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漸凍人,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2020-12-03 狐鯉工作室

今天是第二十個世界漸凍人日。

文章開始之前,小狐鯉精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假如讓你1小時不動,你會怎麼樣?

一天?

一周?

一年?

一輩子呢?

這樣的假想,卻是「漸凍人」的日常。

「漸凍症」,又稱ALS,是一種極其折磨人的疾病,很多人說它是「比癌症更殘忍的絕症」

你們可能都聽說過它,6年前的「冰桶挑戰」曾風靡全球。

△2014年,「ALS冰桶挑戰」在社交媒體上興起

但大部分人可能都沒能了解漸凍人真實的生活。

疾病的侵蝕人體的過程是慢慢的。

患者剛開始可能只是無法握緊筷子

接著,他們可能無法刷牙、梳頭、寫字

要不了多久就會出現走路無緣無故跌倒、聲音莫名沙啞等症狀;

肌肉一天天地萎縮,越來越多的失去變成一種習慣。

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會逐漸吞咽困難、全身癱瘓,甚至不能轉動自己的眼球。

最終,如果不採取呼吸機等必要醫療幹預,患者會因呼吸衰竭而死

普通人每天做的事,成了他們的奢望。

△漸凍人霍金用眼動儀表達意思

更殘忍的是,患者雖然喪失了行動能力,但情感和認知同大家一樣。

你和他交流,他聽得到,但無法展露任何表情。

你觸碰他的身體,他也感覺得到,但無法給予回應;

他們看著自己的身體,一步步衰亡,一個個器官逐漸失去功能。

而他們的思維、記憶、感覺卻清晰無比,無法逃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死去。

漸凍人患者 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丁香醫生曾形容:

「哪怕是見過再多生離死別的醫生群體,看到漸凍人的痛苦,也很難平靜。」

那些曾經作為健全人所享受的一切,在短短幾年之間,只能逐漸變成大腦中的回憶,感受著當下慢慢死去的軀體。

△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曾經有患者,對著主治醫師艱難地說著他們人生最後的願望:

「我想早點死,你能幫我一把嗎?」

請原諒我們在文章一開始就描述漸進死亡這樣殘酷的片段。

寫稿前,我們查閱了很多資料,走訪了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也諮詢了北醫三院的樊東升醫生、何及醫生,我們這樣問過自己:

當生命被「冰凍"住,我有勇氣面對嗎?

如果我得了「漸凍症」,我會怎樣?

不得不承認,我很害怕,我沒有患者們勇敢。

2018年初,引起全國關注的「漸凍人」北大女博士婁滔病逝,將器官捐獻出來,是她最後的願望。

△婁滔生前照片

同年3月,被漸凍症折磨50多年的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離開這個世界。

今年年初,身患漸凍症的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奔走在抗疫第一線30多天。

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得到了全社會的傾情關注。

而在更多看不見的地方,絕大部分漸凍症患者不為人知,他們所感受到的,也遠非當年那一桶冰水所能比擬。

看不起病

吃不起藥

疾病的痛苦

外貌的改變

外界的歧視

......

飽受折磨的他們,長久以來一直被摺疊,不是他們不想「被看見」,而是現實讓他們寸步難行。

患者分布在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角落,各個年齡段。

他們小心翼翼地隱藏著,普通人很難知道漸凍症患者真實的生活。

眼睜睜看著家人為他們心力交瘁,看著家中經濟因此消耗殆盡,疾病猶如旋渦一般,吸食著所有與「漸凍人」相關的個體。

患病初期,由於臨床症狀不典型,很多病人會被誤診為頸椎病,做了沒必要的手術。

除此之外,醫療條件的相對落後、醫生水平的不均等,都會造成誤診。

除了誤診,漸凍人用藥情況也不容樂觀。

現在只有「力如太」和「依達拉奉」兩種藥物能夠延緩疾病進展。

由於藥物價格不菲,部分地區尚未納入醫保,想用還得自費買,很多病人不得不放棄服用

相對於用藥延長生命,他們更需要「護理」,提高生活質量,讓他們有尊嚴的活著。

壓垮漸凍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不是「被凍住」,而是「尊嚴的喪失」

一旦得上漸凍症,就是終生患病。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絕大部分漸凍症病例並沒有家族史

可惜,這並沒能成為一個共識,人們更趨於選擇簡單粗暴的方式:

對患者及他們的家人、後代「敬而遠之」。

找到治癒之道,成了所有漸凍人及家屬的渴求。

遺憾的是,直到現在醫學對「漸凍症」幾乎束手無策,既查不到明確的發病原因,也沒有治癒的方法。

曾經流行一時的冰桶挑戰,還有霍金,婁滔、張定於等人讓更多人關注到漸凍症,和被這個疾病折磨的群體。

但這遠遠不夠。

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雨珠理事長告訴小狐鯉精:

我國對「漸凍人」的救助與國外有明顯差距

「漸凍人」醫療、生活設備的匱乏

患者及其家屬心理指導的薄弱

大眾對「漸凍人」群體的蒙昧冷漠

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心理壓力。

△江西漸凍人兄弟劉賢林和劉良玉已經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全靠父母悉心照顧。圖:新華網 ,2014年

為了喚起大家對於漸凍症這一疾病的關注,搜狐新聞聯合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原定於今天(6月21日)共同推出《夏至冰融》關愛漸凍人系列活動。

很可惜,由於北京疫情的原因,我們不得不暫停這一次活動。

但我們對漸凍人的關心不會暫停。

我們希望漸凍人群體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獲得生而為人的各種可能。

也希望現在以及未來,大家可以和我們一起去了解漸凍人,關愛漸凍人。

一個關心少數群體的社會,才是一個有溫度的社會;

一個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才是它最真實的模樣。

△2017年,漸凍人患者潘大哥躺在病床上為妻子馮姐辦一場25周年銀婚紀念慶典,這是他最後的心願。

△青島漸凍人小姐妹,出書、寫詩、為歌曲填詞、還登上過《中國夢想秀》的舞臺 來源:青島新聞網,2016年

即便一篇文章的能量有限,也不願意放棄每一次微小的努力。

希望你也願意分享這篇其實並不輕鬆愉悅的文章,

因為只有我們在認真地談論漸凍人的時候,

才有可能真的推動一點改變。

(文中雨珠為化名)

特別鳴謝:

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樊東升醫生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何及醫生

- 內容僅代表筆者觀點,不代表搜狐立場 -

- 點擊圖片閱讀 -

相關焦點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世上最著名的「漸凍人」霍金 他患的這種病你了解多少
    有很多人以為霍金得的是帕金森病,其實不是,他得的是漸凍症,也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因為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成就,霍金成為了全球最知名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漸凍症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一種,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屬於世界罕見病。該病會使患者像被冰雪凍住一樣,喪失任何行動能力,目前還無法根治。
  • 關於漸凍人,你知道多少
    關愛漸凍人,讓生命不再無力今年6月21日,是國際第20個「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是一種很少見的疾病,它卻是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疑難雜症之一。1病情演變據了解,全世界範圍內的漸凍症的發病率在10萬分之一, 發病年齡(成人型)20~80歲,平均57歲,男患者數量倍於女患者。據初步估計,中國目前為止至少有10萬名漸凍人。漸凍症確診之後患者一般只有3至5年生存時間,與癌症、類風溼、白血病和愛滋病並稱為世界5大絕症。
  • 多方發力「融化漸凍的心」 河北多名「漸凍人」獲免費援助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漸凍人」約十萬名,登記的「漸凍人」超4000人。「我們醫院是國家漸凍人救助服務示範基地,現有在醫院登記的『漸凍人』130餘人。」河北醫大二院神經內科專家介紹,全省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但肯定遠遠高於這一數字。目前,ALS病因不明,治療難度很大。
  • 對太陽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30年來,哈勃太空望遠鏡成果豐碩,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 但在以哈勃太空望遠鏡為代表的一批探測器望向宇宙深處的同時,我們其實在很長時間裡都缺乏對太陽的足夠了解。太陽作為太陽系的母星,對人類、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以及整個太陽系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因此研究太陽的形成、演化和對地球的影響就成為天體物理學家的重要任務之一。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以及深感痛苦。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
  • 記者探訪「漸凍人」專科病區
    這種病,被稱為「漸凍症」。在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中,漸凍症與癌症、愛滋病齊名。昨天是第20個世界漸凍人日,記者走進「漸凍人」專科病區,了解漸凍症治療情況,也希望全社會關注他們,讓他們更有質量地活下去。「只要樂觀,啥也不怕」住院三個多月,劉偉胖了好幾斤。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一家五口因患漸凍症去世2014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委員、同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張旻教授接診來了一例非常特殊的家族型「漸凍症」患者。47歲的陳女士是鍾祥人,一直替人搬貨撫養兒女,2012年10月,她就開始感覺到左下肢走路無力,還感覺肌肉一跳一跳的,拖到腳跛了難以走路了,才開始到處看病。
  • 漸凍人霍金的中國「忘年交」
    但直至死亡,「漸凍人」都會神志清醒、思維清晰,王甲在微博裡自嘲「活死人」。當醫生宣判他大概只有3年的存活時間,王甲不甘心被命運開得這個巨大的玩笑「捉弄」,在與病魔抗爭的日子裡,他從未停止過創作,並且創作大多以公益為主題。2008年汶川地震後,王甲設計了兩幅作品《國魂》、《淚》,被一家雜誌社選用,獲得了3000元的獎金,他將錢全部捐給了災區。
  • 【易文獻】「漸凍人」的曙光
    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中文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破壞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俗稱漸凍人症。談到漸凍人,您會想到誰?或許您會想到完全癱瘓、無法說話、全身只有3個手指活動的物理大師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 「世界漸凍人日」:專家提醒漸凍症要儘量早發現、早治療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石小宏)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當天,中華醫學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中國醫師協會漸凍人項目專家委員會共同在成都舉辦了一場公益愛心義診和患教普科宣傳。以提高大眾對漸凍症的認知,增強患者的規範性治療意識。參與現場活動的漸凍症患者不僅獲得了規範化診療以及家庭護理的專業指導,還免費領取了涵蓋疾病全程管理知識的《漸凍人患者手冊》。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47歲的陳女士是鍾祥人,一直替人搬貨撫養兒女,2012年10月,她就開始感覺到左下肢走路無力,還感覺肌肉一跳一跳的,拖到腳跛了難以走路了,才開始到處看病。在詢問病史時,張旻了解到,陳女士的父親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因手腳無力、萎縮,直至死亡。患者的姐姐、患者叔叔的女兒也都因類似病例死亡。結合陳女士的症狀表現,張旻懷疑她「漸凍症」。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陳女士最終確診此病。
  • 讓漸凍人活在溫暖的陽光中
    高學歷、高顏值,正值大好年華,卻患上世上五大絕症之一的漸凍症,婁滔的不幸經歷讓人扼腕痛惜。值得獻上敬意的是,婁滔有一顆善良的心,她在遺囑中說道:「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古人云:「善人者,人亦善之。」
  • 幫助漸凍人 師生研發眼球控制輪椅
    然而,高昂的造價卻並非每一個漸凍人都能承受得起,自然也無法如霍金般享受更自由的生活。    近日,來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開發了一款幫助漸凍人生活的輪椅——通過眼球控制輪椅,曾經爬上華山的漸凍人張為,成為這款輪椅的第一位使用者。
  • 當我的朋友患上漸凍症-虎嗅網
    2017年在美國大約有5000人被確診漸凍症,布賴恩正是其中之一,他也是這個國家中16000多個還活著的漸凍症病人之一。他們中的每個人都經歷了與布賴恩在車裡的那個時刻相似的事情:突如其來的死亡預告,家中對此一無所知的愛人,和一個如何度過所剩無幾的時間的決定。
  • 漲姿勢:看影視作品了解ALS患者「漸凍人」
    電影《霍金傳》  電影《霍金傳》  導演:菲利普-馬丁  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被譽為「宇宙之王」的科學家霍金是「漸凍症電影《我的愛在我身邊》  電影《我的愛在我身邊》  導演:樸鎮彪  主演:金明民、河智苑  由金明民飾演的白鍾宇是一位「漸凍人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
  • 讓「漸凍人」真正「動」起來
    日前,他們將這部輪椅無償捐贈給第一個登上華山的「漸凍人」張為;至此,這一傾注兩屆研究生心力的成果正式投入使用。兩屆研究生傾力打造「漸凍人症」是一組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因為患者大腦、腦幹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患者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
  • 閩年增50例「漸凍人」
    什麼是「漸凍人」?我省的發病情況如何?海都記者專訪了我省診治「漸凍人症」的權威專家——福建附一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檸教授。 英國科學家霍金就是「漸凍人」 王檸說,「漸凍人症」是運動神經元疾病中的一種,學名叫「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
  • 建橋工程師患「漸凍症」4年 靠眼睛與人交流
    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時,漸凍人和他們一天天被冰封的人生逐漸為人所知。漸凍人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是一個怎樣的魔鬼?電影《相約星期二》裡這樣描述漸凍人:「他幾乎是逼視著自己的肌體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兒,明天到哪兒,步步為營,逐段摧毀,這比快速死亡要殘酷得多,簡直能把人逼瘋。」漸凍人症,也就是「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元能夠控制人體運動、說話、吞咽和呼吸的肌肉活動,當它們受到損害後,這些肌肉將因為缺乏神經刺激而逐漸萎縮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