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症神經功能的恢復依然未知,幹細胞是否可解?

2020-12-03 一五零生命幹細胞

漸凍症(ALS)是由皮質、腦幹及脊髓上下運動神經元受侵損害導致的的進行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表現為肌肉萎縮、無力,進而導致呼吸肌麻痺或呼吸衰竭,生存期限從數月到10餘年,平均3~5年。

自1996年美國FDA批准利魯唑用於ALS以來,20多年超過50種藥物被研究開發,但均無進展,其神經功能的恢復依然是個未知數。幹細胞具有修復受損組織、新生血管和調節免疫的特點,臨床對ALS及相關神經變性疾病以幹細胞作為切入點的研究已取得了諸多成果。

幹細胞可自我更新並向神經細胞膠質細胞等分化,有望修復ALS受損的神經組織,恢復神經功能。有研究證據表明,移植的幹細胞容易受到神經微環境的影響,在中樞神經系統非神經發生區及損傷區域分化為膠質細胞。

有學者認為,幹細胞移植保護神經元不繼續受到損害,是其分泌的細胞因子具有保護作用。孫等人開展評估間充質幹細胞條件培養基(MSC-CM)改善ALS模型小鼠的基礎實驗,研究顯示,MSC-CM抑制了星形孢菌素誘導的濃度依賴性細胞凋亡;誘導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和睫狀神經營養因子基因表達,並降低IL-6、TNF-α、iNOS的表達;在MSC-CM誘導下,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小鼠神經元細胞表達增加。

過去十年間,幹細胞移植這項新技術已日益成熟,廣泛應用於臨床研究。現階段已有部分ALS項目完成Ⅲ期臨床試驗,顯示幹細胞良好的神經功能保護作用,這為幹細胞治療的推廣打下了紮實基礎。

【臨床試驗】喬等人對29例ALS患者施用蛛網膜下腔注射幹細胞移植,共4次(2×107~5×107個細胞/次),隨訪6個月。

結果顯示,肌萎縮側索硬化功能評分量表(ALSFRS-R評分):移植後第28天,言語、穿衣和衛生功能評分明顯提高;肌力評定量表(MRC評分):移植後第14天上肢肌群肌力評分明顯高於提高,治療第28天上肢肌群肌力評分進一步增加,患者的言語、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者認為,幹細胞有效阻止了神經功能的進行性受損,減緩疾病進展,無嚴重不良反應。

此外,ALS患者易出現情緒低落、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幹細胞可有效緩解改善這些心理症狀葉等人對9名受試者進行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並評估採用W.K.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鬱自評量表(SDS)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其情緒、睡眠、功能影響。幹細胞移植後,PSQI評分總體均數低於隨訪前的總體均數,下降了約9.1%,睡眠質量改善;1名焦慮症患者改善;2名抑鬱症患者其中1名得到較好療效。

綜上,幹細胞移植可延緩病情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依靠幹細胞修復ALS患者的神經功能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關焦點

  • 已進入III期臨床,幹細胞治療漸凍症有望上市
    偉大的科學家霍金曾在幹細胞展望紀錄片中表示,「醫學界的新時代已經近在眼前,新時代裡,人體任何疾病都可醫治,全靠我們體內那些擁有異能的細胞,它們叫幹細胞。」霍金是一名漸凍症患者,這類疾病尚缺乏有效治療手段,許多科學家將希望寄託於幹細胞。
  • 幹細胞治療漸凍症上市有望 FDA探討新審批途徑
    FDA探討漸凍症幹細胞療法的新審批流程近期,美國頭腦風暴公司宣布與美國FDA舉行了高級別會議,會議的主題是討論漸凍症幹細胞療法NurOwn獲批的潛在管理途徑,旨在以一種新的方式來推進審批流程[1]。目前這款NurOwn療法正處在III期關鍵試驗階段(NCT03280056)。
  • 幹細胞療法的這3大作用有助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神經修復
    多年來,經過科學家孜孜不倦的研究,發現幹細胞因具有細胞再生、組織修復、神經保護等多種功能,已被廣泛應用於如神經與心血管等多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中(更多的詳情可了解「幹細胞療法」)。二、分泌神經營養因子隨著幹細胞療法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幹細胞可通過旁分泌生長因子、趨化因子和細胞因子等神經營養因子,幫助細胞再生與營養支持,減少細胞凋亡和纖維化,促進血管生成,幫助恢復神經功能。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漸凍人症是什麼專家指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 症,與愛滋病、癌症齊名為頑症。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為什麼有人會患上漸凍症?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高聰教授介紹,肌萎縮側索硬化即是俗稱的「漸凍症」,其發病症狀為:肌肉逐漸不能動彈,就像被凍住了一樣,逐漸出現肢體無力、肌肉震顫,慢慢會進展為肌肉萎縮與吞咽困難甚至呼吸衰竭。雖然漸凍症病因尚不明確,目前還不能治癒,但及早發現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各種綜合手段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展。
  • 為「漸凍人」做手術,麻醉一波三折
    患者:張大姐 疾病:漸凍症張大姐兩年前被診斷為漸凍症,步行幾十米都吃力。漸凍症屬於運動神經元疾病,醫學上稱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的肌肉逐漸無力甚至癱瘓,說話、吞咽和呼吸功能減退,最終很可能因呼吸肌麻痺、缺氧等而死亡。
  • 困擾霍金50多年的漸凍症 到底是個什麼病?
    然而,就在這炎熱的夏日,有一群人卻依然很「冷」,因為6.21不僅是夏至日,還是世界漸凍人日。作為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愛滋病、癌症等並列的五大絕症之一的漸凍人症,平均每90分鐘就會奪去一名患者的生命。比如前不久去世的物理學家霍金,就被漸凍人症困擾了50多年。
  • 北大「漸凍人症」女孩婁滔最新消息近況:專家來漢支招
    記者尹勤兵 拍攝  三教授均畢業於北大醫學部 七旬教授6年前被確診為重度「漸凍症」  19日上午,王興教授、田本淳教授、楊鴻智三位教授,從北京、「漸凍症」這種運動神經元病,人類尚未拿出有效辦法。國內目前有20多萬名患者,深受這種疾病困擾,無藥可醫。  據王、田兩位教授表示,雖然國內尚無有效治療手段。但楊鴻智教授一直在從事「後現代理論醫學」研究,其個人推崇的「自體原位幹細胞再生」療法,有一定效果。  王教授表示,他有一個東北親戚,被確診為漸凍症,發展至全身癱瘓。去年曾遠赴德國進行幹細胞移植治療,但沒有作用。
  • Sci Rep:幹細胞移植或可恢復機體的感覺功能
    2015年6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於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用於治療脊髓損傷的人類幹細胞療法或可促進機體某些感覺功能的恢復
  • 「世界漸凍人日」:專家提醒漸凍症要儘量早發現、早治療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石小宏)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當天,中華醫學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中國醫師協會漸凍人項目專家委員會共同在成都舉辦了一場公益愛心義診和患教普科宣傳。以提高大眾對漸凍症的認知,增強患者的規範性治療意識。參與現場活動的漸凍症患者不僅獲得了規範化診療以及家庭護理的專業指導,還免費領取了涵蓋疾病全程管理知識的《漸凍人患者手冊》。
  • 當我的朋友患上漸凍症-虎嗅網
    那次神經測試之後的幾個月裡,布賴恩接受了多次抽血,核磁共振成像,和一次脊髓抽液的檢查。然後是肌電圖,測試時,有一根針插入多塊肌肉中來檢測神經傳導功能和肌肉反應的異常。這其中貫穿著沉默的希望:希望這是其他任何可以治療的疾病,而不是漸凍症。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楚天都市報3月14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田娟)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不幸去世,享年76歲。
  • 漸凍症 像慢性毒藥一樣吞噬生命的病
    當天,川大華西醫院進行了一場專門針對漸凍人的愛心義診和患者教育宣傳活動,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說,從2006年正式統計以來,川大華西醫院統計到的「漸凍人」有3000多名,還不算不認識此病而未求醫的,「『漸凍人症』理應得到大家的關注,只有早診早治,才能延長這部分病人的生命。」
  • 快訊:幹細胞療法在運動神經元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運動神經元病是一類由運動神經元慢性、進行性、不可逆性變性導致的神經系統疾病,「漸凍症」是其常見的疾病類型,主要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導致肌無力或肌萎縮,最終死於吞咽困難和呼吸衰竭。去年報導的英國足球運動員達比患的正是運動神經元病,他宣布退役以便有足夠的時間和疾病戰鬥!在亞太地區運動神經元疾病研討會上,有專家指出,每年我國新遞增新的漸凍人有1.69萬。
  • 「漸凍人」父親,拿什麼治療你
    今天6月21日是父親節,也是第20屆「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的學名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是運動神經元病中的一種,被世衛組織列為五大絕症之一。患上這種疾病的人,由於運動神經細胞受損,肌肉失去神經支配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凍住一樣,所以俗稱為「漸凍人」。
  • 霍金其實已經死了嗎 臨沂人知道什麼是漸凍人症嗎
    漸凍人症,學名為 "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ALS) ,是世界五大絕症之一。    漸凍人症的特徵是腦和脊髓中的運動神經細胞 ( 神經元 ) 進行性退化。運動神經元控制著人體運動、說話、吞咽和呼吸時的肌肉活動,無神經刺激運動神經元,肌肉將逐漸萎縮退化,表現為肌肉逐漸無力以至癱瘓,說話、吞咽和呼吸功能減退,直至呼吸衰竭死亡。   此症未侵犯人體的感覺神經,所以並不影響患者的智力、記憶或感覺。病情的發展一般是迅速而無情的,從出現症狀開始,平均壽命在 2-5 年之間。
  • 「漸凍天使」婁滔以另一種姿態永留人間
    新華社合肥4月10日電(記者陳尚營)科學家們將藉助因「漸凍症」離世的北大女博士婁滔的細泡,向「漸凍症」這一世界難題發起挑戰。「我走之後,頭部可以留給醫學做研究。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
  • 女媧補天—受損的成年腦神經環路可通過幹細胞進行修補以恢復功能
    很多神經系統疾病,包括中風、腦外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氏病和阿爾茲海默病等),都會導致腦內神經元的丟失和神經連接的破壞,進而產生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比如偏癱、運動遲緩、肌肉僵直、學習記憶能力受損等。然而包括人在內的成年哺乳動物大腦神經再生能力十分有限,對於這些神經元丟失導致神經連接破壞和神經功能受損的疾病,臨床上缺乏有效治療措施。
  • 幹細胞療法對抑鬱症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年來,幹細胞用於神經系統疾病如漸凍症、阿爾茨海默症、脊髓損傷和帕金森症等的臨床研究,取得顯著療效。科研人員將其應用於抑鬱症等相關精神疾病的研究中。幹細胞療法防治作用抗炎:患者外周血和腦脊液中細胞因子(如TNF-α、IL-6、IL-1β等促炎因子)的水平高於普通人群,研究表明幹細胞可通過抑制促炎因子的表達,發揮抑制炎症與神經保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