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漸凍人」真正「動」起來

2020-12-03 中國經濟網

■記者 姜泓

只要轉動眼珠,就可以操控輪椅自由行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生團隊,在該校焦李成教授、孫其功博士指導下,歷時 兩年,研製完成了集輪椅控制、智能家居、娛樂功能於一體的智能家居輪椅。日前,他們將這部輪椅無償捐贈給第一個登上華山的「漸凍人」張為;至此,這一傾注兩屆研究生心力的成果正式投入使用。

兩屆研究生傾力打造

「漸凍人症」是一組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因為患者大腦、腦幹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患者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由於感覺神經並未受到侵犯,因此這種病並不影響患者的智力、記憶及感覺。人們熟知的一代理論物理學大師、科學巨匠霍金,就是位「漸凍人」。

「這款基於眼球控制的智能居家輪椅,創意靈感來源於『漸凍人』的需求。」團隊成員孫龍告訴記者,智能生活場景已經走進千家萬戶,讓「漸凍人」出行自理、生活便捷,讓他們享受智能家居帶來的樂趣,這是智能輪椅設計的出發點。「恰好當時有企業聯繫學校,希望做出一款能夠讓『漸凍人』生活自理的出行工具,指導教師焦李成教授和團隊負責人孫其功博士商量之後,一致認為智能輪椅這個創意既契合了人工智慧學院的研究方向,又能讓學生真正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產品實踐,學有所用。」

2017年暑假,在焦李成教授和孫其功博士的指導之下,組成了一個研發的團隊,包括王浩然、白義東、王澤新、高捷、李秀芳5位剛入學的2017級研究生新生。他們經過暑假兩個月的不懈努力,終於做出了一款基於眼球定位技術的智能輪椅,使得「漸凍人」可以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團隊憑此項目參加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大賽,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在完成第一代智能輪椅之後,團隊發現輪椅的安全性、便攜性等還存在較大的問題,無法在缺少陪護人的情況下保證「漸凍人」的安全出行。為了保證團隊所做出的成果真正應用於實際生活,2018年暑假,由2018級碩士生白義東、孫龍、楊育婷、周金柳、黃鐘健、邵奕霖、王浩然組成的新團隊,又研發出第二代智能輪椅。

「團隊成員利用課餘時間,每天在輪椅項目上工作接近10個小時,很多時候中午都在實驗室休息。」孫龍回憶當時情景說,團隊成員常常為了解決代碼中的bug,通宵達旦,吃住在實驗室。「正是大家的不斷努力,才能不斷解決遇到的問題,從而使輪椅的功能不斷豐富、用戶體驗不斷完善。」和第一代相比,第二代智能輪椅的眼球定位準確性和行駛安全性大幅提高,能真正走出實驗室、走進實際生活,在生活場景中滿足出行的需求。

第三代智能輪椅更趨完善

為進一步豐富使用者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2018級碩士團隊在第二代輪椅的基礎之上,結合智能家居技術,推出了第三代智能輪椅——基於眼球控制的智能居家輪椅系統。該智能輪椅大小和普通輪椅相差不多,但卻多了屏幕、運動控制器、傳感器等部件。使用時,系統首先通過對眼球進行識別與追蹤,獲取眼球視線聚焦位置、有效凝視時間等信息,通過計算判斷「漸凍人」當前的意圖,為輪椅執行操作提供相對應的信息。

在使用過程中,「漸凍人」可自主控制輪椅沿所選路徑移動,前行、後退、拐彎,甚至上坡、下坡都非常快捷方便,同時使用者還能自如控制門鎖、燈光、窗簾、電視、空調等智能家居設備。此外,為了豐富「漸凍人」的日常生活,輪椅還加入了音樂部分,讓「漸凍人」可以自己用眼睛選歌、聽歌。而在安全方面,當使用者眼睛出現飄忽情況時,輪椅則可以強制停止,完全保證使用安全。

「第三代智能輪椅參加了2018年中國移動數字家庭創客馬拉松,獲得了全國二等獎,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媒體的關注。」孫龍介紹說。

首部智能輪椅無償捐給「漸凍人」

「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科學家霍金的輪椅,沒想到我也能用上這麼高科技的產品。」前不久,29歲的「漸凍人」張為成為首部「基於眼球控制的智能居家輪椅」受贈者。張為16歲時被確診為「漸凍症」,雖然備受病痛折磨,肌肉也在極度萎縮,但張為卻從未放棄;去年7月,張為在生日那天頑強登上華山北峰。

「2018年11月,我們的這款智能輪椅就研製成功了。當時,老師和師兄們看到張為的報導,就聯繫到他,並根據他的病情和個人特點,進行了個性化改進。」孫龍告訴記者,為了幫助這位堅強的小夥子與病魔繼續鬥爭,團隊專門對智能輪椅進行了個性化調整和定製。張為愛聽評書、生活中說話聲音小,於是輪椅就增加了頭枕式音箱和麥克風擴音器。張為經常去各地演講,為了方便攜帶,輪椅部件都可以拆卸,輪椅本身可以摺疊,並更換了更輕便、更大容量的電池。除此之外,在輪椅硬體結構方面,團隊也根據張為的身體情況進行了調整,充分提高輪椅的實用性和安全性。

「目前,團隊正在開發紅外避障、雷射繪圖等更加實用的功能,完成輪椅的半自動駕駛,以期讓『漸凍人』在解放雙手之後繼續解放雙眼。」孫龍說。同時,為了解決「漸凍人」語言表達的問題,團隊希望在未來能夠做出一款用眼球打字並轉換為語音的應用,讓「漸凍人」真正動起來、說出來,真正可以和正常人一樣便捷出行、方便生活。

來源:西安日報

相關焦點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幫助漸凍人 師生研發眼球控制輪椅
    然而,高昂的造價卻並非每一個漸凍人都能承受得起,自然也無法如霍金般享受更自由的生活。    近日,來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開發了一款幫助漸凍人生活的輪椅——通過眼球控制輪椅,曾經爬上華山的漸凍人張為,成為這款輪椅的第一位使用者。
  • 漸凍人霍金的中國「忘年交」
    這一天,也是第19個世界漸凍人日。「希望我40歲的時候世界上再也沒有此日。」去年,35歲的王甲曾在這一天寫下這句話。自從24歲患上「漸凍人症」,王甲已與病魔抗爭了12年。如今36歲的他整個身體像結冰一樣被「凍」住了,只有眼睛還能動。
  • 建橋工程師患「漸凍症」4年 靠眼睛與人交流
    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時,漸凍人和他們一天天被冰封的人生逐漸為人所知。漸凍人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是一個怎樣的魔鬼?陳長明的眼睛看哪裡,眼控儀電腦上的滑鼠箭頭就跟著動起來,一旦眼睛在顯示器上某一個點停留一秒鐘,就相當於雙擊滑鼠,這是他如今與外界交流的唯一手段。看著家裡的十多本榮譽證書,陳長明的妻子默默落淚,「前後落差太大了。」1973年出生的陳長明曾經是中鐵大橋局的工程師,曾經負責過好幾座大橋的建設。2010年初,正在上班的陳長明發現走路沒了力氣。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以及深感痛苦。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漸凍症」是一種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學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縮寫為ALS),也稱運動神經元病。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
  • 關於漸凍人,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今天是第二十個世界漸凍人日。文章開始之前,小狐鯉精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假如讓你1小時不動,你會怎麼樣?一天?一周?一年?△2014年,「ALS冰桶挑戰」在社交媒體上興起但大部分人可能都沒能了解漸凍人真實的生活。疾病的侵蝕人體的過程是慢慢的。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漸凍症」是一種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學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縮寫為ALS),也稱運動神經元病。
  • 為「漸凍人」做手術,麻醉一波三折
    渾身肌肉嚴重萎縮失去行動能力……給「漸凍人」手術麻醉,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患者:張大姐 疾病:漸凍症張大姐兩年前被診斷為漸凍症,步行幾十米都吃力。漸凍症患者的手術麻醉,是醫學界公認的難題。對「漸凍人」的手術麻醉,藥物如何選擇劑量應用何時應用都是對麻醉醫生的極大考驗。
  • 全身只有眼球能動,寧德60多歲阿姨患上了霍金一樣的病,成為了漸凍人!
    但是 你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漸凍人嗎? 開朗的媽媽被「封印」了 兩年後才被確診 就是在抖音上,寧德的關女士開始搜索這些漸凍人的故事,鼓勵媽媽,也鼓勵自己。 「我媽媽以前是多開朗的一個人啊,天天跳廣場舞,還能幫我帶孩子。現在,人幾乎不能動了。
  • 打當歸液吃生泥鰍攻克「漸凍人」絕症?
        養生暢銷書作家馬悅凌說,「漸凍人」是她治療過的最簡單的病。事實上,漸凍人症是世界難題,患此病的科學家霍金還坐在他的輪椅上。以泥鰍、當歸配合「高熱量食物 」,除了治療「漸凍人」,馬悅凌還稱她治好了肝癌 、乳腺癌 、肺癌患者,讓高位截癱的人恢復了知覺。不過這一切,她都稱涉及病人隱私,未提供具體事例。
  • 西電學子研製智慧輪椅 為漸凍症患者插上夢想翅膀
    基於眼球控制的智能居家輪椅實物圖這款基於眼球控制的智能居家輪椅的創意靈感來源於漸凍人的需求,當時一個浙江人希望做出一款能夠讓漸凍人生活自理的出行工具。在指導教師焦李成教授和團隊負責人孫其功博士商量之後,一致認為智能輪椅這個創意既契合了人工智慧學院的研究方向,又能讓學生真正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產品實踐,學有所用。
  • 漸凍人可用眼球控制輪椅行走,西電在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大賽中獲...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隨心漸動團隊帶著他們的項目「隨心漸動--漸凍人智能輪椅輔助系統」參加了人工智慧創新項比賽,在焦李成教授和博士生孫其功的指導下取得了團隊組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該團隊成員王浩然、白義東、王澤新、高捷、李秀芳均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IPIU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在讀研究生。該比賽項目獲得大賽評委,參賽選手,企業,其他與會人員的高度評價和一致讚譽!
  • 【易文獻】「漸凍人」的曙光
    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中文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破壞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俗稱漸凍人症。談到漸凍人,您會想到誰?或許您會想到完全癱瘓、無法說話、全身只有3個手指活動的物理大師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 讓漸凍人活在溫暖的陽光中
    高學歷、高顏值,正值大好年華,卻患上世上五大絕症之一的漸凍症,婁滔的不幸經歷讓人扼腕痛惜。值得獻上敬意的是,婁滔有一顆善良的心,她在遺囑中說道:「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古人云:「善人者,人亦善之。」
  • 記者探訪「漸凍人」專科病區
    這種病,被稱為「漸凍症」。在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中,漸凍症與癌症、愛滋病齊名。昨天是第20個世界漸凍人日,記者走進「漸凍人」專科病區,了解漸凍症治療情況,也希望全社會關注他們,讓他們更有質量地活下去。「只要樂觀,啥也不怕」住院三個多月,劉偉胖了好幾斤。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子研製智慧輪椅 為漸凍症患者插上夢想翅膀
    基於眼球控制的智能居家輪椅實物圖  這款基於眼球控制的智能居家輪椅的創意靈感來源於漸凍人的需求,當時一個浙江人希望做出一款能夠讓漸凍人生活自理的出行工具。系統通過對眼球進行識別與追蹤,獲取眼球視線聚焦位置、有效凝視時間等信息,通過計算可判斷漸凍人當前的意圖。漸凍人可自主控制輪椅沿所選路徑移動、以及自如地控制門鎖、燈光、窗簾、電視、空調等智能家居設備。同時,項目還加入了音樂部分,讓漸凍人可以自己用眼睛選歌、聽歌。這一代的智慧輪椅充分展現了其研發宗旨——為「漸凍人」等罕見病人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讓每個人平等地感受智能帶來的便捷,實現智慧生活。
  • 漸凍人家族6人得病5人死 1人凍住之前要捐遺體
    ——蔣開乾發給主治醫生的簡訊  重慶晨報記者 王珊 報導  身體像被冰雪凍住,今天是腿,明天是手臂,最後可能蔓延到手指,甚至無法控制聲帶發聲和眼球轉動……這是由冰桶行動引發廣泛關注的「漸凍人症」。  29歲的蔣開乾,是梁平患漸凍人症家族中最後一位存活者。目前,其病情已愈加嚴重,他用手指艱難地握筆,在紙上緩慢地挪動出幾個字:死後,捐贈遺體。
  • 多方發力「融化漸凍的心」 河北多名「漸凍人」獲免費援助
    6月1日,中國醫師協會第十四屆「融化漸凍的心」社會服務項目發布會在石家莊召開。圖為發布會現場。 記者張淑會攝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張淑會)漸凍人症,即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簡稱ALS。患者會出現四肢、軀幹、胸部腹部的肌肉無力和萎縮,像身體的某一部分被凍住一樣,俗稱「漸凍人」。漸凍人症,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愛滋病、癌症等並列的五大絕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