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我爸爸是漸凍人_圖片站_新聞中心_騰訊網

2020-12-03 騰訊網

針對文靜父女的捐款已完成,歷時短短8小時

騰訊新聞攜手騰訊慈善公益基金會發起的針對文靜父女的募捐,於6月15日8點上線,經過短短8小時,於當日下午16時完成了6萬餘元的捐款,全部實現了趙文靜的父親節心願,是騰訊樂捐平臺上線來,捐款速度最快的一次。

歡迎網友繼續關注騰訊樂捐平臺進一步的捐助執行,再次感謝各位網友共同創造的奇蹟!

幫助趙文靜父女

(點擊前往參與騰訊公益樂捐平臺為趙文靜父女發起的救助)

每隔兩三個小時都會為他翻一回身

2010年12月,趙文靜來瀋陽工作,租了套房子把爸爸接過來。「家裡那邊冷,爸爸這病最怕挨凍。」文靜說,一到冬天爸爸病情就加重,舌頭不怎麼聽使喚。有時為讓別人聽懂,得重複說十幾遍話。被女兒接來後,老趙的各個器官都在迅速老化,而惟一健康的是大腦。他能記住看望他的每一位陌生人,卻無法與他們交流。

老趙來瀋陽一年多了。一年來,趙文靜每隔兩三個小時都會為他翻一回身。

有一點趙文靜始終瞞著爸爸。「爸爸只知道這種病到最後會全身麻木,但他不知道,病情的最後是頭腦依然清醒卻呼吸逐漸微弱,那種痛遠比現在難受得多……」

中國有20萬「漸凍人」

我國有20萬運動神經元疾病患者正在忍受病痛的折磨,而漸凍症一直沒有被納入到我國醫保範圍之內,與這種疾病的特殊性有著直接關係。

「漸凍症至今還是絕症,而唯一一種有效的藥物力如太也僅能起到延緩病情發展的效用。在醫學界,力如太也被稱作孤兒藥。」據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協和醫院神內科主任崔麗英介紹,現在一位運動神經元病人使用一年力如太的費用約在五六萬元,如果及早用藥,可以有效地延緩病情發展,尤其是發病初期明確診斷後及時用藥,可以將四肢癱瘓、呼吸衰竭的時間向後延伸許多。像最著名的「漸凍人」霍金就因為治療得當,雖然患病40多年依然存活。「對一個漸凍人來說,延長壽命就意味著可能等到新的有效的治療方法出現!」

【編者註:「漸凍人」】

「漸凍人症」是一組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因為患者大腦、腦幹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患者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

由於感覺神經並未受到侵犯,因此這種病並不影響患者的智力、記憶及感覺,患者最終將在意識完全清醒的狀態下離開人世。

人們熟知的一代理論物理學大師、科學巨匠霍金就是位「漸凍人」。

由於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患者的生存期通常為3年~5年。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樊東升教授介紹,早期使用無創呼吸機、早期為患者進行經皮內窺鏡胃造瘻手術等非藥物治療方法已成為很多國家用於延長「漸凍人」生存期的通用手段。然而,有統計顯示,我國接受上述兩類治療的患者比例僅為12%和5%,遠低於歐美國家70%和12%的比例。此外,對於減少疾病終末期患者疼痛、改善呼吸困難等姑息治療方法以及電腦輔助溝通工具的開發利用等,都屬於我國臨床科研「盲區」。

相關焦點

  • 雲臺山國際攝影大展_圖片站_新聞中心_騰訊網
    (2)網絡作品投稿 作者必須在騰訊網圖片頻道「『山水音畫 四季交響』中國雲臺山國際攝影大展」專區註冊(http://pp.qq.com)並按要求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主辦方保證不公開或洩露投稿個人非公開信息。投稿作品為jpg格式,每幅作品的文件量不大於500K,長邊要求600——1000像素。
  • 北大「漸凍人」女博士口述遺願: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
    央廣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記者任夢巖)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一篇名為《北大「漸凍人」女博士捐獻器官感動無數人》的新聞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現年29歲的婁滔於2015年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的成績被北京大學歷史系錄取,2016年1月被查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
  • 當我的朋友患上漸凍症-虎嗅網
    我很多關於布賴恩那時的記憶都變得泛泛而模糊了,好像一張帶有「聰明」、「爭強好勝」之類的小字眼的一張印象派畫布,或是電影放映機拍攝的五六個十幾歲的白痴放學後在客廳大喊大叫的場面。其中一個景象我記得更清楚些,高中畢業那年春天,布賴恩距離學校的400米跑記錄又近了幾毫秒,這項比賽需要竭盡全力甚而超出身體所能達到的極限,我不記得布賴恩最後有沒有成功打破學校記錄了。
  • 漸凍人霍金的中國「忘年交」
    這一天,也是第19個世界漸凍人日。「希望我40歲的時候世界上再也沒有此日。」去年,35歲的王甲曾在這一天寫下這句話。自從24歲患上「漸凍人症」,王甲已與病魔抗爭了12年。如今36歲的他整個身體像結冰一樣被「凍」住了,只有眼睛還能動。
  • 坎昆特刊《淪陷失樂園》_圖片站_新聞中心_騰訊網
    1998~2007年間,全球每年受氣候災害影響的人數為2.43億人。2015年後將達到3.75億人以上;到2050年,全球估計將有2億人淪為「氣候難民」。 從更長遠角度來說,氣候模式變化將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荒漠化及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就會威脅那些地勢低洼地區及一些小島國。以馬爾地夫為代表的島國將面臨滅頂之災。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將成為世界首個沉沒進海水中的國家。
  • 關於漸凍人,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圖片來源:國際在線曾經有患者,對著主治醫師艱難地說著他們人生最後的願望:「我想早點死,你能幫我一把嗎?」請原諒我們在文章一開始就描述漸進死亡這樣殘酷的片段。寫稿前,我們查閱了很多資料,走訪了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也諮詢了北醫三院的樊東升醫生、何及醫生,我們這樣問過自己:當生命被「冰凍"住,我有勇氣面對嗎?如果我得了「漸凍症」,我會怎樣?不得不承認,我很害怕,我沒有患者們勇敢。
  • 第三屆漠河國際影展_圖片站_新聞中心_騰訊網
    丁福增 呵護                  林國瑞 黑白光影                鄭永輝 黑龍江                 高連彬 黑龍江晨光               琚運華 黑龍江攝影人
  • 北大「漸凍人症」女孩留遺囑捐器官感動網友,病情暫時好轉
    長江日報 圖新華社武漢10月17日電 28歲「漸凍人症」患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婁滔登記捐獻器官用於科研和救治他人的事跡,引發持續關注。記者17日從武漢漢陽醫院了解到,婁滔目前病情暫時有所好轉,生命體徵平穩。婁滔是湖北省鹹豐縣人,2007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2015年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
  • 我在現場|記錄有溫度的人,講述有溫度的故事
    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從2019年開始,新華社客戶端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採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2020,一個個充滿溫度的故事也溫暖著我。因工作原因,我會遇到不同的人,從他們身上我總能捕捉到不一樣的溫度,我把這些溫度一點一滴積攢起來,再傳遞出去,溫暖自己也照亮他人。做有溫度的記者,記錄有溫度的人,講述有溫度的故事。這就是我的2020,我的2021、2022、2023......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已退燒 校友全球求助救漸凍女博士婁滔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
  • 「漸凍症」院長張定宇:我努力地工作,就是因為我熱愛生活
    「漸凍症」院長張定宇:我努力地工作,就是因為我熱愛生活 2020-09-02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我願陪患漸凍症的父親到老
    2016年10月,鄧珈郡長年在外打工的父親鄧林宗突然被人送回家。原來,鄧林宗患上了目前在醫學界不能治癒的漸凍症。 慢慢地,鄧林宗四肢不能動彈,只能整天坐在輪椅上。 為了給鄧林宗治病,家裡費盡周折,債臺高築。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一家五口因患漸凍症去世2014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委員、同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張旻教授接診來了一例非常特殊的家族型「漸凍症」患者。47歲的陳女士是鍾祥人,一直替人搬貨撫養兒女,2012年10月,她就開始感覺到左下肢走路無力,還感覺肌肉一跳一跳的,拖到腳跛了難以走路了,才開始到處看病。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以及深感痛苦。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
  • 我的家庭,被漸凍症籠罩了三十年 | 三明治
    圖片來源網絡文 | 爾詩文編輯 | Yin很多人記得2014年的冰桶挑戰,但大多不知道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漸凍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患者)籌款,呼籲社會關注這個群體。
  • 讓漸凍人活在溫暖的陽光中
    「請遵循我的意願: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29歲的北大女博士生婁滔在患上「漸凍症」以後,以口授護士執筆的方式留下了遺囑。據報導,10月9日清晨7時,經過湖北省紅十字會牽線搭橋,婁滔被接到武漢漢陽醫院,家屬替她在人體器官捐贈登記表上籤下了名字。
  • 婁滔身患漸凍症,臨終遺願捐贈遺體:就當我從來沒來過
    2018年冬季,一條這樣的新聞閃過屏幕。北京大學「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在老家逝世。新聞一出便引起關注,一個是因為婁滔的身份,一個是因為病情的特殊。這一年婁滔剛剛30歲,正是人生的大好時光,卻因為這樣的病情早早離開了人世,不免讓人覺得心疼、遺憾。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
  • 世上最著名的「漸凍人」霍金 他患的這種病你了解多少
    2018-03-14 13:2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唐夢霞據《衛報》和BBC報導,當今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於3月14日去世。有很多人以為霍金得的是帕金森病,其實不是,他得的是漸凍症,也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