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著名卡通片《海綿寶寶》原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Stephen Hillenburg)去世,享年57歲。海倫伯格於去年3月被診斷罹患漸凍人症(ALS),與病痛鬥爭一年多後終告不治。美國時間27日傳出海倫伯格辭世消息,讓不少卡通迷、動畫迷惋惜,美國兒童頻道證實此消息,同時在聲明內容中指出「海倫伯格是我們最親愛的朋友,也是大家長期的創意夥伴,我們的心會一直與他的家人同在。」
「漸凍人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組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因為表現為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儘管是一種罕見病,「漸凍人」卻是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之一,與癌症和愛滋病齊名。已故物理學家霍金就是「漸凍人」患者,而風靡一時的「冰桶挑戰」就是為了呼籲關注漸凍人這一群體。很多"漸凍人" 處於"孤軍奮戰"的位置,得不到及時的、正確的診治。
分型:漸凍人不是所有類型都可怕
過去,在診斷運動神經元病時很難明確辨別是哪一種類型,都統稱為運動神經元病。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志珺教授指出,「其實不是所有的運動神經元病都那麼可怕。運動神經元病有很多類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其中比較嚴重的一種,此外還有進行性肌萎縮、球麻痺、脊肌萎縮症、原發性側索硬化症、連枷臂症候群等等。有些類型通過明確診斷和針對治療可以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
運動神經元病到了後期,特別是出現呼吸功能障礙的時候治療效果都不好,因此要做到早期診斷。目前運動神經元病診斷沒有金標準,相對重要的一個診斷手段就是肌電圖,還需醫生結合臨床及其他可能的致病原因以後,做出綜合判斷。
張志珺主任指出,運動神經元病要進行綜合治療。雖然目前沒有逆轉該病的藥物,但可以使用營養神經藥物、神經保護藥物。如果病人營養、呼吸問題不解決,單純依賴藥物,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
診斷:漸凍人易被誤診為頸椎病
不少漸凍症易被誤診為頸椎病。從臨床情況來看,被誤診的現象比較普遍,約有20%,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科主任樊東升介紹,誤診通常存在兩種,一是沒患此病被誤診為此病,另一種是漸凍症被當成了其它病治療。被誤診為頸椎病的比較常見。很多患者,做了頸椎病手術了,症狀仍不見緩解,才發現原來是漸凍症。醫生診治水平不均,是引發漸凍症被誤診的主因之一。
治療:呼吸機要儘早帶
樊東升建議,有家族病史的人,在明確攜帶有漸凍症致病基因時,可採取不吃味精、避免過度運動的方式予以預防。而非遺傳因素導致的漸凍症,目前尚無預防方法。呼吸機建議早期應用,因為患者肺部是健康的,只是呼吸肌沒力氣,藉助呼吸機才能避免出現通氣障礙。在歐美,漸凍人無創呼吸機的使用率可達60%以上。
本文參考資料:
①健康時報網《漸凍人不是所有類型都可怕》
②健康時報《漸凍人日 帶你走進「第十九層地獄」的生活》
原標題:海綿寶寶創造者去世 他患的罕見病是世界五大絕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