鎮長南村71歲老人孔鳳年的市民卡上打進了一筆錢——31460元,這是他今年5月住院後獲得的醫療補償費。「真是雪中送炭啊。」孔老伯說,這筆補助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無關,是通過參加村級醫療互助「福村寶」後獲得的一筆額外補償。孔老伯這次住院開刀,看的是風溼性心臟病,一共花了14萬元。「幸好『新農合』報了5萬,『福村寶』又報了3萬多,不然壓力更大。」
孔鳳年的經歷在長南村並非個案。村級醫療互助的落地,為困難村民再築了一道「醫保防線」。
原來,在大走訪中,周莊鎮黨員幹部們揪心地發現,因病致貧已成為困擾民生改善的突出問題。以長南村為例,全村8756名村民,有300多人患有重病,25戶村民因病致貧。為此,鎮裡決定在長南村等試點開展村級醫療互助,減輕重大疾病患者看病負擔。村民自願加入「福村寶」,「參保」費用是一年100元,其中個人出30元,村集體出70元。周莊鎮有關負責人介紹,全鎮已有4個村試點推行「福村寶」,今後將在更多村莊推開。
一個個生動事例顯示,大走訪啃下的都是「硬骨頭」,黨員幹部們用問題的切實解決,溫暖了群眾和企業的心。
這幾年無錫的空氣品質改善明顯,然而大氣指標中的PM2.5降下來了,臭氧卻有所上升。環保局在針對企業的大走訪中,著力治理生成臭氧的揮發性有機物。提起市環保局邀請專家來企業指導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江蘇申乾食品包裝有限公司環保部負責人朱國忠連連稱讚:「多虧了專家幫忙,讓企業治理廢氣不用再走彎路!」
雖然企業之前購置了100多萬元的設備來處理廢氣,但效果一直不佳,為此環保部門多次上門要求整改,企業也是一籌莫展。朱國忠說:「這次,專家來了兩趟,就搭準了脈搏——採用催化焚燒的處理工藝,徹底消除揮發性有機物。這比原先用的活性炭吸附方法有效得多。」按專家的建議,目前整改方案已經完成,企業準備花1000多萬元購置新的廢氣處置設施,「爭取一步到位,11月前通過環保部門驗收。」
結「對子」攀「親戚」,「常走訪」架起黨群「連心橋」
一座曾經的危橋,讓大走訪的部門和社區居民們攀成了交情不淺的親戚。
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的鄧周橋,連接梁溪區、新吳區的四個街道,但年久失修,橋墩下沉,欄杆脫落。今年春天,市安監局、市政產業集團來上馬墩街道大走訪時,將鄧周橋重建工程列入援助事項,兩個月後,一座新橋已橫跨於塔影河上。
如今的鄧周橋上,塑膠的橋面、大理石的橋墩護欄煥然一新,兩端設有曲形欄杆,北端上方還安裝了識別人臉的探頭,守護小區安全。上馬墩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人感慨地說,解決這座危橋問題,真心要感謝「結對」的市安監局和市政產業集團,兩個單位不僅出資,而且提供專業指導,修橋過程中還前來參與監督,確保工程質量。塔影二村68號的周泉生老人表示,橋修好後,自己去學前東路上乘公交車方便了,晚上散步也可以轉個大圈了,「這樣的大走訪,我俚贊成」。
從援建一座橋開始,大走訪的步履與民心貼得更近。今年是上馬墩街道老新村改造的第五個年頭,在塔影二村,有不少路面已嚴重破損,老人走路一不留神就要跌跟鬥。得知民生需求後,市政產業集團的幫扶迅速跟上。塔二社區負責人介紹說:「小區40多米長4米寬的路面,市政工人足足忙了4、5天,工程做得扎紮實實,圍觀居民看了直豎大拇指。」
架起黨群「連心橋」,還在于堅持把大走訪變成「常走訪」,通過積極構建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的工作機制,出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性成果,讓基層從大走訪中得到更多實惠。
產業強市是無錫發展的主旋律,相關職能部門在大走訪中將服務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作為助力產業強市的重要抓手。半年來,無錫海關的黨員幹部們多次組隊赴村田電子、捷普、久保田、聯茂電子等企業現場辦公,解決企業在跨關區貨物流轉中時間長、手續多等難題,以務實舉措,贏得了企業點讚。
作為高新區綜保區內的一家日資企業,村田電子向前來大走訪的無錫海關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公司產品除直接出口外,還經常要銷往在重慶、成都等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綜保區內的企業。這意味著,企業每運一趟貨物,就相當於要出一次關,再進一次關。按傳統的轉關運輸監管模式,都要實行『逐票報關+轉關運輸』,不僅手續不夠簡便,物流和時間成本也較高,希望通關手續能更便捷些。」得悉企業需求,無錫海關黨員幹部隨即上門調研、現場辦公,最終為公司量身定製了「無錫與重慶、成都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間保稅貨物新的流轉監管模式」,並對村田公司開展了業務培訓。
「如今運用新模式,無錫往重慶、成都綜保區運貨物,無論多少次數,每月只要集中辦理一次出關、入關手續。一個月僅節約物流成本就達7000多元。」採訪中,村田電子業務部物流科負責人屢屢提到,「對企業來說,時間就是效益。」
腳下沾染了多少泥土,心裡就沉澱著多少真情。踏著大走訪的密集步點,把問題收上來,把服務送下去,我市的黨員幹部們正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成效,不斷提升著群眾、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星光 王怡荻)
(責編:陳天源、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