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2020-12-03 新華網客戶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前不久去世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21歲時就被診斷患有這種疾病,最終與其纏鬥55年。

什麼導致了「漸凍症」?

在「漸凍人」中,只有5%—10%為家族性,有明確的遺傳背景;90%—95%的患者沒有家族史。有家族史的患者和部分沒有家族史的患者,患病都與基因突變有關,目前已經發現的基因突變包括SOD1、TARDBP、FUS、OPTN、ANG、UBQLN2、C9ORF72等。

漸凍症能影響身體和思想

漸凍症攻擊控制自主運動的神經細胞,使手臂、腿和面部的運動變得越來越困難。根據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的研究,雖然這種疾病通常不會影響人的智力,但有些患者可能有抑鬱症或決策和記憶障礙。

漸凍症的症狀不突然

有漸凍症的人不會忽然有天醒來腿和胳膊就動不了。症狀起初可能很微妙,常常被忽視。早期的症狀包括痙攣、肌肉緊張、僵硬,輕微抽搐或咀嚼、吞咽困難等。

漸凍症易被誤診為頸椎病

「漸凍症」確診的平均時間是發病後的一年左右,發現時間比較晚,且「漸凍人」的表現方式多是四肢無力,加上好發年齡多在中年,很多患者會誤以為是頸椎或是腰椎壓迫所致,導致有多數的患者都曾經動過頸椎、腰椎手術後,發現症狀沒有好轉,才被確診為是「漸凍症」。

漸凍症雖無法治癒但可以治療

「漸凍症」這麼可怕,可以治療嗎?答案是肯定的,「漸凍症」中位生存期只有3年至5年,雖然無法治癒,但是可以治療,患者不要輕易放棄希望。

對於運動神經元病來說,治療的核心有四點:

一是保證充足的營養。患者由於吞咽困難可能會導致進食量減少,已經脆弱的運動神經元「吃不飽飯」,會丟失得更厲害。在患者出現吞咽困難,且全身情況尚可時,可考慮進行胃造瘻手術(即在腹部留置一根管子,以解決患者的營養問題),如果拖到身體極度衰弱時再做手術則難以完成。

二是保證呼吸。由於負責呼吸的肌肉出現無力,會導致患者呼吸困難。根據肺功能的檢查指標,可使用無創呼吸機幫助呼吸,也有助於延長生存期。

三是給予藥物治療。目前,許多藥物還在研究階段,一些藥物已被證實能夠延長患者生存期。

四是精心護理。運動神經元病的護理可謂是一種「長期消耗戰」,患者自己沒有力氣咳痰,吞咽困難容易嗆咳造成肺炎,無力翻身造成壓瘡,以及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些都是需要精心護理才能夠儘量避免的。護理對這種疾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治療。值得一提的是,「漸凍症」不需要過度鍛鍊,因為讓肌肉過度勞累反而會加重運動神經元的負擔。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呂芮光   [責任編輯: 鍾豔平]

相關焦點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以及深感痛苦。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
  • 關於漸凍人,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2014年,「ALS冰桶挑戰」在社交媒體上興起但大部分人可能都沒能了解漸凍人真實的生活。疾病的侵蝕人體的過程是慢慢的。寫稿前,我們查閱了很多資料,走訪了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也諮詢了北醫三院的樊東升醫生、何及醫生,我們這樣問過自己:當生命被「冰凍"住,我有勇氣面對嗎?如果我得了「漸凍症」,我會怎樣?不得不承認,我很害怕,我沒有患者們勇敢。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
  • 記者探訪「漸凍人」專科病區
    這種病,被稱為「漸凍症」。在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中,漸凍症與癌症、愛滋病齊名。昨天是第20個世界漸凍人日,記者走進「漸凍人」專科病區,了解漸凍症治療情況,也希望全社會關注他們,讓他們更有質量地活下去。「只要樂觀,啥也不怕」住院三個多月,劉偉胖了好幾斤。
  • 「世界漸凍人日」:專家提醒漸凍症要儘量早發現、早治療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石小宏)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當天,中華醫學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中國醫師協會漸凍人項目專家委員會共同在成都舉辦了一場公益愛心義診和患教普科宣傳。以提高大眾對漸凍症的認知,增強患者的規範性治療意識。參與現場活動的漸凍症患者不僅獲得了規範化診療以及家庭護理的專業指導,還免費領取了涵蓋疾病全程管理知識的《漸凍人患者手冊》。
  • 漸凍人霍金的中國「忘年交」
    儘管如此,他靠眼控儀,花一年時間寫完20萬字的自傳《人生沒有假如:一個漸凍人的悟與行》,激勵病友對抗病魔。那時,王甲最大的願望是設立中國「漸凍人症」病人專項基金,使國內20多萬「漸凍人」的醫治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改善。於是,王甲把第一本自傳的10萬元稿費,捐給了宋慶齡基金會漸凍人基金,並成立「王甲漸凍人關愛基金」。而當時王甲一家為了籌措醫藥費,已經變賣了在老家吉林的房子,家中負債纍纍。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楚天都市報3月14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田娟)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不幸去世,享年76歲。
  • 多方發力「融化漸凍的心」 河北多名「漸凍人」獲免費援助
    6月1日,中國醫師協會第十四屆「融化漸凍的心」社會服務項目發布會在石家莊召開。圖為發布會現場。 記者張淑會攝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張淑會)漸凍人症,即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簡稱ALS。患者會出現四肢、軀幹、胸部腹部的肌肉無力和萎縮,像身體的某一部分被凍住一樣,俗稱「漸凍人」。漸凍人症,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愛滋病、癌症等並列的五大絕症之一。
  • 「漸凍人症」如何才能活得更久
    資料圖片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肖頌華文/羊城晚報記者陳映平通訊員劉文琴熊鸚3月14日,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永遠離開了,這再次喚起人們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症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漸凍症」是一種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學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縮寫為ALS),也稱運動神經元病。
  • 當我的朋友患上漸凍症-虎嗅網
    2017年在美國大約有5000人被確診漸凍症,布賴恩正是其中之一,他也是這個國家中16000多個還活著的漸凍症病人之一。他們中的每個人都經歷了與布賴恩在車裡的那個時刻相似的事情:突如其來的死亡預告,家中對此一無所知的愛人,和一個如何度過所剩無幾的時間的決定。
  • 世上最著名的「漸凍人」霍金 他患的這種病你了解多少
    有一半人會在3年內死亡,90%的人存活不超過5年。「漸凍人」霍金為何可以活到76歲霍金確診漸凍症後存活的時間遠遠超過5年。據悉,國際醫學界對漸凍症的致病原因並不十分了解,有說法稱,百分之五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有一部分是環境因素,如重金屬中毒、鉛中毒,都可能造成運動神經元疾病,不過百分之九十的病例都是原發性,也就是不明原因。
  • 為什麼有人會患上漸凍症?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高聰教授介紹,肌萎縮側索硬化即是俗稱的「漸凍症」,其發病症狀為:肌肉逐漸不能動彈,就像被凍住了一樣,逐漸出現肢體無力、肌肉震顫,慢慢會進展為肌肉萎縮與吞咽困難甚至呼吸衰竭。雖然漸凍症病因尚不明確,目前還不能治癒,但及早發現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各種綜合手段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展。
  • 漸凍症有哪些危害,最終致死原因是什麼?
    漸凍症是指患者的神經運動細胞被一些因素侵襲,從而導致出現了神經元的病變,就會導致患者出現肌肉的萎縮、無力甚至是癱瘓,出現這種症狀還是需要重視漸凍症,學名叫做肌萎縮側索硬化或運動神經元病,多發病於中年群體。患病後全身肌肉逐漸萎縮,最終導致呼吸衰竭。
  • 漸凍症 像慢性毒藥一樣吞噬生命的病
    當天,川大華西醫院進行了一場專門針對漸凍人的愛心義診和患者教育宣傳活動,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說,從2006年正式統計以來,川大華西醫院統計到的「漸凍人」有3000多名,還不算不認識此病而未求醫的,「『漸凍人症』理應得到大家的關注,只有早診早治,才能延長這部分病人的生命。」
  • 困擾霍金50多年的漸凍症 到底是個什麼病?
    然而,就在這炎熱的夏日,有一群人卻依然很「冷」,因為6.21不僅是夏至日,還是世界漸凍人日。作為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愛滋病、癌症等並列的五大絕症之一的漸凍人症,平均每90分鐘就會奪去一名患者的生命。比如前不久去世的物理學家霍金,就被漸凍人症困擾了50多年。
  • 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因醫治無效 在恩施老家離世
    原標題:29歲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去世,父親強忍悲痛講述了女兒最後時光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5日訊(記者尹勤兵)「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1月5日,記者從各方面渠道獲悉,本報10月13日率先報導的29歲北大女博士婁滔,在和漸凍症病魔抗爭2年後,因醫治無效,已於凌晨在恩施鹹豐老家離開人世。
  • 為什麼漸凍症患者需要無創呼吸機治療
    你可能沒聽過肌萎縮側索硬化,但應該聽過漸凍症,名字起得非常精準,疾病的痛苦程度如同讓人難堪的程度一樣:眼巴巴的看著自己光滑的皮膚萎縮,看著蚊子叮自己卻無能為力,身體逐漸被凍住,不能說、不能吃飯,直至不能呼吸……漸凍人行動不便的圖片
  • 讓漸凍人活在溫暖的陽光中
    高學歷、高顏值,正值大好年華,卻患上世上五大絕症之一的漸凍症,婁滔的不幸經歷讓人扼腕痛惜。值得獻上敬意的是,婁滔有一顆善良的心,她在遺囑中說道:「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古人云:「善人者,人亦善之。」
  • 好大夫在線聯合北京協和醫院發起免費「漸凍人症」講座
    9月14日,國內最大的醫療網站好大夫在線(www.haodf.com)將攜手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中國醫師協會漸凍人項目委員會,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俗稱「漸凍人」),發起免費知識普及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