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發力「融化漸凍的心」 河北多名「漸凍人」獲免費援助

2020-12-03 大眾網

6月1日,中國醫師協會第十四屆「融化漸凍的心」社會服務項目發布會在石家莊召開。圖為發布會現場。 記者張淑會攝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張淑會)漸凍人症,即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簡稱ALS。患者會出現四肢、軀幹、胸部腹部的肌肉無力和萎縮,像身體的某一部分被凍住一樣,俗稱「漸凍人」。漸凍人症,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愛滋病、癌症等並列的五大絕症之一。

6月1日,中國醫師協會第十四屆「融化漸凍的心」社會服務項目發布會在石家莊召開。發布會上,中國醫師協會對河北省7名符合條件的貧困「漸凍人」免費辦理了一年的藥物援助。同時,國內20多位知名神經內科專家,對河北省多名「漸凍人」提供了診療、用藥指導等幫助。

目前,河北省有多少「漸凍人」,其治療狀況如何,他們面臨哪些困難?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ALS病因不明,治療難度大,不能治癒但可治療

「『漸凍人』早期症狀表現為肌肉無力,容易跌倒。隨病情發展患者四肢肌肉逐漸萎縮,直至完全喪失運動能力。晚期患者不僅全身癱瘓,因吞咽困難、營養失調,且無法自主呼吸,生活極其痛苦。」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介紹,ALS是一種漸進且致命的疾病,病情發展迅速,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3—5年。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漸凍人」約十萬名,登記的「漸凍人」超4000人。「我們醫院是國家漸凍人救助服務示範基地,現有在醫院登記的『漸凍人』130餘人。」河北醫大二院神經內科專家介紹,全省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但肯定遠遠高於這一數字。

目前,ALS病因不明,治療難度很大。河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專家說,國際上雖對ALS還沒有治癒辦法,但對延長患者存活時間,提高生活質量已有了比較明確的治療、護理方案。

為推動社會關注、關愛、關心「漸凍人」,中國醫師協會從2005年就在全國發起了「融化漸凍的心」社會服務項目,每年在各地醫院開展藥品援助、醫療輔具救助、義診等活動。

在此次發布會上,中國醫師協會提出,今後將向漸凍人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八項長期支持性服務,包括建立所需援助患者的個人檔案並長期隨訪,全年開通400—065—0623救助熱線提供諮詢服務,提供資金、藥品、無創呼吸機援助,為患者提供綠色通道等。

患者呼籲儘快將ALS治療納入省醫保

對很多「漸凍人」患者來說,「融化漸凍的心」項目無疑是雪中送炭,減輕了他們治療負擔,增強了治療信心。

在發布會上,記者採訪了石家莊「漸凍人」患者張女士。1999年,張女士被確診患有ALS。「患病前幾年,由於經濟困難,我們曾一度放棄治療。」張女士愛人的侯先生介紹說,他們在2005年得到了「融化漸凍的心」項目救助,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但並不是每個患者都能像張女士一樣,及時得到救助。

「對於ALS,社會上很多人並不了解,即便是專科醫生,也有人對ALS疾病本身認識不夠,不能對病人提供有效治療。」有專家介紹,此前我國一直沒有將包括漸凍人症在內的神經肌肉疾病納入大病醫保目錄,使得高昂的醫療費用報銷非常困難,很多ALS家庭因此陷入困境。

直到2017年,在中國醫師協會等社會各界的呼籲推動下,國家才將治療ALS的利魯唑藥物正式納入大病醫保目錄。此後,又將其納入罕見病目錄。

「這對我們患者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可大大減輕用藥負擔。」河北省多名「漸凍人」家屬反映說,雖然國家將其納入了大病醫保目錄,但全國各地執行情況並不一樣,其門診、住院報銷比例也不盡相同。目前,河北省還沒有將其納入大病醫保目錄。

要「融化漸凍的心」,需要社會各方發力。對此,專家呼籲河北省有關部門儘快落實國家有關文件精神,將治療ALS的藥品納入省大病醫保目錄,從根本上減輕他們的醫療負擔。同時,希望呼籲醫院、企業等對「漸凍人」患者多一些關注、關愛、關心,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相關焦點

  • 中國醫師協會:多學科參與 完善漸凍人救助體系
    中新網北京6月6日電 記者從中國醫師協會獲悉,近日,該協會在湖北武漢正式發布第十五屆「融化漸凍的心」社會服務項目。中國醫師協會表示,將發揮行業組織的力量與各學科專家一道為經濟困難的「漸凍人」患者提供救助服務,共同為患者就醫、護理作出指導,讓患者能夠得到規範、科學的治療。
  • 「世界漸凍人日」:專家提醒漸凍症要儘量早發現、早治療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石小宏)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當天,中華醫學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中國醫師協會漸凍人項目專家委員會共同在成都舉辦了一場公益愛心義診和患教普科宣傳。以提高大眾對漸凍症的認知,增強患者的規範性治療意識。參與現場活動的漸凍症患者不僅獲得了規範化診療以及家庭護理的專業指導,還免費領取了涵蓋疾病全程管理知識的《漸凍人患者手冊》。
  • 閩年增50例「漸凍人」
    什麼是「漸凍人」?我省的發病情況如何?海都記者專訪了我省診治「漸凍人症」的權威專家——福建附一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檸教授。 英國科學家霍金就是「漸凍人」 王檸說,「漸凍人症」是運動神經元疾病中的一種,學名叫「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
  • 中國目前有20萬漸凍人 90%人存活不超過5年
    專家指出,「漸凍人症」的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屬於世界罕見病,目前還無法根治,有一半人會在3年內死亡,90%的人存活不超過5年。專家呼籲,目前我國約有20萬「漸凍人」,期望能有更多的力量來關心和幫助「漸凍人」等罕見病患者,用大家的愛心熱心去融化「漸凍的心」。■本報記者項丹平一桶桶冷水當頭澆下,全身瞬間「哆嗦」一下。近日,來自美國的「冰桶挑戰」風靡全球,並迅速澆到中國。
  • 《相約星期二》:如何融化「漸凍人」的心?需內外結合
    《相約星期二》裡面的莫裡教授,在他70多歲時出現行走困難,無緣無故的跌倒。去醫院抽血化驗、肌電圖、肌肉活檢後,神經科醫生向他宣布了病情:莫裡患了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也是不幸患了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一家五口因患漸凍症去世2014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委員、同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張旻教授接診來了一例非常特殊的家族型「漸凍症」患者。47歲的陳女士是鍾祥人,一直替人搬貨撫養兒女,2012年10月,她就開始感覺到左下肢走路無力,還感覺肌肉一跳一跳的,拖到腳跛了難以走路了,才開始到處看病。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47歲的陳女士是鍾祥人,一直替人搬貨撫養兒女,2012年10月,她就開始感覺到左下肢走路無力,還感覺肌肉一跳一跳的,拖到腳跛了難以走路了,才開始到處看病。在詢問病史時,張旻了解到,陳女士的父親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因手腳無力、萎縮,直至死亡。患者的姐姐、患者叔叔的女兒也都因類似病例死亡。結合陳女士的症狀表現,張旻懷疑她「漸凍症」。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陳女士最終確診此病。
  • 打當歸液吃生泥鰍攻克「漸凍人」絕症?
    下一步她準備攻克愛滋病     「不到一周治好80多歲的東北老太的乳腺癌,治好多例肝癌和腫瘤……」6月11日,在馬悅凌位於北京的居所,她的助手遞給記者一張紙,上面記錄著馬悅凌過去一年創造的「奇蹟」。這名助手稱,馬悅凌創造的類似醫學奇蹟有100多個,「治療『漸凍人』只是她探索人類健康的一個項目,下一步馬老師準備攻克愛滋病。
  • 讓漸凍人活在溫暖的陽光中
    高學歷、高顏值,正值大好年華,卻患上世上五大絕症之一的漸凍症,婁滔的不幸經歷讓人扼腕痛惜。值得獻上敬意的是,婁滔有一顆善良的心,她在遺囑中說道:「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古人云:「善人者,人亦善之。」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以及深感痛苦。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
  • 好大夫在線聯合北京協和醫院發起免費「漸凍人症」講座
    9月14日,國內最大的醫療網站好大夫在線(www.haodf.com)將攜手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中國醫師協會漸凍人項目委員會,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俗稱「漸凍人」),發起免費知識普及講座。
  • 為「漸凍人」做手術,麻醉一波三折
    渾身肌肉嚴重萎縮失去行動能力……給「漸凍人」手術麻醉,是一件高風險的事。對「漸凍人」的手術麻醉,藥物如何選擇劑量應用何時應用都是對麻醉醫生的極大考驗。查閱國內外文獻,關於漸凍症患者的麻醉不多見,可借鑑採納的意見及建議也不多。但省醫專家的心裡依然有底氣。
  • 漸凍人霍金的中國「忘年交」
    冰桶下的「漸凍人」2014年對王甲和其他「漸凍人」來說,無疑是難忘的一年。「ALS冰桶挑戰」風靡全球,也讓「漸凍症」走入了更多人的視野。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霍金也表示要接受冰桶挑戰,三名子女替他代澆了冰水。霍金通過視頻呼籲社會關注和支持這一慈善活動。
  • 讓「漸凍人」真正「動」起來
    日前,他們將這部輪椅無償捐贈給第一個登上華山的「漸凍人」張為;至此,這一傾注兩屆研究生心力的成果正式投入使用。兩屆研究生傾力打造「漸凍人症」是一組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因為患者大腦、腦幹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患者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
  • 漸凍人家族6人得病5人死 1人凍住之前要捐遺體
    ——蔣開乾發給主治醫生的簡訊  重慶晨報記者 王珊 報導  身體像被冰雪凍住,今天是腿,明天是手臂,最後可能蔓延到手指,甚至無法控制聲帶發聲和眼球轉動……這是由冰桶行動引發廣泛關注的「漸凍人症」。  29歲的蔣開乾,是梁平患漸凍人症家族中最後一位存活者。目前,其病情已愈加嚴重,他用手指艱難地握筆,在紙上緩慢地挪動出幾個字:死後,捐贈遺體。
  • 記者探訪「漸凍人」專科病區
    這種病,被稱為「漸凍症」。在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中,漸凍症與癌症、愛滋病齊名。昨天是第20個世界漸凍人日,記者走進「漸凍人」專科病區,了解漸凍症治療情況,也希望全社會關注他們,讓他們更有質量地活下去。「只要樂觀,啥也不怕」住院三個多月,劉偉胖了好幾斤。
  • 河南:曾感動中國的「漸凍人」小海龍 今天走了
    8月6日凌晨,那個曾感動中國的王寬家的小海龍,那個曾給這個世界帶來過無數歡笑和溫暖的小海龍,那個建立鄭州市第一個漸凍人基金會的小海龍,經搶救無效,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30歲。 王海龍3歲時被確診為漸凍症,9歲開始坐輪椅,醫生曾斷言他很可能活不過18歲。但他從來沒有放棄,活到30歲,創造了生命奇蹟。
  • 與你瞳行-漸凍人智慧生活眼控輪椅
    「漸凍人智能生活輔助輪椅」的出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焦李成教授和團隊負責人孫其功博士注意到目前市場上沒有一款可以滿足漸凍人自由出行的產品,並且「漸凍人智能生活輔助輪椅」對整個社會上的漸凍人群意義重大,並且契合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