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胚胎幹細胞移植恢復小鼠記憶能力 —新聞—科學網

2020-11-30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孫國根)近日,復旦大學張素春團隊首次將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轉化成特定的神經細胞,並將轉化後的中間細胞注入到小鼠大腦中,使已喪失學習和記憶功能的小鼠恢復了學習和記憶能力。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業內專家認為,該成果對治癒各種神經功能缺陷疾病有重大意義。

 

據介紹,張素春科研團隊選中了一種不會排斥其他物種移植物的特殊小鼠,他們首先「蓄意破壞」了小鼠大腦中掌管「學習和記憶」、被稱為「內側隔核」的大腦區域的「線路」,使小鼠暫時喪失「學習和記憶」能力。

 

然後,研究人員利用化學方法將人類胚胎幹細胞轉化成神經細胞,並將這些轉化後的中間細胞移植到小鼠大腦中。張素春說,這一過程有點類似於拆除一段電話線,之後你如果能找到正確的線路,需要時就能夠把「斷線」接上。

 

於是,研究人員將細胞移植到了小鼠記憶迴路的另一端——大腦記憶中心海馬內。植入後的幹細胞立刻形成兩種常見的、重要的神經元類型,它們分別與化學物質GABA或乙醯膽鹼能神經元進行有效溝通,並響應來自大腦的化學指令,開始特化並與海馬中的適當細胞相連接。

 

測試證實,這些接受幹細胞移植後「連接」成功的小鼠,常規學習和記憶能力得到了有效恢復,評分明顯優於那些依然喪失「學習和記憶」能力的小鼠。

 

張素春表示,該研究的終極目標是通過細胞替代來修復大腦損傷。「雖然結果很誘人,但目前幹細胞治療還不大可能立即產生效應,因為許多精神疾病,你都不知道是大腦的哪部分出現了問題。新研究更有可能即刻應用於構建藥物篩查模型。」

 

《中國科學報》 (2013-05-07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小鼠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首次建立
    ,首次建立了來自孤雄囊胚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而這些細胞保持了一定水平的雄性印記,並進一步驗證這些細胞能夠代替精子在注入卵母細胞後產生健康的小鼠。相關研究成果今天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並被重點推薦。 據介紹,單倍體細胞,如酵母,是遺傳學研究的重要工具。自然狀態下存在的單倍體細胞只有結構和功能均已特化的配子,包括卵子和精子。「然而卵子和精子不能在體外進行培養,因此也不能對其進行基因操作。」李勁松表示,如果能夠在體外建立哺乳動物的單倍體細胞系,將極大促進哺乳動物遺傳學及相關生命科學研究。
  • 新型小鼠與人胚胎嵌合體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
    馮教授稱,在小鼠胚胎中成功培育人類細胞可能有一天將幫助科學家了解人體的生長和衰老過程,或者探索新冠肺炎病(COVID-19)這樣的疾病如何損傷細胞,這些嵌合體胚胎最終甚至可以作為培養可供移植器官的支架。
  • 新型小鼠與人類胚胎嵌合體中 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
    馮教授稱,在小鼠胚胎中成功培育人類細胞可能有一天將幫助科學家了解人體的生長和衰老過程,或者探索新冠肺炎病(COVID-19)這樣的疾病如何損傷細胞,這些嵌合體胚胎最終甚至可以作為培養可供移植器官的支架。
  • 科學家將人類幹細胞注入小鼠胚胎中 培養出含4%人類細胞的胚胎
    據外媒BGR報導,科學家將兩種不同動物物種的基因構建模塊混合在一起,聽起來像是一部科幻電影的開端,但這正是一個研究小組剛剛通過將人類幹細胞注入小鼠胚胎所做的事情。僅僅兩個多星期後,該團隊就獲得了更成熟的小鼠胚胎,其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
  • 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能力
    代育父系技術背後的理念是將來自具有選定性狀的動物的精原幹細胞移植到絕育的雄性宿主體內,從而培育出能夠持續提供所需精子並自然地將它輸送給雌性的動物。Hansen說,這「本質上是一種利用代育克隆雄性動物的方法。」Spencer指出,有了在體外培養精原幹細胞的能力,甚至可能有機會進行直接的基因修飾,這將是「最終目標」。
  • 科學家跨物種雜交,將人類幹細胞注入小鼠胚胎,培養成熟人體細胞
    人類曾經創造出一些跨物質的雜交動物,例如騾子、獅虎獸、鯨豚等。那人類能跨物種雜交嗎?小編接下來要說的可不是科幻電影裡的場景了。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將人體幹細胞注入小鼠胚胎內,想要嘗試跨物質雜交,還將研究結果在5月13日發布在了《Science Advance》雜誌上。
  • 世界首例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細胞在新生兒體內移植成功
    日本國立成育(成長發育)醫療研究中心的醫生們決定嘗試一種「過渡治療」,直到嬰兒足夠大時(3-5月齡)再進行肝移植,他們將人類胚胎幹細胞(ES cells)培養而成的1.9億個肝細胞注射到嬰兒肝臟的血管中,繼而觀察到注入的肝臟細胞產生了能分解氨的酶,患兒的狀況也達到了改善。
  • 科學家培養出擁有4%人類細胞的小鼠胚胎
    近日,據外媒報導,有科學家培養出擁有4%人類細胞的小鼠胚胎,讓人嘆為觀止。據悉,研究人員通過將人類幹細胞注入小鼠胚胎的方式實現了這一成果。在試驗後的17天,研究人員就發現人類細胞已經擴散到整個小鼠的發育中。
  • PNAS: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能力
    代育父系技術背後的理念是將來自具有選定性狀的動物的精原幹細胞移植到絕育的雄性宿主體內,從而培育出能夠持續提供所需精子並自然地將它輸送給雌性的動物。Hansen說,這「本質上是一種利用代育克隆雄性動物的方法。」Spencer指出,有了在體外培養精原幹細胞的能力,甚至可能有機會進行直接的基因修飾,這將是「最終目標」。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藥物、手術等治療方式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神經再生的問題,近年來,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神經幹細胞(NSCs)成為研究的焦點,有望為SCI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現就NSCs移植在脊髓損傷治療中的應用做一綜述。
  • 打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新聞—科學網
    如果能在體外環境下讓人類胚胎繼續發育,並且仍能呈現胚胎在體內發育的結構和進程,將為深入認識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打開更廣闊的局面。   早在2016年,劍橋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的兩個科研團隊在二維(2D)培養皿中成功將人囊胚延遲培養到12~13天,這些2D培養的胚胎初步顯示出體內胚胎發育的一些簡單結構。
  • 4%人類細胞的小鼠胚胎被培養出,篡改其他物種基因,是對是錯?
    比如靶向藥、細胞與基因治療方面等,都是有益於人類發展的。人類細胞與小鼠胚胎融合但近日,據外媒報導稱,有科學家培養出了擁有4%人類細胞的小鼠胚胎,引起一片譁然。這個過程是提取出人類幹細胞,然後將其注入小鼠胚胎中,並觀察17天,隨後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細胞擴散並融合到整個小鼠的發育中。
  • 基因編輯技術使人類幹細胞的遺傳增強
    該團隊2016年已在《細胞》上發表文章提出,人類間充質幹細胞的衰老伴隨著NRF2蛋白水平的顯著下調;反之,NRF2的功能增強能夠改善衰老間充質幹細胞的活力。因此,研究人員推測,在編碼基因水平增強NRF2的活性或許能夠延緩人類幹細胞的衰老。基於此,研究團隊利用第三代腺病毒載體HDAdV介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胚胎幹細胞中置換了NRF2基因第2號外顯子中的單一核苷酸(A245G)。
  • 新細胞誘導法無需幹細胞移植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新方法,無需幹細胞移植,可將患者腸道內的細胞誘導生成胰島素分泌細胞。
  • Stem Cells:樂衛東等研究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成瘤性獲突破
    年11月30日,幹細胞權威雜誌Stem Cells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表明,樂衛東等研究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成瘤性獲突破。胚胎幹細胞具有體外培養無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無論在體外還是體內環境,胚胎幹細胞都能被誘導分化為幾乎所有的細胞類型。因此,胚胎幹細胞是細胞移植治療中非常重要的細胞來源。但是,胚胎幹細胞治療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即成瘤風險,移植細胞中存在的未分化的胚胎幹細胞會在被移植體內成瘤。因此除去移植細胞中存在的未分化的胚胎幹細胞是國內外胚胎幹細胞治療研究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 我科學家發現三種幹細胞可體外重構胚胎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三種幹細胞可體外重構胚胎   31日,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的韓建永團隊,將小鼠在植入子宮前3.5天囊胚在體外培養,得到三種具有無限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幹細胞系,而這三種幹細胞可體外重構胚胎並啟動著床,同時
  • CCTV報導:胚胎幹細胞移植為患者「重見光明」開闢新途徑
    第三軍醫大學陰正勤教授主持的國家 973項目正是針對這樣的致盲性眼病創新採用胚胎幹細胞移植技術進行治療。該治療方法首先去除出血病灶,再把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到病灶處。陰正勤教授說:「患者近一個月的恢復情況很好,視力能夠達到0.15,遮擋感也消除了。」據了解,胚胎幹細胞作為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的細胞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目前,陰正勤教授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合作,通過幹細胞療法已經成功為8名患者實施了手術。陰正勤教授說:「將實驗室的理論研究帶到臨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 劉伯寧:評全球首個胚胎幹細胞藥物
    備受爭議的「胚胎幹細胞」 胚胎幹細胞具備分化成人體200多種細胞的「全能性」。已有研究報導,胚胎幹細胞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分化為心肌細胞、胰島細胞、血管內皮細胞、肝細胞等特異功能細胞。而且,胚胎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增殖能力,它可以藉助小鼠細胞飼養層連續培養數月。
  • 胚胎幹細胞移植技術為帕金森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前瞻: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 研究學者發現胚胎幹細胞能夠存活並分化為DN,進而改善PD症狀,目前,用於PD治療的幹細胞來源多樣,不同類型的幹細胞在治療
  • 世界首例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細胞在新生兒體內移植成功!
    無論在體外還是體內環境,ES細胞都能被誘導分化為機體幾乎所有的細胞類型。日本國立成育醫療中心於5月21日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世界首例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細胞在一名新生兒體內移植成功了!日本醫生成功地將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肝細胞移植到新生兒體內,這是世界上首次可以為新生兒提供新治療選擇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