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補」腦?科學家發現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重塑神經功能

2020-11-26 騰訊網

像女媧補天般「補」腦?解放日報 上觀新聞記者獲悉,由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陳躍軍研究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熊曼研究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張素春研究組合作發現,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特異性修復大腦中受損神經環路,重塑神經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行為學障礙。2020年9月22日,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細胞幹細胞》上。

神經元是大腦的基本功能單元,我們腦內有上千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神經元之間形成複雜而精確的網絡連接(神經環路),是我們感知、思考和行為的基礎。很多神經系統疾病,包括中風、腦外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和阿爾茲海默病等),都會導致腦內神經元的丟失和神經連接的破壞,進而產生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比如偏癱、運動遲緩、肌肉僵直、學習記憶能力受損等。然而包括人在內的成年哺乳動物大腦神經再生能力十分有限,對於這些神經元丟失導致神經連接破壞和神經功能受損的疾病,臨床上一直缺乏有效治療措施。

通過腦內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替代腦內丟失的神經細胞的功能(幹細胞治療),是潛在的治療措施之一。在成年疾病腦環境中,移植的神經細胞能否長出神經纖維,進而修復受損的神經環路仍然不清楚。更重要的是,這種修復作用是移植細胞隨機整合的結果還是特異性的修復?這些都是神經系統疾病幹細胞治療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團隊成員以帕金森氏病為模型,研究了成年腦內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修復受損神經環路的可行性和機制。帕金森氏病是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等為主要表現的全球第二大神經退行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大腦黑質腦區的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丟失。團隊成員把遺傳學標記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移植到帕金森氏病模型鼠受損的黑質腦區,結果發現,黑質腦區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長出大量神經纖維,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表現出和內源小鼠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相似的電生理特性,接受相似的神經遞質調控。這說明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腦內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特異性的修復和重建了受損的黑質-紋狀體神經連接,並且其結構和功能與內源神經連接高度一致。

該研究提示成年腦內受損的神經連接可以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實現結構和功能上的修復,重塑神經功能。同時該研究也發現,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對環路的修復作用是不同的,提示對於不同類型神經元丟失造成的神經系統疾病,需要有針對性移植特定的神經細胞進行環路修復和治療。這些發現為腦損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論基礎。

如今,人腦內主要的神經細胞類型已可以通過幹細胞神經分化技術在體外高效獲得,幹細胞技術的發展將為很多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相關焦點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重塑了「帕金森小鼠」
    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陳躍軍研究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熊曼研究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張素春研究組合作發現,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特異性修復大腦中受損神經環路,重塑神經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行為學障礙。2020年9月22日,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細胞幹細胞》上。神經元是大腦的基本功能單元。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修復大腦受損的神經環路
    2020年9月22日,《Cell Stem Cell》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元修復環路重塑神經功能》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解析帕金森病模型鼠腦內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重構的神經環路,發現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以特異性修復成年腦內受損的黑質-紋狀體環路
  • Cell Stem Cell: 人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元修復環路,重塑神經功能
    圖註:女媧補天,寓意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特異性修復大腦中受損神經環路,重塑神經功能 。然而包括人在內的成年哺乳動物大腦神經再生能力十分有限,對於這些神經元丟失導致神經連接破壞和神經功能受損的疾病,臨床上缺乏有效治療措施。 通過腦內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替代腦內丟失的神經細胞的功能(幹細胞治療),是潛在的治療措施之一 。神經系統疾病幹細胞治療的關鍵是對受損神經環路的修復和功能重建。
  • 腦智卓越中心等在受損神經環路修復和功能重塑研究中獲進展
    9月22日,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人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元修復環路重塑神經功能》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解析帕金森病模型鼠腦內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重構的神經環路,發現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以特異性修復成年腦內受損的黑質-紋狀體環路,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行為學障礙。
  • 女媧補天—受損的成年腦神經環路可通過幹細胞進行修補以恢復功能
    通過腦內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替代腦內丟失的神經細胞的功能(幹細胞治療),是潛在的治療措施之一。神經系統疾病幹細胞治療的關鍵是對受損神經環路的修復和功能重建,然而我們腦內神經元之間精確的網絡連接是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其中涉及複雜的神經纖維生長導向的機制。在成年疾病腦環境中,移植的神經細胞是否能長出神經纖維,橋接「失聯」的上遊和下遊腦區,進而修復受損的神經環路仍不清楚。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腦出血後神經功能障礙最新研究進展
    研究表明,腦室內或靜脈移植間充質幹細胞後,幹細胞能自動遷徙到受傷的腦組織處並分化為神經元,同時還能通過旁分泌方式產生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otrophic factor,BDNF)等,以提高幹細胞的增殖、分化為神經元的能力,促進腦功能恢復,為幹預腦出血後神經功能障礙帶來新途徑。
  • 廣州醫生新發現: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腦梗死 受損運動功能得以恢復
    原標題:廣州醫生新發現: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腦梗死 受損運動功能得以恢復   據統計,我國現有腦梗死(腦卒中)患者7000萬人,每年新發腦卒中200萬人,約70%-80%的腦梗病人會造成身體殘疾。如何有效地治療腦梗死,讓腦部損傷的病人儘可能恢復機體功能,是醫學界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課題。
  • 我科學家新發現證明細胞移植或可治療「舞蹈病」
    經過5年多潛心研究,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青年教師馬麗香在長江學者、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素春指導下,發現來源於人胚胎幹細胞的GABA能神經細胞可以修復運動障礙,對治療人類亨廷頓病有重要意義。該成果3月16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上。
  • 快訊:幹細胞移植兩大機制治療缺血性腦梗塞前景廣闊
    因此,科學家們正在積極尋找簡單有效的幹預腦梗塞的方法。 幹細胞移植為幹預腦梗死帶來新希望 近年來,幹細胞移植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幹細胞具有許多優點,如來源廣泛,易於保存,無免疫排斥,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的潛力等。
  • ...治療 神經幹細胞 caspase-3 科學家 元兇 幹細胞 神經功能障礙...
    東方網9月13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為什麼腦卒中會引起神經功能障礙,並且醫學科學家至今沒有有效治療手段?昨天,復旦大學宣布,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腦科學研究院趙冰樵教授團隊,經3年多艱苦攻關,首次發現了阻礙腦卒中後神經幹細胞再生的「元兇」。目前該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著名學術期刊《幹細胞》雜誌上,引起世界醫學界關注。
  • 漸凍症神經功能的恢復依然未知,幹細胞是否可解?
    自1996年美國FDA批准利魯唑用於ALS以來,20多年超過50種藥物被研究開發,但均無進展,其神經功能的恢復依然是個未知數。幹細胞具有修復受損組織、新生血管和調節免疫的特點,臨床對ALS及相關神經變性疾病以幹細胞作為切入點的研究已取得了諸多成果。
  • 移植人幹細胞產生的多巴胺能神經元有望治療帕金森病
    通過仔細追蹤移植的幹細胞的命運,這些作者發現這些細胞的身份---在帕金森病中指的是產多巴胺神經元(即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也稱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決定了它們產生的連接和功能。隨著越來越多的方法利用幹細胞產生幾十種獨特的神經元,這項研究提示著神經幹細胞治療是一個現實的目標。
  • 人臍帶血來源iPSCs可分化出功能性中腦神經元
    pluripotent stem cell,hiPSCs)可作為一種年輕細胞來源分化出大量功能性的神經細胞包括多巴胺能神經細胞。 體細胞來源的iPSCs具有與人胚胎幹細胞相似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成神經元的能力,並且不涉及倫理問題。hiPSCs的使用為再生醫學或體外神經退行性疾病模型如帕金森症的治療提供巨大的希望。一直以來,廣泛使用的製備hiPSCs的細胞來源主要來自於成人個體。但成人來源存在這樣一個弊端,即隨著年齡的增加,遺傳突變會不斷的在成體來源的幹細胞或者體細胞中累積,從而導致老化和癌症的形成。
  • Sci Rep:幹細胞移植或可恢復機體的感覺功能
    2015年6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於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用於治療脊髓損傷的人類幹細胞療法或可促進機體某些感覺功能的恢復
  • 科學家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將成人星形膠質細胞轉變為神經細胞
    近年來,利用可滲透細胞、生物學效果可逆可微調的小分子化合物替代外源轉錄因子實現細胞命運的轉變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應用。之前該組已成功地利用特定的小分子化合物組合將小鼠成纖維細胞轉變為神經祖細胞、將人的成纖維細胞和小鼠的星形膠質細胞轉變為神經細胞。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體外懸浮培養的條件下,NSCs具有無限增殖的潛力,自我增殖形成克隆球,稱為神經球。無限增殖的特性實現了在體外可將NSCs擴增到移植所需要的細胞數量。NSCs具有良好的遷移功能和組織融合性,在損傷個體中,受病變部位神經源性信號的影響,移植的NSCs向病變部位遷移並分化為神經細胞;同時還分泌眾多不同類型的營養因子、細胞因子等,營養神經和調節免疫平衡,促進神經修復和再生。
  • 幹細胞療法不斷取得進展!
    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大腦中移植不同來源的幹細胞,可通過促進神經發生、血管生成、趨化作用和抗炎作用來促進缺血性損傷組織的修復。 全球範圍內,與幹細胞治療中風相關的臨床研究逐年增加。目前常用的2種主要策略為靜脈注射間充質幹細胞和神經幹細胞移植修復損傷。評估療效的多中心研究正在開展中。
  • 幹細胞移植:改善帕金森的新思路
    此外,還可伴隨焦慮、嗅覺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情感和記憶障礙等非運動症狀。 臨床主要通過藥物和手術來提高腦內紋狀體的DA水平來達到改善目的,但均只能短期緩解症狀且後期副作用大,另外,這些方式不能改善患者的情緒障礙、睡眠問題、痴呆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非運動症狀
  • 幹細胞移植技術有望根治帕金森病
    生物谷綜合:通過人工移植人類幹細胞,可以減輕患有帕金森病的猴子的病症。哈佛醫學院一研究小組的報告稱,幹細胞的作用不僅僅是取代那些發生病變的壞細胞,它還可能「勸說」大腦自我治療。此項研究使得幹細胞移植技術向著人體試驗又邁進了一大步。       帕金森病破壞神經細胞,使其不能產生多巴胺,從而導致人體運動和平衡系統發生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