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Cell Rep:科學家成功鑑別出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因子的新功能...

2020-11-27 生物谷

2018年7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信州大學(Shinshu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FGF2)的新功能,FGF2是精原幹細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的一種自我更新因子,而精原幹細胞是精子產生的起源。儘管此前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FGF2和膠質細胞衍生的神經營養因子(GDNF)對於精原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生存是比不可少的,但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卻發現,GDNF在小鼠睪丸中或許扮演著不同的特性,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闡明精原幹細胞的調節機制,從而開發出治療男性不育的新型療法。

圖片來源:prolistem.com

研究者Seiji Takashima教授表示,這項研究中,我們利用生物降解的明膠微球系統(biodegradable gelatin microsphere system)成功鑑別出了FGF2在小鼠睪丸中扮演的新角色,這種微球系統能在體內維持數天自我更新因子的擴散。

精原幹細胞的重複自我更新及分化是精子不斷連續產生的關鍵,我們都知道,精原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受到GDNF的促進作用,而且維甲酸(RA)還能夠誘導精原幹細胞的分化,促進精子產生;2015年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FGF2在體外同樣扮演著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因子的角色,而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則發現,FGF2能在體內扮演精原幹細胞的分化促進因子。

研究者表示,相比GDNF所刺激的精原幹細胞而言,FGF2刺激的精原幹細胞能夠頻繁表達RA的受體,這就表明,FGF2能夠擴大精原幹細胞的分化易感群,同時這種分子還能營造睪丸微環境從而附近RA的活性,這種微環境對於精原幹細胞的產生非常重要。相關研究結果表明,2015年研究人員所發現的能作為精原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因子—FGF2或能在體內促進精原幹細胞的分化,在睪丸發育和再生過程中,GDNF/FGF2的比率會表現出動態的改變,而且GDNF和FGF2之間的功能平衡或許在精子產生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調節作用。

最後研究者表示,本文研究結果不僅能夠幫助理解精子產生的分子機制,還能夠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治療男性不育的新療法等;當然後期他們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Kaito Masaki, Mizuki Sakai, Shunsuke Kuroki, et al. FGF2 Has Distinct Molecular Functions from GDNF in the Mouse Germline Niche. Stem Cell Reports, 2018; 10 (6): 1782 DOI: 10.1016/j.stemcr.2018.03.016

相關焦點

  • 上海生科院揭示SUMOylation維持果蠅精巢幹細胞穩態的新功能
    該項研究揭示了SUMOylation調控果蠅精巢幹細胞穩態維持的新功能。  SUMOylation作為一種類泛素化翻譯後修飾對組織的發育以及疾病的發生至關重要,但是其在成體幹細胞中的功能鮮有報導。在趙允指導下,博士研究生呂向東和潘晨宇等充分利用模式生物果蠅的遺傳學優勢發現SUMOylation自主性地(cell autonomously)調控成體果蠅精巢中Cyst stem cell (CySC)的乾性維持;降低CySC細胞中的SUMOylation水平將會導致其提前分化,進而減少CySC的數目。
  • Cell Stem Cell:成體神經幹細胞小生境的構造
    在2008年9月11日出版的《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上,來自美國和西班牙的科學家發表文章稱,他們發現大腦的成體神經幹細胞生境存在一種獨特的「紙風車型」結構。神經幹細胞(NSC,B1 cells)在成年側腦室壁中得到保留,但是與胚胎神經幹細胞有所不同的是,它們通過室膜管細胞(ependymal cell)從室管膜區(ventricular zone VZ)轉移到室管膜下區(subventricular zone SVZ)。而對於胚胎神經幹細胞的自我更新以及分化等功能起著關鍵作用的頂室、基底室等,在成體神經幹細胞中並不明顯。
  • Cell Stem Cell:癌症幹細胞控制腫瘤轉移假說被證實
    首先腫瘤發生在某個細胞上需要這個細胞具有不斷分裂的能力,而且該細胞的基因突變不會因為組織更新而丟失;其次,發生基因突變的腫瘤細胞必須能保持在體內,這樣看來,高度分化的組織特異性細胞不會是腫瘤的始作俑者,因為它們終究會走向凋亡,而具有長久活力的幹細胞很可能是腫瘤發生的元兇。     多倫多大學的約翰迪克和同事們1997年率先在白血病中找到癌症幹細胞。
  • Cell Stem Cell | 蘇大張文勝組揭示小鼠胚胎幹細胞三胚層分化調控機制
    胚胎幹細胞(ESCs)能夠自我更新和分化成身體的所有細胞類型,這是由關鍵因子,包括轉錄因子(TF),多聚複合物,microRNA和組蛋白修飾物調控的。BAF複合物已被證明對哺乳動物植入前後的發育至關重要,並且在控制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在胚胎幹細胞和早期胚胎中僅研究了少量BAF複合物亞基的功能,以及BAF複合物如何機械控制細胞命運決定尚不清楚。
  • 杭州師範大學Cell Stem Cell揭示幹細胞表觀遺傳調控
    汪虎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DNA損傷、端粒功能障礙等條件下造血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機制的研究 ;幹細胞代謝與生物體壽命的研究。造血幹細胞(HSC)是各種血細胞的始祖細胞,擔負著維持和重建造血的重要生理功能,HSC的功能異常是許多血液系統疾病的根源。HSC移植方法作為臨床治療血液系統難治性疾病和其他惡性腫瘤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已被廣泛應用。
  • Cell Stem Cell:開發出在體外長期培養成體幹細胞的方法
    2016年6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的一種新方法可能引發成體幹細胞培養領域變革。研究人員描述了獲得來自在日常治療肺部疾病期間收集的各種組織樣品中的氣道幹細胞(airway stem cell),並對它們進行增殖。
  • Nature:幹細胞關鍵蛋白Nanog作用新解
    有關幹細胞的自我更新(Renew)機理,近年來進展十分迅速,三年前大家普遍認為是因為oct3/4和LIF信號通路維持了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2006年5月發現了一種重要調控因子,即Nanog因子,這種因子被認為一個ES細胞自我更新維持因子,可以獨立地在LIF/Stat3因素撤去的情況下支持ES細胞的自我更新。
  • 輔助性T細胞:調節腸道幹細胞自我更新分化
    從分子的角度來看,腸道是一個嘈雜的地方,各種人類細胞和微生物細胞彼此之間相互溝通,從而維持一種穩健而又健康的細胞群落。這個細胞群落的關鍵是腸道幹細胞(intestinal stem cell),它們產生多種細胞類型,從而有助於保持腸道功能正常。
  • Cell Stem Cell | 成體神經幹細胞響應全身炎症
    (stem cells, SCs)的一個特徵,許多成年細胞龕位含有處於兩種激活狀態的SCs。LPS處理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應,且在上述GO分析中「TNF-α信號傳導」是qNSCs和aNSCs間表達差異最明顯的細胞因子途徑,因此,作者想知道TNF-α是否可能在調節靜止或激活平衡重發揮潛在作用?為此,作者決定首先通過監測在不同濃度的細胞因子存在下神經球的生長來測試TNF-α的作用,以及在不存在細胞因子的情況下進行繼代培養時這些神經球產生次級克隆的能力。
  • Cell stem cell:sox9調節皮膚癌細胞自我更新促進腫瘤轉移和侵襲
    2015年6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 sox9通過wnt/b-catenin依賴性方式在基底細胞癌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chip-seq和基因晶片揭示了sox9調控的癌症特異性基因網絡 sox9能夠促進基底細胞癌的乾性以及自我更新同時抑制分化過程
  • Cell Stem Cell:造血幹細胞通過保持對以前感染的記憶來提高免疫反應
    2020年3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法國、德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發現造血幹細胞的一個令人吃驚的特性:它們不僅確保血細胞的持續更新,而且還能夠記住以前的感染經歷,從而在未來引發更快更有效的免疫反應。這些發現應當對未來的疫苗接種策略產生重大影響,並且為表現不佳或反應過度的免疫系統開發新療法鋪平道路。
  • 細胞因子和富血小板血漿對肌腱幹細胞的影響
    :是肌腱組織經消化後提取的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的細胞,不同於正常肌腱細胞,其表達幹細胞標記物,近年來多項研究證明肌腱幹細胞是組織移植治療肌腱損傷的優勢細胞。背景:肌腱幹細胞存在於肌腱中,對於肌腱修復具有獨特的功能,不同細胞因子對肌腱幹細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具有不同影響;富血小板血漿是指全血通過梯度離心分層後得到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漿部分,含有多種較豐富的細胞因子,有助於促使韌帶和肌腱再生。目的:探討細胞因子和富血小板血漿對肌腱幹細胞增殖、分化影響的最新進展。
  • PNAS: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能力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移植。」代育父系技術背後的理念是將來自具有選定性狀的動物的精原幹細胞移植到絕育的雄性宿主體內,從而培育出能夠持續提供所需精子並自然地將它輸送給雌性的動物。Hansen說,這「本質上是一種利用代育克隆雄性動物的方法。」Spencer指出,有了在體外培養精原幹細胞的能力,甚至可能有機會進行直接的基因修飾,這將是「最終目標」。
  • Cell Rep:人胚胎幹細胞可被誘導成為精子前體細胞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婦科和生殖科學Charles Easley博士解釋說:不育可能是某些癌症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因為藥物是通過破壞迅速分裂的細胞來發揮作用,這些迅速分裂的細胞就包括精子的前體細胞。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證實成年體細胞如皮膚中的細胞可以誘發演變返回到原始狀態,然後重新定向到成為不同類型的細胞。
  • 研究鑑別幹細胞生物學調控基因
    揭示出了影響幹細胞兩項重要功能分化與自我更新能力的基因。這些幹細胞生物學的新見解或將推動實現幹細胞在再生醫學中的應用。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3月2日的《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雜誌上。 MIT生物學副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青年科學家Reddien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將渦蟲構建成為了可用於解析幹細胞調控因子作用的體內系統。
  • 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能力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移植。」代育父系技術背後的理念是將來自具有選定性狀的動物的精原幹細胞移植到絕育的雄性宿主體內,從而培育出能夠持續提供所需精子並自然地將它輸送給雌性的動物。Hansen說,這「本質上是一種利用代育克隆雄性動物的方法。」Spencer指出,有了在體外培養精原幹細胞的能力,甚至可能有機會進行直接的基因修飾,這將是「最終目標」。
  • Cell:科學家首次培養出人類精子和卵子細胞!
    以色列和英國科學家培養人類的卵子和精子,材料來自一個人的皮膚細胞。這一研究的成功將給不育症的治療前進了一步,當然會面臨巨大的爭議和安全性審查。該研究12月24日在線發表在《細胞》上,科學家首先將皮膚細胞誘導成為誘導幹細胞 (iPS),這種細胞可以分化為任何細胞,包括精子和卵子。
  • Cell Stem Cell解讀!基於多能幹細胞的細胞療法的未來與挑戰!
    2020年11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諸如胚胎幹細胞(ESCs)和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等人類多能幹細胞或能為科學家們開發治療難治性疾病和損傷的細胞療法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如今ESCs和ipsCs都已經用於臨床試驗中;然而研究人員仍然遭遇到了限制這些幹細胞使用的實際問題,包括其固有的致瘤特性、免疫原性和異質性等。
  • 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
    美國密蘇裡大學生殖生物學家Thomas Spencer(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這是一項非常棒的研究,它首次證實可以在多種大型動物中進行精原幹細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移植。」
  • Cell Stem Cell:神經幹細胞移植物有望治療脊髓損傷
    2020年8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利用幹細胞恢復因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而喪失的功能一直是科學家和醫生的雄心壯志。美國每年有近1.8萬人患有脊髓損傷,另有29.4萬人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永久性癱瘓或身體功能減弱,如膀胱控制或呼吸困難。