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漸凍人」做手術,麻醉一波三折

2020-12-03 九州資訊

渾身肌肉嚴重萎縮

失去行動能力……

「漸凍人」手術麻醉,

是一件高風險的事。

萬一

術後呼吸功能不能恢復,

患者甚至可能要

終生戴著呼吸機!

當漸凍症患者

需要手術治療

……

麻醉醫生面臨著

怎樣的考驗和挑戰?

讓我們來看一臺

驚動魄的手術——

手術室裡的報警聲

「滴滴滴滴滴……」

7月9日,河南省人民醫院一間手術室內,呼吸機突然響起了報警聲

此時,漸凍症患者張大姐正躺在手術臺上,在全麻狀態下接受剖腹探查術。

報警聲就是她身上的呼吸機發出來的,而手術剛剛進行到1小時的關鍵時刻

「快,查找原因!」

一直守候在床旁的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副主任張偉與麻醉醫生韓孟豔迅速開始「偵查」。

他們仔細查看後,發現——

原來是張大姐的呼吸功能恢復了一些,產生了人機對抗,需要給予肌松藥物消除對抗

而此時,連在張大姐身上的肌松監測儀器數值卻顯示:

張大姐的肌松程度剛好,不用給予肌松藥物。

此時張偉陷入了兩難

不給肌松藥物,將無法保證患者通氣,手術怎麼往下進行?

而給予肌松藥,會不會影響術後拔管,甚至導致患者終身攜帶呼吸機?!

權衡利弊後

張偉決定在嚴密監測下,繼續採用滴定法小劑量給藥:

解決了人機對抗

避免了藥物過量影響術後拔管 危機解除,手術繼續。

在麻醉醫生的護航下,手術平穩結束了

醫學界的公認難題

這是河南省人民醫院

首例外科手術漸凍症患者。

此前,曾有漸凍症患者做過內鏡手術的麻醉,但外科手術麻醉的難度風險顯然更高

患者:張大姐

疾病:漸凍症

張大姐兩年前被診斷為漸凍症,步行幾十米都吃力。

漸凍症屬於運動神經元疾病,醫學上稱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患者的肌肉逐漸無力甚至癱瘓,說話、吞咽和呼吸功能減退,最終很可能因呼吸肌麻痺、缺氧等而死亡。

近期,張大姐因為持續腹脹5個月到河南省人民醫院就診,被診斷為左側附件囊腫,需要做剖腹探查術切除附件囊腫。

漸凍症患者的手術麻醉,

是醫學界公認的難題

他們的

呼吸肌和咽喉部肌肉

受到病情影響,

呼吸儲備功能比正常人差,

對肌松藥物高度敏感。

患者、家人、麻醉醫生

有著共同的擔心

對「漸凍人」的手術麻醉,

藥物如何選擇

劑量應用

何時應用

都是對麻醉醫生的極大考驗

這類人群對椎管內麻醉的耐受程度如何,是很大的未知數

在全身麻醉過程中,如患者對包括肌松藥物在內的麻醉藥物過度敏感,最後可能出現呼吸功能無法恢復,無法拔出氣管導管,甚至造成終生攜帶呼吸機的可怕結局!

查閱國內外文獻,關於漸凍症患者的麻醉不多見,可借鑑採納的意見及建議也不多。

但省醫專家的心裡依然有底氣

因為,近年來,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對晚期漸凍症患者的麻醉積累了一定經驗,也發表了專業學術論文,引起國內專家學者的關注。

他們對患者不同的發病階段手術特點,有針對性地應用不同的麻醉方案,實施個體化精準麻醉,為患者平穩渡過麻醉手術保駕護航。

面對挑戰,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主任張加強組織全科進行了大討論。

充分完善術前檢查和評估,制定精確的麻醉方案以及圍術期應對方案。

在仔細權衡後,麻醉小組決定採用全身麻醉的方式,並就可能出現的情況制定了一系列應對預案

甦醒之後的關鍵一小時

手術後

通過對術後呼吸功能恢復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為預防潛在危險,張大姐被轉入麻醉重症監護室(AICU)繼續治療。

在張加強主任指導下,AICU團隊給予精準的呼吸功能支持,輔以營養神經補充蛋白質等支持治療方案。

術後1小時,張大姐甦醒了。

但是麻醉小組最擔心的現象出現了,張大姐的呼吸功能並沒有如常人一樣完全恢復!

所有人的心再一次懸了起來。

能否順利拔除氣管導管?

何時拔除?

不確定因素太多。

張加強主任立即調整呼吸機參數,AICU張琳副主任醫師和張惠儀護士長安撫患者情緒,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呼吸鍛鍊等,一步步幫助患者恢復呼吸功能。

經過1小時的調整,患者呼吸意識恢復良好,肌力恢復至術前狀態,平穩拔出氣管導管。

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術後第二天,患者安全返回病房,並在第五天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感覺好輕鬆啊」出院時,張大姐說其實,這也是麻醉醫生們的共同心情。

文/張曉華

相關焦點

  • 植物人做手術,該怎麼麻醉?
    按照常理來說,都是身體哪裡有不舒服或者是長了什麼東西才考慮做手術。但都植物人了,還做什麼手術? 從以上概念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植物人就像家裡的花花草草一樣,不會動、不會交流,僅有生命而已,這也是大多數人不能理解植物人為什麼也需要做手術的原因。 那麼,植物人真的沒有手術需求嗎?不是的,既然是人,就會得病。隨著壽命(生存時間)的延長,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而有的問題就需要手術來治療。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以及深感痛苦。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
  • 漸凍人霍金的中國「忘年交」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ALS),屬於運動神經元病的一種,發病率為十萬分之四,90%患者存活期不超過5年,屬於世界罕見病,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五大絕症之一, 2018年在中國發布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位列第四。
  • 讓「漸凍人」真正「動」起來
    日前,他們將這部輪椅無償捐贈給第一個登上華山的「漸凍人」張為;至此,這一傾注兩屆研究生心力的成果正式投入使用。兩屆研究生傾力打造「漸凍人症」是一組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因為患者大腦、腦幹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患者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
  • 【易文獻】「漸凍人」的曙光
    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中文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破壞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俗稱漸凍人症。談到漸凍人,您會想到誰?或許您會想到完全癱瘓、無法說話、全身只有3個手指活動的物理大師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 讓漸凍人活在溫暖的陽光中
    高學歷、高顏值,正值大好年華,卻患上世上五大絕症之一的漸凍症,婁滔的不幸經歷讓人扼腕痛惜。值得獻上敬意的是,婁滔有一顆善良的心,她在遺囑中說道:「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古人云:「善人者,人亦善之。」
  • 記者探訪「漸凍人」專科病區
    這種病,被稱為「漸凍症」。在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中,漸凍症與癌症、愛滋病齊名。昨天是第20個世界漸凍人日,記者走進「漸凍人」專科病區,了解漸凍症治療情況,也希望全社會關注他們,讓他們更有質量地活下去。「只要樂觀,啥也不怕」住院三個多月,劉偉胖了好幾斤。
  • 多方發力「融化漸凍的心」 河北多名「漸凍人」獲免費援助
    6月1日,中國醫師協會第十四屆「融化漸凍的心」社會服務項目發布會在石家莊召開。圖為發布會現場。 記者張淑會攝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張淑會)漸凍人症,即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簡稱ALS。患者會出現四肢、軀幹、胸部腹部的肌肉無力和萎縮,像身體的某一部分被凍住一樣,俗稱「漸凍人」。漸凍人症,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愛滋病、癌症等並列的五大絕症之一。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漸凍症」是一種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學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縮寫為ALS),也稱運動神經元病。
  • 閩年增50例「漸凍人」
    什麼是「漸凍人」?我省的發病情況如何?海都記者專訪了我省診治「漸凍人症」的權威專家——福建附一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檸教授。 英國科學家霍金就是「漸凍人」 王檸說,「漸凍人症」是運動神經元疾病中的一種,學名叫「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
  • 「世界漸凍人日」:專家提醒漸凍症要儘量早發現、早治療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石小宏)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當天,中華醫學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中國醫師協會漸凍人項目專家委員會共同在成都舉辦了一場公益愛心義診和患教普科宣傳。以提高大眾對漸凍症的認知,增強患者的規範性治療意識。參與現場活動的漸凍症患者不僅獲得了規範化診療以及家庭護理的專業指導,還免費領取了涵蓋疾病全程管理知識的《漸凍人患者手冊》。
  • 關於漸凍人,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他們小心翼翼地隱藏著,普通人很難知道漸凍症患者真實的生活。眼睜睜看著家人為他們心力交瘁,看著家中經濟因此消耗殆盡,疾病猶如旋渦一般,吸食著所有與「漸凍人」相關的個體。患病初期,由於臨床症狀不典型,很多病人會被誤診為頸椎病,做了沒必要的手術。除此之外,醫療條件的相對落後、醫生水平的不均等,都會造成誤診。
  • 為愛而歌 「漸凍人」歌手楊學峰在蓉勵志開唱
    封面新聞記者 劉皓洋「活著就別怕路坎坷,每個人都應該讓自己的生命多姿多彩。」29日,「漸凍人」楊學峰繼2014年首次在成都舉辦演唱會後再次來到成都舉辦唱聊會,他向在場的數百名中小學生們講述了自己不向命運低頭,堅持追求音樂夢想的成長故事,動聽勵志的歌曲感動了現場的中小學生們。
  • 幫助漸凍人 師生研發眼球控制輪椅
    然而,高昂的造價卻並非每一個漸凍人都能承受得起,自然也無法如霍金般享受更自由的生活。    近日,來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開發了一款幫助漸凍人生活的輪椅——通過眼球控制輪椅,曾經爬上華山的漸凍人張為,成為這款輪椅的第一位使用者。
  • 西安大學生為90後"漸凍人"發明"霍金輪椅" 用眼神就能控制前進
    大學生孫龍(左)為「漸凍人」張為調試新型智能輪椅 本報記者 陳飛波 攝  「看起來很像科學家霍金的輪椅,沒想到我能用上這麼先進的產品,真是太感謝了!」昨天上午,在西安南郊緯一街附近一小區,本報曾報導過的成功挑戰華山的90後「漸凍人」小夥張為,激動地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讀研究生孫龍說。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漸凍症」是一種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學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縮寫為ALS),也稱運動神經元病。
  • 關於漸凍人,你知道多少
    截至6月20日24時,我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93例,累計出院175人,死亡3人,其餘15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正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全市現有7例無症狀感染者正在接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其中1例為武漢輸入,6例為境外輸入。全市現有139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 《記錄》:我爸爸是漸凍人_圖片站_新聞中心_騰訊網
    有時為讓別人聽懂,得重複說十幾遍話。被女兒接來後,老趙的各個器官都在迅速老化,而惟一健康的是大腦。他能記住看望他的每一位陌生人,卻無法與他們交流。老趙來瀋陽一年多了。一年來,趙文靜每隔兩三個小時都會為他翻一回身。有一點趙文靜始終瞞著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