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著名的「漸凍人」霍金 他患的這種病你了解多少

2020-12-03 浙報融媒體

2018-03-14 13:2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唐夢霞

據《衛報》和BBC報導,當今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於3月14日去世。

有很多人以為霍金得的是帕金森病,其實不是,他得的是漸凍症,也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因為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成就,霍金成為了全球最知名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

漸凍症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一種,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屬於世界罕見病。該病會使患者像被冰雪凍住一樣,喪失任何行動能力,目前還無法根治。其與癌症、愛滋病、白血病、類風溼病並稱為世界五大絕症。有一半人會在3年內死亡,90%的人存活不超過5年。

「漸凍人」霍金

為何可以活到76歲

霍金確診漸凍症後存活的時間遠遠超過5年。

1963年1月,21歲的霍金確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醫生說他只有兩年可活。天才的大腦也足夠幸運,他的病情進展比通常的病人緩慢。他開始使用拐杖,幾年之後才換成了輪椅。後來,標誌性的動作、掛滿高科技附件的輪椅、電子合成器發出緩慢的讀音,成為他的象徵。

根據漸凍人協會資料顯示,罹患漸凍症的患者可以撐過20年的只有低於5%的機率,但霍金卻撐過了超過2個20年的光陰。專家表示,霍金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案例,歷史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像他一樣,擁有如此強韌的生命力。科學家指出,霍金之所以與眾不同,主要是因為他對抗漸凍症的過程一開始就跟別人不一樣,因為他很年輕就發病,很早即纏綿病榻,在霍金於牛津念書時的第三年就跌跌撞撞,這也是為何霍金比起其他後期發病患者活得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有更多機會可以「適應」這個病症。另外,ALS通常在人生的後半階段才會發病,確診的平均年齡是55歲。

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麥克羅斯基(Leo McCluskey)曾說,ALS主要致命原因有兩個,一是影響主宰呼吸的肌肉,即呼吸衰竭也是普遍的死亡方式,二是吞咽肌肉失能,導致營養不良、脫水而死,如果沒有這兩種病症,基本上病患都能夠存活很久。

另外報導指出,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臨床神經病學教授李奈(Nigel Leigh)告訴《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如果年輕時就得病,這個病會變成一個不同的怪獸且存活率較高,奇怪的是,並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漸凍症

極其痛苦的疾病

對於漸凍症患者,最痛苦的不是不能運動和最終的死亡,而是在整個病程中,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大腦和良好的皮膚感覺能力。

你觸摸他的身體,他能感知,但是無法給你回應;你與他說話,他能清楚的聽到,但是做不出合適的表情。他清醒的大腦看著肌肉一點點消失,甚至在肌肉和支配神經元失聯之前會有肉眼可見的跳動,那其實是肌肉最後的掙扎。

記者曾報導過杭州一位已逝漸凍症老人的事跡。生前,鈕老先生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ICU的病床上躺了1411天。這張床、這間重症監護室、這家醫院,他一刻未曾離開過。鈕老從最開始的全身肌肉萎縮,但還能打幾個手勢,到慢慢就全身不能動,嘴巴幾乎發不出聲音,無法吞咽、呼吸,只能用呼吸機。但但鈕老的女兒和兒子堅持給爸爸治療,在一張床上過了1411天。

報導發出後,很多讀者留言:這對老人來說,其實是一種折磨。

據悉,國際醫學界對漸凍症的致病原因並不十分了解,有說法稱,百分之五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有一部分是環境因素,如重金屬中毒、鉛中毒,都可能造成運動神經元疾病,不過百分之九十的病例都是原發性,也就是不明原因。

據公開報導,目前我省有漸凍症確診資質的醫院有6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省人民醫院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據各個醫院相關門診數據綜合,每年新確診「漸凍症」患者約400人,男性患病比率要比女性高一些。

記者了解到,儘管「漸凍人症」仍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但有許多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霍金曾通過電子語音合成器說了這麼兩段話:

「千百年來,人類像動物一樣生活。但突然我們的想像力被釋放了出來,那就是我們學會了講話。」

「沒有必要這樣的冷漠,所有我們需要做的是確定我們在保持交流。」

這兩段話突出表現了在霍金心中,人與人之間交流是無比重要的,交流是一切的起點。

他一直在這麼努力做著。

1992年霍金首次「觸電」是在《星際迷航:下一代》中客串自己,與扮演牛頓、愛因斯坦的演員一起打牌。近幾年曾多次參與《生活大爆炸》的拍攝。

他參加了2014年風靡一時的冰桶挑戰,呼籲人們關愛漸凍人。

當然了,霍金教授本人是沒有被冰水澆的,代替他的是教授的孩子們,但這也讓我們看到了霍金面對人生的樂觀和豁達。

為了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霍金還是各種科學和社會活動的常客。比如2007年,霍金為了激起人們對太空飛行的興趣以及展現殘疾人士的潛能,他親自參與了零引力飛行實驗。

國內「漸凍人」王甲曾收到「病友」霍金的回信,霍金在信中寄語:「將注意力放到殘疾不能阻擋的事業之上,並且堅定地將它做下去!」

【浙江新聞+】

那些年的冰桶挑戰

2014年前後,紐西蘭的一個癌症協會,發起了一項叫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的活動,這是一項在社交網絡上發起的籌款活動,旨在引起人們對ALS的關注。

參加冰桶挑戰的人,需要將一個水桶中的冰塊和水倒在自己頭上,並且將整個過程拍成視頻,上傳至社交網絡。

參加者完成挑戰的同時,另外最多可以點名三個人要求其效仿;被點名者需要在 24 小時內,接受挑戰或選擇向慈善團體捐款100美元,當然也可以同時進行。

當年,這項活動影響非常大,僅在美國,就有170萬人參與挑戰,250萬人捐款,總捐款金額據聞超過1.15億美元。

所有在夏天冰桶挑戰中熱鬧的人們,其實都值得感謝,多少讓社會對 ALS 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知,冰水的涼爽,社交的狂歡,營銷的紅利,各取所需,也不是什麼壞事兒。但這其實並不夠,我們需要真正了解的是這個病痛是個如此沉重話題,它可以被輕鬆快樂的冰桶挑戰傳播開,但是我們無法改變它的確就是一個既無法預防,也還無法治癒的疾病,ALS是整個人類依舊無法點亮的黑暗。

路在何方?

國產藥物報銷比例60%以上

確診為漸凍症後,治療主要圍繞兩個目的,一是延緩漸凍的速度,二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針對漸凍症病情不同的發展時期,治療方案也會有所不同。如今在臨床上,對於漸凍症患者延緩病症有效的藥物,一種是進口藥物「力如太」,一般一盒可服用28天,售價在4500元左右;國產的「利魯唑」,國產報銷一盒可服用12天,售價在1160元左右。

記者了解到,目前進口藥物尚無法報銷,但國產「利魯唑」報銷比例在60%以上,持殘疾證的可報銷80%,無殘疾人證可報銷60%。

對漸凍症人來說,或許這個消息會令人興奮。日本在進行為期6個月的臨床試驗中,對137名患者隨機接受依達拉奉治療或安慰劑治療。在實驗的第24周,對患者進行日常運動能力的臨床評估,與對照組相比,接受依達拉奉治療的患者在日常運動能力方面下降較少。

美國時間5月5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了新藥依拉達奉上市,用於治療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它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被認為能夠緩解氧化應激的影響,而這可能是「漸凍人症」發病和病情發展的關鍵因素。

在浙醫二院,神經外科團隊正在嘗試使用腦機融合、腦電融合的方式,來讓晚期漸凍人患者實現與外界溝通。在整個發病過程中,「漸凍人」一直處於神志清醒、思維清晰的狀況,他們雖然漸漸「凍住」,但意識還是清楚的。

「因此,我們希望能夠依託腦電波來發出信號指令,完成他們想要表達的話語,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浙醫二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建民說。

對於眼睜睜著著自己逐漸因呼吸衰竭而走向死亡的「漸凍人」,他們需要的或許不僅僅是醫學的進步,更是心理上的安慰與認知。

(部分綜合自南方都市報微信、丁香園等。)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著名的「漸凍症」患者霍金去世,這種疾病有多可怕?
    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剛剛,據外媒報導,當今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去世。霍金的另一個身份,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霍金在1959年進入牛津大學,1962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開始研究生課程。
  • 漸凍人霍金的中國「忘年交」
    這一天,也是第19個世界漸凍人日。「希望我40歲的時候世界上再也沒有此日。」去年,35歲的王甲曾在這一天寫下這句話。自從24歲患上「漸凍人症」,王甲已與病魔抗爭了12年。如今36歲的他整個身體像結冰一樣被「凍」住了,只有眼睛還能動。
  • 霍金到底患了什麼病?
    霍金所患的運動神經元病(movement neuron disorder),又稱為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rosis)。 這種病只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的運動神經元。因為這些人的意識,思想都很清醒。所以,這些病人也被稱為「漸凍人」。前些年,曾流行過「漸凍人」的冰桶挑戰。
  • 全身只有眼球能動,寧德60多歲阿姨患上了霍金一樣的病,成為了漸凍人!
    你知道TA們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嗎? 現實生活中, 大眾還是對這個病十分陌生: 一些醫生不了解,導致病人病情延誤; 一些家屬對此病無從知曉,病人常常陷入絕望。
  • 帕金森病、漸凍人症和老年痴呆,到底有何不同?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2017年也是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這讓「帕金森病」再次成為熱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將它和另外兩種疾病混淆,一個是老年痴呆,一個是因為冰桶挑戰紅遍全球的漸凍人症。它們之間有哪些異同,應該如何區別呢?其實,這三種疾病都歸屬於同一個類別,可以被統稱為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不幸去世,享年76歲。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
  • 作為最著名的「漸凍人」,為何他可以撐55年?
    漸凍症的諸多基因類型中,其中有一型是起病較早發病年齡常小於 25 歲,以肢體遠端肌無力、肌萎縮和錐體束徵陽性為主要臨床特徵,其進展緩慢,患者可有正常壽命。霍金20歲發病,屬於juvenile-onset type[2],這是存活時間最長的一型。
  • "漸凍人"王甲獲霍金回信力挺 曾捐稿費給災區
    這或許是「漸凍人」王甲曾多番思考的問題。來自白城的王甲只剩下一雙眼睛和右手食指還能活動,還能領受來自大腦的信息並頑強地表達出來,但他竭力堅守著自己平面設計師的夢想。11月17日,央視播出的《我們有一套》節目中,已經失語的王甲用電腦告訴觀眾,這個世界有一種愛,沒有邊界。而在此前的6月份,同樣患有「漸凍人症」的英國科學巨匠霍金回信給這個27歲的年輕人,力挺他的執著與堅韌不拔。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楚天都市報3月14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田娟)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不幸去世,享年76歲。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
  •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逝世 他與病魔搏鬥了半個世紀
    中新網3月15日電 據外媒報導,英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於14日逝世,終年76歲。他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但與此同時,他也是一位飽受疾病折磨、長期坐輪椅的科學家,與病魔搏鬥了半個世紀。
  • 霍金誕辰!宇宙帶走了霍金,願黑洞裡沒有漸凍症
    史蒂芬·威廉·霍金的一生是功勳卓著的,然而他的一生也是充滿苦痛的。1942年,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1963年,在霍金21歲時,他患上了盧伽雷氏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全身癱瘓,只有一雙眼睛和三根手指可以活動,醫生曾告訴霍金,他最多只能活2年。
  • 小心患上跟霍金一樣的病!
    史蒂芬·威廉·霍金,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
  • 霍金患上漸凍症後還能說話,還能寫出時間簡史,完全是因為輪椅?
    世界上有許多我們難以解開的謎底,霍金也是如此,我們甚至沒有聽過霍金說話,可是從來沒有人敢質疑霍金的存在。霍金可謂是一個活著的傳奇,正當最好年紀的時候,患了漸凍症,在他剛成名的時候,幾乎全身癱瘓,雖然他功成名就,可是卻再也不能像小夥子一樣,在大街上跑著追女孩子了。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漲姿勢:看影視作品了解ALS患者「漸凍人」
    》  電影《霍金傳》  導演:菲利普-馬丁  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被譽為「宇宙之王」的科學家霍金是「漸凍症」最具代表性的人物,21歲他被確診,此片正是他的個人傳記。」,與河智苑飾演的入殮師智秀相戀,隨著白鍾宇的身體日漸萎縮惡化,他開始刻意逃離智秀,因此上演一段惹人飆淚的生死戀。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以及深感痛苦。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
  • 霍金其實已經死了?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我們帶你了解一個真實的霍金
    霍金想必大家都知道,特別是熱愛宇宙熱愛科學的理工科男生,霍金想必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但是大家也同樣知道,霍金的身體一直不好,患上了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今天網絡有消息稱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霍金其實已經死了?咋一聽這個消息非常的震撼,又少了一位優秀的科學家。據英媒報導,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關於漸凍人,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2014年,「ALS冰桶挑戰」在社交媒體上興起但大部分人可能都沒能了解漸凍人真實的生活。疾病的侵蝕人體的過程是慢慢的。△漸凍人霍金用眼動儀表達意思更殘忍的是,患者雖然喪失了行動能力,但情感和認知同大家一樣。你和他交流,他聽得到,但無法展露任何表情。你觸碰他的身體,他也感覺得到,但無法給予回應;他們看著自己的身體,一步步衰亡,一個個器官逐漸失去功能。
  • 漸凍人霍金去世,ALS 是整個人類依舊無法點亮的黑暗
    霍金的另一個身份,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霍金在 1959 年進入牛津大學,1962 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開始研究生課程。1963 年,21 歲的霍金被診斷為 ALS,醫生說他只有兩年可活。天才的大腦也足夠幸運,他的病情進展比通常的病人緩慢。
  • 「漸凍人症」如何才能活得更久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症」)的關注。但霍金自21歲起被醫生確診後,以頑強的心態與該病搏鬥了55年。那麼,「漸凍人症」到底是一種什麼病?如何才能生病後活得長久一些?「漸凍人症」是一種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