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人」父親,拿什麼治療你

2020-12-03 金選健康課

今天6月21日是父親節,也是第20屆「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症」的學名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是運動神經元病中的一種,被世衛組織列為五大絕症之一。患上這種疾病的人,由於運動神經細胞受損,肌肉失去神經支配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凍住一樣,所以俗稱為「漸凍人」。由於感覺神經並未受到侵犯,因此並不影響患者的智力、記憶或感覺,物理學大師、科學巨匠史蒂芬霍金就是一位「漸凍人」。

據估計,我國目前至少有5萬名「漸凍人」,他們大多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且男性發病率大於女性,高發者正是作為父親的人群,當中很多人得不到及時的、正確的診治。

那麼,目前都有什麼方法治療「漸凍症」呢?

藥物治療

利魯唑於1995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治療ALS,並在1996年獲得歐盟批准。穀氨酸是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最強的神經遞質。當穀氨酸在局部環境中保持高水平聚集時,就會發生穀氨酸興奮性毒性反應,導致神經細胞死亡。利魯唑是一種穀氨酸抑制劑,從而減少穀氨酸釋放或阻斷穀氨酸神經傳遞,有效延緩早期症狀的發生,但對晚期ALS沒有顯著效果。

依拉奉達是一種過氧化氫和過氧化亞硝酸鹽的自由基清除劑,有效延緩神經細胞退行性改變的作用,最早用於急性中風治療,至2017年依拉奉達才獲得美國FDA批准治療ALS。目前依拉奉達應用於臨床主要是靜脈注射,缺乏口服給藥形式,且價格昂貴,限制了它的使用。

也有學者認為依達拉奉聯合利魯唑,即通過靜脈注射和口服兩種途徑,從而更加有效治療ALS。

幹細胞治療

移植幹細胞並不是代替死亡細胞來起到治療作用,而是其所分泌的細胞因子具有保護作用。在幹細胞的研究中,以其來源差異性作為研究切入點,現階段已完成3期臨床試驗。

幹細胞主要來源於ALS患者自身,通過骨髓穿刺或自體脂肪上獲取,採用特殊的培養方式獲得更多幹細胞,採取蛛網膜鞘或脊髓鞘內注射的方式將幹細胞轉移到體內,安全性較高,同時排斥反應較小或無排斥反應。

免疫治療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由於ALS中蛋白質錯誤聚集、氧化應激反應和穀氨酸興奮毒性等病理機制,引起了機體的免疫活化。與正常人相比,ALS患者血清中IgG水平增高,同時血清中多種細胞因子表達異常,CD8+T細胞和NK細胞數量顯著升高。

目前,雖然免疫激活途徑被認為是修復受損神經的有效方式,且免疫抑制劑和免疫調節治療在ALS動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在臨床患者中還未取得實質性結果。

中醫治療

我國傳統醫學並沒有ALS這個病名的記錄。但《醫宗必讀》中指出:「手足痿軟而無力,百節緩縱而不收,證名曰痿」與ALS的臨床症狀相符,故將其歸為中醫的「痿證」範疇。

古人認為,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對ALS進行臟腑辨證,分為肺脾虛弱型、脾腎虧虛型、肝腎虧虛型、腎陰陽兩虛型、肝風內動型,治療重在補虛,以補中、益氣、健脾、補腎為主。多項臨床試驗結果均表明中藥治療對於ALS有緩解作用。

另一方面,痿證多由氣血虧虛,筋脈失養所致。通過針刺陽明經以達補益氣血、濡養經脈,也可以治療ALS。

呼吸支持

ALS患者通常確診後只能存活3~5年,多數由於膈肌和輔助呼吸肌的進行性衰退進而出現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最終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早期症狀包括白天疲勞、睡眠障礙、認知障礙和情緒抑鬱,而呼吸困難通常發生較晚。

呼吸支持一般包括無創通氣和有創通氣兩種。無創通氣指不使用氣管內插管或氣管造口等有創人工氣道,通過上呼吸道給予呼吸支持。它是通過使用鼻部面罩或全臉面罩的呼吸裝置來完成的,可以改善氧飽和度、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睡眠質量、抑鬱和生活質量,更易被患者廣泛接受。

有創通氣指凡需通過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進行的機械通氣方式,是晚期患者的選擇,可以大大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營養管理

多數ALS患者後期都會出現營養不良及體質量減輕。主要原因由於吞咽障礙導致能量攝入不足,同時肌束震顫、高負荷呼吸及高代謝導致能量消耗過大。每減少5%體質量,死亡風險增加30%。因此要通過高熱量、高脂肪或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來穩定體重。

運動療法

適度運動可以保護ALS患者的運動神經元功能,改善肌肉功能進而抑制疾病發展進程。ALS患者,特別是在疾病的早期階段,適當運動可能是身體和心理上最需要的,完全可以在家人照顧下進行運動鍛鍊。

分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有氧運動的方式可多樣化,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75%以下,每周2-5次,每次約20-30分鐘。抗阻運動以中、低強度為宜,每周3-5次,每次鍛鍊時間依患者狀況來定。

漸凍症目前還沒有一種完全治癒的方法,一方面可能由於前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大多數都是在出現明顯症狀後才選擇就醫;另一方面,我們對它的病因等研究還不透徹,缺乏有針對的特異性治療。所以,對其早期症狀重視,及早治療,多種療法聯合運用,或許才能有效地延緩運動神經元變性,阻止病情發展,延長患者生命。

相關焦點

  • 我願陪患漸凍症的父親到老
    村民鄧林宗11歲的兒子鄧珈郡,悄悄起床,使出吃奶力氣給癱瘓的父親翻身、捏拿脊椎。接著,生火做飯。 匆匆吃上幾口,時針已指上7時。鄧珈郡馬上背著書包去上學。 「爺爺、奶奶和媽媽每天特別辛苦,讓他們多睡會。」鄧珈郡懂事地說。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以及深感痛苦。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漸凍人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漸凍人症的初期,患者往往只有一些異樣的感覺和表現,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漸凍人症的早期發病比較緩慢隱匿,多起於手,會感覺手指變的僵硬、無力、笨拙甚至出現肌肉萎縮、肌束震顫和麻木感,如手拿重物力量不足,手裡東西易掉落等。
  • 漸凍人霍金的中國「忘年交」
    「我明白一個人活著應該做些什麼,我以後要繼續和病魔做鬥爭,戰勝它。」這是2008年王甲喪失語言能力前說出的最後一段話。他發起的漸凍人關愛基金也鮮為人知。在罕見病公益組織紛紛加入「冰桶挑戰」後,王甲也希望有更多人能注意到「王甲漸凍人關愛基金」。雖然以王甲的名字命名,但按照規定,冠名人是不允許動用一分愛心基金的,也不能用作自身的治療。「給我來桶冰水。」那年夏天的一個午後,31歲的王甲用眼控儀,花了約10分鐘,打出這6個字。戴著呼吸機、只剩下眼睛能動的王甲執意參加冰桶挑戰,為漸凍人籌集善款。
  • 治療「漸凍人症」新策略 「老藥」有望成治療新藥
    &nbsp&nbsp&nbsp&nbsp一種用於治療哮喘的藥物有可能成為治療漸凍人症的新藥。日前,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進研究組,揭示了導致部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的新機制,並發現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臨床中用於治療哮喘的藥物曲尼司特,有可能成為治療ALS的新藥。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大腦》雜誌。
  • 打當歸液吃生泥鰍攻克「漸凍人」絕症?
        養生暢銷書作家馬悅凌說,「漸凍人」是她治療過的最簡單的病。事實上,漸凍人症是世界難題,患此病的科學家霍金還坐在他的輪椅上。以泥鰍、當歸配合「高熱量食物 」,除了治療「漸凍人」,馬悅凌還稱她治好了肝癌 、乳腺癌 、肺癌患者,讓高位截癱的人恢復了知覺。不過這一切,她都稱涉及病人隱私,未提供具體事例。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世界漸凍人日」:專家提醒漸凍症要儘量早發現、早治療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石小宏)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當天,中華醫學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中國醫師協會漸凍人項目專家委員會共同在成都舉辦了一場公益愛心義診和患教普科宣傳。以提高大眾對漸凍症的認知,增強患者的規範性治療意識。參與現場活動的漸凍症患者不僅獲得了規範化診療以及家庭護理的專業指導,還免費領取了涵蓋疾病全程管理知識的《漸凍人患者手冊》。
  • 國內首個漸凍人康復護理公益課堂落戶福建:希望患者走的有尊嚴
    父親現在眼睛動起來都已經開始有些吃力了。」說到這,程浩有些哽咽,他明白,現在父親到了最需要他的時候。作為漸凍症患者的兒子,程浩一直在找一個讓父親更好度過晚年的方式,但似乎並不容易。「我們最想提供專業醫療團隊包括神經肌肉內科醫師、復建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及義工等,一起來照顧患者,讓患者的生命能夠更有質量和尊嚴。」
  • 記者探訪「漸凍人」專科病區
    這種病,被稱為「漸凍症」。在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中,漸凍症與癌症、愛滋病齊名。昨天是第20個世界漸凍人日,記者走進「漸凍人」專科病區,了解漸凍症治療情況,也希望全社會關注他們,讓他們更有質量地活下去。「只要樂觀,啥也不怕」住院三個多月,劉偉胖了好幾斤。
  • 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漸凍人症)的治療方法介紹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語名: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ALS,俗稱漸凍人症。它是一種不可逆的致死性運動神經元疾病,主要症狀是四肢和軀幹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這種病一般進展迅速,半數以上患者診斷後的平均生存期為3-5年,最後多死於呼吸肌無力導致的呼吸衰竭。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一家五口因患漸凍症去世2014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委員、同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張旻教授接診來了一例非常特殊的家族型「漸凍症」患者。47歲的陳女士是鍾祥人,一直替人搬貨撫養兒女,2012年10月,她就開始感覺到左下肢走路無力,還感覺肌肉一跳一跳的,拖到腳跛了難以走路了,才開始到處看病。
  • 衢州漸凍人汪玉婷今天杭州出院 後續治療懇請好心人幫助
    2月7日,倍受全國網民關注的衢州市開化縣漸凍人女孩汪玉婷,從浙江省中醫院出院,前往開化人民醫院進一步觀察治療,待穩定後再回家。當月汪玉婷得了肺炎,先在開化人民醫院治療,後轉到浙江省中醫院。在醫生的積極救治下,目前病情已基本治癒,但還要在家裡繼續使用簡易呼吸機,後期還需要一筆治療費用。汪玉婷家是低保戶,父親已故,這次治療已自費35萬元。為此,汪玉婷家人希望得到社會愛心人士的援助。2018年2月7日,汪玉婷出院。
  • 20萬「漸凍人」福音!國產創新治療藥獲批上市
    【製藥網 行業動態】近日,國內「漸凍人」迎來了福音。國家藥監局日前批准了南京先聲東元製藥有限公司必存(依達拉奉注射液,含5ml:10mg、20ml:30mg兩種規格)新的適應症用於「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治療。
  • 「漸凍人」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 早期易與頸椎病混淆
    昨日,霍金的離世再次引發大眾對於漸凍人的關注。現實生活中的「漸凍人」究竟是何種疾病?如何及早發現和治療?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陳晟說,人們俗稱的「漸凍人」,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ALS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疾病。
  • 關於漸凍人,你知道多少
    關愛漸凍人,讓生命不再無力今年6月21日,是國際第20個「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是一種很少見的疾病,它卻是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疑難雜症之一。區別的要點在於"漸凍人"不會出現肢體麻木,感覺異常等頸椎病的常見表現。而頸椎病不會發生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和舌肌萎縮。在臨床上,我們可以應用肌電圖和頸椎MRI鑑別這兩種疾病。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分"漸凍人"可能有遺傳傾向。迄今為止,已有10餘種基因被發現與"漸凍人"關聯。所以,確診"漸凍人",尤其是年輕的患者,需要進一步做基因檢查和遺傳諮詢。
  • 建橋工程師患「漸凍症」4年 靠眼睛與人交流
    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時,漸凍人和他們一天天被冰封的人生逐漸為人所知。漸凍人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是一個怎樣的魔鬼?牛琦:按照發病比例推算,估計中國漸凍人症患者約20萬,在整個江蘇,估計有數千患者,在南京,大約有三四百名患者。現代快報:發病率在增加嗎?牛琦:我的門診中以前大約一個月有一兩例,這兩年一個月會來十幾例。可能一方面確實是發病率在增加,另外一方面,說明大家對這個疾病也更加重視了。現代快報:目前有沒有一種特效藥,能夠治療漸凍人症?
  • 為什麼漸凍症患者需要無創呼吸機治療
    你可能沒聽過肌萎縮側索硬化,但應該聽過漸凍症,名字起得非常精準,疾病的痛苦程度如同讓人難堪的程度一樣:眼巴巴的看著自己光滑的皮膚萎縮,看著蚊子叮自己卻無能為力,身體逐漸被凍住,不能說、不能吃飯,直至不能呼吸……漸凍人行動不便的圖片
  • 《記錄》:我爸爸是漸凍人_圖片站_新聞中心_騰訊網
    針對文靜父女的捐款已完成,歷時短短8小時 騰訊新聞攜手騰訊慈善公益基金會發起的針對文靜父女的募捐,於6月15日8點上線,經過短短8小時,於當日下午16時完成了6萬餘元的捐款,全部實現了趙文靜的父親節心願,是騰訊樂捐平臺上線來,捐款速度最快的一次。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47歲的陳女士是鍾祥人,一直替人搬貨撫養兒女,2012年10月,她就開始感覺到左下肢走路無力,還感覺肌肉一跳一跳的,拖到腳跛了難以走路了,才開始到處看病。在詢問病史時,張旻了解到,陳女士的父親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因手腳無力、萎縮,直至死亡。患者的姐姐、患者叔叔的女兒也都因類似病例死亡。結合陳女士的症狀表現,張旻懷疑她「漸凍症」。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陳女士最終確診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