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能力

2020-10-03 MedPeer

選擇性育種和人工授精是產生具有理想性狀的農業動物的基礎方法。不過,在一項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猶他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稱為代育父系(surrogate sire)的技術,具體而言就是先對雄性動物進行絕育,然後進行幹細胞移植,從而產生遺傳上符合要求的供者的精子。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PNA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onor-derived spermatogenesis following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sterile NANOS2 knockout males」。

圖片來自PNAS, 2020, doi:10.1073/pnas.2010102117

美國密蘇裡大學生殖生物學家Thomas Spencer(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這是一篇非常棒的論文,它首次證實你可以在多種大型動物中進行精原幹細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移植。」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生殖研究員Thomas Hansen(未參與這項研究)補充說,他們將這種技術「不僅應用於一種農業動物,而且還應用於三種農業物種...... 公豬、公鹿和公牛」。「這項研究的工作量巨大。」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控制動物的繁殖,選擇所需的性狀,如更多的肉質身體,增加的牛奶產量和更長的毛皮。在上個世紀內,人工授精已經成為一種廣泛使用的選擇性育種方法,因它的效率較高而受到科學家們的青睞。論文通訊作者、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殖生物學家Jon Oatley說,「大約有80%的奶牛是通過人工授精繁殖的」,但是對於其他動物來說,這項技術有局限性。他解釋說,與公牛不同的是,公豬(指的是馴化的、未閹割的豬)的精子不能很好地耐受冷凍,這就使得它的保質期縮短,並限制了它的運輸。

代育父系技術背後的理念是將來自具有選定性狀的動物的精原幹細胞移植到絕育的雄性宿主體內,從而培育出能夠持續提供所需精子並自然地將它輸送給雌性的動物。Hansen說,這「本質上是一種利用代育克隆雄性動物的方法。」

Spencer指出,有了在體外培養精原幹細胞的能力,甚至可能有機會進行直接的基因修飾,這將是「最終目標」。

要想成為真正的代育父系,它們必須消除自身的精原幹細胞,但又要保持支持精子產生所必需的解剖結構。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生殖研究員Tessa Lord(未參與這項研究)在發送給《科學家》網站的電子郵件中寫道,在之前的小鼠實驗中,「是通過使用化療試劑或放療來實現這一目標的」。她寫道,然而,這會「損害動物的健康,也會在無意中損害睪丸中的體細胞」。

Oatley說,此外,這樣的處理方法「並不能完全消除[生殖細胞],因此總是存在自體細胞和移植的精原細胞的混合物」,這阻礙了代育父系技術對家畜的適應性。在他們的新方法中,Oatley和他的同事們通過剔除一個編碼NANOS2的基因---一種在睪丸中特異性產生的、對利用生殖細胞產生精子至關重要的蛋白---從遺傳上對雄性動物進行了絕育。

Lord寫道,「培育出NANOS2基因敲除動物,它們在遺傳上是不育的,這意味著受體動物不再需要接受有害的處理,而且睪丸仍然沒有遭受損害」。

事實上,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在NANOS2缺失的雄性小鼠、豬、山羊和牛體內,它們的睪丸結構和解剖學特徵看起來均是正常的,然而它們的生殖細胞消失了。

在這些缺乏NANOS2的雄性小鼠、豬和山羊的睪丸接受從健康、無血緣關係的供者那裡獲得的精原幹細胞移植幾個月後,它們的精子產生能力就恢復了。在牛身上沒有進行精原幹細胞移植。Oatley說,有趣的是,供者細胞遭受的免疫排斥並不是問題。雖然他不確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他指出,這可能是由於哺乳動物睪丸的免疫特權地位。

就小鼠而言,通過移植精原幹細胞補充的精子被證明是有功能的。這些移植精原幹細胞的雄性小鼠早在移植兩個半月後就能與雌性小鼠交配並產生後代。未接受精原幹細胞移植的NANOS2缺失雄性小鼠從未產生後代。這些研究人員如今正致力於在牲畜中進行類似的交配實驗。

Oatley說,雖然這種方法在應用於家畜之前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監管部門的批准,但是對它的進一步改進有可能應用於農場以外的領域。Hansen指出,代育父系技術可能對保護瀕危物種有用。Lord補充道,精原幹細胞採集和移植可能為接受化療的男性和男孩提供機會,以保障他們未來的生育能力。她說,最終,這項技術的影響「涵蓋了人類醫學、農業和野生動物物種保護」。

相關焦點

  • PNAS: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能力
    不過,在一項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猶他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稱為代育父系(surrogate sire)的技術,具體而言就是先對雄性動物進行絕育,然後進行幹細胞移植,從而產生遺傳上符合要求的供者的精子。
  • 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
    選擇性育種和人工授精是產生具有理想性狀農業動物的基礎方法。不過,在一項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猶他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稱為代育父系(surrogate sire)的技術,具體來說,首先對雄性動物進行絕育,然後進行幹細胞移植,從而產生遺傳上符合要求的供者精子。
  • 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
    不過,在一項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猶他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稱為代育父系(surrogate sire)的技術,具體而言就是先對雄性動物進行絕育,然後進行幹細胞移植,從而產生遺傳上符合要求的供者的精子。
  • 昆明動物所利用樹鼩精原幹細胞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
    由於樹鼩早期胚胎收集和胚胎移植技術的難題目前均未解決,通過樹鼩精原幹細胞進行遺傳修飾,可為樹鼩遺傳操作另闢蹊徑。據此改善了樹鼩精原幹細胞體外擴增培養體系,並建立了多株可長期穩定傳代培養的樹鼩精原幹細胞系(圖A)。
  • 中國科學家用精原幹細胞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
    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學家最近首次建立樹鼩精原幹細胞體外培養體系,並利用體外培養的樹鼩精原幹細胞成功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實現了樹鼩基因修飾技術的重大突破。樹鼩是一種具有重要潛在應用價值的實驗動物。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其恩課題組以小鼠為模型,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的新機制。精原幹細胞是一類經典的成體幹細胞,是哺乳動物精子發生的基礎。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間的精準平衡依賴於體細胞信號,尤其是支持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如GDNF、FGF2和CXCL12等。精原幹細胞命運決定異常引起的生殖細胞枯竭導致不育,而生殖細胞過度增殖導致腫瘤的出現。目前,支持細胞特異表達微環境因子的轉錄和轉錄後調控機制仍未知。
  • 動物所在小鼠精原幹細胞體外減數分裂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韓春生研究團隊成功建立了在體外將小鼠精原幹細胞誘導形成精母細胞的技術體系,發現視黃酸(RA)是這個體外系統的充分必要條件;在分化系統中添加外源RA同時進行精原幹細胞和睪丸支持細胞(Sertoli Cells)的共培養,能夠以約30%的效率獲得正在進行減數分裂的細線期和偶線期精母細胞。
  • 雄性已多餘:兩個卵子也能繁殖後代
    事實上,無論是人類還是小鼠,從精原幹細胞到最後在附睪加工成成熟的精子這一過程非常複雜,精子一旦成熟,結構功能特化,而且不會再分化,如果在體外能建立一個類精子單倍體細胞系,並且能代替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意義會很大。同年,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周琪、趙小陽也利用小鼠的精子與去核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孤雄單倍體細胞,再與卵細胞進行結合,產生出健康的小鼠。
  • Cell Rep:人胚胎幹細胞可被誘導成為精子前體細胞
    2012年8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證實:人類胚胎幹細胞和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可以被誘導成為精子前體細胞,這表明它未來可能用於恢復不育男性的生育能力,他們的研究結果將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
  • 小鼠精原幹細胞體外減數分裂研究取得進展
    (SSC)在RA和Sertoli Cell的作用下形成誘導分化型精原細胞(idSG)和正在進行減數分裂的誘導型精母細胞(iSC) 不育症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困擾。男性不育約佔人類不育病例的50%,由多種遺傳和表觀遺傳變異所致,主要表現為生殖細胞缺失以及減數分裂啟動、完成和單倍體發育異常。長期以來由於缺少精原細胞幹細胞的體外培養、基因修飾以及分化模型,人類對精子發生以及男性不育的機理研究進展緩慢。
  • 《幹細胞》:精原幹細胞可直接轉變成其它細胞
    《幹細胞》:精原幹細胞可直接轉變成其它細胞
  • 李勁松教授:生殖幹細胞介導的基因編輯
    已有的生殖幹細胞有兩類,一是能代替精子使用的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二是精原幹細胞。CRISPR-Cas9技術由於其簡單高效的特點很快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012年,我們建立了只攜帶精子來源遺傳物質的小鼠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並證明這一細胞能代替精子在注入卵母細胞後能支持胚胎發育產生健康的半克隆小鼠,即半克隆技術。
  • 世界上那些最奇怪的動物精子
    雄性會騎在雌性身上,用丁丁刺入雌性的身體裡,將精子注入腹腔中。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精子將散播到雌性的卵巢中。創傷性授精對雌性還是會造成傷害並留下疤痕。因為這種痛苦又危險的性行為,雌性會在被數個雄性刺穿後離開棲息地,尋找庇護所。闊腳袋鼩鼠闊腳袋鼩屬是一種老鼠般大小的有袋動物,原產於澳洲和紐幾內亞,並且以它們的瘋狂性行為知名。
  • Stem Cell Rep:科學家成功鑑別出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因子的新功能...
    2018年7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信州大學(Shinshu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FGF2)的新功能,FGF2是精原幹細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的一種自我更新因子,而精原幹細胞是精子產生的起源
  •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
    12月2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萍課題組、趙旭東課題組和姚永剛課題組共同完成了首次建立的樹鼩精原幹細胞體外培養體系,並利用體外培養的樹鼩精原幹細胞成功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
  • 科學網—科學透視:將人造精子用於臨床還不能過於樂觀
    主持這項研究的卡裡姆·納耶爾尼亞教授說:「這是第一次證明從精原幹細胞中培育出的成熟精子可以通過單精子注射產生後代。」他認為這項研究是了解男性不育症的科學基礎,因為它可以在分子和基因層面來了解這一疾病。      幹細胞通常是指來源於早期胚胎的胚胎幹細胞和來源於成體組織的成體幹細胞,後者包括造血幹細胞、神經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表皮幹細胞以及這次討論的精原幹細胞等等。近年來,幹細胞研究的一個新趨勢是希望將幹細胞誘導分化為雄性配子—精子或雌性配子—卵子,因而「胚胎幹細胞配子」成為一個新的研究熱點。
  • 讓睪丸產生另一個父親的精子:「喜當爹」技術可繁育更優良的後代
    一項最新研究先通過基因編輯使動物不育,再對其進行精原細胞移植,使它們產生的精子只攜帶供體動物的優良基因。這項技術如果能夠投入應用,將對畜牧業帶來極大的幫助。這些代父在出生後表現出了不育性狀,而在研究團隊對其睪丸進行幹細胞移植後,它們開始產生精子。檢測發現,代父產生的精子中僅表現出了幹細胞捐贈生物的基因性狀。該研究中的基因編輯技術針對的是諸如不育在內的物種自然缺陷。
  • 歷時6年,多國科學家創造可以代孕的雄性動物
    當然,這些 「代孕」 雄性動物,所 「替代」 的是供體動物的精子,即幫助供體動物產生正常的精子,並 「代替」 完成受精作用。值得說明的是,雖然幫助受孕的是代孕雄性,但其產生的精子,卻是屬於供體動物的。也就是說,對於那些無法生育或者想要 「廣撒種」 的男性來說,可以通過這一技術完成生育目的。
  • 人類胚胎幹細胞移植恢復小鼠記憶能力 —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孫國根)近日,復旦大學張素春團隊首次將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轉化成特定的神經細胞,並將轉化後的中間細胞注入到小鼠大腦中,使已喪失學習和記憶功能的小鼠恢復了學習和記憶能力 據介紹,張素春科研團隊選中了一種不會排斥其他物種移植物的特殊小鼠,他們首先「蓄意破壞」了小鼠大腦中掌管「學習和記憶」、被稱為「內側隔核」的大腦區域的「線路」,使小鼠暫時喪失「學習和記憶」能力。 然後,研究人員利用化學方法將人類胚胎幹細胞轉化成神經細胞,並將這些轉化後的中間細胞移植到小鼠大腦中。
  • 動物「代孕父親」來了,為瀕危物種的遺傳保護打開大門
    將捐贈動物(供體)的幹細胞移植到「代孕父親」的睪丸後,「代孕父親」們開始產生只含有供體動物遺傳物質的精子。那麼,這次基因編輯技術在培育「代孕父親」的過程中是如何操作的?「利用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敲除了動物胚胎中雄性育性特有的基因,使該雄性動物無法產生精子而沒有生育能力。研究人員再將其他種畜的精原幹細胞移植到基因編輯動物的睪丸中,使其可以正常產生精子。」中國農業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湯波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