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被漸凍症籠罩了三十年 | 三明治

2020-12-03 澎湃新聞

圖片來源網絡

文 | 爾詩文

編輯 | Yin

很多人記得2014年的冰桶挑戰,但大多不知道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漸凍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患者)籌款,呼籲社會關注這個群體。

我的弟弟小文身患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也是「漸凍人」的一種。它有很多分支,最常見的是杜氏肌營養不良DMD和貝式肌營養不良BMD。小文患的是症狀最嚴重的DMD。

DMD又名假肥大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是一種致死性X-伴性隱性遺傳性肌肉疾病。患者從三四歲開始步態異常,從10到12歲起逐漸喪失行走能力,二三十歲間死於心肺功能衰竭,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手段。

弟弟小文從六七歲開始走路異常,媽媽發現他走路經常摔跤,便帶著他去醫院檢查。醫生說:「這個病治不好,目前國內乃至全世界都沒有藥醫治。」

/ 1 /

走出家門前坪,左拐上坡,坡上就是我和弟弟讀書的小學,常人走路上坡約一分鐘。 可就是這短短不到100米的路程,阻斷了弟弟的學習之路。二年級後,隨著病情加重,弟弟不得不退學在家。

剛患病那陣子,弟弟摔倒之後,他可以靠自己站起來。先是翻身俯身至四肢撐地,隨後雙手撐在大腿上方,再發力站立。漸漸地,弟弟摔倒後需要藉助外力支撐才能站立起來。這個外力是一根木棍。再後來,弟弟摔倒後已不能靠自己和木棍站立,需要別人的幫忙。

輟學之後,弟弟的活動空間只剩下家這片小小天地。弟弟有一個專用的四角靠背木製椅,這是他得病初期的移動工具。弟弟用雙手扶住椅子左右兩邊,利用腰部和肩膀的力量,一左一右慢慢地移動。後來弟弟可以利用椅子很麻溜地移動至家中一樓的任何角落。

弟弟經常一個人在家看電視,偶爾會有鄰居到家裡串門,和他聊聊天;有時弟弟的同學會到家中陪他玩,一般都是和弟弟打牌,基本都是弟弟輸給他們。媽媽都是任由他們合夥贏弟弟的錢,媽媽說:「輸錢都是小事,只要有人陪弟弟玩就好!」有一次,如往常一樣,弟弟又輸錢了,小夥伴們拿著贏來的錢跑到小賣部買了零食回來,吃得很香。弟弟當時十來歲,也是愛吃零食的年紀,但小夥伴們顧著自己吃,自始至終都沒有給弟弟分一點。這一幕正好被媽媽撞見,她強忍住眼中的淚水,讓弟弟的同學們不要再來找弟弟玩了。

弟弟確診後,家裡拿出了全部積蓄給弟弟治病。長沙,北京,上海,廣州,只要聽說哪裡可以治,爸媽都會帶著弟弟去。弟弟是一個堅強的男孩,那時候的他才10歲,又粗又長的針管經常扎在他的腿上,但爸爸說弟弟從來沒有哭過。我看到弟弟腿上的針孔,很是心疼。鄰居奶奶曾問過弟弟:「小文,你治病也痛吧?」弟弟說:「沒關係,只要能治好我,只要能走路就可以!」

不知不覺中,弟弟的「漸凍」症狀越來越嚴重。他的雙腿已完全不能靠自己挪動,上身基本僵硬,只能輕微地前傾後仰,頭也只能小幅地左右轉動,雙手無法自己抬起放下,僅剩幾根手指可以自己控制,但也嚴重變形,五指不能伸開或握拳。

弟弟有一張桌子,桌子高約60cm,桌面下方10cm處有一根連接兩個桌腳的橫槓。每天起床,媽媽幫弟弟穿好衣服,並將他抱到床邊專屬靠背椅上,隨後,媽媽會把桌子挪到弟弟前,幫弟弟把雙手放在桌面上,把電視機遙控器、弟弟在讀的書和一根筷子放在弟弟手邊。之後弟弟便開始他一天的生活。

因為這個病,弟弟特別怕冷,每年一入秋,媽媽就會為弟弟準備火爐取暖。平日裡弟弟用雙手翻頁看書,冷的時候,弟弟就拿著筷子,再把手放在桌子下烤火,暖和些後,弟弟先用右手食指勾住橫槓,左手挪至右手下,用筷子把右手頂上去,右手才能慢慢地到達桌面。接著,弟弟把右手往左邊移動,左手將筷子豎起,右手拉住筷子另一頭,用右手一下一下將左手拉至桌面,然後再開始看書,每天都是如此。

弟弟生病後,爸爸媽媽沒有再外出打工,家裡的經濟情況隨之一落千丈。那時姐姐已讀高中,我也即將升初中,都正是花錢的時候,爸爸媽媽還要贍養爺爺奶奶,因此,沒讀過多少書的爸爸選擇了去工地幹活。因為學過木工,爸爸靠技術在工地上裝模,比幹苦力的農民工稍稍好點,但也是無比辛苦。湖南的夏天特別長,溫度很高,烈日炎炎之下,爸爸為家人而努力支撐著,這一支撐就是二三十年。

/ 2 /

弟弟二十歲那年,拿出積攢多年的壓歲錢,說想要一個手機。恰好我的諾基亞手機他用著順手,便說要這個,讓我自己再重新買一個新的。手機的具體型號我忘記了,可以登錄QQ ,可以瀏覽網頁。自此,弟弟開始了有網絡的生活,他用手機讀小說,用QQ 結識了很多網友。弟弟的世界打開了,不再是家裡那小小的一間房和一臺電視機。

弟弟認識了幾個網友,有一個是年長的女老師,還有一個是同齡的女孩子。弟弟會和她們聊天,聊生活,聊內心的想法,她們會詢問弟弟的情況,會開導弟弟、關心弟弟。有段時間,弟弟經常會和那個同齡女孩子打電話聊天,我還曾對弟弟說:「你讓她來我們家玩,車費開銷我報銷。」其實我知道她不會過來,一個女孩子怎麼可能會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見一個網友?後來弟弟的手機壞了,號碼沒及時保存,還因為忘了QQ密碼而和她失去了聯繫。弟弟為此遺憾了很久。

圖片來源網絡

我曾鼓勵弟弟炒股,他也願意嘗試,想藉此為爸媽分擔。我於是給弟弟買了三本炒股入門書,弟弟開始了自學炒股之路。 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弟弟會一一標記好,等我回家就問我。那一年,弟弟每天都在看炒股的書,累了就看會電視。

我最初建議弟弟學炒股,是想給他找一個目標,找一件可以做的事情,日子能夠過得充實些。但弟弟在學習炒股上花費了很多時間和心血,似乎是為了證明自己並非完全沒用,為了證明自己即便癱瘓動不了也可以掙錢為爸媽分擔。其中有一本書,弟弟認真學習了很多遍,最後甚至可以倒背如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用在弟弟身上再適合不過了。自學期間,弟弟同時學著看股線圖。我在自己名下為弟弟開了一個證券帳戶, 弟弟在有把握的時候就將他的壓歲錢給我,讓我存入帳戶綁定的銀行卡。

一開始弟弟怕虧錢,只用幾百元購入股價一兩元的股票。掙了一點錢後,弟弟又買進了一些保守股。從那以後,我每次回家,弟弟都會對我說「股票漲到多少多少了」、「這次股票跌了一點」。那一年,弟弟炒股掙了2000元,不僅弟弟很高興,爸媽也特別自豪,每當有鄰居、親戚來串門,爸媽都會說起「小文今年炒股票掙了2000多元呢。」這時候,弟弟都會笑著對他們說:「嗯咯!」雖然回答簡短,但我知道,小文是真的很開心。

精神世界的日漸豐富並沒能阻止弟弟病情的惡化。弟弟最開始癱瘓的時候,可以靠椅子快速挪動,到後來只能慢慢地用椅子挪動,再後來就不能靠自己挪動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弟弟睡覺時也開始很難靠自己翻身,媽媽最初每晚起夜一次給弟弟翻身,後來起夜四五次給弟弟翻身,媽媽越來越辛苦,弟弟越來越痛苦……

姐姐需要媽媽幫忙照顧侄子,弟弟每晚睡覺離不開媽媽幫忙翻身,媽媽的辛苦弟弟都看在眼裡。而姐姐因為當年遭遇生病變故,變得不會說話,生氣時說出的每一句話都刺在媽媽痛處,氣得媽媽不禁罵姐姐,而姐姐一聽媽媽罵她,又會更加變本加厲地反擊。姐姐有時候會故意氣弟弟,不願意幫弟弟,聽到弟弟說「幫我把手放到桌子上」、「幫我拿點紙擦鼻涕」,姐姐會說「懶得拿」。

每天在家面對姐姐和媽媽爭吵,弟弟曾為此哭過一次。姐姐坐在旁邊也哭著說:「如果我可以自己帶小孩,我也不會天天在家住,我知道自己的病情,每天要吃藥,晚上還不能帶著jia jia(侄子)睡。」

爸爸說他記得弟弟這一生哭過兩次,而這兩次哭,也是弟弟僅有的兩次因為患病而表露內心深處的痛苦。還有一次,是弟弟在表弟Tao面前流淚。

舅舅家的表弟Tao是一個從小讓父母放心的男孩子,雖然只讀了職高,但他積極上進,憑藉自己的努力在杭州立足了腳跟。Tao 每次回老家,都會來我家看弟弟,過節過年的時候也會給弟弟錢以表心意。

小文曾對Tao 說:「羨慕你們,可以到處去看,到處去玩。」Tao 說:「也累呢,壓力大,在外面工作也不容易。」我不清楚弟弟與Tao後面的具體對話,但爸爸說,弟弟和Tao聊著聊著就哭了,他是發自內心地羨慕Tao,這個與他同齡的表弟,卻與他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 3 /

2013年農曆五月二十日,侄子出生,那一天全家都沉浸在喜悅中,姐姐也因為生下侄子而變得開朗很多。儘管我和爸爸、弟弟都隱隱擔心侄子是否帶有「漸凍人」基因,但喜悅還是蓋過了擔心。這一年,弟弟23歲。

在老家,小孩出生一個月要辦滿月酒。滿月酒的前一天,我,爸爸,媽媽,弟弟四人在家,晚上看電視聊天的時候,弟弟讓媽媽把他錢拿出來,說:「明天侄子滿月酒,幫我拿500元給他。」過年過節親戚給弟弟的錢,都是媽媽幫他收著,花了多少錢,剩多少錢,弟弟心裡都清楚,最多時弟弟也就攢了2000元左右。媽媽說:「要不你就別拿了咯。」爸爸也說:「是的,你就別拿了。」弟弟說:「我要拿,我做舅舅的雖然身體不好,掙不到錢,但這也是我的心意,俗話說娘親舅大!」

我特別能理解弟弟,第一次做長輩,很希望能為侄子做點什麼,可因為這個病,終究什麼都做不了。侄子出生後,弟弟一直很擔心,祈求侄子不要遺傳這個病。

侄子漸漸長大,他會懂事地幫弟弟把手推到桌面上,有時侄子也會調皮,故意把弟弟的手拿下來,然後又幫他拿上去。有侄子陪伴的那三四年,我相信弟弟也是開心的。

我參加工作後一直關注著「漸凍人」這個群體,很想為他們做些什麼,可由於自己攜帶這個病的遺傳基因甚至直接影響生育,我的內心湧動著自卑和不安,讓我不敢付出行動,只是默默關注。

有一天,我在罕友匯QQ 群,看到一個寶媽講述他兒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幼兒園每周有一節滑輪課,而作為DMD 患者,她兒子的運動能力、平衡能力、腿部肌肉力量,都不如同齡人。為了不讓兒子心裡難受,她給兒子買了一雙輪滑鞋,本想讓他在旁邊穿穿,因為他不能運動。但有一次她發現她兒子在老師一對一的幫助下學習滑輪,身體整個彎曲,雙手撐在雙膝,雙腳卻不能抬起,最終無法像其他小孩一樣學習輪滑。

但這個孩子還是幸福的,至少這個學校願意接收他,也有老師願意幫助他。關注這個群體很久,我知道有很多學校知道小孩患這病後就將其拒之門外,也有老師會故意將孩子安排在最後排,還有些老師很刻薄地對待這類小孩。

這個病是罕見病,在中國獲得的關注極少。國外有專門針對這類兒童的學校和機構,對於殘疾兒童有政策和幫助,社會對於這個病關注大,治療也比國內開始得早。患者普遍可以活到35歲以上,有的甚至能活到40歲,而國內大部分患者只能活到18-30歲。生活中,這樣的家庭和患者很難被理解,什麼問題都只能憋在心內,不敢和他人訴說。

有的家庭生了患兒之後,如果得知是基因突變則還好,如果知道是遺傳自母親的基因缺陷(DMD女攜帶基因是正常的,但生小孩有很大遺傳風險,必須做產前診斷或者試管嬰兒篩除致病基因,生女孩有50%完全健康、50%攜帶基因的可能性,生男孩有50%健康、50%患病的可能性。),有的丈夫甚至會因此和妻子離婚。

今年過年前,去醫院了解幾次之後,我決定做試管嬰兒,篩除致病基因,阻斷DMD遺傳。老公在知道我家族的遺傳情況後,選擇和我一起面對,對此我很慶幸也很感恩。做家族基因檢測分析時,本來計劃只檢查我和媽媽的,但姐姐執意要檢查她和侄子的基因,確定侄子是否患病。我一開始是拒絕的,因為根據我對侄子的觀察,猜測侄子和弟弟小文患了一樣的病,擔心確診後,姐姐和姐夫會承受不住。

檢查後,姐姐和媽媽催我去拿結果。去年11月就拿到結果的我,一直騙她們還沒拿,過完年,她們又催了幾次。四月,我決定告訴她們,一起面對這一切。

醫院發來結果的那天下午,四點半左右,我正和同事坐在一輛車裡從外地往回趕。雖然早已猜到結果,但在收到檢驗單的那一刻,我的淚水還止不住地流。坐在後座的我,努力不讓同事知道我在哭,也沒辦法和任何人訴說。我感嘆命運的不公,我心疼我的家人,為我那可愛聰明討人喜歡的侄子感到難過。

在縣城接了爸爸一起回家,寒暄了幾句,就問起我侄子的檢測有結果了沒?我說:「和弟弟一個病。」爸爸說:「我就知道有,走路墊腳,摔倒後要撐膝蓋扶東西才能起來。已經快五歲了,力氣還沒表弟一歲多的兒子大。」爸爸有點自責,他說弟弟小文曾怨爸爸在姐姐懷孕時沒帶姐姐去檢查。我安慰爸爸:「過去的已過去,我們無法改變,現在我們唯有面對這一切,向前看。」

我告訴爸爸,現在國內外一直有科研團隊在專攻這個病,我們要抱有希望,也許幾年後這個病就可以治療了。我還告訴爸爸,我一直關注這個群體,我知道現在侄子要開始站立斜板,吃激素藥來緩解病情,我決定找個時間帶侄子去北京看醫生,開藥回來給侄子吃,儘量讓侄子多走幾年路,有藥的時候才能有最佳治療狀態。

晚上侄子睡了之後,姐姐和媽媽又在催我把結果早點拿回來。我實在不知道怎麼開口,嘴上說著「好,到時候拿回來」,內心很糾結,真的不忍心把實情告訴媽媽和姐姐。當晚,爸爸去了姐姐的房間,告訴她:「結果拿回來了,有病。」我本以為姐姐會挺不住,可姐姐沒有哭,比我想像的要堅強。這也許就是為母則剛吧!媽媽得知後則是不願相信。侄子基本是由媽媽帶大的, 她撫摸著侄子,親吻著侄子的臉,一邊說著:「jia啊,我的jia啊,怎麼辦啊? 生得這麼乖巧,懂事,聰明,卻……」

爸媽和姐姐討論後,決定暫時不把侄子的情況告訴姐夫和他爸媽,因為親家爸爸和媽媽也是苦命的人,怕他們承受不住。姐姐說還要去生個小孩,一定及時做產檢,想著生個健康的不攜帶疾病基因的小孩,讓以後的生活有個奔頭。

那天晚上,我說:「如果我們家註定要經受這麼多,就只能去面對,去承擔!如果以後我不能生個健康的小孩,我會放手,讓老公擁有正常的家庭。」媽媽說:「你說什麼?放什麼手?」我說:「你不用管,我的事情你們不要操心,我會自己處理。」可說完之後,我立馬後悔了,我不應該說這些來增加爸媽的思想包袱。

其實爸媽一直擔心我生小孩的事。我和老公結婚已經2年多,我一直沒懷上,中藥調理、西藥治療都沒有效果。媽媽曾給我算命,算命先生說我命格硬,自己懷不上,懷了也保不住,必須要找個算命先生送子。我一直相信科學,但聽到這種說法後我竟有些動搖。

第二天早晨醒來,媽媽問侄子幼兒園有沒有小孩欺負他?教室在二樓,問侄子是不是自己走上去的?還是爬上去的?我讓媽媽別問了,但媽媽還是問了很多遍。侄子說:「我自己上去的。」我看到侄子用手背揉著烏黑透亮的眼睛,感覺像是哭了,我覺得侄子或許是明白的,他不願面對自己沒力氣、不能跳、跑不贏別的小孩的事實。

姐姐如往常一樣,送侄子上了幼兒園的校車。我也驅車前往上班。一家人依然默契地選擇堅強,又開始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可每個人的內心都不輕鬆。

/ 4 /

2016年臨近年末,外婆過生日,我剛好有時間回家,在家時,我與弟弟自拍了幾張照片,看照片的時候,我明顯發現弟弟的頸部已經僵硬,他的頭部已不能正常左轉,只能左偏一點,面部僵硬地斜看著鏡頭。

這次拍照,我留下了七張照片,而這也是我長大工作後與弟弟僅有的七張合影。

第二天,我臨走前,弟弟和我說他最近手臂疼得特別厲害。我給他揉了一下,問他:「以前都沒這麼痛過嗎?」他說:「是的。」我又問:「最近才開始的嗎?」他說:「是的。」然後很自然地對著我笑。

對話之後,我隱約覺得弟弟的病情加重了,但我不敢向弟弟直說。臨出門前,我對媽媽說:「媽,小文手臂突然疼,你要注意下!」媽媽說:「應該沒事吧!」

我曾和弟弟說,我們的新房子已經裝修好了,到時候結婚的時候帶他去新家住幾天,推著輪椅出去轉轉。我說:「城市的人大多比較開明,禮貌,有素質,對於殘疾人不會有異樣的眼光。而且進入有殘疾車道,有電梯,不用擔心出入不方便。」弟弟笑了笑,說:「不好,還是不去。」

政府曾經給殘疾人發放過輪椅,弟弟一次都沒有用過,他不願意坐在輪椅上讓爸媽推著他出去,他害怕別人的關心問候,他害怕別人好奇的眼神,他不願面對別人的同情。癱瘓後,家是弟弟十多年來的唯一天地。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患者,每感冒一次病情便會加重一點,特別是患病後期,感冒對病情的影響更加大。弟弟從十七八歲開始,每年冬天都會感冒一次,一般會持續半個月,嚴重的時候,媽媽會請村上的醫生到家裡來給弟弟打針。

圖片來源網絡

2016年,入秋後,考慮到爸爸出去做事都是騎摩託車,特別冷,我給爸爸買了件衝鋒衣,弟弟看了也特別喜歡,也讓我給他買一件。這是20多年來,弟弟唯一一次讓我給他買衣服。衝鋒衣買回來的時候,已是十一月,此時弟弟已經開始穿棉服。

2017年元旦前夕的某一天,陽光明媚,弟弟和媽媽說:「給我穿那件新衣服,衝鋒衣咯。」媽媽說:「穿這件衣服嗎?會冷呢,別感冒了!」弟弟說:「沒關係,不會冷呢,天氣這麼暖和,都出太陽了。」媽媽被弟弟說動了,想著應該沒事,就給弟弟穿上了,還為弟弟準備了火爐烤火,但不幸的是,弟弟還是感冒了。

這次感冒期間,弟弟已經不能自己吃飯了,需要媽媽餵他吃,但還是一口飯嚼很久都吞不下去,左邊嚼一下,右邊嚼一下,在嘴裡左右嚼幾次才能勉強吞下去。在這之前,弟弟從來沒有過這種症狀,媽媽問弟弟:「小文,你是怎麼了,怎麼飯都吃不下去了?」弟弟故作輕鬆地說:「不曉得,沒事呢。」

媽媽後來說,這個時候起,其實弟弟應該開始感到自己將很難熬過這次感冒,但是他什麼都沒說,一個人承擔著所有痛苦。

弟弟都已經這麼嚴重了,感冒吃藥也沒見好轉,可媽媽什麼都沒有跟我提。也許媽媽不願意相信弟弟的病情惡化了,也沒想過弟弟會離開我們,內心覺得弟弟還會陪伴我們幾年。

弟弟去世那天,爸爸也在家裡,見到弟弟的狀態,爸爸內心很憂傷,覺得弟弟可能難以熬過這次感冒。媽媽已經連續幾個晚上沒怎麼睡覺了。這天,爸爸陪弟弟坐到了12點,讓媽媽睡了幾個小時。弟弟沒有玩電腦,就一直坐著,因為他很難受,可他並沒有和爸媽說,而是全部憋在心裡。晚上12點多的時候,弟弟對爸爸說:「去睡咯,我也睡了。」爸爸說「好」,然後把媽媽叫起來,安頓弟弟睡覺。媽媽把弟弟抱到床沿坐著,站在弟弟前面,用身體抵住弟弟,以防弟弟掉下去,這時候的弟弟已經是全身僵硬。媽媽給弟弟脫完衣服,安頓好弟弟睡覺,自己也躺下了,可躺下沒多久,媽媽就聽到弟弟發出「嗯,嗯,嗯」的聲音,似乎是很難受,媽媽起來去看弟弟,問弟弟怎麼總是嗯嗯,是不是不舒服,弟弟說:「沒有不舒服。」媽媽繼續躺下,然後弟弟又「嗯嗯嗯」了,媽媽又起來看弟弟,弟弟就讓媽媽把他扶起來靠在床頭,弟弟讓媽媽站遠一點,他想偏轉頭看媽媽一下,可弟弟頭部已不能偏轉,於是弟弟讓媽媽站在床的另一頭,這樣他就可以直視媽媽,弟弟凝視了媽媽一下,什麼都沒說。弟弟此時應該是在和媽媽告別,他不想媽媽擔心,最後一刻把所有的疼痛留給自己承受。

過了一會,弟弟又讓媽媽放他躺下,沒多久,弟弟又發出「嗯嗯嗯」的聲音,媽媽不放心,又起來了,問弟弟怎麼了,弟弟什麼話都沒說,然後媽媽摸弟弟的背,發現弟弟後背全部汗溼了,對於特別怕冷的弟弟來說這很不正常,媽媽又接著問:「文啊,你怎麼了,你告訴媽媽啊?」弟弟吃力地回答媽媽:「沒事呢,你睡了。」一會,看弟弟沒發出聲音了,媽媽就去睡了,媽媽也累了,眯了一下,凌晨三點左右,媽媽發現弟弟去世了,媽媽跑到樓上哭著叫爸爸:「文死了,文死了。」爸爸立即跑到樓下看弟弟,發現弟弟真的去世了……媽媽三點一十給我打了十來個電話,因為靜音我沒接到,媽媽把電話打到我老公那,說讓我接電話,電話裡媽媽告訴我:「文死了。」聽到這個,我尖叫一聲,老公立馬起身開燈,問我怎麼了,我哭著說:「弟弟去世了。」我們馬上簡單收拾點衣服,連夜趕回家。

剛到家,我看到姨父在大門處燒紙錢,我走到房內,看到了爸爸,爸爸眼睛通紅,眼神中沒有任何光彩,我抱著爸爸說:「怎麼辦,怎麼辦?」隨後我看到弟弟躺在床上,用被子蓋著,我跪在床沿痛哭……給弟弟入殮時,我看了他最後一眼。

弟弟去世後幾天,我登錄他的QQ ,想了解生前弟弟的內心想法,可什麼都沒有。但我發現我是弟弟的特別關注,那一刻,我的淚水又一次止不住地流。

(本文編輯自作者的每日書)

【 About us 】

專注於普通人的非虛構寫作,旗下設有三明治寫作學院,以及媒體平臺「中國三明治」。

本文原載於微信公眾號「三明治」(微信ID:china30s)。

如需轉載請至公眾號後臺留言,未經許可,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當我的朋友患上漸凍症-虎嗅網
    (KEVIN SERNA)我和布賴恩認識三十年了,我們的生活大同小異:好學校,難以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平衡,兩個孩子,定居在離我們家鄉上百公裡以外的地方。2019年春天我去拜訪他們的時候,他和桑德拉告訴了我這個故事。他們家坐落在芝加哥的郊區,家裡裝了斜坡,是為了布賴恩因生病而不可避免地坐上輪椅的那一天而準備的。
  • 「世界漸凍人日」:專家提醒漸凍症要儘量早發現、早治療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石小宏)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當天,中華醫學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中國醫師協會漸凍人項目專家委員會共同在成都舉辦了一場公益愛心義診和患教普科宣傳。以提高大眾對漸凍症的認知,增強患者的規範性治療意識。參與現場活動的漸凍症患者不僅獲得了規範化診療以及家庭護理的專業指導,還免費領取了涵蓋疾病全程管理知識的《漸凍人患者手冊》。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前不久去世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21歲時就被診斷患有這種疾病,最終與其纏鬥55年。什麼導致了「漸凍症」?在「漸凍人」中,只有5%—10%為家族性,有明確的遺傳背景;90%—95%的患者沒有家族史。漸凍症能影響身體和思想漸凍症攻擊控制自主運動的神經細胞,使手臂、腿和面部的運動變得越來越困難。根據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的研究,雖然這種疾病通常不會影響人的智力,但有些患者可能有抑鬱症或決策和記憶障礙。漸凍症的症狀不突然有漸凍症的人不會忽然有天醒來腿和胳膊就動不了。
  • 漸凍症患者有藥了!國內上市首款依達拉奉注射液
    原來,這是因為他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又稱為漸凍症。這是一個典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徵是上下運動神經元的快速損傷,最終導致患者死於呼吸衰竭。、在9月1日開學第一課直播中,張定宇曾平靜地介紹自己的病情:「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漸凍人症是什麼專家指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 症,與愛滋病、癌症齊名為頑症。
  • 漸凍症 像慢性毒藥一樣吞噬生命的病
    當天,川大華西醫院進行了一場專門針對漸凍人的愛心義診和患者教育宣傳活動,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說,從2006年正式統計以來,川大華西醫院統計到的「漸凍人」有3000多名,還不算不認識此病而未求醫的,「『漸凍人症』理應得到大家的關注,只有早診早治,才能延長這部分病人的生命。」
  • 抗疫英雄張定宇微笑講訴自己的漸凍症:努力工作是因為我熱愛生活
    「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沉默了一會兒,平靜地提起那個埋在心裡的秘密:「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這個身患漸凍症還全力奔跑在武漢抗疫戰場的男人,便是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漸凍人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漸凍人症的初期,患者往往只有一些異樣的感覺和表現,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漸凍人症的早期發病比較緩慢隱匿,多起於手,會感覺手指變的僵硬、無力、笨拙甚至出現肌肉萎縮、肌束震顫和麻木感,如手拿重物力量不足,手裡東西易掉落等。
  • 13公斤重的漸凍症兒子說:爸爸別給我治了,省下錢給姐姐上大學用
    這是被「漸凍」了13年的兒子庚遠說的話,聽了之後,我心如刀絞,痛恨自己無能,覺得自己是個不合格的父親,不能讓子女得到好的教育,不能給躺在病床上的兒子好的治療,甚至連妻子也沒能留住,讓孩子們失去了母愛。圖為我坐在兒子的床前照顧他吸氧我叫張少輝,我家住河南省唐河縣桐寨鋪鎮,我有兩個孩子,女兒是一名高三生,再有一個月就要高考了,兒子張庚遠今年15歲,他是在一歲半被查出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疾病(俗稱漸凍人症),已經被「漸凍」了13年,現在他只有13公斤重。
  • 我願陪患漸凍症的父親到老
    2016年10月,鄧珈郡長年在外打工的父親鄧林宗突然被人送回家。原來,鄧林宗患上了目前在醫學界不能治癒的漸凍症。 慢慢地,鄧林宗四肢不能動彈,只能整天坐在輪椅上。 為了給鄧林宗治病,家裡費盡周折,債臺高築。
  • 「漸凍症」院長張定宇:我努力地工作,就是因為我熱愛生活
    「漸凍症」院長張定宇:我努力地工作,就是因為我熱愛生活 2020-09-02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楚天都市報3月14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田娟)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不幸去世,享年76歲。
  • 大學生自強之星:救救我漸凍症昏迷的媽媽
    6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2019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該校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劉鴻基,其身患漸凍症的母親病情惡化,在家鄉南漳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目前情況並未好轉。他告訴記者,自己一定要挺過去,也希望得到幫助。劉鴻基和母親合影母親身患漸凍症,他肩挑重擔樂觀求學劉鴻基年幼時,父母外出工作,這讓他很早明白要努力自強。
  • 為什麼有人會患上漸凍症?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高聰教授介紹,肌萎縮側索硬化即是俗稱的「漸凍症」,其發病症狀為:肌肉逐漸不能動彈,就像被凍住了一樣,逐漸出現肢體無力、肌肉震顫,慢慢會進展為肌肉萎縮與吞咽困難甚至呼吸衰竭。雖然漸凍症病因尚不明確,目前還不能治癒,但及早發現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各種綜合手段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展。
  • 建橋工程師患「漸凍症」4年 靠眼睛與人交流
    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時,漸凍人和他們一天天被冰封的人生逐漸為人所知。漸凍人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是一個怎樣的魔鬼?漸凍人症患者的肌肉會漸漸無力,就像被逐漸凍住,最後,患者的吞咽和呼吸變得困難,大部分人死於呼吸衰竭。殘酷的是,這種病並不影響患者的智力、記憶及感覺。從患病之初到最後死亡,患者一清二楚。一般來說,患者從出現症狀到死亡,時間不會超過10年。霍金是一個奇蹟和特例,基本上不具有可複製性。
  • 杭州男子患漸凍症四年 用一場離婚愛惜妻子
    這就是罕見病———「漸凍人症」,它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一種,學名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簡稱ALS),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世界五大絕症之一,和癌症、愛滋病並列,是一種不可治癒的疾病。華先生今年57歲,2013年,他提前退休,還未好好享受退休後的閒暇時光,他開始覺得左手沒有力氣,鍋子都抬不起來,再後來兩隻手都使不上力,連扣紐扣、開門等簡單的動作都做不了。
  • 世界上最著名的「漸凍症」患者霍金去世,這種疾病有多可怕?
    在過去的49年裡,我一直生活在過早死亡的預期中。我不害怕死亡,但我並不急於這樣做。我還有太多的事情想先做。直到今天。肌萎縮側索硬化,是什麼?他們也曾與漸凍症「搏鬥」【「冰桶挑戰「創始人與漸凍症抗爭14年 打動蓋茨】2017年11月25日,曾引發全球風潮的「冰桶挑戰」發起人安東尼瑟那查逝世,享年46歲。他結束了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14年的搏鬥。
  • 漸凍症女博士病逝 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為什麼不能捐器官
    本文圖片均來自@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1月5日消息,1月5日,記者通過多渠道證實:2017年10月,經《長江日報》報導、引起全國關注的湖北恩施鹹豐籍女孩婁滔,因醫治無效,已於2018年1月4日晚在鹹豐老家離開人世。遺憾的是,因其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其捐贈器官的遺願未能達成。願天堂裡沒有病痛折磨!一路走好,婁滔!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昨病逝
    本報訊(記者王愷凝)和病魔抗爭兩年的北大29歲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因醫治無效,於昨日凌晨在恩施鹹豐老家離開人世。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漸凍症」是一種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學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縮寫為ALS),也稱運動神經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