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強之星:救救我漸凍症昏迷的媽媽

2021-01-09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李碗容 實習生黃瑾 通訊員許文立範海蛟

「我媽媽現在基本生命體徵靠機器和藥物可以維持,但是意識還處於昏迷狀態,可能成為植物人。」6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2019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該校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劉鴻基,其身患漸凍症的母親病情惡化,在家鄉南漳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目前情況並未好轉。他告訴記者,自己一定要挺過去,也希望得到幫助。

劉鴻基和母親合影

母親身患漸凍症,他肩挑重擔樂觀求學

劉鴻基年幼時,父母外出工作,這讓他很早明白要努力自強。奶奶在他小學六年級那年因心疾去世,同年末,父親確診鼻咽癌晚期。高二那年,父親去世了。「父親生病的幾年裡,遭受病痛折磨。但即使在最後一刻他一直在微笑,他告訴我要樂觀、要堅強地活著。」父親去世後,劉鴻基背負著父親的期望考入華科。

步入大學後,劉鴻基努力求學,積極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為了補貼家用,他做過勤工助學崗、周末家教兼職。不幸的是,大二那年,母親被確診患有漸凍症。從此,劉鴻基陪著母親從縣醫院到市醫院,再到武漢的同濟、協和醫院,看病、住院、居家照顧,悉心照料。

大三下學期,劉鴻基籤約了一家企業,想為母親撐起一片天,病榻中的母親卻堅決支持他繼續深造,他也成功考取了本校研究生。去年秋季學期,母親漸凍症病情加重,劉鴻基休學在家照顧母親。

每天早上,劉鴻基先把母親從床上抱起來,穿衣服、洗漱,這通常需要1個小時的時間。照料好母親後,他再去做飯。飯菜做好後,又需要給母親餵飯。最辛苦的是晚上,母親需要頻繁地翻身,不到1個小時就需要翻身一次。「晚上我剛躺下,被子還沒有睡暖和,就要起來給媽媽翻身。那時候她只有頭部和面部能動,其他所有運動都需要人幫忙。」劉鴻基說。周末,他會請親戚幫忙照顧母親,自己則做家教補貼家用。

去年底,其因自立自強的感人事跡,劉鴻基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母親病情突然惡化,他期盼得到社會幫助

昨日,記者從該校了解到,劉鴻基的母親病情惡化,目前正在家鄉襄陽市南漳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劉鴻基告訴記者,經醫生診斷,母親的意識處於昏迷狀態,可能會成為植物人,需要接受長期觀察治療。

去年12月31日,早上醒來時,劉鴻基發現母親呼吸困難,需要人幫忙按壓著胸部才能呼吸。當天下午送當地醫院就診,但是醫院並未收治。第二天轉到縣醫院,住院接受治療。1月5日,噩耗傳來,母親病情惡化,陷入昏迷。「我跟姨媽們一起在醫院守候,她們一直在哭,但我不能哭,我必須要挺住,要處理這些事情。」劉鴻基告訴記者。

1月5日晚,劉鴻基聯繫學院告知家裡變故,並在網絡上發起了求助項目。該校電氣學院研究生工作組當晚召開緊急會議,動員全院教職工、全體同學募捐幫扶。導師們帶領科研團隊積極捐款,學院諸多校友悄悄轉帳。校團委廣泛發動團員青年幫助劉鴻基,校教育發展基金會主動聯繫電氣學院幫助籌款。

昨日,劉鴻基的手機響個不停,不斷有同學朋友親人給他轉來善款,還有很多陌生的同學和校友添加微信給他捐款。「我現在收到的單獨轉帳有六千餘元了,感受到了溫暖,很感謝大家的幫助,等我畢業後我一定也會回饋社會。」劉鴻基說。截止昨晚8時,記者看到,他在網絡平臺上的求助項目已受到3000餘次幫助,籌集到12萬餘元。

劉鴻基告訴記者,他最大的願望是母親能夠醒來,「她已經苦了這麼多年了,希望她能挺過來。我們計劃在醫院觀察治療一個月後,把她帶回家,親人的陪伴更重要。」

據悉,劉鴻基母親後期還需要十幾萬以上的治療費用。如果您有意願幫助這名大學生,可轉帳到劉鴻基的支付寶帳號13871654227。

相關焦點

  • 「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頒獎儀式在京舉行
    新東方網>資訊>新聞動態>正文「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頒獎儀式在京舉行 2013-09-12 08:05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安鵬飛
  • 我校學子榮獲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近日,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中國青年報社、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聯合開展的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推報活動獲獎結果揭曉。經學校推薦、省級初評、全國評審等環節,我校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碩研2017-2劉國棟、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工程管理2016-2王軼涵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和獎學金。
  • 2018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名單揭曉-中青在線
    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達)2018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名單近日揭曉。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李海鵬等10人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榮譽,北京科技大學王素芳等1950人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東南大學等30所院校獲得優秀組織獎,石河子大學王雅涵等30人獲得優秀組織個人獎。
  • 2014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
    由團中央發起的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今年已走到了第8個年頭。活動旨在通過對具有自強精神的大學生的尋訪、獎勵和宣傳,為當代大學生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時代榜樣,引導青少年尤其是大學生群體,挖掘自身潛力,積極向上、自強不息,成長為能承擔國家和社會責任的有為青年。
  • ...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榮獲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
    本網訊(通訊員 趙江招)近日,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指導,中國青年報社、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聯合開展的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評選活動獲獎名單揭曉,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劉傑碩榮獲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並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
  • 2017年度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揭曉
    、可敬、可信、可學的榜樣,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共同主辦了2017年度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此次尋訪活動於2017年11月啟動,通過青雲網、新浪微博進行網絡實名認證及推薦,在為期3個月的報名結束後,通過校級、省級團委的推薦,經專家委員會審定,最終產生10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97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和1462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獲得者,他們將獲得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提供的「中國大學生新東方自強獎學金」。
  • 我願陪患漸凍症的父親到老
    「爺爺、奶奶和媽媽每天特別辛苦,讓他們多睡會。」鄧珈郡懂事地說。 這樣的節奏,對於鄧珈郡來說,不是第一次,而是持續了多年。 前不久,鄧珈郡被評為永州市最美孝心少年。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原來,鄧林宗患上了目前在醫學界不能治癒的漸凍症。 慢慢地,鄧林宗四肢不能動彈,只能整天坐在輪椅上。 為了給鄧林宗治病,家裡費盡周折,債臺高築。 為了養家,鄧珈郡年邁的爺爺奶奶一天到晚上山幹活,母親就近打零工。大部分家務和照顧父親的重擔就落到了鄧珈郡身上。
  • 北大女博士患漸凍症留遺囑捐遺體 婁滔資料患病過程回顧
    9日,婁滔被家人從老家恩施的醫院接到了具備器官提取能力的武漢漢陽醫院,婁滔的意識十分清醒,但是因為無法自主進食和呼吸,家屬要求醫生為其注射鎮靜類藥物,減少痛苦,「婁滔現在處於昏迷狀態,我們希望她儘量不被打擾。」汪豔梅說。  這兩天有很多人通過微信給汪豔梅轉帳捐款,不過汪豔梅說,婁滔現在的治療費用主要都是由當地的紅十字會協調,所以感謝這些好心人,目前的捐款她都沒有收。
  • 當我的朋友患上漸凍症-虎嗅網
    「沒人能現在就說出結果,因為你還在進行檢測,」桑德拉記得羅斯坦是這樣說的,「但是我見過上千例的漸凍症,而你恐怕確實得了漸凍症。」第二天早上在開車去上班的路上,她給布賴恩打電話,繼續討論新的漸凍症基金是什麼樣的,以及如何能推進這項工作而不是重複現有的努力。「這段對話令我興奮同時也很可怕,」漢密爾頓說。「我知道如何為漸凍症籌款,我也想接觸漸凍症社區之外的人,但失去控制權讓我很慌。我不知道怎麼做,但這個人可能知道。」
  • 被漸凍症患者婁滔重新定義的生死觀
    ——本文系紅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在患上「漸凍症」後,留下遺囑強烈要求捐獻自己的器官用於醫學研究,這份遺囑也讓無數網友淚目。「漸凍症」後期,病人會整個人都如同麵條一樣癱軟,面對自己的病情,婁滔曾多次提出,不治了,但父母勸她要繼續堅持。
  • 北大「漸凍人症」女孩留遺囑捐器官感動網友,病情暫時好轉
    入校不久後,她出現左腳行動不便等症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相繼診斷:疑似運動神經元病,即「漸凍人症」。2016年6月,婁滔四肢喪失行動能力,生活起居全靠父母照顧,去年11月初全身癱瘓、呼吸困難。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婁滔曾兩次病危,今年1月中旬出現短暫重度昏迷,經過搶救,病情趨於穩定。此後,她一直在鹹豐縣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
    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漸凍症女博士口述遺囑捐獻遺體
    婁滔今年29歲,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的一名在讀博士,2015年被檢查出患有「漸凍症」,近期已經陷入昏迷,隨時都可能離開這個世界。而在她還清醒的時候,這位土家族女孩曾口述了一份遺囑,希望去世後可以捐獻遺體,讓那些因為「漸凍症」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已退燒 校友全球求助救漸凍女博士婁滔
    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這是北大女博士婁滔在醫院的病床上,趁著還清醒的時候,用微弱的聲音向護士口述留下的遺囑。這份囑託中,還包括了捐贈她的器官給需要的人,「凡能救命的儘管用」。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漸凍人症是什麼專家指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 症,與愛滋病、癌症齊名為頑症。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SCI論文一篇……
    四年如一日的努力,永不鬆懈的奮勇拼搏,終於結出碩果,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他就是——浙江財經大學陳謙同學。業精於勤 聚沙成塔談及對於此次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評選主題「奔夢路上自強不息」的理解,陳謙認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他坦言:「從大一入學起,我就開始廣泛地參加各類競賽、科研項目。但往往是耗費了很多的精力,成果卻不被大賽評委所看好。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 想把最好的留給世界
    這是一種能逐漸侵蝕人對身體控制能力的病症,另一個常見名稱是:漸凍症。  患病後的婁滔,曾以口述形式立下遺願,捐贈人體器官,「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在歷經各種治療方式,病情反覆波動後,2018年1月5日凌晨,29歲的婁滔在家中停止了呼吸。  由於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她的遺願永遠成為遺憾。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病逝,其捐贈器官遺願未能達成
    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最近,這份遺囑,讓無數網友淚目。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 患病期間聽完60多本書
    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