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著名的「漸凍症」患者霍金去世,這種疾病有多可怕?

2021-01-08 上遊新聞

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

剛剛,據外媒報導,當今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去世。

霍金的另一個身份,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

霍金在1959年進入牛津大學,1962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開始研究生課程。1963年,21歲的霍金被診斷為ALS,醫生說他只有兩年可活。

天才的大腦也足夠幸運,他的病情進展比通常的病人緩慢。他開始使用拐杖,幾年之後才換成了輪椅。後來,標誌性的動作、掛滿高科技附件的輪椅、電子合成器發出緩慢的讀音,成為他的象徵。

霍金曾經談起過死亡。「I have lived with the prospect of an early death for the last 49 years. I’m not afraid of death, but I’m in no hurry to die. I have so much I want to do first」。在過去的49年裡,我一直生活在過早死亡的預期中。我不害怕死亡,但我並不急於這樣做。我還有太多的事情想先做。

直到今天。

肌萎縮側索硬化,是什麼?

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俗稱「漸凍人」,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指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導致患者逐漸出現並加重的肌無力、肌萎縮、吞咽困難、喝水嗆咳以及說話不清,伴有肌肉跳動,檢查身體發現腱反射(包括膝跳反射等)增強等症狀。

極其罕見的疾病

ALS是一種罕見病,每10萬人中大約有4~6人有可能罹患這種疾病。支配肌肉運動的神經元因為人類尚不知道的原因慢慢變性,隨著這些運動神經元的慢慢死亡消失,肌肉慢慢失去運動的能力,一點點的萎縮,直到死亡。

絕大部分ALS患者都是成年以後發病,這樣一種獲得性疾病,意味著一個人慢慢失去運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最開始,可能只是無意中發現手指不那麼靈活,然後是沒有辦法單手拿茶杯,要不了多久就會出現沒有辦法梳頭,而那種正常人極其輕鬆的雙手交叉放在腦後的瀟灑動作也漸行漸遠,再也不能完成……

每一個神經科專科醫生都知道,當上肢的各種運動障礙出現後不久,下肢也不可避免的被波及。從可以單車環騎青海湖,到上兩層樓都困難或許只是十幾個月的距離。

而當肌肉的萎縮來及到負責說話的肌肉以後,ALS患者就會慢慢失去說話的能力,最後只能通過眼動儀來幫助表達,而當進食和呼吸的肌肉受累,意味著死亡很近了。在這段時間內,總是無法吸足一口氧氣的感覺時刻伴隨著患者,那種感覺就像噩夢中的「鬼壓身」和水下的窒息感。

極其痛苦的疾病

對於ALS患者,最痛苦的不是不能運動和最終的死亡,而是在整個病程中,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大腦和良好的皮膚感覺能力。

你觸摸他的身體,他能感知,但是無法給你回應;你與他說話,他能清楚的聽到,但是做不出合適的表情。他清醒的大腦看著肌肉一點點消失,甚至在肌肉和支配神經元失聯之前會有肉眼可見的跳動,那其實是肌肉最後的掙扎。

他們也曾與漸凍症「搏鬥」

【「冰桶挑戰「創始人與漸凍症抗爭14年 打動蓋茨】

2017年11月25日,曾引發全球風潮的「冰桶挑戰」發起人安東尼瑟那查逝世,享年46歲。他結束了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14年的搏鬥。

據報導,安東尼(Anthony Senerchia)的訃聞指出:「他孜孜不倦希望喚起世人對漸凍人症的重視,直接負責推動世界知名的冰桶挑戰活動。」《時代》雜誌稱他「精力充沛,勇於嘗試生命中每一件事」。

安東尼和他的妻子女兒。 (圖片來源:漸凍症協會官網)

據悉,安東尼2003年被診斷出漸凍症。他的妻子珍娜表示:「這個病很棘手,逐漸失去行動能力時很難過,身體越來越差。但他是生命鬥士,他是我們生命的光,讓我們生命更美好。」

冰桶挑戰掀起風潮後,2014年在兩個月內募得1.15億美元,大部分作為漸凍症研究經費。安東尼在發起冰桶挑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北大女博士患「漸凍症」 捐出所有器官】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

這段感人的文字,是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患上「漸凍症」後,清醒時留下的「遺囑」。

2017年10月9日清晨7時,婁滔被接到武漢漢陽醫院,家屬代替她在人體器官捐贈登記表上,籤下了名字。

相關資料圖

ALS是如何早期發現及治療?

如何早期識別「漸凍人」?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教陳晟介紹,「漸凍人」最早期的表現可能就是不經意地發現肢體肌肉萎縮。很多患者能感覺到肌肉會出現不聽使喚的「跳動」。早期的「漸凍人」最容易和頸椎病相混淆,但「漸凍人」不會出現肢體麻木、感覺異常等頸椎病的常見表現;而頸椎病不會發生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和舌肌萎縮。臨床上則可以應用肌電圖和頸椎MRI鑑別這兩種疾病。一部分「漸凍人」可以有遺傳傾向。迄今為止,已有10餘種基因被發現與「漸凍人」關聯。所以,要確診「漸凍人」,尤其是年輕的患者,需要進一步做基因檢查和遺傳諮詢。

「漸凍人」如何治療和護理?陳晟坦言,迄今為止,「漸凍人」的治療應該是不成功的,而且對於「漸凍人」不可治療的觀念也早已在大部分醫生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取得治療的突破似乎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儘管如此,我們從未停止對於治療的探索。」陳晟說,力魯唑(Riluzole)和依達拉奉是目前被證實可以治療「漸凍人」的兩種藥物,但前者價格昂貴,使得很多患者望而卻步。「我們研究發現,有些藥物能夠通過調節自噬功能挽救運動神經元,其中的部分藥物在動物模型中已經顯示出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和極少的不良反應。我們也希望這些藥物能夠儘快進入臨床實驗階段。」同時,他也指出,對於「漸凍人」來說,家庭護理和康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僅靠醫生治療是遠遠不夠的,關注和關愛「漸凍人」,應該是全社會的責任。

(資料來源:澎湃新聞、中新網、中國青年報、新民晚報)

相關焦點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前不久去世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21歲時就被診斷患有這種疾病,最終與其纏鬥55年。什麼導致了「漸凍症」?在「漸凍人」中,只有5%—10%為家族性,有明確的遺傳背景;90%—95%的患者沒有家族史。根據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的研究,雖然這種疾病通常不會影響人的智力,但有些患者可能有抑鬱症或決策和記憶障礙。漸凍症的症狀不突然有漸凍症的人不會忽然有天醒來腿和胳膊就動不了。症狀起初可能很微妙,常常被忽視。早期的症狀包括痙攣、肌肉緊張、僵硬,輕微抽搐或咀嚼、吞咽困難等。
  • 世上最著名的「漸凍人」霍金 他患的這種病你了解多少
    2018-03-14 13:2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唐夢霞據《衛報》和BBC報導,當今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於3月14日去世。有很多人以為霍金得的是帕金森病,其實不是,他得的是漸凍症,也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ALS)。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以及深感痛苦。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不幸去世,享年76歲。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
  • 困擾霍金50多年的漸凍症 到底是個什麼病?
    夏至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階段即將到來。然而,就在這炎熱的夏日,有一群人卻依然很「冷」,因為6.21不僅是夏至日,還是世界漸凍人日。作為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愛滋病、癌症等並列的五大絕症之一的漸凍人症,平均每90分鐘就會奪去一名患者的生命。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楚天都市報3月14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田娟)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不幸去世,享年76歲。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
  • 霍金誕辰!宇宙帶走了霍金,願黑洞裡沒有漸凍症
    史蒂芬·威廉·霍金的一生是功勳卓著的,然而他的一生也是充滿苦痛的。1942年,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1963年,在霍金21歲時,他患上了盧伽雷氏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全身癱瘓,只有一雙眼睛和三根手指可以活動,醫生曾告訴霍金,他最多只能活2年。
  • 漸凍人霍金去世,ALS 是整個人類依舊無法點亮的黑暗
    來源:健康報就在今天,當今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於 3 月 14 日去世。
  • 罹患漸凍人症,羅貝託的母親於本周六不幸離世
    巴薩後衛羅貝託的母親瑪利亞-羅莎-卡尼採(Maria Rosa Carnicer)於本周六不幸因病去世,她所身患的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症」。羅貝託的母親患上的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簡稱ALS),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症」。
  • 世界漸凍人日丨從手腳僵硬開始 因冰桶、霍金引發關注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有這樣的一個群體,他們從肌肉萎縮無力、四肢不協調,到說話、進食變得困難,身體逐漸像被冰雪封住,這就是「漸凍人」。大家熟知的物理學家、思想家霍金就是一位「漸凍人症」患者,他從21歲時就被醫生診斷出漸凍人症到2018年才去世,經歷了55年的時間,或被認為是全球患漸凍症後最長壽的人。著名卡通片《海綿寶寶》原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也被診斷罹患漸凍人症,與病痛鬥爭一年多後,於 2018年11月26日去世。2014年,遍布全球的冰桶挑戰賽更是為「漸凍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 全球著名卡通片《海綿寶寶》原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去世 享年57歲
    全球著名卡通片《海綿寶寶》原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Stephen Hillenburg)去世,享年57歲。海倫伯格於去年3月被診斷罹患漸凍人症(ALS),與病痛鬥爭一年多後終告不治。
  • 「漸凍人症」如何才能活得更久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罕見的致死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數患者在發病3~5年內死於呼吸衰竭。但霍金自21歲起被醫生確診後,以頑強的心態與該病搏鬥了55年。那麼,「漸凍人症」到底是一種什麼病?如何才能生病後活得長久一些?「漸凍人症」是一種什麼病?
  • 霍金去世,他到底得了什麼病?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最著名的著作是《時間簡史》。什麼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 漸凍人一般只能活兩三年,霍金在發病後仍活了55年,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霍金是一位「漸凍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21歲發病,當時,醫生診斷他只能活兩年,可他堅強地活到76歲,超過了預期值53年,這是什麼原因呢?「漸凍症」與癌症、愛滋病、白血病、類風溼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五大絕症。漸凍症是神經元疾病的通俗叫法,患有漸凍症的人被稱為漸凍人。主要症狀是肌肉萎縮,失去力量。霍金在21歲的時候,就因為這種疾病導致了肌肉萎縮,全身癱瘓,僅剩下三個手指具有行動能力。
  • 為什麼有人會患上漸凍症?
    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於3月14日去世。他是一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患者。在大多數情況下,出現漸凍症症狀後,患者可存活 3~5年,也有些人能活很多年。跟基因突變感染有關為什麼會患上漸凍症?目前人類至今還沒有找到確切的病因。有5%~10%的患者存在基因改變或突變,其中SOD1的基因突變可能對運動神經元產生毒性作用從而損害運動神經元。
  • 帕金森病、漸凍人症和老年痴呆,到底有何不同?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2017年也是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這讓「帕金森病」再次成為熱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將它和另外兩種疾病混淆,一個是老年痴呆,一個是因為冰桶挑戰紅遍全球的漸凍人症。它們之間有哪些異同,應該如何區別呢?其實,這三種疾病都歸屬於同一個類別,可以被統稱為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
  • 漸凍人霍金的中國「忘年交」
    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霍金也表示要接受冰桶挑戰,三名子女替他代澆了冰水。霍金通過視頻呼籲社會關注和支持這一慈善活動。王甲身高有一米八,體重130多斤,僅靠他母親鄧江英一人是很難幫他起床、上廁所、從床上抬到輪椅上,然後再搬回床上。
  • 霍金其實已經死了嗎 臨沂人知道什麼是漸凍人症嗎
    今天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離世,但在消息一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相信,因為之前就傳過霍金早已經去世的消息,當然都是謠言,但霍金確實是身患重病,那霍金究竟得的是什麼病呢?   霍金得的什麼病呢?   漸凍人症,學名為 "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ALS) ,是世界五大絕症之一。
  • 漸凍症 像慢性毒藥一樣吞噬生命的病
    漸凍症這種病,我們知曉大多是因為霍金這個科學家,以及前幾年曾流行的「挑戰冰桶」活動,然而,很少有人真正認識這種可怕的疾病。當天,川大華西醫院進行了一場專門針對漸凍人的愛心義診和患者教育宣傳活動,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說,從2006年正式統計以來,川大華西醫院統計到的「漸凍人」有3000多名,還不算不認識此病而未求醫的,「『漸凍人症』理應得到大家的關注,只有早診早治,才能延長這部分病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