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家這項研究讓神經幹細胞乖乖「修補大腦」!
由於血栓堵塞了腦部供血動脈,局部腦組織會缺血缺氧,病變壞死,神經元及神經膠質細胞死亡,導致神經信號無法傳導,患者就會出現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嚴重的直接導致死亡。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放射科主任沈君介紹,治療腦梗死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發病早期進行溶栓。
-
廣州醫生新發現: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腦梗死 受損運動功能得以恢復
原標題:廣州醫生新發現: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腦梗死 受損運動功能得以恢復 據統計,我國現有腦梗死(腦卒中)患者7000萬人,每年新發腦卒中200萬人,約70%-80%的腦梗病人會造成身體殘疾。如何有效地治療腦梗死,讓腦部損傷的病人儘可能恢復機體功能,是醫學界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課題。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藥物、手術等治療方式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神經再生的問題,近年來,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神經幹細胞(NSCs)成為研究的焦點,有望為SCI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現就NSCs移植在脊髓損傷治療中的應用做一綜述。
-
神經幹細胞近期最新進展!
這些研究人員先是觀察靜止性神經幹細胞的基因表達譜與那些對觸發新的神經元產生的外部信號作出反應的活化神經幹細胞(activated neural stem cell)的基因表達譜之間可能存在的差異。他們比較了當它們衰老時,它們如何作出改變。Leeman從來自年輕小鼠和老年小鼠的大腦中分離出幾種細胞群體進行研究,包括靜止性神經幹細胞、活化神經幹細胞和由活化神經幹細胞產生的神經祖細胞。
-
神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4期)
需要注意的是,在腦脊髓等所有神經組織中,不同的神經幹細胞類型產生的子代細胞種類不同,分布也不同。 神經幹細胞的治療機理是:(i)患病部位組織損傷後釋放各種趨化因子,可以吸引神經幹細胞聚集到損傷部位,並在局部微環境的作用下分化為不同種類的細胞,修復及補充損傷的神經細胞。
-
...巨大潛力|腦卒中|幹細胞|治療|功能|移植|研究|分析|神經|-健康界
腦卒中患者腦組織在短時間內缺血缺氧並壞死(或內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導致神經元減少,軸突連接中斷,局部產生活性氧自由基,影響腦組織損傷的自我修復,喪失局部腦功能和神經組織。2018-2019年,國家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中,《神經幹細胞腦內精準移植治療腦卒中的臨床研究》和《負載多種幹細胞和外泌體的可注射多功能微支架構建及其對缺血性卒中的修復研究》兩大項目通過審批。幹細胞在腦卒中臨床研究中已顯示出巨大潛力,對缺血性或出血性的腦卒中均有較優的臨床效果。
-
神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期)
3.Science:較遠處的大腦區域選擇性招募神經幹細胞doi:10.1126/science.aal3839新的神經元(白色)進入嗅球,即大腦中加工氣味信號的區域。圖片來自University of Basel, Biozentrum。神經幹細胞持續存在於成年哺乳動物大腦中,並且在一生當中產生新的神經元。
-
...Devel:科學家成功「喚醒」沉睡中的神經幹細胞 解鎖大腦的再生...
2019年5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人類機體擁有強大的癒合能力,但治療腦部疾病卻並非易事,神經元作為重要的大腦細胞,其再生能力往往有限,儘管如此,幹細胞卻是一種天然的支持形式,其是我們發育中胚胎所留下的重要遺蹟。
-
JBC:AMPK信號通路參與調控神經幹細胞增殖
無論是在胚胎發育階段還是成體階段,神經幹細胞的自我增殖都受到內因基因表達水平及外因微環境的精細調控,這種調控作用與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腦功能的維持和修復都有密切關係。近日,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佳研究員、南發俊研究員和馮林音研究員課題組等協作進行的對小分子化合物調控神經幹細胞命運及其作用機制研究中,首次發現了小分子化合物AICAR對永生化神經幹細胞C17.2及來源於不同發展時期,及不同部位來源的神經幹細胞均有明顯誘導分化為神經膠質細胞的作用,該作用可能並不依賴於其傳統胞內靶點AMPK信號通路。
-
「黑盒子」神經幹細胞移植成功修復脊髓損傷
近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成功將神經幹細胞移植入小鼠脊髓損傷處,並揭示了其中的機制。近年來,神經幹細胞研究成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熱點,而長期以來,利用幹細胞恢復患者因脊髓損傷(SCI)而喪失的功能,也一直是科學家和醫生的雄心壯志。
-
專家發現「不為人知」的神經幹細胞,中風、帕金森或能攻克
該研究團隊首次在一個被稱之為「第四腦室室管膜」的區域內,發現存在有豐富的、以前「不為人知」的神經幹細胞。該發現將拓展人們對腦中風等神經損傷以及老年痴呆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如何運用幹細胞修復神經細胞的認識,為利用幹細胞技術尋找新的、有效的治療手段打下了重要理論基礎,為臨床細胞治療等精準醫學構建了必要的技術體系。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SCI)是由於外傷、腫瘤、炎症和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的脊髓損害,導致SCI患者損傷平面以下功能永久性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並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已成為全球性的研究重點和難題。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腦出血後神經功能障礙最新研究進展
研究表明,腦室內或靜脈移植間充質幹細胞後,幹細胞能自動遷徙到受傷的腦組織處並分化為神經元,同時還能通過旁分泌方式產生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otrophic factor,BDNF)等,以提高幹細胞的增殖、分化為神經元的能力,促進腦功能恢復,為幹預腦出血後神經功能障礙帶來新途徑。
-
神經幹細胞有望再生腦細胞 有助找回遺失的記憶
原標題:神經幹細胞有助找回遺失的記憶 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未來有望利用神經幹細胞再生人腦細胞,幫助恢復記憶。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導,最近,美國再生醫學研究所副主任阿什克·謝蒂及其團隊將提取的神經幹細胞移植到海馬體中,發現其幫助恢復了記憶。相關研究發表在《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上。 據謝蒂介紹,海馬體在學習、記憶及情緒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隨著年齡增長體積會不斷縮小,導致記憶力明顯下降。
-
Cell Stem Cell:神經幹細胞移植物有望治療脊髓損傷
2020年8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利用幹細胞恢復因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而喪失的功能一直是科學家和醫生的雄心壯志。美國每年有近1.8萬人患有脊髓損傷,另有29.4萬人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永久性癱瘓或身體功能減弱,如膀胱控制或呼吸困難。
-
幹細胞分化神經元細胞,變身「超級替補」,讓失明小鼠恢復視力
近日,上海科學家利用最新基因編輯和幹細胞技術,挖掘出了幹細胞變身「超級替補」替代神經細胞的潛力,為神經損傷、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曙光。2020年4月9日深夜,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上海科學家的這項成果。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缺失,導致紋狀體內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降低,目前治療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為藥物治療,但是藥物治療並不能改善病人的情緒障礙、睡眠問題、痴呆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非運動症狀,其可能對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7 22:10:55 2020年8月5日,《細胞—幹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瑞典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Science:發現神經幹細胞命運的重要決定機制
研究團隊發現,線粒體還會調控大腦發育過程中的關鍵事件:神經幹細胞如何成為神經細胞。Vanderhaeghen 解釋道,他是幹細胞和發育神經生物學專家,「我們過去認為,這與線粒體給細胞供能的關鍵功能有關,但這只是一部分:近期的幹細胞研究表明,線粒體對器官發育產生直接影響。我們已經檢測了大腦是否也受到了這種影響,受到了怎樣的影響。」
-
Stem Cells:樂衛東等研究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成瘤性獲突破
圖示經過3周米非司酮處理caspase-1-ES細胞形成的腫瘤體積明顯減小2011年11月30日,幹細胞權威雜誌Stem Cells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表明,樂衛東等研究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成瘤性獲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