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纖維的興奮傳導特點是什麼?

2020-12-01 鄧其友
三叉神經

神經傳導的本質是神經纖維運動電位的傳導。痛覺感受器的細胞膜收到刺激,神經末梢對Na+通透性增加,內流使膜電位去極化產生感受器電位。隨著刺激強度的增加,感受器電位達到一定幅度,即轉變為動作電位,引起神經衝動。神經元具有感應性和傳導性雙重特點。神經元的樹突具有感應性,可以接受刺激,傳向胞體;軸突可以將匯集和調整後的信息傳向鄰近或後繼的神經元。所以,神經纖維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完整性是興奮衝動傳導的基礎。一般而言,神經纖維的興奮衝動傳導的基礎。一般而言,神經纖維的興奮性傳導具有下列特點:

1.神經纖維興奮性傳導的絕緣性

當一個神經纖維收到刺激產生興奮時,該神經纖維傳導的衝動僅在其自身內傳導,而不會波及同一神經幹內相鄰的神經纖維;多個神經纖維的同時傳導,神經纖維之間也不會產生幹擾。這說明神經纖維在生理功能上是相對獨立的,即神經纖維具有絕緣的特性。這種特性與神經纖維髓鞘上含有的高阻抗脂類物質有關。神經纖維興奮性傳導的絕緣性保證了神經傳導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2.神經纖維興奮性傳導的雙相性

神經纖維的某一點受到刺激,產生興奮,神經衝動沿此點向神經纖維兩端傳導,也可向分支傳導,直至神經纖維的終點或受阻部分。在體內特點環境下,神經纖維興奮性可沿單一方向傳導,即感覺神經纖維將神經衝動由外周傳至中樞,運動神經纖維將神經衝動由中樞傳至外周,在傳導過程中不會發生混亂。

3.神經纖維興奮性傳導的不衰減性

神經纖維受到刺激產生動作電位後神經衝動隨即向其他部位傳播。興奮性信號各自分開,不會相互影響,其強度。頻率不會因刺激的強度和傳播的距離而變化。神經纖維興奮性傳導的不衰減性說明動作電位傳播所需的能量來自神經本身,保證了神經調節可以有效進行。

4.神經纖維興奮性傳導的相對不疲勞性

研究證實,以每秒50-100次的電流連續刺激神經9-12小時,神經纖維仍可保持傳導能力,說明神經纖維具有興奮性傳導的相對不疲勞性。這種特性與動作電位發生中Na+、K+的擴散是與濃度梯度相關的被動擴散而不直接耗能有關。

5.神經纖維興奮性傳導的高速性

神經纖維興奮性傳導的速度與神經纖維的直徑、髓鞘的有無、神經纖維的絕對不應期以及種屬之間的差異有關。儘管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差距可達1-120m/s,但整體來說,興奮性衝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播還是相當快的。

相關焦點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基礎知識: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基礎知識: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2020甘肅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崗招聘考試正在緊張備考中,甘肅事業單位E類考試主要考察醫學基礎知識和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組成,部分事業單位還會考到
  • 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興奮的傳導
    在神經細胞的膜外,興奮傳導的方向與局部電流傳導的方向相反;在膜內興奮傳導的方向與局部電流傳導的方向相同。圖七 突觸的結構 2、興奮在神經元間傳遞的過程 當對神經纖維施加刺激,興奮以電信號的形式在神經元上傳導,當傳遞到軸突末端時,刺激鈣離子內流,使突觸小泡開始向突觸前膜移動,並且與前膜融合,以胞吐的形式把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組織液)中,神經遞質就會與突觸後模的特異性受體結合。
  • 四、神經纖維和神經
    四、神經纖維和神經   (一)神經纖維   神經纖維(nerve fiber)是由神經元的長軸突外包膠質細胞所組成。包裹中樞神經纖維軸突的膠質細胞是少突膠質細胞,包裹周圍神經纖維軸突的是施萬細胞。
  • 神經衝動傳導速度的測定
    神經幹受到有效刺激發生興奮後,產生的動作電位將以一定的速度沿神經傳導。對不同的神經纖維,其傳導興奮的速度也不同,一般來說直徑大、有髓的神經纖維比直徑小、無髓的神經纖維傳導速度快。蛙類的坐骨神經幹屬於混合型神經,其中直徑最粗的有髓神經為A類纖維,正常室溫下的傳導速度約為35~40m/s。
  • 神經纖維與感受器的分類
    第一種分類:Erlanger- Gasser分類法根據神經纖維傳導速度分類Herbert Spencer Gasser是Erlanger教授的學生,他們共同研究神經纖維的電學性能,應用示波器來放大所檢測的電流。通過這種方法測出不同的神經纖維是以不同的速度來傳導衝動,傳導的速度與纖維的粗細成正比。因他們共同發現單一神經纖維的功能高度分化,而共同獲得194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高中生物《神經衝動的產生和傳導》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局部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反。 (3)傳遞特點 單向傳遞: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到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其原因是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內,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於突觸後膜上。 突觸延擱:神經衝動在突觸處的傳遞要經過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因此比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要慢。
  • 神經纖維好比「電線」,出現剝脫該怎麼辦?
    神經內科門診信息 門診時間:周一至周日 9:00-17:00 人們常常用「靈光一閃」來形容思路的忽然開闊,而負責在人體中負責傳導神經衝動的「電線」,就是我們的神經纖維。
  • 什麼是神經纖維瘤病 神經纖維瘤病這樣治療
    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並不常見的疾病,很多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神經纖維瘤病這種疾病,神經纖維瘤病有許多人不了解,那麼請問什麼是神經纖維瘤病?神經纖維瘤病吃什麼?神經纖維瘤病治療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什麼是神經纖維瘤病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良性的周圍神經疾病,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 突觸傳遞的機理和特點
    (二)突觸傳遞的特點突觸傳遞由於要通過化學遞質的中介作用,因此具有不同於神經纖維傳導的特點。1.單向傳遞。由於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後作用於突觸後膜,所以興奮在突觸上的傳遞只能向一個方向進行,就是從突觸前神經末梢傳向突觸後神經元,而不能逆向傳遞。
  • 神經傳導通路
    腦和脊髓的傳導通路感覺傳導通路的共同特點:1.從感受器至感覺中樞一般都經三級神經元傳入。2.左右交叉管理,一般在第二級神經元以上發生交叉,即第二級神經元發出的神經纖維發生交叉。>第1級神經元:脊神經節第2級神經元:脊髓灰質后角(交叉後上行,形成脊髓丘腦束(脊髓丘腦側束傳導痛溫覺,脊髓丘腦前束傳導粗觸覺和壓覺))第3級神經元:背側丘腦腹後外側核(發出丘腦中央輻射,經內囊後肢)中樞:中央後回上部和中央旁小葉的後部
  • 【知識拓展】膜電位的產生和傳導常見誤區辨析
    需要注意的是,靜息電位並不是EK和ENa簡單的代數和,在槍烏賊巨大神經纖維中,實際測得的膜電位為「-77 mV」,只比Nernst公式計算的EK理論值「-90mV」略小,而遠遠偏離Na+ 的平衡電位「+60mV」,其原因是在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K+ 的通透性是Na+的50~75倍,由於膜對K+的通透性遠遠大於對Na+ 的通透性,故EK在決定靜息電位時的權重遠大於 ENa的權重,靜息電位就非常接近於EK
  • 神經系統的運作——信息的神經傳導路徑
    所謂神經傳導就是動作電位沿神經纖維的順序發生。神經纖維某一點受到刺激,如果這個刺激的強度是足夠的,這個點對刺激的應答是極性發生變化:Na+流入,K+流出,原來是正電性的膜表面,現在變成了負電性。這就使它和它的左右鄰(正電性)之間都出現了電位差。於是左右鄰的膜也都發生透性變化,也都個上述過程一樣地發生動作電位。如此一步一步的連鎖反應而出現了動作電位的順序傳播,這就是神經衝動的傳導。
  • 圖文詳解心傳導系統:竇房結、結間束、房室結、房室束
    按其含神經遞質的不同,竇房結主要有腎上腺能神經纖維和膽鹼能神經纖維分布,並有肽能神經纖維。肽能神經纖維主要分泌神經肽Y,並分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P物質、血管活性腸肽和神經營養肽等。竇房結區的神經纖維分布密度明顯高於周圍工作心肌區。
  • 終於找到了:圖文詳解心傳導系統:竇房結、結間束、房室結、房室束
    按其含神經遞質的不同,竇房結主要有腎上腺能神經纖維和膽鹼能神經纖維分布,並有肽能神經纖維。肽能神經纖維主要分泌神經肽Y,並分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P物質、血管活性腸肽和神經營養肽等。竇房結區的神經纖維分布密度明顯高於周圍工作心肌區。
  • 手碰到物體就有感覺,神經傳導速度也是光速嗎?不同神經速度不同
    然而僅僅6年之後,他的學生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就運用簡單的儀器設備巧妙而準確地測定出神經傳導衝動的速度,結果發現神經傳導衝動的速度並不很快,比如蛙坐骨神經傳導衝動速度的平均值為27.25米每秒,可以說比光速和電流的速度慢多了,還不到光速的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