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21日是父親節,也是第20屆「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症」的學名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是運動神經元病中的一種,被世衛組織列為五大絕症之一。患上這種疾病的人,由於運動神經細胞受損,肌肉失去神經支配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凍住一樣,所以俗稱為「漸凍人」。由於感覺神經並未受到侵犯,因此並不影響患者的智力、記憶或感覺,物理學大師、科學巨匠史蒂芬霍金就是一位「漸凍人」。
據估計,我國目前至少有5萬名「漸凍人」,他們大多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且男性發病率大於女性,高發者正是作為父親的人群,當中很多人得不到及時的、正確的診治。
那麼,目前都有什麼方法治療「漸凍症」呢?
藥物治療
利魯唑於1995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治療ALS,並在1996年獲得歐盟批准。穀氨酸是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最強的神經遞質。當穀氨酸在局部環境中保持高水平聚集時,就會發生穀氨酸興奮性毒性反應,導致神經細胞死亡。利魯唑是一種穀氨酸抑制劑,從而減少穀氨酸釋放或阻斷穀氨酸神經傳遞,有效延緩早期症狀的發生,但對晚期ALS沒有顯著效果。
依拉奉達是一種過氧化氫和過氧化亞硝酸鹽的自由基清除劑,有效延緩神經細胞退行性改變的作用,最早用於急性中風治療,至2017年依拉奉達才獲得美國FDA批准治療ALS。目前依拉奉達應用於臨床主要是靜脈注射,缺乏口服給藥形式,且價格昂貴,限制了它的使用。
也有學者認為依達拉奉聯合利魯唑,即通過靜脈注射和口服兩種途徑,從而更加有效治療ALS。
幹細胞治療
移植幹細胞並不是代替死亡細胞來起到治療作用,而是其所分泌的細胞因子具有保護作用。在幹細胞的研究中,以其來源差異性作為研究切入點,現階段已完成3期臨床試驗。
幹細胞主要來源於ALS患者自身,通過骨髓穿刺或自體脂肪上獲取,採用特殊的培養方式獲得更多幹細胞,採取蛛網膜鞘或脊髓鞘內注射的方式將幹細胞轉移到體內,安全性較高,同時排斥反應較小或無排斥反應。
免疫治療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由於ALS中蛋白質錯誤聚集、氧化應激反應和穀氨酸興奮毒性等病理機制,引起了機體的免疫活化。與正常人相比,ALS患者血清中IgG水平增高,同時血清中多種細胞因子表達異常,CD8+T細胞和NK細胞數量顯著升高。
目前,雖然免疫激活途徑被認為是修復受損神經的有效方式,且免疫抑制劑和免疫調節治療在ALS動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在臨床患者中還未取得實質性結果。
中醫治療
我國傳統醫學並沒有ALS這個病名的記錄。但《醫宗必讀》中指出:「手足痿軟而無力,百節緩縱而不收,證名曰痿」與ALS的臨床症狀相符,故將其歸為中醫的「痿證」範疇。
古人認為,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對ALS進行臟腑辨證,分為肺脾虛弱型、脾腎虧虛型、肝腎虧虛型、腎陰陽兩虛型、肝風內動型,治療重在補虛,以補中、益氣、健脾、補腎為主。多項臨床試驗結果均表明中藥治療對於ALS有緩解作用。
另一方面,痿證多由氣血虧虛,筋脈失養所致。通過針刺陽明經以達補益氣血、濡養經脈,也可以治療ALS。
呼吸支持
ALS患者通常確診後只能存活3~5年,多數由於膈肌和輔助呼吸肌的進行性衰退進而出現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最終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早期症狀包括白天疲勞、睡眠障礙、認知障礙和情緒抑鬱,而呼吸困難通常發生較晚。
呼吸支持一般包括無創通氣和有創通氣兩種。無創通氣指不使用氣管內插管或氣管造口等有創人工氣道,通過上呼吸道給予呼吸支持。它是通過使用鼻部面罩或全臉面罩的呼吸裝置來完成的,可以改善氧飽和度、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睡眠質量、抑鬱和生活質量,更易被患者廣泛接受。
有創通氣指凡需通過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進行的機械通氣方式,是晚期患者的選擇,可以大大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營養管理
多數ALS患者後期都會出現營養不良及體質量減輕。主要原因由於吞咽障礙導致能量攝入不足,同時肌束震顫、高負荷呼吸及高代謝導致能量消耗過大。每減少5%體質量,死亡風險增加30%。因此要通過高熱量、高脂肪或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來穩定體重。
運動療法
適度運動可以保護ALS患者的運動神經元功能,改善肌肉功能進而抑制疾病發展進程。ALS患者,特別是在疾病的早期階段,適當運動可能是身體和心理上最需要的,完全可以在家人照顧下進行運動鍛鍊。
分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有氧運動的方式可多樣化,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75%以下,每周2-5次,每次約20-30分鐘。抗阻運動以中、低強度為宜,每周3-5次,每次鍛鍊時間依患者狀況來定。
漸凍症目前還沒有一種完全治癒的方法,一方面可能由於前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大多數都是在出現明顯症狀後才選擇就醫;另一方面,我們對它的病因等研究還不透徹,缺乏有針對的特異性治療。所以,對其早期症狀重視,及早治療,多種療法聯合運用,或許才能有效地延緩運動神經元變性,阻止病情發展,延長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