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熱和冬天最冷的時候,都是在學院的實驗室度過的,一年下來能放十幾天假吧。」
四年如一日的努力,永不鬆懈的奮勇拼搏,終於結出碩果,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他就是——浙江財經大學陳謙同學。
榜樣的力量 全能型男神
陳謙是浙財大2015級軟體工程本科生,目前於財大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他曾獲國家級榮譽7項、省級榮譽8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兩項、SCI論文一篇、國家獎學金、省政府獎學金若干。作為項目負責人創立的「行拍」App已在全國範圍內試行推廣,接洽高校約拍服務。並在2019年榮獲浙江財經大學「榜樣的力量「稱號。
業精於勤 聚沙成塔
談及對於此次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評選主題「奔夢路上自強不息」的理解,陳謙認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他坦言:「從大一入學起,我就開始廣泛地參加各類競賽、科研項目。但往往是耗費了很多的精力,成果卻不被大賽評委所看好。在無法預知結果的過程中,堅持是痛苦的,但也是唯一的勝算。只有精益求精,負重前行,終究會遇到賞識的伯樂。」
團隊競賽 合作與創新
「團隊競賽首先你能學會與人相處。作為leader也好,團隊成員也好,你能夠去學習如何做好這個角色。其次,競賽講求創意,可以幫助我們去思考、創新,同時提高自身綜合能力,自己搭建平臺、草擬財務報表,將專業所學真正發揮出來。「談到競賽初衷,陳謙如是說。
敢於攀登 勇於探索
對於SCI論文,很多同學把持著可望不可及的態度,但陳謙卻迎難而上,一路高攀。「剛開始閱讀一篇英文文獻都要好久,但是也只能一句句的翻譯,逼著自己去理解。過程很苦,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章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論文閱讀速度也就上去了,知道了大致的寫作方法,也算入門了。其次,因為論文涉及到一些進化算法,在本科也沒怎麼接觸,需要自己再去學習,著實是苦並快樂著。」
合理安排時間是制勝的關鍵
對於如何平衡競賽、科研和專業學習之間的關係,陳謙表示:合理安排時間是致勝的關鍵。「通常我會給每個任務劃定一個明確的時間界限,在不同的時段內著重完成其中一項特定的任務,比如:大賽截止前一個月就全身心投入到競賽的氛圍中,期末考前一段時間就著重複習專業知識。只有明確任務的輕重緩急,才能高效率完成任務。」
在陳謙的導師張帥老師看來,「陳謙不一定是最聰明的學生,但他一定是一個認真、嚴謹,有明確目標追求的年輕人。他如今獲得的所有成績都是憑藉自身的拼搏、汗水換來的。他在鍵盤上『書寫』的人生配得上他所有的榮光。「
不學死 不死學
秉承著「不學死,不死學」的觀點。陳謙會在課餘時間積極參加籃球訓練,做志願者活動。他打趣兒道:「畢竟程式設計師是頭髮『高危』行業,鍛鍊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他參加、組織的志願活動共達50餘場,影響2000餘人,用在公益活動中獲得的快樂,調節學習的壓力。
浙財大這個男生用勤奮照亮前路,用實踐檢驗真知。少年自有少年強,奔夢路上不怕難。
來源:浙江財經大學 編輯:婁堞琪 曹怡婷 文字:浙財新聞湯馥蓮
浙江財經大學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